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绿蓝龙这过往的记忆终是一个断章。绿蓝龙与烈英王的灵魂合体,后面还发生了很多事情。
兵分两路。奶妈、“娥珮’公主、小黄鱼一路;烈慧公主、赤狐这一路。快到出口的时候,奶妈和“娥珮”公主向烈慧公主言明,她们暂留在齐云山脚的一户农家,以便了解山中的动态。奶妈、‘娥珮’公主、小黄鱼目睹西云灵堂,感西云节义,悲泪哭英雄。后来留在西云大伯大妈家,边将息边在齐云山观察无话。
再说烈慧公主和赤狐这一路,他们出了齐云山,边行走边聊天。
“赤狐,这次赴秦,亦了解到秦之‘娥珮’来历、齐云山西云道长之大义;烈慧公主想到大河渡口笨拙绿蓝龙,她心中一紧:大哥?他真的会是大哥吗?烈慧公主一直还在琢磨。但是这绿蓝龙的行事作风,正直仁德,以百姓为重的品质,虽然行动笨拙,但大义善勇可嘉。这样的人终将彪炳史册,流芳千古。奶妈云溪、“娥珮”留驻山中,将会与西云道长及其道士们休养生息;不知笨拙绿蓝龙怎么样了,但是烈慧公主一直觉得这绿蓝龙正直为民。人间天上,阎罗水府,忠孝节义,都是气壮山河的壮举。我们路上耽搁太久,要赶紧回到楚宫去,但是在返楚之前,还是必须想法接近秦王,了解秦王对楚是何想法?娥珮公主离秦赴楚是否是秦王指派?”列慧公主对赤狐说。
“遵命!”烈慧公主和赤狐稍作休整,劲装骑服,笔直向秦王宫殿进发。
出了齐云山,骑着马在广袤无垠的高原上向北疾速地奔驰,赤狐快马加鞭,希望尽快抵达秦王禁宫。
因遭齐云山大火、水祸,赴齐云山的卫戍损失是十有八九,剩下的一小拨也被齐云山道士们救护,留为己用。
秦地界,草木枯败,饿殍遍野,土地荒芜,见不到持犁耕作的农人。
列慧公主见到如此衰败的景象,对赤狐叹曰:“大凡战备,生灵涂炭,即使大胜,老百姓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大楚仁义不尚武备,文以安邦。父王厚德矣!你看秦王暴虐,嚣张跋扈,崇尚战备,干预诸侯,到处攻城掠地,战事纷起,秦地众多百姓遭殃矣!”
赤狐自跟随烈慧公主以来,忠护主,救灰狸,探秦宫,识王劲,斗猛虎,战瘟神。屡战屡胜,是列慧公主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深得列慧公主厚待。
只是赤狐眼前常常出现他师父的身影,偶尔不知自己来自何处,有时甚至有些恍惚。烈英王对他的知遇之恩,现在自己远在秦地,更是无法报答。现在烈慧公主问起战备,他一武将,自然是知其害处。但武将之生命前途,在于战功。若无战争,何来功业?
“哪日待我杀将过去,生擒秦王,恢复大楚!”赤狐脱口而出,双手晃动着他的明晃晃的长剑。
烈慧公主佩服赤狐的勇气,对他交口称赞:“赤狐,好样儿的,勇气可嘉!我们抓紧时间赶路。”
到了秦国都城集市上,看到两个农夫各自挑着一担甘薯,一个说道:
“今天的甘薯肯定买得起价钱。皇宫司使早就定好了!”
