在距今7.5万年至4.5万年期间(即爪哇岛超级火山大爆发至末次冰河期开始变暖期间),人类经历末次冰河期最猛烈的自然劫难之后,人类主体在东南亚冰河期新大陆生活了3万多年。



    由于末次冰河期变暖,海平面上升,人类主体被迫离开原来居住沿海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向温暖的高海拔地区迁徙,从而发展了人类在世界各地新的定居点和农牧区。这种认识只是我们对人类在末次冰河期中后期生存状况一个梗概式简单描述,如果我们全面掌握人类这个时期真实状况,我们必须根据更多史料和研究,去掌握更多人类在这个阶段生存、发展的信息,掌握当时人类社会的基本状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具体而全面地掌握人类生存及文明发展的基本轨迹和面貌!



    根据众多考古证据,在出现人类文明之前,曾经存在一个远远高于人类文明的高等超级智慧文明即超智人文明。超智人创造的文明遗址遍布世界各地,在亚洲有印尼爪哇岛的波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沙特阿拉伯泰玛绿洲南部切割巨石;地中海地区的埃及金字塔、马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巴尔干半岛波黑萨拉热窝金字塔;在大洋洲有复活节岛巨石雕像;在美洲有秘鲁安第斯巨型图画、波利维亚拉巴斯安蒂斯山脉的普玛彭古及蒂亚瓦纳科巨石建筑遗址,哥斯达黎加巨型石球、墨西哥多提哈罕金字塔(即玛雅金字塔)等。这些历史遗迹都向我们表达了一个准确无误的真实情况:超智人具有非凡的知识、智慧和创造力,他们精通物质世界的全部知识和自然法则,他们精通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学、能量学、运动学、构造学、工程学、自动学、智能学、灵魂学等超级科学技术,他们能够创造物质世界和灵质世界的万事万物,能够在物质世界和灵质世界里来去自由,同时超智人已经掌握了物质生命系统及灵魂系统永生的法则和技术。



    科学家对上述超智人历史遗迹建设年代进行了多次科学测定和分析,他们认为这些历史遗迹基本上建设于距今4.5万年至3.5万年之间,也许这个阶段由于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超智人位于太平洋、印度洋等末次冰河期沿海或低海拔地区的基地和城市,被淹没或者存在被淹没的风险,因此超智人将他们的基地和城市搬到了他们认为绝对安全的高海拔地区,由于超智人具有非凡的飞行、搬运和建造能力,因此他们在这个时期建造的基地和城市遍布世界各地。



    距今3.5万年之后,超智人的历史遗迹基本上在地球上消失了,这说明在距今3.5万年之后,超智人开始离开地球,他们也许去宇宙间的某个星球,也许他们去人类未知的灵质世界。



    至于超智人为什么离开地球?从科学角度,我们仍然不能准确回答,因此目前这个问题答案都是猜测,也许超智人在地球的工作任务完成了,他们被总部调往其他工作地;也许超智人认为地球不在适合他们工作和生活,他们被迫搬离地球;也许超智人离开地球,只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更高文明超智人的威胁。总之一切皆有可能!



    由于早期人类曾经得到超智人的帮助和庇护,因此人类对超智人有崇敬、热爱和感恩之情,超智人的离开让人类感到突然、惋惜和失落,因此在古老民族宗教祭祀中都有祭天、祈求神仙再次降临和保佑的习俗,在他们神话故事中都记录有天神创造人类的故事,以及超智人给人类传授生育、食物、制造、农业、养殖业等知识的各种事迹,而且天神的非凡而震撼人心的所作所为也频繁地出现在古老的神话故事里。



    根据考古学证据,距今3万年之后,超智人基本上在地球上绝迹了,由于人类失去超智人的依靠和帮助,人类进入了完全独立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人类进入了向世界各地高海拔地区迁徙和定居的大迁徙时代,为了更方便地获取稳定而丰富的食物,迁徙人类在新的定居地区发展了农业、养殖业和畜牧业。



