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是阿卡多想到的桥段,用的是另一个时空中苏联在1945年胜利之后,阅兵的时候倒提德军200面军旗的创意。∑这个创意诞生在1815年,当年沙俄军队击败了拿破仑的入侵之后,将入侵者的旗帜丢到了沙皇的脚下。
而在另一个时空中,苏联红军将200面德**旗倒提着,最终丢到了列宁墓前,里面的军旗来自德国各个大名鼎鼎的集团军,实在是震撼到了极致。其中最有分量的,是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军旗,阿卡多也有自己的警卫旗队,不过这支仪仗队的军旗现在正飘扬在元首旗帜的旁边。
第三帝国可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墓地,毕竟这个帝国的创始者阿卡多现在还好好的坐在观礼台上,享受着无数人的欢呼还有掌声。所以最终这些苏联军队的旗帜被丢进了火焰,被熊熊的烈火付之一炬。
“曼斯泰因将军,我们现在的出发点已经在原本预计的胜利线附近了,你觉得,如果现在发起突击,胜算如何?”阿卡多一边看着德军步兵方阵雄壮的走过长街,一边问身边的曼斯泰因。
曼斯泰因仔细的斟酌了一下,然后才有些犹豫的回答道:“我的元首,我建议还是暂缓实施新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二阶段,一旦大范围的突击开始,对于坦克部队的压力,将会激增,但是那个时候已经不能回头了,风险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
阿卡多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我的将军,苏联在美国的帮助下也在不断的壮大,我们已经防御反击了两次了,如果不进行一场进攻作战,如何对国内的人民有个交代?要知道防御一方历来是比较吃亏的,我们防御的代价不可谓不大啊。”
曼斯泰因当然知道阿卡多着急的原因,德国一只脚已经踩在了胜利的门槛上,这个时候只要不犯错误,就可以保持住自己的优势了。可是越到这种时候,越是安奈不住急迫的心情,这是人的心理问题,阿卡多能在这个时候依旧兼听则明,已经算是非常理智的了。
想到这里,曼斯泰因缓缓开口回答道:“装甲部队会在长途推进的过程中不断的消耗,甚至苏联人只要用诡雷和一些伏击偷袭就能消耗掉我们精锐的装甲力量。这个时候发动进攻,即便是包围了莫斯科,我军装甲力量也要损失至少一半以上。”
苏联那可怕的战略纵深是他们最好的防线,这条路上就算是没有守军不停的干扰和狙击,也要跑废掉无数条履带,报废数以千百计算的发动机和变速器。这可怕的距离能够让德军彼此之间疲于奔命,而他们最犀利的进攻最终会变成落魄的行军。
“你的意思是?还要再消耗一次苏联部队的有生力量,再继续向莫斯科方向进攻?”阿卡多皱着眉头想了想,最终还是不甘心的问了这么一句。
其实他来参加这场盛大的胜利游行之前,陆军的总参谋部就给出了和曼斯泰因差不多的答案,勃劳希契亲自跟阿卡多做了检讨,承认了陆军总参谋部对苏联战备实力预估不足的错误。
在进攻苏联之前,最高统帅部预计苏联只有少量的部队值得重视,并且动员力量不会超过500万人。如此乐观的估计让总参谋部的将领们以为,打败苏联是一件手到擒来的事情,甚至以几个月前的陆军实力来评估,荡平苏联甚至不用进行国内动员。
不过事实证明元首阿卡多亲自坐镇的最高统帅部做出的评估更准确一些,结合了陆军情报部门还有党卫军情报部门到处探听的情报,德军掌握了精准到了令人发指的苏联军队动员能力评估。这份评估报告究竟有多么详细呢?它连苏联可以动员的兵力人数,都精确到了千这个单位上。
凭借这个详尽的实力评估,阿卡多在战争还没有爆发的阶段,就已经做好了歼灭1500万到1800万苏联士兵的最坏准备。不过这个评估在开战之后乌克兰易手的时候,将苏联的动员能力向下调整了一部分,现在苏联的动员能力,还剩下差不多1000万人整。
但是即便是德军已经胜了这么多战斗,依旧还是没有一口吞下苏联的能力。最高统帅部保守的估计,还需要歼灭200万到400万苏军,才有可能在进攻莫斯科,灭亡苏联的战争中,把握十足的获取胜利。
