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此同时,巴蜀这边隋家开始准备出嫁隋暖枝的事宜。
皇帝诏书下达皇子府之前,隋家就已经得知了皇帝将世子之位赐给庶长子一事。隋家其他人如何愤怒且不说,隋月生做主将婚事进行到底,自然不敢这时候提出异议。隋暖枝也很快接受了现状。毕竟与皇长子见过面,隋暖枝已经事先知晓了自己的未来,不会为这点小事有所动摇。
事实上,她与萧衍行乡间谈过的事情,与隋家原本的打算存在差异。
隋家虽然因为没能在推动萧衍行恢复太子之位一事上发挥作用而丧失底气,却不代表他们会放弃皇长子妃所代表的所有利益。隋家当初之所以乘火打劫,以姻亲关系套牢了皇长子,为的就是攀附权势。他们打算以举族之力助萧衍行登位,本意自然不是看中一个皇子妃的身份。
隋家想要的,是与未来帝王密不可分的关系,长久的权势红利,以及一个屹立不倒的中宫之位。
然而姻亲关系并非密不可分的。毕竟皇后之位能立便也能废,妃位有功也同样能扶正。只有诞下皇子,有了皇家血脉,外姓与皇族的这份关系才会变得密不可分。若是运气不错,再得一个出色的中宫嫡子,隋家的将来才会屹立不倒。
可萧衍行压根没打算给隋家子嗣,别说皇子,连公主都没打算给。
这个现实,隋家家主隋月生可能有所察觉,但心中是抱着一丝侥幸的。隋家其他人就不必说,理所当然地认为隋家就该生嫡子,隋暖枝就该坐稳中宫之位,隋暖枝的嫡子将来就该是太子。隋暖枝知道与父兄说不通,所以根本没将萧衍行的这个意思传达到。
她一直觉得隋家所图太大,且未免贪心太过。
隋家人不傻,那皇长子更不是个傻子。
隋家确实有着其他家族无法匹及的势力和资本,却不代表萧衍行除了跟隋家联姻就找不到更合适的家族合作。事实上,萧衍行的正妃之位,不知多少人暗中盯着。隋家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讲条件的资本,更不可能为此事去质问皇长子。
为避免不知轻重的隋家人去找皇长子别苗头,隋暖枝选择了隐瞒。
现如今看来,隐瞒似乎做对了。不然以她父兄不知轻重的性情,兼之凉州府寄来的不知意味的信件,隋家铁定要因为此事提前惹来皇长子的嫌恶。
这不是隋暖枝想看到的。
两人的婚事定在来年的三月,如今还有半年的时日。皇族的婚事一向庄重,筹备的过程也必须仔细。势必要提前做足了准备。
保证隋家女出嫁的隆重,这是隋家最后的坚持。
筹备婚事一事,只有隋家长辈去操持。隋暖枝这段时日则是紧锣密鼓地修习皇家规矩。
她以皇长子妃的身份出嫁,自然规矩和道理要比一般女子的要求高。兼之隋家对隋暖枝的未来分位有一定的要求,自然对她的教导是精细、精细、再精细。势必要把人教导得知轻重、懂进退,内能管庶务,外能独当一面。将来嫁到皇子府后,能从才能和品行上,与一般的后宅女子拉开距离。
隋暖枝如今除了各科先生每日教导她辨人待物,规矩和法度。隋家的家主也在亲自指教她。隋月生拿皇后的标准去要求她,让隋暖枝具备一定的政治远见和审时度势的魄力。
隋暖枝日日从早到晚不得闲,只有极偶尔的时辰空出来。而在这空出来的档口,她还会坚持给萧衍行写信。不管那位会不会读她的手信,隋暖枝都势必要做出一个主动的姿态。至少在萧衍行的心中,留下一个与后宅其他女子不同的印象。
她给凉州写信,凉州府那边也在持续不断地给她来信。
信自然不是萧衍行寄来的,而是没有署名。隋暖枝不确定是萧衍行后宅的哪一位,但尚未见面,她已经猜到一些写信之人的性情。定然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心胸不大,心眼不少。
隋暖枝心里默默将此人列入了不可交,却也或多或少地被信件内容影响。
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王侧妃,她不知不觉的在意了起来。
……到底是有多美艳动人才能叫那位冷心冷肺的皇长子倾心如斯?
