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
一个作用是作为加官,以示恩**和提升级别,例如内阁大学士在六部兼任的官职。
另外一个作用是赋予官员另外一种身份,使得其能够行使相应的职权,例如李云天:
李云天有了这个兵部武选清吏司的兼衔,就能够以都察院御史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参与兵部的某项特定的事务中——筹建京师讲武堂。[293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293 执宰大明296
如果兼衔上加有“掌”字,即“掌兵部武选清吏司”,那么李云天就可以以都察院御史的身份处理武选清吏司的事务。
例如,大明中后期的总督和巡抚,就任地方官员时通常会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或者兵部尚书、右侍郎的官衔。
这并不是意味着那些总督和巡抚在都察院和兵部任职,只是赋予了他们在所任职地域的监察权和兵权,一旦卸任兼职就要收回。
这两道圣旨一经宣读,太和殿内的文武百官的注意力纷纷集中在了杨溥的身上,杨溥从太常寺这么个冷清衙门一跃成为了内阁阁员,无疑是飞上枝头变凤凰。
同时,这也意味着宣德帝将强化内阁的力量,以使得内阁能与五府六部相抗衡。
至于京师讲武堂,虽然有福王来坐镇,可朝中关注的人却寥寥无几。
原因很简单,在大明军职世袭的这个大背景下,京师讲武堂无疑就是一个鸡肋,各都督府的权力牢牢被朝中的勋贵把控。
况且,宣德帝竟然让李云天来协助福王筹备讲武堂,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有谁听说过文弱书生能治军的?
因此在朝中的文武百官看来,宣德帝此举不过是想向天下人表明其重视武事而已,对大明现在的军事格局没有丝毫影响。
散朝后,李云天被福王召去了王府,由于要筹备讲武堂,他在都察院和文渊阁的事务已经被分派给了别人。
福王把李云天喊来的用意很简单,将讲武堂的筹建事宜一股脑地都推给了李云天,他已经见过宣德帝,清楚自己负责坐镇,具体的筹建事务都由李云天来打理。
在福王府的会客大厅,李云天将自己的有关讲武堂的构思讲给了福王。
按照他的设想,讲武堂的学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勋戚子弟,另外一部分从民间招收。
凡大明的公、候、伯,因为蒙皇上的恩典,皆可让一子进入讲武堂,自动成为学员。
而民间的招收,则要经过层层的选拔和筛选,方可成为学员。[293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293 执宰大明296
尤为令福王感到惊讶的是,在李云天的构思中武举的内容和流程已经完全进行了变革,虽然也施行三级考试制度,但却与以往的童试、乡试和会试不同。
在李云天的理念中,京师讲武堂才是传授军事知识的场所,因此录取的学员只需要体格健壮、通晓文墨,并不要求其在经义、策问和诗赋上有多高的造诣。
其中,地方上的考试有两次,第一次考试在各州府举行,选拔出俱有武举考试资格的考生,可以称为“初试”。
第二次考试在各布政司的所在地举行,也就是省城,称为“复试”,复试合格的考生即可进入京师讲武堂。
显而易见的是,参加复试的考生人数一定远多于讲武堂的录取人数。
这个时候就要择优录取,复试分别考考生策问和弓马,然后分为两个榜单依次排名,分别录取两个榜单中名列前茅者进入讲武堂。
大体的录取比例是,策问优者占录取学员的三分之二,弓马优者占录取学员的三分之一。
为了保证两京十三省录取学员的平衡,李云天特意给两京十三省都规定了一定的录取名额,适当进行微调。
除此之外,李云天还特别对参加初试的学员年龄做出了限制,要求应试者是十六周岁以上,二十五周岁以下,以优化考生的资源。
对于那些录取的学员,他们最后一级的考试也就是讲武学堂的毕业试,只有通过了讲武学堂的磨砺,成绩合格者才能毕业,成为大明的武官。
