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辈子老家的小县城,汾阳是王大伦到过的第一个深入中国内陆的小县城。老贾一直说像魔都、京城这样的大城市只是中国的一些盆景。要想看真正的中国就得跟他来他的家乡汾阳。
不过见着了真正的中国还是很令人失望,街上最时髦的女孩儿穿着五年前京城流行的服装;这里最豪华的建筑就是墙面上贴着白色瓷砖的房子;几条主要街道上车辆倒不少,但很少有四个轮子的
可老贾说这里比一年前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下午他带我们去参观了汾阳经济的增长点一条三四百米长的小街。小街两边是整齐划一的两层小楼,统一的设计是用三合板把门前死,再在三合板上开一小门,门上吊着种种和这座小城不相干的名字“维也娜”、“大上海”、“夜来香”二层的廊上有姑娘在晒太阳,另有一些打扮入时的姑娘操着川普或东北口音,三三两两地在街上招摇。
尽管来自中国“盆景”魔都的顾正一直嚷嚷着这里如何如何落后,但王大伦和老贾一样,感觉这里很亲切,因为他上辈子老家的小县城也是这副模样。
接下来的日子里,五个人天天挤上一辆面包车,由当地的薛师傅拉着在县城里四处转悠。老贾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用汾阳话和薛师傅交谈着,说着他片子里几个角色住处的要求,物色看这几个最重要的景点。余力威、顾正、林小玲他们都听不懂,只有王大伦时不时的插上两句。
老贾看中了他一个高中同学的新房,他想把歌厅小姐住处的景安排在那里。因为他觉得那个地方和外面公路的视觉关系非常有意思。只是那同学家的围墙太高,从窗口望出去挡住了外面的公路,老贾还想把人家的围墙拆矮一截。
说实话连老贾自己也感觉这样的要求有点过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去跟他那位骑着摩托车的老同学交涉。没想到老同学一口就答应了,反而搞的老贾挺不好意思的。
汾阳话管拍电影叫“耍”电影,意思大概是把拍电影看作了一种好玩游戏。几天下来,看得出汾阳的老乡很乐意帮他们一起“耍”。
一天晚上老贾两个童年最要好的难兄难弟来找他“耍”。他给我们介绍:这就是他片子里的男二号和男三号,就这样,省监狱的看守郝鸿建成了小武里的暴发户靳小勇,建设银行职员安群雁成了药铺老板更胜。
事后大家都怀疑老贾是不是太草率了?可老贾却很有把握地说,这是他早有的设计,他的角色本来就是一些日常生活里的普通人。郝鸿建的警察职业是当地人向往的“权力”象证,他身上有一种与暴发户暗合的踌躇满志的自得。安群雁在当地已是殷实的中产阶级,让他演药铺老板更胜也再合适不过了。
相对于来自祖国“盆景”的顾正对小县城的落后喋喋不休,王大伦对来自香港的余力威很好奇。上辈子他在珠三角打工时见过不少香港人,他们都是高高在上了,对大陆透着一股骨子里的歧视。余力威却不一样,他不但没有任何歧视,而且对小县城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也许单单说好奇还不太准确,还有喜欢,他喜欢这里的一切。
“威哥,你好象很喜欢这里?”
王大伦和余力威住在一间房间,这天临睡前他问余力威。
“你看出来啦?”余力威总是笑眯眯的。
“当然啦。”王大伦学着他的语调说话。
“我不但喜欢这里,我喜欢大陆的每一个地方。”
“怎么说?”
很少有这样的香港人,王大伦裹着被子坐起来,一副很好奇的样子。
“其实我也可以算是个半个大陆人”
原来余力威的父母是五十年代国的外国华侨,最初在广州念农业,六十年代又到香港。余力威虽说是土生土长在香港的,但儿时一直住在新界,那时新界就是农村,他对于真正的香港并不了解。当时从新界去市区都要坐一个小时的火车,对于他来说那时火车是很神奇的东西,带着他到一块相对文明和先进的区域。
他说,从小到大他一直对自己的身份很好奇,香港被英国管辖着,为何不能真正贴近中国?他对大陆一直怀有很深的感情,因为当时他父母一直订阅人民画报,上面的图片色彩饱和度很高,各种丰收还有壮观的祖国。
后来稍微长大一点,他父母经常会带他广州看朋友,七十年代的广州却和画报上的祖国不太一样,有很明显的差距,为什么吃饭要买饭票,为什么晚上十一点就要熄灯
听到这里王大伦不由撇了撇嘴,这似乎跟北边的大金国是一样一样的。
余力威还自嘲从小生活在新界农村的他很多时候对香港的观察就像一个外来的移民,生活在那里却无法真正融入,一直以一个香港人的身份旁观这片土地。
他还告诉王大伦,这次跟着老贾来汾阳,他能看得出老贾对这块土地的感情,而这恰恰是他所缺乏的东西,既向往又不明白。
说到最后余力威似乎有点伤感,他说也许这就是他的无根****!
