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万唐军徐徐撤兵而去。

    这个时候,李神符非常果断,只留下五百人驻守营寨,稍稍接应退下来的唐军前锋兵卒,自己则率大军主力返冯翊。

    可这一下便暴露出了这位李唐国戚临阵经验不足之处,先是派兵死守河滩,战事稍有不利,便决定退兵,攻防转换太过突兀,很容易便形成了战术上的混乱。

    临敌之际,将领挥洒自如,军队如臂使指,这是很多艺术作品中英明将领的形象。

    可在现实当中,领兵将领的每一个决定,其实都不会是战时临时灵光一闪,便能做出来的,战前必须跟麾下部属们商议清楚,做好沟通。

    也就是说,大军接战之后,给领兵之人选择的余地并不多,总要在既定的战略战术中进行选择,任何仓促的举动,都很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其实自古以来无数战事都表明,领兵一旦过万,接战后领兵将领所能做的只能是对军将微调而已,这也是不少将领在接战之初一般不会全军而动,总要留下后备以防意外发生的主要原因。

    而李神符这种说撤就撤的果决,不但让部将们非常不满,而且在事实上造成了不利的后果。

    首先,在这样一个时刻,部将们就算很理解郡王撤军的原因,可还是让他们觉得,此举非常不妥,您这是怯敌畏战呢?还是特意来给敌人送礼的?

    其次则是,唐军主力一旦后撤,实际上就是将驻守河滩,正与敌军交战的四五千人给丢下了,给人的印象则是,虽然未败,却有如断尾求生一般。

    按照李神符所想,本应是徐徐退后,有接应,有断后,很符合兵法的一个程序,可场面最终却弄的非常难看。

    当然了,纵观这位襄邑郡王的人生轨迹,他的临敌表现其实也就有情可原了。

    作为西魏八柱国李虎的孙子,弓马娴熟,深谙兵法韬略那是一定的了,可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兄长李神通长大,受到的教导也便缺失许多。

    再加上身在长安,杨广三征高句丽时,关西贵族纷纷逃避兵役,长安李氏是其中佼佼者,到了李渊率兵南下的时候,李神通侥幸逃到外间,聚兵响应。

    其实即便是李神通,也没打过什么像样的战事,最后的功劳多数还是抢自己侄女的,可见他们这一脉其实已经不太像样子了。

    而李神符更惨一些,在长安被刑部尚卫玄捉住,好悬没掉了脑袋,直到李渊进了长安,才把他给放出来。

    之后无论是义宁还是武德的这些年,李唐诸般战事皆与李神符无缘,因为他年富力强,又向称知兵,被李渊留在京师掌管皇帝亲军,若非屈突通名气很大,殷开山也很有才干,他应该入兵部任事才对。

    如今来到河边驻守,而领兵来阻敌军过河,其实是李神符最接近战场的一次,也是他亲自操刀为战的一次。

    所表现出来的领兵才干嗯,只能说可圈可点吧。

    他给敌人的感觉其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唐军主力毫不犹豫的调头而走,河滩上的唐军本就有些顶不住了,他们的敌人狂野凶悍,

    几乎是人人拼命,各个奋勇。

    唐军冲锋的势头一旦受挫,便难挽颓势,前面的唐军士卒不论如何拼命,也被压的不断退后,弓箭手还在不断射出箭矢,可他们的敌人却顶着箭雨不断向前。

    那种恐怖到令人畏惧的气势,让去年一战的印象变得越加清晰了起来,唐军从未遇到过这样强硬疯狂的敌人,即便是从西北调转过来的老卒,也不由心生战栗。

    唐军的士气在同袍的惨叫声,以及鲜血流淌中不断消磨,唐军大部分士卒从不曾跟这样凶狠的敌人交手过的缺点一下便暴露了出来,此消彼长之下,唐军的伤亡瞬间剧增。

    可唐军毕竟非是义军可比,他们有着成体系的作战指挥系统和颇为良好的后勤,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有着秦人固有的骄傲和不屈,无论是士气还是其他什么,皆非当年李神通七拼八凑的大军可以比拟。

    过河的尉迟偕部的精锐之师,唐军其实也堪称善战,即便被敌军压制,中军更受到了突袭,可唐军中的低级军官们,依旧在率领着部下军兵试图挽败局。

    河滩之战最惨烈的时刻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无数人纠缠在一起,渐渐形成混战,惨叫声和刀枪入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猩红的鲜血不住飚射出来,给这场河滩争夺之战添加着佐料。

    山东人,河北人,晋人,秦人厮杀在一处,肆意的释放着他们的粗野和勇气,顺便也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描绘出战争的邪异美感或者是战争的丑陋。