由此一来,京师讲武堂的作用与国子监不同,成为了大明不折不扣的最高军事学府,培养专业的军事人才。
不过,由于京师讲武堂现在处于筹备阶段,连架子都没有搭起来,更别说符合李云天的要求用来教授学员的教官了。
因此要想实行李云天的构想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李云天要在此期间要着力培养讲武堂的教官,以及完善相应的考试体系。
故而,面对京师讲武堂的第一批学员,李云天唯有采取特殊的举措,除了朝中的勋贵子弟外,其余的学员皆从交通和信息最为便利的北直隶和南直隶招收。
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足够通知北直隶和南直隶的那些有意参军的读书人参加年后举行的考试。
如此一来的话,讲武堂明年上半年就能开堂授课,正式迎来第一批学员。
至于第一批学员的人数,李云天心中也已经有了计划,他认为第一批学员的数量不宜过多,三百多人足矣。
依据目前的形势来看,京中勋贵子弟进入讲武堂的人数应该不超过二十人,毕竟国子监才是那些权贵子弟青睐的地方,况且他们都能世袭军职,因此进入讲武堂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多此一举。
考虑到南北直隶的文风和武风,李云天认为此次从北直隶招收学员两百人,从南直隶招收学员一百人为最佳。
福王一直在默默地听着李云天的讲述,时不时地就点着头,在他看来李云天的构思精巧无比,自成一系。
至于讲武堂的科目,福王也感到非常新奇,通常来说武举考的不过是《武经七书》而已。
可李云天开设的科目不仅有《武经七书》,而且还有后勤、情报、战史、天气地理和军事指挥,着实令他是开了眼界,想不到讲武堂能教如此多的内容。
由于一直在那里向福王讲解着讲武堂的相关构思,李云天时不时就要喝上一口水来润润嗓子。
“郡主!”临近黄昏时分,当身旁一名女子给李云天的茶杯中倒热水的时候,李云天这才注意到那名女子竟然是瑞祥郡主朱玉馨,顿时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行礼。
“爷爷,现在已经晚了晚膳时间,你和李御史还是用完膳食后再继续商讨讲武堂的事情吧。”朱玉馨见状莞尔一笑,娇声向福王说道。
“时间过得可真快,李御史,咱们就听郡主的,晚膳后再谈。”福王闻言笑了起来,从座位上站起了身子,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下官听王爷的。”李云天哪里有选择的资格,于是冲着福王躬身说道。
晚膳后,李云天又在王府待了一个多时辰,这才起身告辞,朱玉馨自告奋勇地前去相送,将他送到了府门外,神情有些黯然地凝视着李云天马车远去。
“丫头,你一个堂堂的郡主出门送一个御史,这好像于礼不合吧。”书房里,福王正在那里悠闲地品着香茗,回味着今天与李云天的谈话,见朱玉馨进来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说道。
“爷爷如果觉得于礼不合的话,为何刚才不提醒馨儿?”朱玉馨闻言忽闪了几下双眸,笑着走上前给福王按摩着肩头。
“丫头,李御史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以前本王只是以为他文采卓然,现在看来其对武事也是知之甚详。”
福王自幼就**爱聪明伶俐的朱玉馨,岂会不清楚朱玉馨的心思,放下手里的茶杯后淡淡地说道,“可惜了,他已经成家立业,而且娶了英睿郡主!”
朱玉馨双目神色为之一黯,京城中如此多的权贵子弟她都没有看上,唯唯对在李云天情有独钟。
说起来,李云天着实令女孩们喜欢,不仅长得高大俊朗而且还是进士出身,两次冒着生命危险不远千里给太子送遗诏,又不畏强权硬撼安义候,再加上如今筹备讲武堂,自然吸引了身为天之骄女的朱玉馨。
可也正是朱玉馨是天之骄女,皇家血脉,因此与李云天之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难道让她嫁给李云天当妾室?