隋暖枝的疑惑,暂时是没人能解了。
王姝压根不住萧宅,她的一对龙凤胎,更是从出生起至今都没有露过面。所有人对于王姝这个侧妃,只闻其名不知其人。至于王家小院和试验田的事情,就更没有人知晓。萧衍行将王家小院的消息封锁得跟铁通似的,外人根本打探不出一丝一毫的消息。
试验田这边给农科属的骨干展示了良种的优势,王姝又重点说明了良种的弊端。例如杂交水稻的种不能种植两代以上,两代衣裳的良种没有产量优势等等问题。
后续的程序性操作,自然就得让专业的人去做了。
至于测交恢复不育系等等专业的知识,王姝并未给诸多阐述。
她在将良种推向大众的同时,也给王家留了不止一张的底牌。首先第一张就是萧衍行百分之一的粮税承诺,其次便是改良种的源头依旧捏在自己手中。官府在推广良种之初,只给出农科属这一个良种出口。但当良种在市面上普及时,未来的发展是不确定的。
不管农科属如何设置,初衷如何美好。但王姝坚信人心是贪婪的。在社会制度没有达到后世那样完备公正的情况下,再美好的初设都可能会走向统治阶级垄断。一旦被当权者垄断,后果可能是比现在更糟糕的地狱。古往今来,就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各项农改政策一样。
与其让自己辛苦的成果,成了统治阶级把控百姓命运的武器。不如底牌一开始就不给出去。王姝没将技术给出去,只给成果。杂交技术一日捏在她的手中,她的初心不变,那农科属的初心就不会变。
凉州府在大张旗鼓地建设农科属,商议与之相配的劝农政策。
京城还在为彻查戚继兰当街暴毙一事,闹得人心惶惶。皇帝震怒不已,为此大发雷霆。因为戚继兰的死,他提出的‘一条鞭法’也被迫中止。
皇帝日日为背后之人胆大妄为恼火不已,更多的是为自己惊觉国库空虚而感到后怕。
他在声声的赞美中,一直以为自己治下的大庆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即便国库银两不足,但大庆上下运作顺畅,也并未有太大的问题。朝堂上下对他言听计从,无人敢违逆他,皇权牢牢地抓在手中。可戚继兰为多给朝廷纳税而被杀,肃清大庆蛀虫一事被杀,这从根本上威慑到了皇帝!
皇帝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件事,自己似乎被这声声赞美忽悠了。
那些人胆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杀害戚继兰,就等于根本没把他放眼里。是不是有朝一日他危害到了这些人的利益,这些人也敢弑君?
