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分开后,姜玉楼揣着兜里的一大把零钱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家里人都在,问起了他为什么这么晚回来,姜玉楼自然找了个借口应付了过去。



    不是他不想说实话,存心隐瞒,而是想给家里一个惊喜。



    现在他才赚了几块钱,太少了,连家里的欠债都还不清又有什么用。



    吃过饭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屋子。



    这么多天下来,他也攒了不少关于李芳桂的故事,是时候可以开始动笔了。



    窗外月明星稀,春风阵阵。屋内,姜玉楼伏案而作,一段段的故事,在他脑海中喷涌而出,化作他的灵感,呈现在了纸上。



    什么叫文思泉涌,这就是了。



    压力就是动力,他写作毫无迟疑之感,只感到下笔如有神一般。



    当姜玉楼停下因为写作而变得有些酸痛的手后,他已经写了满满的三张纸。



    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他知道今天必须停下来了。



    不是不能写了,但是他不想因为过于追求速度而影响到整部小说的质量。这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即使是短篇,他对质量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古语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他本就不是什么天才作家,要是对自己要求低了,最后只能落到个一事无成。



    之后的日子,姜玉楼的生活极为规律,上午上课,下午卖红菇子,晚上写作。



    一个月后……



    “这一个月,咱们总共卖了两百三十五块六毛三分钱,另外还收到了二十斤肉票和五十斤粮票。”



    红菇子的生意做不下去了,竞争对手半个月前就出现了。县城就这么大,消费有限,有了竞争者后,红菇子的价格又下跌了,好采的红菇子没了,再想采摘可不容易。



    两人一合计,结束了红菇子的生意,因此也就有了今天的分红。



    姜玉楼依旧多要了点肉票和粮票,钱少分了些。



    这回,马孝没有再拒绝。



    看着眼前的钱,他陷入到了感叹中。一百多块钱,比他爸挣的还多。



    可惜,今天之后生意就要结束了。



    马孝道:“楼子,下次要是还有赚钱的路子可别忘了我。”



    “当然了。忘了谁我也不能忘了你。”姜玉楼认真的回答道。



    有钱了,自然要消费。



    刚好马孝有自行车,又要劳烦他送姜玉楼去县城了。



    身上有钱,心里不慌。



    “巨资”在手,姜玉楼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割了两斤肉,称了两斤面,又给父亲买了一盒金丝猴香烟和一双布鞋,给母亲买了些针头线脑,最后给哥哥扯了一米的蓝卡其布。



    他自己只是买了些笔墨和本子。



    别看买的东西多,但是不贵。



    这么些东西,总共才花了十二块钱。



    这个时候的钱是真值钱,购买力贼强,在城里做工人一个月拿个三四十块钱的工资,比后世的公务员还吃香。



    “楼子,你买了这么多东西?”



    马孝吓了一跳,眼睛睁得大大的,这是过年了吗,采购这么多不要钱啊?



    姜玉楼舔了下舌头,“好久没吃荤腥了,所以多买了点肉。”



    想到好兄弟的家庭条件,马孝默然。



    他拍了拍姜玉楼的肩膀,他相信凭借好兄弟的能力,一切都会变好的。



    有了车,姜玉楼总算把东西安全带回了家。



    “爸、妈、大哥,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姜玉楼一嚷嚷,家里人都出来了。



    看着门口大包小包的东西,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拎到了家里。



    家里人一看他带回来的东西,大吃一惊,



    “是猪肉!”



    “还有白面?”



    “金丝猴香烟,还有衣服?”



    “这……怎么还有些针头线脑的?”



    姜玉楼看着亲人们的惊讶,只是在一旁微笑着。



    “妈,肉和面你收好,今天可得做点好吃的。”



    “爸,香烟和布鞋是给你买的。”



    “大哥,布是给你买的,你总得有身穿得出去的衣服。”



    “忘了说了,妈,你不是说家里的针不行了吗,我就重新买了一盒。”



    姜建国等人是又惊又喜,喜的自然是楼娃买了这么多好东西,都是他们需要的,可是惊的是他哪里来的钱买这么些东西?



    “楼娃,告诉爹,你哪来的钱买这么多好东西?”



    姜建国的声音有些发颤,他害怕自家的娃走了弯路。



    姜玉楼没有回答,只是从兜里掏出一把钱来。



    “这里是一百零四块钱还有十斤肉票和三十斤粮票。”



    姜家人看着姜玉楼掏出的一百多块钱,还有粮票和肉票,那是又惊又喜。



    姜玉楼心底涌出一股自豪感,他做到了,靠着自己的努力,最起码能让家里过一阵好日子。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并不是结束。



    等到他的小说发表,赚取了稿费,姜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到时候,他要将家人全都大城市去住。



    国内未来会涌现出无数的大城市,那里有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还有便利交通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不知道比大西北的乡村好多少。



    父母到时候搬去住,身体也能得到更好的保养,肯定会更长寿。



    姜建国经过最初的惊讶后,回过神来,询问道:“楼娃,这些钱还有这些粮食和肉是怎么回事?”



    “爸,这些钱都是我和马孝做生意赚来的。”姜玉楼怕家里人瞎想,解释道:“就是摘了些山里的菌类拿到县里去卖。城里人工资高,喜欢吃些新鲜的,能消费得起。”



    “你这孩子,乡里离县里有几十里路呢,更何况还要带那么多货,身体可别累坏了。”母亲李秀莲心疼地拉起姜玉楼的手左看右看,深怕他伤到了身体。



    姜建国则是抽出一根烟,点燃后抽了一口,吐出一个烟圈后,皱眉道:“你一个学生娃,好好上学就是了,学别人做生意算个什么事儿。你别担心钱,家里能供得起你读书。”



    “做生意可是犯法的,万一你……咳咳咳……”



    姜建国说得急了,被嗓子里的烟气给呛到了。



    姜援朝拍了拍父亲的后背,“爸,你别激动,小楼这么做也是为了家里。”



    这年头村里也有做生意的,可顶多就是从县里进些针头线脑的拿到乡里卖,去县城都是两眼一抹黑,再者私人做生意可是犯法的,没人敢担风险去县城。



    这些姜玉楼自然清楚,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他也不想出此下策。



    还不是家里太穷了,他又要忙着写作,少了他这半个劳力,父母和哥哥身上的担子又会重许多。



    “爸、妈还有大哥,我就干这么一次,家里不能为了我欠别人的钱,这年月谁都不容易。”



    老父亲一怔:“楼娃,你怎么知道……”



    旋即,他只剩下感动,连干农活的劳累此时也不算什么了。

章节目录

1979我的文艺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梁园筑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章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1979我的文艺时代,一本书并收藏1979我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