这次谈话之后,王大伦就对余力威很有好感。一个如此热爱祖国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个坏人,这样的人是可以做朋友的。
几天后,完成了前期的准备,一行人再次到了祖国的另一个“盆景”京城。老贾的剧本照例没有完成,只是王大伦的汾阳话说得更溜了。
又过了几天,老贾的剧本终于完成了,定稿的那天老贾把所有剧组成员叫到安外小关他的家里,让大家发表意见。虽说很多人都看过初稿,但靳小勇的哥们儿、胡海梅的膀家、梁长有的儿子:小武这样的片名实在是让人蛋疼,长的都有点离谱了。
老贾解释说他想把一个小偷的情感放在这一系列的人际关系中来考察当下中国的一种精神现状。这一点大家都没意见,算是勉强接受。
但在讨论剧本时另一位副导演张曦觉得小武缺少反抗精神,他说小武作为一个小偷本来就是一个社会秩序的颠覆者,但他现在对于友谊、爱情和亲情的一再丧失、逆来顺受、毫无作为
张曦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总之就是小武太蔫了,不少人都赞成张曦的意见。但老贾却说他不打算让小武的职业有特定的社会指向;盗亦有道,只是小武恪守的道德观使他在这个从精神到物质都在发生着巨变的社会里成了一个落伍的失败者。
对于这点王大伦觉得老贾是对的,因为通过小武他看到了上辈子自己的影子。同样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同样骨子里有自己的坚持,不肯妥协;又同样在这个巨变的社会里沦为一个落伍的失败者。
也许老贾不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但他写的东西非常真实,没有那种什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矫情,他就是反映了一个社会真实的生存状态。
大概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王大伦喜欢上了小武,而且非常期待想把老贾笔下的小武表现出来。
讨论会结束了,最终还是老贾舌战群雄,说服了大家。众人散去,老贾示意王大伦留一下。
“大伦,这片酬可能”
老贾特不好意思,不过他的话一开头王大伦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一共才二十万,这片酬怎么给都不合适。何况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也压根没想在老贾的身上赚钱。
“这片酬无所谓,等你的电影赚了钱,你看着给就是了。”王大伦呵呵笑道。
老贾就是想把这部电影拍出来,至于能不能赚钱这事他想都没想过,所以面对王大伦仗义的答,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苦笑着拍了拍王大伦的肩膀,“兄弟,啥也不说了。”
时间尚早,王大伦也不急着走,两人坐着抽烟,聊着剧本。虽然老贾刚才在会上振振有词,其实他的心里也没多少底,尤其是张曦提出来的意见,是很符合电影的一般套路的。
“你说小武是不是太温情了?”
老贾把这个问题抛给王大伦。老贾毕竟学了四年的电影理论,太知道哪些东西会让时下这个或那个抓去零刀碎割了。
王大伦看了一眼老贾那副便秘的表情,突然有些哭笑不得,你说事情都已经到了箭在弦上的地步,你还在考虑整部戏是不是太温情了,难道还得推翻重写不成?反正他觉得小武挺好的,至少突出了“真实”二字,他喜欢,他真心想演。
“我看就这样吧,就是一部温情的电影吧。”王大伦只能这么说。
“呼!”
老贾如释重负。其实他内心早就打定了主意,只是还需要有人帮他下这个决心。
“你打算什么时候开机?”王大伦接着又问道。
眼下已经三月中旬了,五月他还要去戛纳,如今只剩下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
“去戛纳?”