想到这个可能,皇帝焦灼的夜不能寐。
皇帝的心情直接影响到后宫的安宁。
后宫的女眷是看皇帝的脸色活着的人。不管是受宠的或是不受宠。他若是心情不好,所有人都势必会跟着遭殃。轻则受冷落,重则受罚,就连受宠的昭妃和吕贵妃都一样。
昭妃王如意近来便过的十分不如意。
小公主出世以后,皇帝已经许久不在兴庆宫留宿了。哪怕来看孩子,当日留下陪她用了晚膳,皇帝也没有再碰她的意思。王如意无数次怀疑自己是否一个孩子生完,变丑了。但她揽镜自照,除了丰腴些,她甚至比生之前更有女人味。
为何?王如意想不通。却又不敢问皇帝。皇帝如今的性情颇有些阴晴不定,稍有不慎便会暴怒。
王如意讨不找好,其他人就更讨不着好。其他人如今都不敢我那个皇帝跟前凑,唯一敢凑的,也就只有一个吕黎。不过长乐宫这边,吕黎的香已经用完了。没有新的香补上,她的宠爱也快维持不住了。皇帝在她这里情绪得不到安抚,对她的态度渐渐也不耐烦了。
吕黎如今日日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可是她着急也没有用,东西不会长翅膀飞过来。
为了彻查戚继兰的死,大理寺监控了京城所有驿站。一些非明面上的走镖都会被扣下。吕黎要用的香进不来。若想要,只能走正规的镖局押运。可这般又未免太大张旗鼓。一旦引起关注,后果不堪设想。可再不用香续上,皇帝的瘾若是犯了,早晚会将她背地里做的事捅出来。
吕黎情急之下,找上了王家镖局。
王家镖局的镖头如今还在接受盘问,生意暂时不开张。何况这委托人藏头露尾的样子太令人怀疑,王家如今的情况,不接受任何有风险的订单生意。
“为何不接?是价格谈不拢吗!”
先前吕黎还接受王家扶持时,她要什么东西,只要张个嘴就能拿到。如今绫人羽脱离了王家,她不在听令王家家主后,王家也断了各方面的扶持。吕黎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如今身为贵妃的她只会认为王家不识好歹,“你命人再去谈!我要的香,他们必须给我弄来!”
下人被她日益火爆的脾气给吓得浑身一激灵,立马应诺:“奴婢这就去办!”
吕黎气得胸脯一起一伏的,这口气始终吞不下去。不仅吞不下去,她的太阳穴也仿佛无数根针在扎似的,刺得她头晕目眩。事实上,那香皇帝在用,吕黎同样也吸入了不少。甚至她吸入的分量比皇帝还要多久,毕竟是在她的寝宫点。
藏在袖笼里的手指不住地抽搐,吕黎狠狠地掐了手心才冷静下来。
“来人,研磨!”
在外头站着的宫婢闻声立即进来,铺好了纸张,研好磨。
吕黎在深深的恼火之后,意外地提起了笔,开始写信。
……
随着农科属的推进,王姝这边也召集了所有粮铺的掌柜和田庄的庄头们。
她准备要在今年秋收之前,让他们全部凉州府主家这边进行一次年度大会。王姝要重新指定未来王家粮铺的发展方向,并对未来要走的路做出具体调整。
王家粮铺的未来除了售卖部分粮食,主打以略高于农科属推出良种的价格,向公众出售良种。
将来王家的农田,将作为良种生产基地,重点培育出高质量的良种。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农科属的建立只需要王姝这边的一份报告。
班底的人选,萧衍行也是给足了资源的。
一个曾经大庆朝廷的大司农,农学知识十分丰富的华胜英。一个学富五车、实干经验丰富的牧虎。除此之外,穆老先生也作为参谋全程参与良种的推广。辅之以十来个得力实干派。这次的农科属,可以说是动用了萧衍行旗下十分受重用的一批人。
王姝不必刻意去调查这些人的过往履历。她只需要知晓这些人能干实事,便会拿出来重用的。
萧衍行为了让农科属不被西北的官僚系统腐蚀,单独设立后,直接挂在了自己的名下。
要知道,萧衍行虽没有藩王之名,却是有藩王之实的。他对此地有切实的管辖权,且拥有一万‘护卫’的私兵名额。皇帝甚至将边防的重担压到了他的头上……除了官员的任免权没有交到萧衍行的手中,可以说,他几乎对西北的政务有着说一不二的话语权。
农科属挂到了他的名下,将以一种独立与官衙的姿态出现。这就从身份的角度,杜绝了大庆的官府插手农科属的可能。但同时,萧衍行又赋予了农科属与官衙同行的级别。