“希望不出什么乱子!好不容易等到甘薯有了一点收成。”
“放心!放心!”他们俩径直欢天喜地往皇宫去。
烈慧公主示意赤狐:“呶!想想办法?!赤狐随手拈了两块小石头,飘过去,正中两个农夫哑穴,再运用定身法将两个定住,走到他们跟前,说:
“借借你们的甘薯担子!你们的哑穴顷刻间可解。”列慧公主笑着说:“每人口袋里塞上三十半两币(注:秦统一后,货币单位),一年到头来辛苦,不容易!我们算是掠夺者呀,甘薯担子没了,但甘薯价值还在,让他们也欢喜欢喜。”
“好咧!”随即,两个身形略显单薄的农夫挑着甘薯担子直奔秦宫的内膳房门外。
“今天的甘薯挺新鲜!赶快送进去。”
内膳房的主事说。
赤狐一边进门一边对烈慧公主闪着眼睛,烈慧公主挑着甘薯担子笑着叨一句:
“我先。我先。”说着轻快地跳到赤狐前面,一同进了门。
“听说甘薯有一种新鲜做法特别好吃,今天内膳房要是让我来试试就好了。”列慧公主边走边自言自语。
“真的?赶紧的,赶紧的。今天的甘薯点心就交给你们了!”膳首听见她这么说,马上接上话了。
他们两人来到内厨,烈慧公主想到做现代点心的一些做法。将甘薯洗、刷、切、揉、团、蒸,不到一个时辰,一锅香喷喷甘薯百味丸就出锅了。
整个内膳房弥漫着诱人的香味。所有的内膳房员工都赞不绝口。
“真香!这甘薯新鲜着呢!只有用最新鲜的甘薯,调上最好的红曲、八角粉,比例均匀,才能蒸出这无上美味的甘薯百味丸。口感细腻,甜软不粘,香糯可口,入口即化。”赤狐用夸张的语气说着话,自做自夸。
“盛上一碟、盛上一碟,我们赶紧为大王呈上去。”赤狐吩咐列慧公主。
“等等!”大内膳首打量着这两个身形腰板精致的农人,“我们有专人送点心的!你们就在此呆上半个时辰,在大王品尝了这百味丸之后,再做定夺。”
“哎!”赤狐跑到膳首面前,用滑稽的表情低沉的声音跟他耳语:“要是秦王问起这百味丸该怎么做?难道你派的这些人知道怎么说?还是让我们去,好一一告知。”
膳首想了想,皇宫内膳房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这种甘薯百味丸,要是秦王吃得兴起要问起来,答不出,是要杀头的。
“好吧,你们就把这甘薯百味丸送进宫去!看看合不合秦王口味?”
“你,带他们进宫。”膳首指了指平时送吃食的小黄门。
“是、是、是。”赤狐点头哈腰,烈慧低眉顺眼,一人端着一碟甘薯百味丸,在小黄门的引领下鱼贯进入秦王寝宫。(未完待续)
兵分两路。奶妈、“娥珮’公主、小黄鱼一路;烈慧公主、赤狐这一路。快到出口的时候,奶妈和“娥珮”公主向烈慧公主言明,她们暂留在齐云山脚的一户农家,以便了解山中的动态。奶妈、‘娥珮’公主、小黄鱼目睹西云灵堂,感西云节义,悲泪哭英雄。后来留在西云大伯大妈家,边将息边在齐云山观察无话。
再说烈慧公主和赤狐这一路,他们出了齐云山,边行走边聊天。
“赤狐,这次赴秦,亦了解到秦之‘娥珮’来历、齐云山西云道长之大义;烈慧公主想到大河渡口笨拙绿蓝龙,她心中一紧:大哥?他真的会是大哥吗?烈慧公主一直还在琢磨。但是这绿蓝龙的行事作风,正直仁德,以百姓为重的品质,虽然行动笨拙,但大义善勇可嘉。这样的人终将彪炳史册,流芳千古。奶妈云溪、“娥珮”留驻山中,将会与西云道长及其道士们休养生息;不知笨拙绿蓝龙怎么样了,但是烈慧公主一直觉得这绿蓝龙正直为民。人间天上,阎罗水府,忠孝节义,都是气壮山河的壮举。我们路上耽搁太久,要赶紧回到楚宫去,但是在返楚之前,还是必须想法接近秦王,了解秦王对楚是何想法?娥珮公主离秦赴楚是否是秦王指派?”列慧公主对赤狐说。
“遵命!”烈慧公主和赤狐稍作休整,劲装骑服,笔直向秦王宫殿进发。
出了齐云山,骑着马在广袤无垠的高原上向北疾速地奔驰,赤狐快马加鞭,希望尽快抵达秦王禁宫。
因遭齐云山大火、水祸,赴齐云山的卫戍损失是十有八九,剩下的一小拨也被齐云山道士们救护,留为己用。
秦地界,草木枯败,饿殍遍野,土地荒芜,见不到持犁耕作的农人。
列慧公主见到如此衰败的景象,对赤狐叹曰:“大凡战备,生灵涂炭,即使大胜,老百姓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大楚仁义不尚武备,文以安邦。父王厚德矣!你看秦王暴虐,嚣张跋扈,崇尚战备,干预诸侯,到处攻城掠地,战事纷起,秦地众多百姓遭殃矣!”
