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群情汹汹
因为夏浔策划的事对大明至关重要,而东瀛政局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两地路途遥远,通讯又不方便,容不得有所拖延,所以得到皇帝密旨的相关衙门全力以赴,在最短的时间内筹措了足够的资金,交予夏浔物色的那几名“海商”。与此同时,在俞士吉打击之下刚刚有些萧条的东海商贸也禁令解除,为夏浔这边的行动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此期间,哑失贴木儿身死诏狱的事情,在京里也引起了一片动荡。
哑失帖木儿被捕进锦衣卫当天就死了,锦衣卫呈报给皇上的奏章说他是畏罪自杀,忤作验尸的结果证明说他是嚼舌自尽。与此同时,锦衣卫还把从哑失帖木儿家中搜到的一些证物呈了上去,内容包括收受馈赠的厚礼、往来的书信,以及几个可做人证的下人。
至于这些证供证物和证人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屈打成招还是果有此事,那就无从甄别了,整个案子自始至终是由锦衣卫一手操办的,旁人根本插不上手,又如何质疑呢?
看着那些与鞑靼来往的书信、礼物和证人证词,朱棣只能责备纪纲看管人犯不严,致其自尽身亡,却也不能予以过多的谴责,一个堂堂的二品大员,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死掉了。
哑失贴木儿现在与汉王朱高煦走动极近,他的死令汉王大发雷霆,人们都把这件事看成太子与汉王之争的一场风波。事实上也是如此,不管纪纲整死哑失贴木儿是否是挟私报复,因为两人在官场上的立场问题,必然会被视为更高层次斗争的外延。
因此,太子派的官员只能保持沉默,他们不可能攻讦纪纲,对纪纲的任何刁难,都只能被文武百官视为对汉王朱高煦的示弱。许多人都把眼睛盯住了汉王,纪纲跋扈,汉王同样是个嚣张的主儿,他能忍得下这口恶气么?
可是叫人大出意外的事,汉王朱高煦折了一员大将,居然真的就忍了这口恶气,他只是大发了一通脾气,此事就不了了之了。消息传来,太子派自然声望大炽,如此一来,纪纲所为等于是为太子立威,更加的不可能对他予以苛责,而纪纲个人的声望更是水涨船高。
没过多久,有关纪纲和哑失贴木儿街头争道、恶语相向的事情就被有心人传扬开来,纪纲的声望如日中天,他再走在街上,不要说与他平级的人都要避道闪让,就算比他级别更高的许多勋戚功臣,都要和颜悦色,主动招呼。短短几天功夫,因为弹指间就弄死了一个朝廷二品大员,而自己居然毫无发伤,纪纲就成了金陵城里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这段时间,夏浔一直忙着日本方面的事,由于两地相距太远,每通讯一次都需要飘扬过海,如果事事向朝廷请示,那就什么事都办不成了。所以夏浔每日进宫,就日本政局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种种推测,征询皇帝应予的态度和相应的政策,再把这些政策整理出来,汇总后传达到日本。
其实朱棣的基本政策和夏浔的意见是一致的:分而治之。夏浔筹划的这么细,是想了解针对各种具体情形,朝廷可以予以帮助和支援的程度,从而叫在日本那边的人心中有数。同时,他还要通过自己的人,劝导足利义满就立嗣一事求助于大明。
援助后龟山法皇的第一笔资金已经运走了,后续的援助未必是现款,还有武器和粮草,粮草好办,武器就不能是大明官方制式的武器了,因此只能从民间作坊采买。明朝允许民间习武和铸造武器,因此采买并不成问题,只不过民间武器不包括甲胄、大枪这种战阵上常用的兵器。
