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问雍王本意是客气的说法,料想肃惠长公主应该真不至于看上什么人。【小说文学网】
想不到雍王真提出了一个人出来,乃是宫中吴太妃的胞弟。
据雍王的说法,吴太妃的胞弟因幼带残疾,虽为官宦之家,却不能从科举,以至于耽误终身大事,至今未能娶亲,公主年岁已大,若想找到合适的实不容易,因此看来,这位吴太妃的胞弟倒是十分合适,既未娶亲,也非家中长子,入赘公主府自然没问题。
还有一层,雍王不说,但是皇上自己想到了,既非官身,也无任何背景,虽有个姐姐吴太妃,然后先皇已逝,小皇弟尚未长大,这个人物绝非权贵拉拢的对象。
看来倒是雍王真心为女儿着想。
“这个吴林还是庶子、、、朕看是有点委屈皇阿妹了。”
“臣不敢有瞒皇上,此人是公主自己看中的。只是公主说女儿家婚事,不敢由自己提出,臣虽为臣下,但亦是公主生父,先皇已逝,公主的婚事该由皇上做主,由臣向皇上提出才合情合理。吴林此人臣也见过,虽不是有大志向的人,但身残志不坚,也算难能可贵。何况他虽身份不够,若是能封为驸马,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公主也能享受平常人家的夫妻之情。”
皇上挑了挑眉道“竟还是皇妹自己看中的?也难怪,皇妹行事作为一向不同意寻常女子,当年她一个人带着奴才逃出瓦剌,这份机智勇敢就是一个男子也不上。唉、、、说起这个。朕心里就愧疚,因为和亲的事,差点耽误了皇妹终身、、、”
雍王忙道“和亲本是公主应当承担的责任,何关圣上。公主也不敢有丝毫的怨言。”
皇上闻言和气道“终归是朕当初不能救皇妹于水火,这样,既然是皇妹看上的,朕岂有不成全之理,明个儿就宣他入宫,朕想先亲自见见他。”
“遵旨!”
“最近真是喜事连连,哈哈,朕好久没这么高兴了、、、”
雍王见皇上高兴,也随声附和了几句。
其实他同妻子有心要公主再嫁的心思由来已久。可是朝廷崇尚节妇,他总不好去触皇上的眉头,再加上公主当时也无心再嫁。
公主心思转变后同雍王妃商量,希望找个合适的机会提出来,可巧就碰上了皇上不费一兵一卒接收西北的时候,可不是老天都在帮忙。
得到这个允诺,雍王对皇上倒真是感激涕零了。
雍王退下后即刻出宫回府,打算回去之后就将吴林提来,准备入宫觐见的事宜,免得事情出了什么纰漏。
刚进门。王府大总管跑出来道“王爷,你可回来了。”
“什么事?”
“寿郡王爷等了您快两个时辰了。”
雍王稳步向里走去。
寿王无奈地迎了出来。
“皇叔,侄儿跟你说的事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雍王有些没好气道“所以你就为了那等事亲自上门来找我,别的事不见你这么着急,一个小小妾室的事你倒是火急火燎的。”
寿王有些委屈道“这事不趁着这时候跟皇兄提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我儿子都有了,皇兄不会这么不讲情面。而且、、、”
雍王瞪眼道“而且什么?”
“而且这么点小事,只要皇叔您同意了,报上去给皇兄。皇兄没准看都不看一眼的。直接就批了。”
雍王主管宗堂院,冯凤仪想要封侧妃。也得先过了宗堂院这关。
区区一个王府妾室,竟想要在正妃进门之前升位份。
雍王冷冷道“你忘了如今指婚未定,现在是提这个的时候吗?就算要升。也得你的正妃进门之后,不然,就是我也不会同意。”
要等正妃进门,谁知道会不会出手阻拦,何况宫里现在是皇贵妃娘娘独大,要是皇贵妃插手的话,那不就是办不成了。
自己想得不深远,好在凤儿心思细腻,话里话外流露出沮丧之意,才让他想到这一层,要想让凤儿顺利封位,只能趁着许家的女儿尚未嫁入王府的时候做成。
“迟早是要升的,这早跟迟有什么差别,只要皇叔行个方便,在皇兄那里说一说,有什么难的。”
雍王气得火冒三丈“糊涂东西,什么宜早不宜迟。正妃未立之前,这事是绝无可能的。而且我也告诉你,就算立了正妃,这事我也还要考虑清楚才会上报皇上,你当侧妃的位子是芝麻,随随便便给人的。”
雍王烦不胜烦,正巧雍王妃使人来唤,便拂袖而去了。
寿王讪讪的呆了半晌,方才不清不愿地走了。
雍王妃见雍王怒气匆匆而来,慌道“王爷,莫不是皇上不同意颦儿的事。”
“不是,你别担心,皇上答应了,说明个儿想见一下人,我看大概是没有问题。”
王妃松了一口气“他不过一届布丁,若不是颦儿愿意,我真觉得委屈了,不过颦儿说的也对,就是他这样的人,要是招为驸马反而容易,皇上也不会多心。”
雍王安慰老妻道“你放心好了,这事定是能成的,何况宫里还有吴太妃在呢。”
“颦儿苦了这些年,我眼里看着怎么会不心疼,我如今也顾不得那些闲言闲语了,就盼着她此番婚姻顺利,留下一男半女,我这做娘的才安心闭眼。”
公主就是雍王妃多年的一个病根,雍王如今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让女儿再嫁。
“我已经让人去传她过来,明天要见驾,好歹也得嘱咐他几句,颦儿那边我也让人去送信了,你一会儿也拾掇拾掇,见一见他。”
雍王妃忙唤丫头进来收拾,猛然想起寿王的事。
“听说寿王一定要升那位刚生了儿子的侍妾做侧妃,这几天来找你好几次了,你怎么说?”