将来若是农科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庆官府即便是眼红也得敬着。萧衍行从设置之初就给予了高级别,除非农科属涉嫌大罪,有足够的罪证证明有害,不然大庆朝廷的人等闲都动不了农科属。
这个结果,不得不说,王姝十分满意。
有了萧衍行的庇护,农科属必然能开展起来。不敢说良种在全大庆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至少在凉州及以西以北的地方,即将会发挥起重要的作用。
设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推广良种则是第二个关键。
如今的世界可不是后世,信息大爆炸,通信高度发达。如今的社会可以用闭目塞听,眼聋耳瞎来形容。想要将良种推广到所有百姓知晓,并说服他们相信良种的成效,这其实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尤其是如今农户的教化程度不高,比起相信官府,他们更相信祖祖辈辈的经验。
如何让他们愿意去接受,如何让他们愿意放弃旧种去接受官府的新种,推进工作非常难。算得上是一个非常艰辛的、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任务。
王姝的本意是,第一期的良种可以采用免费的方式分发。只需要说服农户来年用新种种植,以此降低推广的难度。
等到来年秋收,百姓们切实尝到了良种的红利,自然会购买良种回去栽种。
不过这个推论的前提是,良种的效果得到了认可,且产量取得了大成功。以及农科属的人已经将良种二代以后不育的信息传达到位。不然农民会倾向于自留种,来年种。毕竟即便是压低了良种的价格,但对于温饱都成问题的贫下中农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一些人宁愿侥幸省钱,也不会相信农科属,听从指挥去购买新种。
关于良种二代以后会出现部分不育植株这一情况,还没有传出去。王姝已经预估了这一条信息传递出去,没有多少人信。
自古以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有人的固有思维里就是有粮食留了好种,来年就能用的认知。即便此时的农科属中的人,在王姝强调了良种二代后不育的性状,也有人保持怀疑态度。他们估计以为,这一条结论,是被王姝当成‘要钱’的幌子。
这些问题不大,只要有人种个两三期,眼见为实,自然就将这个意识渗透进百姓的心中。
如今该考虑的该做计划的,王姝早已经在专业的角度做好了讲解。不管听懂没听懂,只有他们真切地去种,才能明白她讲的所有良种知识。至于推广以后会遇到的诸多人性问题,如何应对外界人心的种种……这就依赖于萧衍行手下的那批能人。
农科属的工作在一点一点的推进,过程很艰难。王姝在尽完力之后,获得了短暂休息的机会。
她这段时日累得不轻,早出晚归,一刻不停歇。
时常回来天色已晚,连抱孩子的空闲都没有。
两小孩儿不知不觉之中都能自己爬了。小腿小脚蹬得特别用劲儿,跟兔崽子似的。教养嬷嬷和奶娘时常跟在后头夸赞他们,小东西也不知听懂没有,爬的别提多欢。王姝累得上眼皮粘下眼皮,难得轻松,就坐在地板上看着两小东西爬来爬去。
姜嬷嬷看她累得很,就叫了小梁过来。小梁跪坐在王姝的身边替她按。小梁除了医术高明意外,还有一手特别好的推拿手艺。不仅会推拿,松筋骨的本事也厉害得很。
王姝靠在矮几旁边,一边逗小孩儿一边才发现偏房的屋子被改建了。
她先是愣了一下,转瞬一点一点打量起这个屋子。
原本的青石砖上方铺设了一层木质的地板,架空起来。屋里所有带棱角的摆设都被搬出去了,剩下的都是些圆钝松软的摆设。东西少了,空旷又宽敞。为了防止小孩子不小心撞到,这些坚硬的摆设还被贴心地围了一圈织物。
“……这屋子什么时候改建的?”王姝眨了眨眼睛,突然意识到不对头。
“嗯?”姜嬷嬷一愣,意识到王姝在问什么才笑起来,“一个多月前就改建好了啊。”
“一个多月前?!”