老贾一听就知道王大伦后面的潜台词,说到戛纳,老贾的小眼睛不由闪闪发光。那是文艺电影的殿堂,能站到戛纳的领奖台是每个导演都梦寐以求。
看着老贾一副羡慕的神情,王大伦有些好笑。他不记得老贾拍过什么电影,也记不清楚他到底得过什么奖,只是记得他得奖的消息经常在新闻里出现。他突然很期待老贾第一次站上欧洲三大电影节的领奖台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
不过见着了真正的中国还是很令人失望,街上最时髦的女孩儿穿着五年前京城流行的服装;这里最豪华的建筑就是墙面上贴着白色瓷砖的房子;几条主要街道上车辆倒不少,但很少有四个轮子的
可老贾说这里比一年前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下午他带我们去参观了汾阳经济的增长点一条三四百米长的小街。小街两边是整齐划一的两层小楼,统一的设计是用三合板把门前死,再在三合板上开一小门,门上吊着种种和这座小城不相干的名字“维也娜”、“大上海”、“夜来香”二层的廊上有姑娘在晒太阳,另有一些打扮入时的姑娘操着川普或东北口音,三三两两地在街上招摇。
尽管来自中国“盆景”魔都的顾正一直嚷嚷着这里如何如何落后,但王大伦和老贾一样,感觉这里很亲切,因为他上辈子老家的小县城也是这副模样。
接下来的日子里,五个人天天挤上一辆面包车,由当地的薛师傅拉着在县城里四处转悠。老贾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用汾阳话和薛师傅交谈着,说着他片子里几个角色住处的要求,物色看这几个最重要的景点。余力威、顾正、林小玲他们都听不懂,只有王大伦时不时的插上两句。
老贾看中了他一个高中同学的新房,他想把歌厅小姐住处的景安排在那里。因为他觉得那个地方和外面公路的视觉关系非常有意思。只是那同学家的围墙太高,从窗口望出去挡住了外面的公路,老贾还想把人家的围墙拆矮一截。
说实话连老贾自己也感觉这样的要求有点过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去跟他那位骑着摩托车的老同学交涉。没想到老同学一口就答应了,反而搞的老贾挺不好意思的。
汾阳话管拍电影叫“耍”电影,意思大概是把拍电影看作了一种好玩游戏。几天下来,看得出汾阳的老乡很乐意帮他们一起“耍”。
一天晚上老贾两个童年最要好的难兄难弟来找他“耍”。他给我们介绍:这就是他片子里的男二号和男三号,就这样,省监狱的看守郝鸿建成了小武里的暴发户靳小勇,建设银行职员安群雁成了药铺老板更胜。
事后大家都怀疑老贾是不是太草率了?可老贾却很有把握地说,这是他早有的设计,他的角色本来就是一些日常生活里的普通人。郝鸿建的警察职业是当地人向往的“权力”象证,他身上有一种与暴发户暗合的踌躇满志的自得。安群雁在当地已是殷实的中产阶级,让他演药铺老板更胜也再合适不过了。
相对于来自祖国“盆景”的顾正对小县城的落后喋喋不休,王大伦对来自香港的余力威很好奇。上辈子他在珠三角打工时见过不少香港人,他们都是高高在上了,对大陆透着一股骨子里的歧视。余力威却不一样,他不但没有任何歧视,而且对小县城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也许单单说好奇还不太准确,还有喜欢,他喜欢这里的一切。
“威哥,你好象很喜欢这里?”
王大伦和余力威住在一间房间,这天临睡前他问余力威。
“你看出来啦?”余力威总是笑眯眯的。
“当然啦。”王大伦学着他的语调说话。
“我不但喜欢这里,我喜欢大陆的每一个地方。”
“怎么说?”
很少有这样的香港人,王大伦裹着被子坐起来,一副很好奇的样子。
“其实我也可以算是个半个大陆人”
原来余力威的父母是五十年代国的外国华侨,最初在广州念农业,六十年代又到香港。余力威虽说是土生土长在香港的,但儿时一直住在新界,那时新界就是农村,他对于真正的香港并不了解。当时从新界去市区都要坐一个小时的火车,对于他来说那时火车是很神奇的东西,带着他到一块相对文明和先进的区域。
他说,从小到大他一直对自己的身份很好奇,香港被英国管辖着,为何不能真正贴近中国?他对大陆一直怀有很深的感情,因为当时他父母一直订阅人民画报,上面的图片色彩饱和度很高,各种丰收还有壮观的祖国。
后来稍微长大一点,他父母经常会带他广州看朋友,七十年代的广州却和画报上的祖国不太一样,有很明显的差距,为什么吃饭要买饭票,为什么晚上十一点就要熄灯
听到这里王大伦不由撇了撇嘴,这似乎跟北边的大金国是一样一样的。
余力威还自嘲从小生活在新界农村的他很多时候对香港的观察就像一个外来的移民,生活在那里却无法真正融入,一直以一个香港人的身份旁观这片土地。
他还告诉王大伦,这次跟着老贾来汾阳,他能看得出老贾对这块土地的感情,而这恰恰是他所缺乏的东西,既向往又不明白。
说到最后余力威似乎有点伤感,他说也许这就是他的无根****!