可惜的是,现在指望苏联再一次草率的发起进攻,葬送数量如此庞大的部队,已经不太现实了,苏联一线战斗兵力已经经过了残酷的战争考验,战术素质得到了可怕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苏联前线指挥官中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可怕的厉害角色,这些人可不太像是会突然犯傻或者头脑一热的蠢货,而是足以与德军一线将领比肩的天才。
“我觉得,元首,既然计划已经确定了下来,就不要轻易更改。这样一方面不用手忙脚乱,一方面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迹可循。”曼斯泰因看着一面一面的苏联军旗,被丢进烈火中焚烧,有些缓慢的开口回答道。
阿卡多笑了,释怀的笑了:“是我太过纠结了。不过如果今天坐在我身边的是隆美尔元帅,想必他就会对我说,尽快发动进攻,撕开敌人的防线,打到最远的地方去。”
“我的元首,在组织进攻,或者说倾尽全力组织进攻这方面,我确实不如隆美尔元帅那么有创造性,我更适合规规矩矩的作战,规规矩矩的去争取胜利。”曼斯泰因笑着对阿卡多说道。
阿卡多点了点头:“我只有一个隆美尔,也只有一个曼斯泰因,同样只有一个古德里安、一个李斯特,一个魏克斯、一个凯特尔……这很好,我想我的意思你会明白,对么?”
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隆美尔在广袤的沙漠里搏杀功成名就,他曼斯泰因不必遗憾,因为有一个同样广袤的高加索地区,等着他去纵横驰骋,这就是阿卡多的意思,他曼斯泰因当然明白。
“很快,整个顿涅茨克就要落入我们的手中,哈尔科夫也会被占领,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你有把握把这个高加索的钉子,给彻底拔除么?”阿卡多想起了那个他看过的电影里,赫鲁晓夫对着下属咆哮着的画面,那句台词他至今还记忆犹新:“这里不是库尔斯克,不是明斯克,不是基辅……这里是斯大林格勒,是斯大林——格勒!它是以领袖的名字命名的,它是一种象征。”
“这座城市其实只是苏联的一座重镇而已,不过它的名字赋予了它无限的政治意义,只要攻陷这座城市,对斯大林在苏联的个人威信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曼斯泰因想了想才回答道:“不过与其着急攻陷那里,不如以那里为诱饵,消灭苏联的有生力量,这更符合我们的利益。”
阿卡多点了点头,赞同了曼斯泰因的话。他知道一旦新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二阶段开始实施,那么整个世界大战将会变成另外一个模样,芬兰,土耳其将从南北两翼夹击苏联,德军将火力全开,一路碾压冲向莫斯科。而那个时候,就是德国底牌尽出的局面了,是胜是负,就只能被动的看对手的反应了。
而针对高加索的战争,不是一场私人的决斗,不是阿卡多与斯大林之间的个人恩怨。他不是希特勒,不会执着于毁灭那座叫斯大林格勒的城市,甚至他骨子里不愿意面对那座似乎永远不会陷落的城市,因为那里的巷战确实坑苦了德军精锐。
所以阿卡多对曼斯泰因的想法非常赞成,围点打援,甚至是围而不攻,都是对付这座城市的好办法,如果有必要的话他甚至觉得可以绕过这里,最后回头再来想办法攻占。
看着观礼台前面那团燃烧的火焰,里面有克里木数十万大军的各种军旗,这个时候还有顿涅茨克地区数十万人等着被德军围歼,整个东线的南部胜利一个接着一个,实在是让人欣慰。在北部地区,伦德施泰特已经坐镇前线,麾下的精锐正在夜以继日的向苏联军队施压,明斯克易手简直是迟早的事情,一切都在按照德军的剧本一步一步的实施。
烈火在燃烧,军旗在火焰里化为灰烬,阿卡多不知道还要烧掉多少面苏联的军旗,他才能够和斯大林走上谈判桌。不过他比任何时候都渴望那一天的到来,毕竟,这场战争已经够久了,失去的东西,也够多了。
“你说的对!”阿卡多看向了曼斯泰因:“把斯大林给我打回到谈判桌前来!这是命令!”