“是啊。殿下当初亲自安排人改的!屋里的摆设也是殿下命人换的。”姜嬷嬷心疼地替王姝按手臂,给她的手涂抹润手的膏子。
与此同时,巴蜀这边隋家开始准备出嫁隋暖枝的事宜。
皇帝诏书下达皇子府之前,隋家就已经得知了皇帝将世子之位赐给庶长子一事。隋家其他人如何愤怒且不说,隋月生做主将婚事进行到底,自然不敢这时候提出异议。隋暖枝也很快接受了现状。毕竟与皇长子见过面,隋暖枝已经事先知晓了自己的未来,不会为这点小事有所动摇。
事实上,她与萧衍行乡间谈过的事情,与隋家原本的打算存在差异。
隋家虽然因为没能在推动萧衍行恢复太子之位一事上发挥作用而丧失底气,却不代表他们会放弃皇长子妃所代表的所有利益。隋家当初之所以乘火打劫,以姻亲关系套牢了皇长子,为的就是攀附权势。他们打算以举族之力助萧衍行登位,本意自然不是看中一个皇子妃的身份。
隋家想要的,是与未来帝王密不可分的关系,长久的权势红利,以及一个屹立不倒的中宫之位。
然而姻亲关系并非密不可分的。毕竟皇后之位能立便也能废,妃位有功也同样能扶正。只有诞下皇子,有了皇家血脉,外姓与皇族的这份关系才会变得密不可分。若是运气不错,再得一个出色的中宫嫡子,隋家的将来才会屹立不倒。
可萧衍行压根没打算给隋家子嗣,别说皇子,连公主都没打算给。
这个现实,隋家家主隋月生可能有所察觉,但心中是抱着一丝侥幸的。隋家其他人就不必说,理所当然地认为隋家就该生嫡子,隋暖枝就该坐稳中宫之位,隋暖枝的嫡子将来就该是太子。隋暖枝知道与父兄说不通,所以根本没将萧衍行的这个意思传达到。
她一直觉得隋家所图太大,且未免贪心太过。
隋家人不傻,那皇长子更不是个傻子。
隋家确实有着其他家族无法匹及的势力和资本,却不代表萧衍行除了跟隋家联姻就找不到更合适的家族合作。事实上,萧衍行的正妃之位,不知多少人暗中盯着。隋家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讲条件的资本,更不可能为此事去质问皇长子。
为避免不知轻重的隋家人去找皇长子别苗头,隋暖枝选择了隐瞒。
现如今看来,隐瞒似乎做对了。不然以她父兄不知轻重的性情,兼之凉州府寄来的不知意味的信件,隋家铁定要因为此事提前惹来皇长子的嫌恶。
这不是隋暖枝想看到的。
两人的婚事定在来年的三月,如今还有半年的时日。皇族的婚事一向庄重,筹备的过程也必须仔细。势必要提前做足了准备。
保证隋家女出嫁的隆重,这是隋家最后的坚持。
筹备婚事一事,只有隋家长辈去操持。隋暖枝这段时日则是紧锣密鼓地修习皇家规矩。
她以皇长子妃的身份出嫁,自然规矩和道理要比一般女子的要求高。兼之隋家对隋暖枝的未来分位有一定的要求,自然对她的教导是精细、精细、再精细。势必要把人教导得知轻重、懂进退,内能管庶务,外能独当一面。将来嫁到皇子府后,能从才能和品行上,与一般的后宅女子拉开距离。
隋暖枝如今除了各科先生每日教导她辨人待物,规矩和法度。隋家的家主也在亲自指教她。隋月生拿皇后的标准去要求她,让隋暖枝具备一定的政治远见和审时度势的魄力。
隋暖枝日日从早到晚不得闲,只有极偶尔的时辰空出来。而在这空出来的档口,她还会坚持给萧衍行写信。不管那位会不会读她的手信,隋暖枝都势必要做出一个主动的姿态。至少在萧衍行的心中,留下一个与后宅其他女子不同的印象。
她给凉州写信,凉州府那边也在持续不断地给她来信。
信自然不是萧衍行寄来的,而是没有署名。隋暖枝不确定是萧衍行后宅的哪一位,但尚未见面,她已经猜到一些写信之人的性情。定然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心胸不大,心眼不少。
隋暖枝心里默默将此人列入了不可交,却也或多或少地被信件内容影响。
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王侧妃,她不知不觉的在意了起来。
……到底是有多美艳动人才能叫那位冷心冷肺的皇长子倾心如斯?