    亚洲东南的中国西南、中南半岛等地区是人类建立最早的唯一的以经营农业、养殖业和畜牧业为生的人类定居区和最早期的社会。



    目前我们已经无法确定人类继承了多少超智人的知识和智慧,但是我们知道,末次冰河期中后期的人类大迁徙,以冰河期东南亚新大陆为出发地,冰河期东南亚新大陆的范围包括中国南部、中国南海、中南半岛、东南亚群岛等地区。而本次人类大迁徙的目的地是欧亚大陆、南北美洲、非洲等地区适合人类生活及发展经济的地方,迁徙路线有海路及陆路两种方式(在一下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这两条迁徙路线的具体情况)。



    距今3万年时,地球已经持续变暖1.5万年,这个时期对人类的迁徙有弊有利。科学家推测,在欧亚大陆很多地区由于冰川持续融合,不断形成荒漠、河流、湖泊和沼泽,这个阶段地球地表的地质状况很不稳定,这种不确定的地质状况,给人类的迁徙和定居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和威胁;地球表面经过1.5万年环境自然修复后,变暖期早期形成的荒漠和沼泽已经变成森林、草原等动植物的乐园,早期形成的河流和湖泊已经稳定下来,河道和湖泊水域已经固定,这些水草丰富、地质稳定的地区将成为的人类大迁徙的目的。



    但是在距今3万年前,人类并没有了解和掌握整个地球表面的地质状况和气候状况,因此大迁徙是一项高风险、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人类没有足够的天文及地理知识;没有足够的野外生存技能;没有必要的交通线路及交通工具;没有迁徙前对迁徙风险的预测和充分准备;在迁徙过程中人类没有足够食物、居住和安全保障;在定居点和殖民地,新移民没有尽快发展生活及生产的能力等,人类要完成这次大迁徙是不可能的。



    全面的大迁徙开始时,承担大迁徙主角的亚洲远古智人即黄种人,他们正处于思想意识和原始价值观刚刚形成的初期阶段,在远古智人中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仍然保留着非常原始的状态,他们依靠采集野果和植物充饥,在小溪小河扑鱼等自然生产方式谋生。



    人类学家认为,生活环境越艰苦越能激发人类的斗志、智慧、创造力。人类学家认为,恶劣的环境、无畏的勇气、精妙的智慧等提升人类文明高度的三大因素。



    生活在末次冰河期东南新大陆北部(中国南部、中国南海、中南半岛等地区,即今中国岭南地区、中国云南、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我们这一带的人种为中南黄种人)等资源匮乏地区的人类,他们获得食物艰难程度远远高于物产丰富的南方(即末次冰河期的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一带)。因此中南黄种人为了获取食物,他们只能发明陷阱、投石、标枪、石刀和弓箭等高端的捕猎手段和工具,当然他们也用这些武力手段和工具对付侵犯他们的人类。在江河湖海中他们掌握了徒手捕鱼、尖木叉鱼、结网捕鱼等打渔技术及技能。



    在寒冷的末次冰河期,人类的自然繁殖非常困难,人口数量很低,很多地区都是无人区,因此在末次冰河期威胁人类生存的天敌主要是凶猛禽兽,只要人类能够躲避这些可怕的它们,人类就可以通过采集、狩猎和打渔等获得充足的食物。



    但是随着人类定居区域人口增加,人类通过自然方式获得食物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饥饿和营养不良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灾难。因此,经历过那些严重社会问题和灾难,同时掌握植物知识和种植技术的人类,他们开始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人类最早期农业就这样发展起来了;同时,那些掌握动物知识,以及掌握动物繁殖及驯养技术的人类,他们开始发展养殖业和畜牧业,人类最早期的养殖业和畜牧业就此诞生。



    早期人类很早就认识了人生的痛苦和无常,为了排除痛苦和忧闷,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快乐,人类必然要发展思想、宗教和社会管理。人口和食物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大问题,为了减少人类内部斗争和消耗,减轻人口对经济的压力,部族长老会和首领们将一部分族人迁移到部落根据地以外,那些未开发地区或者无人区;由于部分人口外迁后,部落内部仍然存在人口增长的情况和风险,因此聪明部落首领和思想家,开始提出和实施各种控制人口的措施,如抛弃婴儿及老人、殉葬制度、对成年人采取节育管理(男女分居、阉割等),这些社会管理的方式,后来逐步演变成人类宗教仪式,如割礼、人祭、殉葬、清修、苦行、殉道等高尚的宗教行为。人类学家认为,在大迁徙之前,人类已经养成和具备上述思想、宗教和社会管理方式。