“如今我哪里还理得了他那种糊涂事,先将颦儿的事办了要紧。”
“他也实在太着急了,我看你这边不松口,他只怕还要寻别的路。”
皇上见了吴林,见其文质彬彬,言谈风雅,并不因腿有残疾而有耻意,很是欣赏。
这门婚事由雍王一手作保,吴林是吴家的庶子,早就分了出来,入赘公主府是合情合理,皇上当场恩赐了这门婚事,招吴林为驸马,择日完婚。
为了这事,吴太妃还亲自跑了一趟永福宫。
“这事是雍王爷一手促成,皇上应允的,太妃来谢我,我实在受之有愧。”
吴太妃正色道“娘娘何必见外,这句谢娘娘是当得起的。当初若非娘娘吩咐尚书大人将我那奄奄一息的弟弟接出府来安置,我在宫里也熬不下去,我弟弟也不能有有今日,得蒙长公主眷顾。”
许玉芳当时为助皇上大业,极力拉拢吴太妃,下了很大功夫,此时说起这事,见吴太妃如此郑重其事,当日本是因为目的救人,还是因许玉珍一些无心的话引起的,便谦虚道“太妃说这些倒羞煞我了,吴公子得此良缘全是仰仗皇上的恩典,公主的垂青,不过这些都是太妃当日结的善缘所致,吴公子最该谢的应当是太妃。”
吴太妃朝许玉芳看了看,两人忍不住都笑了出来。
两人同一年选秀,都是在艰难地环境中挣扎出来,才到今天的位置,都有些惺惺相惜之感。
“我如今所系唯有儿子一人,只盼着将他抚养长大,随他封王出府,也就心满意足了。我来还打算求皇贵妃,同皇上提一提,贲儿已经七岁了,我想让他去上书房。”
“这有什么,我同皇上提就是了,贲儿是皇上亲弟,皇上也是十分爱惜他。”
“多谢娘娘。贲儿整日跟着我,实在不长见识。本来我也不甚着急,可是如今见寿郡王如此,实在有些心惊。”
她同皇贵妃关系亲密,是以说话也不遮掩,若是别人,断不敢讲这样的话。
皇贵妃正为这事烦心,如今指婚悬而未决,寿郡王府里冯家女的儿子却早早生下了儿子,更严重的还不是这,一个侍妾先生下儿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偏偏这个侍妾郡王爱如珍宝,竟还想提为侧妃。
寿王被美人迷乱了心神,怎么淑太妃这次却任由他闹腾。
吴太妃暗示许玉芳屏退了一群人,才将自己知道的事悄悄转告“自那位侍妾有孕后,淑太妃有心压制她性子,因此处处为难,那位侍妾也忍得住,一直服服帖帖,谁知在临近生产时却突然出了事,导致孩子早产,寿王因此与淑太妃出了隔阂,如今也不听太妃的话了。”
如此,许玉芳听出来了,不知道那位侍妾使了什么手段,让寿郡王以为太妃有心要害这个孩子,之前太妃处处打压,正好应了早产之事,儿子责怪,淑太妃有苦难言,更甚者,只怕寿王因此挟制住淑太妃,要她不得阻拦侧妃的事。
许玉芳冷笑道“真是个厉害的美人儿,就这样将太妃给绕了进去。”
“可不是,偏偏寿王也是个糊涂的。也是淑太妃性子太软,太过疼爱儿子,竟让那种女子入了门,如今只怕悔之莫及了。”
〖
想不到雍王真提出了一个人出来,乃是宫中吴太妃的胞弟。
据雍王的说法,吴太妃的胞弟因幼带残疾,虽为官宦之家,却不能从科举,以至于耽误终身大事,至今未能娶亲,公主年岁已大,若想找到合适的实不容易,因此看来,这位吴太妃的胞弟倒是十分合适,既未娶亲,也非家中长子,入赘公主府自然没问题。
还有一层,雍王不说,但是皇上自己想到了,既非官身,也无任何背景,虽有个姐姐吴太妃,然后先皇已逝,小皇弟尚未长大,这个人物绝非权贵拉拢的对象。
看来倒是雍王真心为女儿着想。
“这个吴林还是庶子、、、朕看是有点委屈皇阿妹了。”
“臣不敢有瞒皇上,此人是公主自己看中的。只是公主说女儿家婚事,不敢由自己提出,臣虽为臣下,但亦是公主生父,先皇已逝,公主的婚事该由皇上做主,由臣向皇上提出才合情合理。吴林此人臣也见过,虽不是有大志向的人,但身残志不坚,也算难能可贵。何况他虽身份不够,若是能封为驸马,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公主也能享受平常人家的夫妻之情。”