曼斯泰因笑了,笑的那么自然:“遵命,我的元首!我会把胜利,带给您!”
而在另一个时空中,苏联红军将200面德**旗倒提着,最终丢到了列宁墓前,里面的军旗来自德国各个大名鼎鼎的集团军,实在是震撼到了极致。其中最有分量的,是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军旗,阿卡多也有自己的警卫旗队,不过这支仪仗队的军旗现在正飘扬在元首旗帜的旁边。
第三帝国可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墓地,毕竟这个帝国的创始者阿卡多现在还好好的坐在观礼台上,享受着无数人的欢呼还有掌声。所以最终这些苏联军队的旗帜被丢进了火焰,被熊熊的烈火付之一炬。
“曼斯泰因将军,我们现在的出发点已经在原本预计的胜利线附近了,你觉得,如果现在发起突击,胜算如何?”阿卡多一边看着德军步兵方阵雄壮的走过长街,一边问身边的曼斯泰因。
曼斯泰因仔细的斟酌了一下,然后才有些犹豫的回答道:“我的元首,我建议还是暂缓实施新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二阶段,一旦大范围的突击开始,对于坦克部队的压力,将会激增,但是那个时候已经不能回头了,风险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
阿卡多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我的将军,苏联在美国的帮助下也在不断的壮大,我们已经防御反击了两次了,如果不进行一场进攻作战,如何对国内的人民有个交代?要知道防御一方历来是比较吃亏的,我们防御的代价不可谓不大啊。”
曼斯泰因当然知道阿卡多着急的原因,德国一只脚已经踩在了胜利的门槛上,这个时候只要不犯错误,就可以保持住自己的优势了。可是越到这种时候,越是安奈不住急迫的心情,这是人的心理问题,阿卡多能在这个时候依旧兼听则明,已经算是非常理智的了。
想到这里,曼斯泰因缓缓开口回答道:“装甲部队会在长途推进的过程中不断的消耗,甚至苏联人只要用诡雷和一些伏击偷袭就能消耗掉我们精锐的装甲力量。这个时候发动进攻,即便是包围了莫斯科,我军装甲力量也要损失至少一半以上。”
苏联那可怕的战略纵深是他们最好的防线,这条路上就算是没有守军不停的干扰和狙击,也要跑废掉无数条履带,报废数以千百计算的发动机和变速器。这可怕的距离能够让德军彼此之间疲于奔命,而他们最犀利的进攻最终会变成落魄的行军。
“你的意思是?还要再消耗一次苏联部队的有生力量,再继续向莫斯科方向进攻?”阿卡多皱着眉头想了想,最终还是不甘心的问了这么一句。
其实他来参加这场盛大的胜利游行之前,陆军的总参谋部就给出了和曼斯泰因差不多的答案,勃劳希契亲自跟阿卡多做了检讨,承认了陆军总参谋部对苏联战备实力预估不足的错误。
在进攻苏联之前,最高统帅部预计苏联只有少量的部队值得重视,并且动员力量不会超过500万人。如此乐观的估计让总参谋部的将领们以为,打败苏联是一件手到擒来的事情,甚至以几个月前的陆军实力来评估,荡平苏联甚至不用进行国内动员。
不过事实证明元首阿卡多亲自坐镇的最高统帅部做出的评估更准确一些,结合了陆军情报部门还有党卫军情报部门到处探听的情报,德军掌握了精准到了令人发指的苏联军队动员能力评估。这份评估报告究竟有多么详细呢?它连苏联可以动员的兵力人数,都精确到了千这个单位上。
凭借这个详尽的实力评估,阿卡多在战争还没有爆发的阶段,就已经做好了歼灭1500万到1800万苏联士兵的最坏准备。不过这个评估在开战之后乌克兰易手的时候,将苏联的动员能力向下调整了一部分,现在苏联的动员能力,还剩下差不多1000万人整。
但是即便是德军已经胜了这么多战斗,依旧还是没有一口吞下苏联的能力。最高统帅部保守的估计,还需要歼灭200万到400万苏军,才有可能在进攻莫斯科,灭亡苏联的战争中,把握十足的获取胜利。