赤狐自跟随烈慧公主以来,忠护主,救灰狸,探秦宫,识王劲,斗猛虎,战瘟神。屡战屡胜,是列慧公主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深得列慧公主厚待。
只是赤狐眼前常常出现他师父的身影,偶尔不知自己来自何处,有时甚至有些恍惚。烈英王对他的知遇之恩,现在自己远在秦地,更是无法报答。现在烈慧公主问起战备,他一武将,自然是知其害处。但武将之生命前途,在于战功。若无战争,何来功业?
“哪日待我杀将过去,生擒秦王,恢复大楚!”赤狐脱口而出,双手晃动着他的明晃晃的长剑。
烈慧公主佩服赤狐的勇气,对他交口称赞:“赤狐,好样儿的,勇气可嘉!我们抓紧时间赶路。”
到了秦国都城集市上,看到两个农夫各自挑着一担甘薯,一个说道:
“今天的甘薯肯定买得起价钱。皇宫司使早就定好了!”
“希望不出什么乱子!好不容易等到甘薯有了一点收成。”
“放心!放心!”他们俩径直欢天喜地往皇宫去。
烈慧公主示意赤狐:“呶!想想办法?!赤狐随手拈了两块小石头,飘过去,正中两个农夫哑穴,再运用定身法将两个定住,走到他们跟前,说:
“借借你们的甘薯担子!你们的哑穴顷刻间可解。”列慧公主笑着说:“每人口袋里塞上三十半两币(注:秦统一后,货币单位),一年到头来辛苦,不容易!我们算是掠夺者呀,甘薯担子没了,但甘薯价值还在,让他们也欢喜欢喜。”
“好咧!”随即,两个身形略显单薄的农夫挑着甘薯担子直奔秦宫的内膳房门外。
“今天的甘薯挺新鲜!赶快送进去。”
内膳房的主事说。
赤狐一边进门一边对烈慧公主闪着眼睛,烈慧公主挑着甘薯担子笑着叨一句:
“我先。我先。”说着轻快地跳到赤狐前面,一同进了门。
“听说甘薯有一种新鲜做法特别好吃,今天内膳房要是让我来试试就好了。”列慧公主边走边自言自语。
“真的?赶紧的,赶紧的。今天的甘薯点心就交给你们了!”膳首听见她这么说,马上接上话了。
他们两人来到内厨,烈慧公主想到做现代点心的一些做法。将甘薯洗、刷、切、揉、团、蒸,不到一个时辰,一锅香喷喷甘薯百味丸就出锅了。
整个内膳房弥漫着诱人的香味。所有的内膳房员工都赞不绝口。
“真香!这甘薯新鲜着呢!只有用最新鲜的甘薯,调上最好的红曲、八角粉,比例均匀,才能蒸出这无上美味的甘薯百味丸。口感细腻,甜软不粘,香糯可口,入口即化。”赤狐用夸张的语气说着话,自做自夸。
“盛上一碟、盛上一碟,我们赶紧为大王呈上去。”赤狐吩咐列慧公主。
“等等!”大内膳首打量着这两个身形腰板精致的农人,“我们有专人送点心的!你们就在此呆上半个时辰,在大王品尝了这百味丸之后,再做定夺。”
“哎!”赤狐跑到膳首面前,用滑稽的表情低沉的声音跟他耳语:“要是秦王问起这百味丸该怎么做?难道你派的这些人知道怎么说?还是让我们去,好一一告知。”
膳首想了想,皇宫内膳房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这种甘薯百味丸,要是秦王吃得兴起要问起来,答不出,是要杀头的。
“好吧,你们就把这甘薯百味丸送进宫去!看看合不合秦王口味?”
“你,带他们进宫。”膳首指了指平时送吃食的小黄门。
“是、是、是。”赤狐点头哈腰,烈慧低眉顺眼,一人端着一碟甘薯百味丸,在小黄门的引领下鱼贯进入秦王寝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