皇上挑了挑眉道“竟还是皇妹自己看中的?也难怪,皇妹行事作为一向不同意寻常女子,当年她一个人带着奴才逃出瓦剌,这份机智勇敢就是一个男子也不上。唉、、、说起这个。朕心里就愧疚,因为和亲的事,差点耽误了皇妹终身、、、”
雍王忙道“和亲本是公主应当承担的责任,何关圣上。公主也不敢有丝毫的怨言。”
皇上闻言和气道“终归是朕当初不能救皇妹于水火,这样,既然是皇妹看上的,朕岂有不成全之理,明个儿就宣他入宫,朕想先亲自见见他。”
“遵旨!”
“最近真是喜事连连,哈哈,朕好久没这么高兴了、、、”
雍王见皇上高兴,也随声附和了几句。
其实他同妻子有心要公主再嫁的心思由来已久。可是朝廷崇尚节妇,他总不好去触皇上的眉头,再加上公主当时也无心再嫁。
公主心思转变后同雍王妃商量,希望找个合适的机会提出来,可巧就碰上了皇上不费一兵一卒接收西北的时候,可不是老天都在帮忙。
得到这个允诺,雍王对皇上倒真是感激涕零了。
雍王退下后即刻出宫回府,打算回去之后就将吴林提来,准备入宫觐见的事宜,免得事情出了什么纰漏。
刚进门。王府大总管跑出来道“王爷,你可回来了。”
“什么事?”
“寿郡王爷等了您快两个时辰了。”
雍王稳步向里走去。
寿王无奈地迎了出来。
“皇叔,侄儿跟你说的事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雍王有些没好气道“所以你就为了那等事亲自上门来找我,别的事不见你这么着急,一个小小妾室的事你倒是火急火燎的。”
寿王有些委屈道“这事不趁着这时候跟皇兄提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我儿子都有了,皇兄不会这么不讲情面。而且、、、”
雍王瞪眼道“而且什么?”
“而且这么点小事,只要皇叔您同意了,报上去给皇兄。皇兄没准看都不看一眼的。直接就批了。”
雍王主管宗堂院,冯凤仪想要封侧妃。也得先过了宗堂院这关。
区区一个王府妾室,竟想要在正妃进门之前升位份。
雍王冷冷道“你忘了如今指婚未定,现在是提这个的时候吗?就算要升。也得你的正妃进门之后,不然,就是我也不会同意。”
要等正妃进门,谁知道会不会出手阻拦,何况宫里现在是皇贵妃娘娘独大,要是皇贵妃插手的话,那不就是办不成了。
自己想得不深远,好在凤儿心思细腻,话里话外流露出沮丧之意,才让他想到这一层,要想让凤儿顺利封位,只能趁着许家的女儿尚未嫁入王府的时候做成。
“迟早是要升的,这早跟迟有什么差别,只要皇叔行个方便,在皇兄那里说一说,有什么难的。”
雍王气得火冒三丈“糊涂东西,什么宜早不宜迟。正妃未立之前,这事是绝无可能的。而且我也告诉你,就算立了正妃,这事我也还要考虑清楚才会上报皇上,你当侧妃的位子是芝麻,随随便便给人的。”
雍王烦不胜烦,正巧雍王妃使人来唤,便拂袖而去了。
寿王讪讪的呆了半晌,方才不清不愿地走了。
雍王妃见雍王怒气匆匆而来,慌道“王爷,莫不是皇上不同意颦儿的事。”
“不是,你别担心,皇上答应了,说明个儿想见一下人,我看大概是没有问题。”
王妃松了一口气“他不过一届布丁,若不是颦儿愿意,我真觉得委屈了,不过颦儿说的也对,就是他这样的人,要是招为驸马反而容易,皇上也不会多心。”
雍王安慰老妻道“你放心好了,这事定是能成的,何况宫里还有吴太妃在呢。”
“颦儿苦了这些年,我眼里看着怎么会不心疼,我如今也顾不得那些闲言闲语了,就盼着她此番婚姻顺利,留下一男半女,我这做娘的才安心闭眼。”
公主就是雍王妃多年的一个病根,雍王如今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让女儿再嫁。
“我已经让人去传她过来,明天要见驾,好歹也得嘱咐他几句,颦儿那边我也让人去送信了,你一会儿也拾掇拾掇,见一见他。”
雍王妃忙唤丫头进来收拾,猛然想起寿王的事。
“听说寿王一定要升那位刚生了儿子的侍妾做侧妃,这几天来找你好几次了,你怎么说?”