隋暖枝的疑惑,暂时是没人能解了。
王姝压根不住萧宅,她的一对龙凤胎,更是从出生起至今都没有露过面。所有人对于王姝这个侧妃,只闻其名不知其人。至于王家小院和试验田的事情,就更没有人知晓。萧衍行将王家小院的消息封锁得跟铁通似的,外人根本打探不出一丝一毫的消息。
试验田这边给农科属的骨干展示了良种的优势,王姝又重点说明了良种的弊端。例如杂交水稻的种不能种植两代以上,两代衣裳的良种没有产量优势等等问题。
后续的程序性操作,自然就得让专业的人去做了。
至于测交恢复不育系等等专业的知识,王姝并未给诸多阐述。
她在将良种推向大众的同时,也给王家留了不止一张的底牌。首先第一张就是萧衍行百分之一的粮税承诺,其次便是改良种的源头依旧捏在自己手中。官府在推广良种之初,只给出农科属这一个良种出口。但当良种在市面上普及时,未来的发展是不确定的。
不管农科属如何设置,初衷如何美好。但王姝坚信人心是贪婪的。在社会制度没有达到后世那样完备公正的情况下,再美好的初设都可能会走向统治阶级垄断。一旦被当权者垄断,后果可能是比现在更糟糕的地狱。古往今来,就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各项农改政策一样。
与其让自己辛苦的成果,成了统治阶级把控百姓命运的武器。不如底牌一开始就不给出去。王姝没将技术给出去,只给成果。杂交技术一日捏在她的手中,她的初心不变,那农科属的初心就不会变。
凉州府在大张旗鼓地建设农科属,商议与之相配的劝农政策。
京城还在为彻查戚继兰当街暴毙一事,闹得人心惶惶。皇帝震怒不已,为此大发雷霆。因为戚继兰的死,他提出的‘一条鞭法’也被迫中止。
皇帝日日为背后之人胆大妄为恼火不已,更多的是为自己惊觉国库空虚而感到后怕。
他在声声的赞美中,一直以为自己治下的大庆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即便国库银两不足,但大庆上下运作顺畅,也并未有太大的问题。朝堂上下对他言听计从,无人敢违逆他,皇权牢牢地抓在手中。可戚继兰为多给朝廷纳税而被杀,肃清大庆蛀虫一事被杀,这从根本上威慑到了皇帝!
皇帝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件事,自己似乎被这声声赞美忽悠了。
那些人胆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杀害戚继兰,就等于根本没把他放眼里。是不是有朝一日他危害到了这些人的利益,这些人也敢弑君?