    这一幕可以被讴歌,也同样可以被唾弃

    即便是李破,此时也微带赞叹的跟尉迟等人道:“前秦之遗风,果然了得。”

    尉迟恭不服气的眨着眼睛,一张黑脸看上去又黑了许多,他很想说一句,尉迟偕那厮很是废物,换了咱们骑军过去,哼,一个冲锋的事情嘛

    可他看了看李破的脸色,最终选择了沉默,他可不是步群,说不来奉承之言,却也不敢狠狠怼去,那就只能什么话也不说了。

    不过李破话音方落,李神符就毁了这一切。

    大军一动,便冉冉西去,毫不拖泥带水好像只是片刻之后,河滩上的唐军便溃了,因为撤兵的号角声在接连奏响。

    “别开生面”的撤军过程,让李破好像吞了只苍蝇般难受。

    河滩唐军大溃,好像过河已成坦途,可李破却没有半点的高兴,若能将李神符大军拖在河边,他笃定只需在一两日间,便能溃之,然后冯翊唾手可得。

    被打开一个大口子的关西,那得少费多少力气?说不定今年就能在长安城中过年了呢。

    他可不是杨广,会放猎物一马,然后再去攻打坚城,以显堂皇之势,他要的是一击而中,最好是能毙命的那种。

    可李神符毫不犹豫的溜了,用突厥人的话说,像一只胆小的兔子,跑的飞快,连头都没一下。

    这让李破怅然若失,久久没过神来,刚夸了你一句,你怎么能这么掉链子呢?

    嗯,这个时候还能吐槽,说明打击不算大。

    这一战非常短促,结尾对于双方而言都非常的不完美。

    数千人在溃走,扔下了不少刀枪旗帜,同样也扔下了在地上辗转哀嚎的伤兵,可损失却不大,因为他们的敌人根本无力追击以扩大战果,他们过河的人实在太少了。

    河边的尉迟信松了口气,众目睽睽之下,若他一战失利,好不容易争来的先锋位置恐怕就要换人了,更可怕的是,许还要遭到其他人的嘲笑。

    而这两年一直驻守在晋阳的他,也确实需要军功来装点自己的官服,所以说,这一战的结果他很满意。

    实际上,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离着名将的称号便已越来越远了,不满足才是名将们最显著的特点,一旦失去了,也便沦为平庸。

    尉迟偕明显有名将的资质,他和兄长截然相反,非常的不满意,唐军一溃,他便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将旗弄过了河,可却也没有卵用,唐军跑的太快了。

    打扫战场,伤亡报上来的时候,尉迟偕的心情又灰暗了许多。

    此战战死一百四十一人,伤三百六五人,大多都是被箭矢所伤而重让尉迟偕痛心的是,两个率人冲入唐军阵中的营尉,尽都战死,这可都是他麾下最勇猛的家伙,他宁愿用成倍的伤亡来换这两个人的性命。

    关西人确是不可小看,此战胜之不武,可惜未能擒得李神符,不然献给大王,岂不是好?这是尉迟偕之后跟兄长说的原话,性情偏于耿直暴躁的尉迟偕,做官或许差强人意,可在军事上的进取心,却非他的兄长可比。

    此战和李破之前的预料其实差不多,过河并不费劲,唐军一走,尉迟偕部轻而易举的便把唐军的营寨占为己有,此时再有唐军来攻,大军在河边也已有了立足之处,可以肆意选择攻防战术了。

    他没料到的是,唐军退的这么快,这么坚决,让他之前的小算盘完全落在了空处,而这也一定会让之后的战事变得艰难起来。

    至于尉迟偕部的伤亡,他只是略略一听,便放在了一边,太“轻微”了,根本不在他考量之中,因为这早已不是当年,需要锱铢必较的时候了。

    不管他自己粉饰的多好,伤亡在他眼中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这一点其实从没变过。

    河滩被清理干净,李破便下令连连督促众军过河,到了天色渐黑时,尉迟信部终于全军登上了对岸。

    也许有些人会说,短短的时间内,便有千多人冲上了对岸,你一军撑死也就两万人,用得了大半天的时间?

    可事实告诉人们,全军的意思不光是人要过去,粮草辎重也要随同一起,不然的话你让大军过河吃风吗?

    (明天阿草手术,看情况更新了,特此通告。)

    记住手机版网址:

    第760章过河(四)(第1/1页)

    加入签,方便阅读

章节目录

北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河边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760章过河(四)-北雄小说百科,北雄,一本书并收藏北雄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