至于说让李云天休了周雨婷,这根本就不现实,先不说周征乃国之重臣,就单单周雨婷英睿郡主的身份,就注定使得此事无法成行。
“爷爷,馨儿想放弃皇族的身份,成为庶民!”沉吟了一下后,朱玉馨咬了咬嘴唇,低声向福王说道,声音虽低,但语气决然。
一个作用是作为加官,以示恩**和提升级别,例如内阁大学士在六部兼任的官职。
另外一个作用是赋予官员另外一种身份,使得其能够行使相应的职权,例如李云天:
李云天有了这个兵部武选清吏司的兼衔,就能够以都察院御史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参与兵部的某项特定的事务中——筹建京师讲武堂。[293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293 执宰大明296
如果兼衔上加有“掌”字,即“掌兵部武选清吏司”,那么李云天就可以以都察院御史的身份处理武选清吏司的事务。
例如,大明中后期的总督和巡抚,就任地方官员时通常会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或者兵部尚书、右侍郎的官衔。
这并不是意味着那些总督和巡抚在都察院和兵部任职,只是赋予了他们在所任职地域的监察权和兵权,一旦卸任兼职就要收回。
这两道圣旨一经宣读,太和殿内的文武百官的注意力纷纷集中在了杨溥的身上,杨溥从太常寺这么个冷清衙门一跃成为了内阁阁员,无疑是飞上枝头变凤凰。
同时,这也意味着宣德帝将强化内阁的力量,以使得内阁能与五府六部相抗衡。
至于京师讲武堂,虽然有福王来坐镇,可朝中关注的人却寥寥无几。
原因很简单,在大明军职世袭的这个大背景下,京师讲武堂无疑就是一个鸡肋,各都督府的权力牢牢被朝中的勋贵把控。
况且,宣德帝竟然让李云天来协助福王筹备讲武堂,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有谁听说过文弱书生能治军的?
因此在朝中的文武百官看来,宣德帝此举不过是想向天下人表明其重视武事而已,对大明现在的军事格局没有丝毫影响。
散朝后,李云天被福王召去了王府,由于要筹备讲武堂,他在都察院和文渊阁的事务已经被分派给了别人。
福王把李云天喊来的用意很简单,将讲武堂的筹建事宜一股脑地都推给了李云天,他已经见过宣德帝,清楚自己负责坐镇,具体的筹建事务都由李云天来打理。
在福王府的会客大厅,李云天将自己的有关讲武堂的构思讲给了福王。
按照他的设想,讲武堂的学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勋戚子弟,另外一部分从民间招收。
凡大明的公、候、伯,因为蒙皇上的恩典,皆可让一子进入讲武堂,自动成为学员。
而民间的招收,则要经过层层的选拔和筛选,方可成为学员。[293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293 执宰大明296
尤为令福王感到惊讶的是,在李云天的构思中武举的内容和流程已经完全进行了变革,虽然也施行三级考试制度,但却与以往的童试、乡试和会试不同。
在李云天的理念中,京师讲武堂才是传授军事知识的场所,因此录取的学员只需要体格健壮、通晓文墨,并不要求其在经义、策问和诗赋上有多高的造诣。
其中,地方上的考试有两次,第一次考试在各州府举行,选拔出俱有武举考试资格的考生,可以称为“初试”。
第二次考试在各布政司的所在地举行,也就是省城,称为“复试”,复试合格的考生即可进入京师讲武堂。
显而易见的是,参加复试的考生人数一定远多于讲武堂的录取人数。
这个时候就要择优录取,复试分别考考生策问和弓马,然后分为两个榜单依次排名,分别录取两个榜单中名列前茅者进入讲武堂。
大体的录取比例是,策问优者占录取学员的三分之二,弓马优者占录取学员的三分之一。
为了保证两京十三省录取学员的平衡,李云天特意给两京十三省都规定了一定的录取名额,适当进行微调。
除此之外,李云天还特别对参加初试的学员年龄做出了限制,要求应试者是十六周岁以上,二十五周岁以下,以优化考生的资源。
对于那些录取的学员,他们最后一级的考试也就是讲武学堂的毕业试,只有通过了讲武学堂的磨砺,成绩合格者才能毕业,成为大明的武官。
由此一来,京师讲武堂的作用与国子监不同,成为了大明不折不扣的最高军事学府,培养专业的军事人才。