想到这个可能,皇帝焦灼的夜不能寐。
皇帝的心情直接影响到后宫的安宁。
后宫的女眷是看皇帝的脸色活着的人。不管是受宠的或是不受宠。他若是心情不好,所有人都势必会跟着遭殃。轻则受冷落,重则受罚,就连受宠的昭妃和吕贵妃都一样。
昭妃王如意近来便过的十分不如意。
小公主出世以后,皇帝已经许久不在兴庆宫留宿了。哪怕来看孩子,当日留下陪她用了晚膳,皇帝也没有再碰她的意思。王如意无数次怀疑自己是否一个孩子生完,变丑了。但她揽镜自照,除了丰腴些,她甚至比生之前更有女人味。
为何?王如意想不通。却又不敢问皇帝。皇帝如今的性情颇有些阴晴不定,稍有不慎便会暴怒。
王如意讨不找好,其他人就更讨不着好。其他人如今都不敢我那个皇帝跟前凑,唯一敢凑的,也就只有一个吕黎。不过长乐宫这边,吕黎的香已经用完了。没有新的香补上,她的宠爱也快维持不住了。皇帝在她这里情绪得不到安抚,对她的态度渐渐也不耐烦了。
吕黎如今日日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可是她着急也没有用,东西不会长翅膀飞过来。
为了彻查戚继兰的死,大理寺监控了京城所有驿站。一些非明面上的走镖都会被扣下。吕黎要用的香进不来。若想要,只能走正规的镖局押运。可这般又未免太大张旗鼓。一旦引起关注,后果不堪设想。可再不用香续上,皇帝的瘾若是犯了,早晚会将她背地里做的事捅出来。
吕黎情急之下,找上了王家镖局。
王家镖局的镖头如今还在接受盘问,生意暂时不开张。何况这委托人藏头露尾的样子太令人怀疑,王家如今的情况,不接受任何有风险的订单生意。
“为何不接?是价格谈不拢吗!”
先前吕黎还接受王家扶持时,她要什么东西,只要张个嘴就能拿到。如今绫人羽脱离了王家,她不在听令王家家主后,王家也断了各方面的扶持。吕黎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如今身为贵妃的她只会认为王家不识好歹,“你命人再去谈!我要的香,他们必须给我弄来!”
下人被她日益火爆的脾气给吓得浑身一激灵,立马应诺:“奴婢这就去办!”
吕黎气得胸脯一起一伏的,这口气始终吞不下去。不仅吞不下去,她的太阳穴也仿佛无数根针在扎似的,刺得她头晕目眩。事实上,那香皇帝在用,吕黎同样也吸入了不少。甚至她吸入的分量比皇帝还要多久,毕竟是在她的寝宫点。
藏在袖笼里的手指不住地抽搐,吕黎狠狠地掐了手心才冷静下来。
“来人,研磨!”
在外头站着的宫婢闻声立即进来,铺好了纸张,研好磨。
吕黎在深深的恼火之后,意外地提起了笔,开始写信。
……
随着农科属的推进,王姝这边也召集了所有粮铺的掌柜和田庄的庄头们。
她准备要在今年秋收之前,让他们全部凉州府主家这边进行一次年度大会。王姝要重新指定未来王家粮铺的发展方向,并对未来要走的路做出具体调整。
王家粮铺的未来除了售卖部分粮食,主打以略高于农科属推出良种的价格,向公众出售良种。
将来王家的农田,将作为良种生产基地,重点培育出高质量的良种。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农科属的建立只需要王姝这边的一份报告。
班底的人选,萧衍行也是给足了资源的。
一个曾经大庆朝廷的大司农,农学知识十分丰富的华胜英。一个学富五车、实干经验丰富的牧虎。除此之外,穆老先生也作为参谋全程参与良种的推广。辅之以十来个得力实干派。这次的农科属,可以说是动用了萧衍行旗下十分受重用的一批人。
王姝不必刻意去调查这些人的过往履历。她只需要知晓这些人能干实事,便会拿出来重用的。
萧衍行为了让农科属不被西北的官僚系统腐蚀,单独设立后,直接挂在了自己的名下。
要知道,萧衍行虽没有藩王之名,却是有藩王之实的。他对此地有切实的管辖权,且拥有一万‘护卫’的私兵名额。皇帝甚至将边防的重担压到了他的头上……除了官员的任免权没有交到萧衍行的手中,可以说,他几乎对西北的政务有着说一不二的话语权。
农科属挂到了他的名下,将以一种独立与官衙的姿态出现。这就从身份的角度,杜绝了大庆的官府插手农科属的可能。但同时,萧衍行又赋予了农科属与官衙同行的级别。