    在早期人类农业发展初期,人类最先掌握了种子、选种、育苗、栽培、养护、收割、分离、晾晒、初加工和储藏等农艺技术,在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保证农业收成的基本稳定。



    在迁徙过程中,人类要经常接触新土地,对于农业而言,每一块土地的土质和肥力都不同,因此土地耕种一段时间后,土地的收成都会逐步减少,最终出现绝收的极端情况。



    有了这个农业知识后,不断开垦新土地成为农民种植农作物的常态即遊耕,由于开垦土地从事除草和砍伐树木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因此聪明人发明“放火烧荒”等高效的土地开垦方法,从此“刀耕火种”为游耕农业和原始农业的代名词。



    聪明农人发现经常被河水淹没和滋养的滩涂土地,以及有植物残枝败柳沉积的沼泽地、黑土地等土地,能够长期保持种植产量稳定的农作物,有了这个认识后,人们开始认识肥料,并逐步掌握肥料制造及施肥的技术,从此农耕民族避免了“刀耕火种”的遊耕生产方式的繁琐和奔波,过上稳定的定居生活,定居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人类早期的社会形态,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基础。



    同时,定居生活也促使养殖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由于人口的增加一部分人口专门从事养殖业和畜牧业,从事选种、驯化、繁殖、圈养、放养、贸易等成为畜牧业专业技术。养殖业和畜牧业的繁荣丰富了人类的食物,为人类健康提供了足够的蛋白质,改善了人类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在人类大迁徙之前,迁徙人类已经掌握上述农业、养殖业和畜牧业方面的技术和技能。



    由于迁徙人类具有农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等方面生产技术和技能,因此大迁徙完成之后,人类在世界各地依托大江、大河和大湖等水源丰富、灌溉便利的地区,将这些地区的河流滩涂、森林、草原、沼泽、荒地等开发成人类最早期的农业区、游牧区和定居区。



    在农业、养殖业和畜牧业没有进行专业分工之前,养殖业和畜牧业依附农业而存在,农家主要从事农业,同时兼营圈养和放养牲畜和禽类。



    农业、养殖业和畜牧业完全分离后,定居社会的人民主要是社会统治阶层、农耕民族(兼营养殖业)和商人等组成,定居民主要居住在村庄和城市里。游牧民族远离村庄和城市,他们过着游走不定的放牧生活,游牧民族要交易牲口、购买生活必需品时,他们才会进入村庄和城市。



    为了获得土地资源,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始终不可避免,农耕民族为了保护耕地、水源和地盘,开始进行边防围栏和围墙,在交通要塞设立关卡检查行人及货物,阻止游牧民非法进入。如此地方管制,必然引起游牧民族等非定居民的反感和愤怒,由于语言交流和谈判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等非定居民的战争经常爆发。



    当然,导致农耕民族与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矛盾,不仅仅因为农耕民圈地封闭的问题。由于定居社会人口增长迅速,为了解决社会口粮问题,农耕民要不断在自己地盘之外砍伐深林、放火烧荒、开垦新的耕地,这种领土扩张势必侵占游牧民族、狩猎民族的草场、森林,及很多生产及生活资源。在远古时期,山火和野火都是人类和动物最恐惧自然现象,因此除了农耕民族和定居民之外,游牧民族、狩猎民族等野外生活的民族对火都非常恐惧和敬畏,因此,他们对于农耕民族使用火非常憎恨,农耕民族的扩张激起游牧民族强烈反抗,民族之间仇恨就此埋下!