这次谈话之后,王大伦就对余力威很有好感。一个如此热爱祖国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个坏人,这样的人是可以做朋友的。
几天后,完成了前期的准备,一行人再次到了祖国的另一个“盆景”京城。老贾的剧本照例没有完成,只是王大伦的汾阳话说得更溜了。
又过了几天,老贾的剧本终于完成了,定稿的那天老贾把所有剧组成员叫到安外小关他的家里,让大家发表意见。虽说很多人都看过初稿,但靳小勇的哥们儿、胡海梅的膀家、梁长有的儿子:小武这样的片名实在是让人蛋疼,长的都有点离谱了。
老贾解释说他想把一个小偷的情感放在这一系列的人际关系中来考察当下中国的一种精神现状。这一点大家都没意见,算是勉强接受。
但在讨论剧本时另一位副导演张曦觉得小武缺少反抗精神,他说小武作为一个小偷本来就是一个社会秩序的颠覆者,但他现在对于友谊、爱情和亲情的一再丧失、逆来顺受、毫无作为
张曦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总之就是小武太蔫了,不少人都赞成张曦的意见。但老贾却说他不打算让小武的职业有特定的社会指向;盗亦有道,只是小武恪守的道德观使他在这个从精神到物质都在发生着巨变的社会里成了一个落伍的失败者。
对于这点王大伦觉得老贾是对的,因为通过小武他看到了上辈子自己的影子。同样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同样骨子里有自己的坚持,不肯妥协;又同样在这个巨变的社会里沦为一个落伍的失败者。
也许老贾不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但他写的东西非常真实,没有那种什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矫情,他就是反映了一个社会真实的生存状态。
大概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王大伦喜欢上了小武,而且非常期待想把老贾笔下的小武表现出来。
讨论会结束了,最终还是老贾舌战群雄,说服了大家。众人散去,老贾示意王大伦留一下。
“大伦,这片酬可能”
老贾特不好意思,不过他的话一开头王大伦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一共才二十万,这片酬怎么给都不合适。何况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也压根没想在老贾的身上赚钱。
“这片酬无所谓,等你的电影赚了钱,你看着给就是了。”王大伦呵呵笑道。
老贾就是想把这部电影拍出来,至于能不能赚钱这事他想都没想过,所以面对王大伦仗义的答,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苦笑着拍了拍王大伦的肩膀,“兄弟,啥也不说了。”
时间尚早,王大伦也不急着走,两人坐着抽烟,聊着剧本。虽然老贾刚才在会上振振有词,其实他的心里也没多少底,尤其是张曦提出来的意见,是很符合电影的一般套路的。
“你说小武是不是太温情了?”
老贾把这个问题抛给王大伦。老贾毕竟学了四年的电影理论,太知道哪些东西会让时下这个或那个抓去零刀碎割了。
王大伦看了一眼老贾那副便秘的表情,突然有些哭笑不得,你说事情都已经到了箭在弦上的地步,你还在考虑整部戏是不是太温情了,难道还得推翻重写不成?反正他觉得小武挺好的,至少突出了“真实”二字,他喜欢,他真心想演。
“我看就这样吧,就是一部温情的电影吧。”王大伦只能这么说。
“呼!”
老贾如释重负。其实他内心早就打定了主意,只是还需要有人帮他下这个决心。
“你打算什么时候开机?”王大伦接着又问道。
眼下已经三月中旬了,五月他还要去戛纳,如今只剩下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
“去戛纳?”
老贾一听就知道王大伦后面的潜台词,说到戛纳,老贾的小眼睛不由闪闪发光。那是文艺电影的殿堂,能站到戛纳的领奖台是每个导演都梦寐以求。
看着老贾一副羡慕的神情,王大伦有些好笑。他不记得老贾拍过什么电影,也记不清楚他到底得过什么奖,只是记得他得奖的消息经常在新闻里出现。他突然很期待老贾第一次站上欧洲三大电影节的领奖台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