将来若是农科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庆官府即便是眼红也得敬着。萧衍行从设置之初就给予了高级别,除非农科属涉嫌大罪,有足够的罪证证明有害,不然大庆朝廷的人等闲都动不了农科属。
这个结果,不得不说,王姝十分满意。
有了萧衍行的庇护,农科属必然能开展起来。不敢说良种在全大庆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至少在凉州及以西以北的地方,即将会发挥起重要的作用。
设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推广良种则是第二个关键。
如今的世界可不是后世,信息大爆炸,通信高度发达。如今的社会可以用闭目塞听,眼聋耳瞎来形容。想要将良种推广到所有百姓知晓,并说服他们相信良种的成效,这其实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尤其是如今农户的教化程度不高,比起相信官府,他们更相信祖祖辈辈的经验。
如何让他们愿意去接受,如何让他们愿意放弃旧种去接受官府的新种,推进工作非常难。算得上是一个非常艰辛的、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任务。
王姝的本意是,第一期的良种可以采用免费的方式分发。只需要说服农户来年用新种种植,以此降低推广的难度。
等到来年秋收,百姓们切实尝到了良种的红利,自然会购买良种回去栽种。
不过这个推论的前提是,良种的效果得到了认可,且产量取得了大成功。以及农科属的人已经将良种二代以后不育的信息传达到位。不然农民会倾向于自留种,来年种。毕竟即便是压低了良种的价格,但对于温饱都成问题的贫下中农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一些人宁愿侥幸省钱,也不会相信农科属,听从指挥去购买新种。
关于良种二代以后会出现部分不育植株这一情况,还没有传出去。王姝已经预估了这一条信息传递出去,没有多少人信。
自古以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有人的固有思维里就是有粮食留了好种,来年就能用的认知。即便此时的农科属中的人,在王姝强调了良种二代后不育的性状,也有人保持怀疑态度。他们估计以为,这一条结论,是被王姝当成‘要钱’的幌子。
这些问题不大,只要有人种个两三期,眼见为实,自然就将这个意识渗透进百姓的心中。
如今该考虑的该做计划的,王姝早已经在专业的角度做好了讲解。不管听懂没听懂,只有他们真切地去种,才能明白她讲的所有良种知识。至于推广以后会遇到的诸多人性问题,如何应对外界人心的种种……这就依赖于萧衍行手下的那批能人。
农科属的工作在一点一点的推进,过程很艰难。王姝在尽完力之后,获得了短暂休息的机会。
她这段时日累得不轻,早出晚归,一刻不停歇。
时常回来天色已晚,连抱孩子的空闲都没有。
两小孩儿不知不觉之中都能自己爬了。小腿小脚蹬得特别用劲儿,跟兔崽子似的。教养嬷嬷和奶娘时常跟在后头夸赞他们,小东西也不知听懂没有,爬的别提多欢。王姝累得上眼皮粘下眼皮,难得轻松,就坐在地板上看着两小东西爬来爬去。
姜嬷嬷看她累得很,就叫了小梁过来。小梁跪坐在王姝的身边替她按。小梁除了医术高明意外,还有一手特别好的推拿手艺。不仅会推拿,松筋骨的本事也厉害得很。
王姝靠在矮几旁边,一边逗小孩儿一边才发现偏房的屋子被改建了。
她先是愣了一下,转瞬一点一点打量起这个屋子。
原本的青石砖上方铺设了一层木质的地板,架空起来。屋里所有带棱角的摆设都被搬出去了,剩下的都是些圆钝松软的摆设。东西少了,空旷又宽敞。为了防止小孩子不小心撞到,这些坚硬的摆设还被贴心地围了一圈织物。
“……这屋子什么时候改建的?”王姝眨了眨眼睛,突然意识到不对头。
“嗯?”姜嬷嬷一愣,意识到王姝在问什么才笑起来,“一个多月前就改建好了啊。”
“一个多月前?!”
“是啊。殿下当初亲自安排人改的!屋里的摆设也是殿下命人换的。”姜嬷嬷心疼地替王姝按手臂,给她的手涂抹润手的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