“如今我哪里还理得了他那种糊涂事,先将颦儿的事办了要紧。”
“他也实在太着急了,我看你这边不松口,他只怕还要寻别的路。”
皇上见了吴林,见其文质彬彬,言谈风雅,并不因腿有残疾而有耻意,很是欣赏。
这门婚事由雍王一手作保,吴林是吴家的庶子,早就分了出来,入赘公主府是合情合理,皇上当场恩赐了这门婚事,招吴林为驸马,择日完婚。
为了这事,吴太妃还亲自跑了一趟永福宫。
“这事是雍王爷一手促成,皇上应允的,太妃来谢我,我实在受之有愧。”
吴太妃正色道“娘娘何必见外,这句谢娘娘是当得起的。当初若非娘娘吩咐尚书大人将我那奄奄一息的弟弟接出府来安置,我在宫里也熬不下去,我弟弟也不能有有今日,得蒙长公主眷顾。”
许玉芳当时为助皇上大业,极力拉拢吴太妃,下了很大功夫,此时说起这事,见吴太妃如此郑重其事,当日本是因为目的救人,还是因许玉珍一些无心的话引起的,便谦虚道“太妃说这些倒羞煞我了,吴公子得此良缘全是仰仗皇上的恩典,公主的垂青,不过这些都是太妃当日结的善缘所致,吴公子最该谢的应当是太妃。”
吴太妃朝许玉芳看了看,两人忍不住都笑了出来。
两人同一年选秀,都是在艰难地环境中挣扎出来,才到今天的位置,都有些惺惺相惜之感。
“我如今所系唯有儿子一人,只盼着将他抚养长大,随他封王出府,也就心满意足了。我来还打算求皇贵妃,同皇上提一提,贲儿已经七岁了,我想让他去上书房。”
“这有什么,我同皇上提就是了,贲儿是皇上亲弟,皇上也是十分爱惜他。”
“多谢娘娘。贲儿整日跟着我,实在不长见识。本来我也不甚着急,可是如今见寿郡王如此,实在有些心惊。”
她同皇贵妃关系亲密,是以说话也不遮掩,若是别人,断不敢讲这样的话。
皇贵妃正为这事烦心,如今指婚悬而未决,寿郡王府里冯家女的儿子却早早生下了儿子,更严重的还不是这,一个侍妾先生下儿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偏偏这个侍妾郡王爱如珍宝,竟还想提为侧妃。
寿王被美人迷乱了心神,怎么淑太妃这次却任由他闹腾。
吴太妃暗示许玉芳屏退了一群人,才将自己知道的事悄悄转告“自那位侍妾有孕后,淑太妃有心压制她性子,因此处处为难,那位侍妾也忍得住,一直服服帖帖,谁知在临近生产时却突然出了事,导致孩子早产,寿王因此与淑太妃出了隔阂,如今也不听太妃的话了。”
如此,许玉芳听出来了,不知道那位侍妾使了什么手段,让寿郡王以为太妃有心要害这个孩子,之前太妃处处打压,正好应了早产之事,儿子责怪,淑太妃有苦难言,更甚者,只怕寿王因此挟制住淑太妃,要她不得阻拦侧妃的事。
许玉芳冷笑道“真是个厉害的美人儿,就这样将太妃给绕了进去。”
“可不是,偏偏寿王也是个糊涂的。也是淑太妃性子太软,太过疼爱儿子,竟让那种女子入了门,如今只怕悔之莫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