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谣接过手稿,第一眼就看到了手稿第一页的三个正楷大字——黄土地。



    看到书名后,他暗暗点了下头。



    这个年代的作家写作有个特色,是哪里的人就写哪个地方的故事。



    书名也许不够吸引人,但却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读者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他接着看正文内容。



    没想到故事的第一段就吸引了他,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交代了故事主人公曾经的职业,他打过仗,大概率是军人。



    而一个意志坚定的军人,为什么会对空谷回声那么敏感,甚至感到害怕呢?



    他越来越感兴趣了,就开头来说,足够地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了。



    接着,是主人公的回忆引出了整个故事来。



    这一看,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他深深地沉浸在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中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路谣在一声叹息中合上了手稿。



    这时,简行忍不住问道:“路编辑,玉楼的新作够不够格啊。”



    他所说的够不够格,自然是够不够资格发表到文学杂志上。



    路谣从小说中的世界回过神来,这才发现姜玉楼和简行都在看着他。



    听到简行的问题,路谣沉思片刻后,答道:“完全够标准了,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水准之上的作品!”



    不说现今的陕地文坛,文笔强过姜玉楼的有不少,但能写出内涵如此深刻作品的作家却是少之又少。



    简行没有想到路谣会给姜玉楼的第二部作品这么高的评价,这岂不是说玉楼就要发表第二部作品了?



    路谣看了眼憨厚地笑着的姜玉楼,感慨道:“说实话,看完玉楼的《黄土地》,我本以为心情会很愉快,毕竟意外地读了一本好书。但是,此时我的心情却是抑郁的。无垠的黄土地,以及那浩浩汤汤、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带给人们的本来应该是自由,人们也应该是自由的。



    可现实呢?



    沉重的思想紧紧压在世世代代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百姓们心头,一刻也不放松。因信天游而且,又以信天游结束,其中蕴藏的又有多少的辛酸和悲苦!



    玉楼,你的这部作品非常有深度,非常有内涵!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即使他知道读的是小说,但依旧心情郁郁,为翠巧的结局感到惋惜。



    可他也知道,在那个封建残余盘踞的年代,翠巧的结局才是现实。



    如果是大团圆结局,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学性都会大打折扣。



    闻言,简行冲路谣竖起大拇指,认同道:“不愧是《延河》的编辑,我只觉得读玉楼的小说画面感扑面而来,读起来更是欲罢不能,却没有想深层的东西。”



    “路大哥您再夸下去,我可要脸红了。”姜玉楼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路谣看着年轻的姜玉楼,心里一阵恍惚,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本《黄土地》的文笔还略显稚嫩,但是对比他的第一部作品《李十三推磨》却有了明显的进步。



    而且其中的故事性和文学性都是前者所不能比拟的,深刻程度更是值得专门发表评论员文章加一探讨。



    其所产生的话题性,绝对可以引起全民大讨论。



    这样一部作品,如果是成名已久的大作家,他还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但是,姜玉楼才十八岁啊!



    路谣第一次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



    心里再次感叹姜玉楼的天赋后,他问出了埋藏已久的疑惑:“玉楼,《黄土地》的灵感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兰花花》”姜玉楼答道。



    “啪。”路谣拍了一下脑门,一脸惭愧地说道:“哎呀,我早应该想到的!”



    他是陕北人,按说对陕北民歌《兰花花》比姜玉楼熟。



    路谣又问道:“所以,你的小说中顾青的经历是不是化用了一部分教育处周处长的经历?”



    “没错。”姜玉楼点点头,接着眉毛一挑,反问道:“路大哥看出来了?”



    “我是陕北人,《兰花花》的故事我可太熟了。”路谣感叹道。



    可就是因为太熟了才会灯下黑。



    “对了玉楼,你的这部作品有发表的想法吗?”



    “发表吗?”姜玉楼语气平淡。



    简行心下大急,冲着他挤眉弄眼道:“哎呀,这么好的作品不发表可就太可惜了。”



    “是啊,如果不发表,全国读者不就少了一部非常优秀的读物?这可是读者们的损失啊!”路谣附和道。



    姜玉楼沉吟片刻后,问道:“发表的想法是有过,路大哥有什么推荐的吗?”



    路谣心里一笑,知道他的想法了。



    不是不想发表,而是不想发表在《延河》。



    姜玉楼有这种想法他也理解。



    于是,路谣说道:“玉楼,我之前说了,你的这部作品写得是非常好,我一度也曾想过让你发到我们杂志上了。后来想一想,还是算了,我们杂志并不合适这部作品。”



    “这是为什么啊?”简行连忙问道。



    姜玉楼也看向路谣,想看看他怎么说。



    路谣微微一笑,道:“我们杂志还是偏向诗歌和散文,小说也有,但是比重并不大,而且小说的影响力局限在西北。玉楼要是碍于面子同意了,登到我们杂志岂不是影响到作品扩大影响?所以我思来想去,就没提这个茬。”



    姜玉楼憨厚一笑道:“还是路大哥想得深远。”



    “这也太可惜了。”简行感到有些惋惜。



    《延河》到底是他老师担任主编的杂志社,他肯定希望姜玉楼的小说刊登在上面。



    到时候说出去,他脸上也有光。



    路谣拍了拍他的肩膀:“是有点可惜,不过我们杂志能刊登玉楼的两首诗,我也满足了。凭借那两首诗的质量,刊登后的影响不比《黄土地》的小呢。”



    他接着道:“玉楼,《黄土地》我的建议是发到《收获》上。”



    《收获》杂志风格质朴清雅,以刊载中、长、短篇小说为主,是国内文学的代表性杂志。



    最最重要的是,《收获》可是巴金创办的。

章节目录

1979我的文艺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梁园筑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十四章 路谣的认可,1979我的文艺时代,一本书并收藏1979我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