    当然,在产业竞争和残酷战争的大环境中,很多采集民族、狩猎民族和游牧民族逐步融入强大的农耕民族和农耕社会之中。而坚守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游牧民族,他们只能迁徙到不适合农业生产,比较寒冷的高纬度的无人地区。这些无人地区有广袤的森林和草原,游牧民族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生活的自由和畅快!但是,温暖的南方牧场仍然是游牧民族冬季放牧和生活的地方,南方地区是农耕民族生活区和地盘,也被北方游牧民族的老家和冬季转场放牧之地,因此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分离之后,他们之间的战争一直停不下来!



    在大迁徙过程中,海洋民族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集比较少,因此我们在本章不对海洋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进行专门论述。



    人类的原始状况与一般动物没有两样。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没有家庭概念或者家庭关系非常松散,早期家庭都是以母亲为家长的单亲家庭。在采集时代,人类处于一种天生天养的自然状态,婴儿过了哺乳期和喂养期后,孩子就学着母亲的样子去觅食,同时学习躲避外界危险的方法,孩子成熟后就离开母亲去野外独立觅食和生活。为了给母亲留下更多的食物资源,一般男孩要跟随本宗族的男性长辈,去远离故土的地方觅食;而体质较弱的女孩,一般被留在母亲身边,在故土附近觅食。因此母系部族里自然而然划分了男部和女部,男部的村落与女部的村落保持着一段有一两天行程的距离。由于亲情联系和繁衍后代的需要,宗族男部与宗族女部仍然保持着密切交往和经济联系,这种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是母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母系社会的特点是崇拜女性和女权,女长老具有话语权、裁断权、管理权和统治权,只有女性才具有家庭、宗族等财产和权力的继承权,男性只是女性帮手和附属。反之则为父系社会。



    狩猎和放牧等生产方式不仅需要高超智慧和勇气,而且非常消耗体力、耐力和勇气,它们是非常艰难而危险的工作,因此狩猎和放牧往往是男人的专利。狩猎和放牧都能获得丰富动物蛋白,由于长期吃肉,使得狩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体格比农耕民族的体格强壮,他们的文化也比农耕民族的文化更有血性和彪悍。同时,狩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社会崇拜强者和男性,他们是建立父氏社会的主力军。



    随着男性社会地位提高,他们开始吸引和争夺女性加上自己的群体,组成最早期的男性为主的家庭及宗族,父系社会由狩猎民族创立。



    在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落后的时代,人类的捕鱼活动只局限于江河湖泊地区,此时捕鱼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产业,捕鱼是所有民族的共同副业。人类掌握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后,具有了完全征服海洋及大江大湖的能力,海洋民族才从农耕民族中分离出来,从此海洋民族脱离定居地区依靠海洋、大江和大湖等自然直言独立发展,由此形成人类的海洋文明。



    在人类大迁徙的过程中,人类的产业及民族格局逐步形成。在迁徙过程的民族交往中,由于海洋民族需要依赖有淡水资源大陆河口地区,同时需要农耕民族给他们提供粮食等食物,因此海洋民族与农耕民族有着天然互补性和亲和性。在海农经济融合的社会里,出海和外出打渔是男性的事情,他们在大陆河口地区基地和家园则由家庭女性管理和维持,因此海洋民族的家庭和宗族以女性为主,他们的社会属于母系社会。



    由于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所往往远离海洋和大江大湖,因此海洋民族与游牧民族少有交往,因此他们之间也少有矛盾和冲突。



    人类的大迁徙在距今4.5万年至1.5万年之间,过程经历了3万年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人类发展具有现代文明意义的渔业、农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等四大经济产业,基本上完成人类生产部门的大分工格局,四大产业在专业化方面的深化和系统发展,促使人类必须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产业分工导致人群的分化,造成新的社会隔阂、矛盾和冲突。因此,为了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坚守采集、渔猎和狩猎等原始生产方式的民族只能远离人类主流社会地区,迁徙到偏僻和自然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生活。



    距今1.1万年时,人类末次冰河期大迁徙基本结束,人类在全球分布格局基本形成,从此奠定了人类社会及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及文明从这个基础开始逐步发展到今天的样子。

章节目录

凿壁窥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江枫客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52章 大迁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形态,凿壁窥光,一本书并收藏凿壁窥光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