不过,由于京师讲武堂现在处于筹备阶段,连架子都没有搭起来,更别说符合李云天的要求用来教授学员的教官了。
因此要想实行李云天的构想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李云天要在此期间要着力培养讲武堂的教官,以及完善相应的考试体系。
故而,面对京师讲武堂的第一批学员,李云天唯有采取特殊的举措,除了朝中的勋贵子弟外,其余的学员皆从交通和信息最为便利的北直隶和南直隶招收。
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足够通知北直隶和南直隶的那些有意参军的读书人参加年后举行的考试。
如此一来的话,讲武堂明年上半年就能开堂授课,正式迎来第一批学员。
至于第一批学员的人数,李云天心中也已经有了计划,他认为第一批学员的数量不宜过多,三百多人足矣。
依据目前的形势来看,京中勋贵子弟进入讲武堂的人数应该不超过二十人,毕竟国子监才是那些权贵子弟青睐的地方,况且他们都能世袭军职,因此进入讲武堂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多此一举。
考虑到南北直隶的文风和武风,李云天认为此次从北直隶招收学员两百人,从南直隶招收学员一百人为最佳。
福王一直在默默地听着李云天的讲述,时不时地就点着头,在他看来李云天的构思精巧无比,自成一系。
至于讲武堂的科目,福王也感到非常新奇,通常来说武举考的不过是《武经七书》而已。
可李云天开设的科目不仅有《武经七书》,而且还有后勤、情报、战史、天气地理和军事指挥,着实令他是开了眼界,想不到讲武堂能教如此多的内容。
由于一直在那里向福王讲解着讲武堂的相关构思,李云天时不时就要喝上一口水来润润嗓子。
“郡主!”临近黄昏时分,当身旁一名女子给李云天的茶杯中倒热水的时候,李云天这才注意到那名女子竟然是瑞祥郡主朱玉馨,顿时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行礼。
“爷爷,现在已经晚了晚膳时间,你和李御史还是用完膳食后再继续商讨讲武堂的事情吧。”朱玉馨见状莞尔一笑,娇声向福王说道。
“时间过得可真快,李御史,咱们就听郡主的,晚膳后再谈。”福王闻言笑了起来,从座位上站起了身子,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下官听王爷的。”李云天哪里有选择的资格,于是冲着福王躬身说道。
晚膳后,李云天又在王府待了一个多时辰,这才起身告辞,朱玉馨自告奋勇地前去相送,将他送到了府门外,神情有些黯然地凝视着李云天马车远去。
“丫头,你一个堂堂的郡主出门送一个御史,这好像于礼不合吧。”书房里,福王正在那里悠闲地品着香茗,回味着今天与李云天的谈话,见朱玉馨进来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说道。
“爷爷如果觉得于礼不合的话,为何刚才不提醒馨儿?”朱玉馨闻言忽闪了几下双眸,笑着走上前给福王按摩着肩头。
“丫头,李御史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以前本王只是以为他文采卓然,现在看来其对武事也是知之甚详。”
福王自幼就**爱聪明伶俐的朱玉馨,岂会不清楚朱玉馨的心思,放下手里的茶杯后淡淡地说道,“可惜了,他已经成家立业,而且娶了英睿郡主!”
朱玉馨双目神色为之一黯,京城中如此多的权贵子弟她都没有看上,唯唯对在李云天情有独钟。
说起来,李云天着实令女孩们喜欢,不仅长得高大俊朗而且还是进士出身,两次冒着生命危险不远千里给太子送遗诏,又不畏强权硬撼安义候,再加上如今筹备讲武堂,自然吸引了身为天之骄女的朱玉馨。
可也正是朱玉馨是天之骄女,皇家血脉,因此与李云天之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难道让她嫁给李云天当妾室?
至于说让李云天休了周雨婷,这根本就不现实,先不说周征乃国之重臣,就单单周雨婷英睿郡主的身份,就注定使得此事无法成行。
“爷爷,馨儿想放弃皇族的身份,成为庶民!”沉吟了一下后,朱玉馨咬了咬嘴唇,低声向福王说道,声音虽低,但语气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