可惜的是,现在指望苏联再一次草率的发起进攻,葬送数量如此庞大的部队,已经不太现实了,苏联一线战斗兵力已经经过了残酷的战争考验,战术素质得到了可怕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苏联前线指挥官中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可怕的厉害角色,这些人可不太像是会突然犯傻或者头脑一热的蠢货,而是足以与德军一线将领比肩的天才。
“我觉得,元首,既然计划已经确定了下来,就不要轻易更改。这样一方面不用手忙脚乱,一方面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迹可循。”曼斯泰因看着一面一面的苏联军旗,被丢进烈火中焚烧,有些缓慢的开口回答道。
阿卡多笑了,释怀的笑了:“是我太过纠结了。不过如果今天坐在我身边的是隆美尔元帅,想必他就会对我说,尽快发动进攻,撕开敌人的防线,打到最远的地方去。”
“我的元首,在组织进攻,或者说倾尽全力组织进攻这方面,我确实不如隆美尔元帅那么有创造性,我更适合规规矩矩的作战,规规矩矩的去争取胜利。”曼斯泰因笑着对阿卡多说道。
阿卡多点了点头:“我只有一个隆美尔,也只有一个曼斯泰因,同样只有一个古德里安、一个李斯特,一个魏克斯、一个凯特尔……这很好,我想我的意思你会明白,对么?”
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隆美尔在广袤的沙漠里搏杀功成名就,他曼斯泰因不必遗憾,因为有一个同样广袤的高加索地区,等着他去纵横驰骋,这就是阿卡多的意思,他曼斯泰因当然明白。
“很快,整个顿涅茨克就要落入我们的手中,哈尔科夫也会被占领,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你有把握把这个高加索的钉子,给彻底拔除么?”阿卡多想起了那个他看过的电影里,赫鲁晓夫对着下属咆哮着的画面,那句台词他至今还记忆犹新:“这里不是库尔斯克,不是明斯克,不是基辅……这里是斯大林格勒,是斯大林——格勒!它是以领袖的名字命名的,它是一种象征。”
“这座城市其实只是苏联的一座重镇而已,不过它的名字赋予了它无限的政治意义,只要攻陷这座城市,对斯大林在苏联的个人威信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曼斯泰因想了想才回答道:“不过与其着急攻陷那里,不如以那里为诱饵,消灭苏联的有生力量,这更符合我们的利益。”
阿卡多点了点头,赞同了曼斯泰因的话。他知道一旦新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二阶段开始实施,那么整个世界大战将会变成另外一个模样,芬兰,土耳其将从南北两翼夹击苏联,德军将火力全开,一路碾压冲向莫斯科。而那个时候,就是德国底牌尽出的局面了,是胜是负,就只能被动的看对手的反应了。
而针对高加索的战争,不是一场私人的决斗,不是阿卡多与斯大林之间的个人恩怨。他不是希特勒,不会执着于毁灭那座叫斯大林格勒的城市,甚至他骨子里不愿意面对那座似乎永远不会陷落的城市,因为那里的巷战确实坑苦了德军精锐。
所以阿卡多对曼斯泰因的想法非常赞成,围点打援,甚至是围而不攻,都是对付这座城市的好办法,如果有必要的话他甚至觉得可以绕过这里,最后回头再来想办法攻占。
看着观礼台前面那团燃烧的火焰,里面有克里木数十万大军的各种军旗,这个时候还有顿涅茨克地区数十万人等着被德军围歼,整个东线的南部胜利一个接着一个,实在是让人欣慰。在北部地区,伦德施泰特已经坐镇前线,麾下的精锐正在夜以继日的向苏联军队施压,明斯克易手简直是迟早的事情,一切都在按照德军的剧本一步一步的实施。
烈火在燃烧,军旗在火焰里化为灰烬,阿卡多不知道还要烧掉多少面苏联的军旗,他才能够和斯大林走上谈判桌。不过他比任何时候都渴望那一天的到来,毕竟,这场战争已经够久了,失去的东西,也够多了。
“你说的对!”阿卡多看向了曼斯泰因:“把斯大林给我打回到谈判桌前来!这是命令!”
曼斯泰因笑了,笑的那么自然:“遵命,我的元首!我会把胜利,带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