好在日本武士的主要兵器是刀,竹枪一类的东西他们可以就地取材,因此所采买的鞭锏锤抓、斧钺钩叉,乃至虎牙刀、大环刀、柳叶刀、云头刀、双手单刀等五花八门,只要能用来做战杀敌,都一股脑儿装了船,悄悄运往日本南朝固有势力范围的港湾藏匿起来,只待后龟山法皇出走,一竖反帜,便可取用。
夏浔忙完这一切的那一天,正好是三场九天、马拉松似的科考结束的日子,金陵城中一片沸腾,经过九天煎熬,好似脱了一层皮似的举子们一俟离开考场,就彻底地放松下来。
不管是自觉考的不错的,还是自觉没有发挥出十成实力的,此时都尽情欢乐,青楼买醉、红袖相招,舒缓自己紧张的情绪,补偿自己多日来吃不好、睡不好的辛苦。秦淮河上,比往日繁华了三倍,到处都是呼朋唤友、彻夜狂欢的赶考举子。
外地赶考举子很少有临考才从家乡赴京的,为了能在京中再好好温习一下功课,同时避免仓促间误了考期,很多考生提前一两个月甚至半年就到了京城,这么长的时间一直住在客栈里的话他们大部分人是消费不起的,所以都租住在长干里大报恩寺一侧的棚户区。
等待发榜的这段日子,棚户区里每天都是醉醺醺出入的考生,搂着流莺粉头逍遥快活的,随地大小便的,把个肮脏不堪的棚户区弄得更是臭气熏天。可是不管考生们怎么疯狂、怎么发泄,贡院街是他们每天必去的地方,虽然明知还没到发榜的日子,也要到那里走一走心里才踏实。
另外,那种地方总有一些所谓的消息灵通人士,传播各种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且不论他们所言是真是假,听着一惊一乍的,起码能让他们忐忑不安的心情放松一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人、包括许多学子,认识了那位据说家里有人在礼部作官的考生家属。
这人姓麦,叫麦维影,以前常出现在这儿,是因为自家有人正在科考,心中牵挂,难免要就近等候消息。现在如考试已经结束,他家里有人在礼部做官,消息灵通的很,科考结束后,没必要整天留连在贡院街了。不过据说麦夫子的家就在贡院街附近,所以时而能够看见他提着一只鸟笼,优哉游哉地到这儿散步。
一开始举子们并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还是那些认识他的举子家属向他打招呼,这才渐渐知道他的身份。这人不像有些传播消息的人一样吹的云山雾罩,但是有问必答,答则必准,他透露的不少消息,随后都被证实是准确的,到了后来,只要一见他出现在贡院街,就有许多举子围上前去,迫不及待地向他打听批卷进度。
明天就是张榜公布考试成绩的日子了,这一天贡院街上的举子尤其的多。这一天没有人再去喝酒,也没有人再去找女人,那些举子和他们的家眷就好象患了忧虑症似的,漫无目的的在贡院街上晃悠,这儿聊一句、那儿说一句,看见哪儿人多一定得挤进去竖起耳朵听听。
明日揭榜,高中的一步登天,不中的还要回去苦读三年,家境实在供不起继续读书的,就得扔了书本从此务农,谁不焦虑着急?看样子,等今儿晚上,这一宿怕是没有人能睡着了。就在这时,那位麦维影麦员外提着鸟笼子又来了。
人群中有眼尖的一眼认出他来,马上迎上去很客气地打招呼:“麦员外,您好啊,今儿遛弯的时辰可有点晚。”
麦员外面色不善地“哼”了一声便举步走开,与平时和霭可亲的模样大不相同。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便道:“麦员外这是怎么了?怕是他得了信儿,家里的公子不曾得中?”
那麦员外本要走开了,一听这话十分气恼,忽地转过身,怒气冲冲地道:“若凭真才实学,还怕我儿不得高中?哼!那解缙任主考,不唯才只唯亲,但有关系门路的尽皆取中,与他没有关系的举子、平素不和的官宦家的子弟,那是一个不取!否则,安得如此?”
众人一听,麦员外这是真的已然得了信儿了,大家呼啦啦围上来,七嘴八舌便问:“麦员外,您已知道消息了吗,谁中了?谁中了啊?”
麦员外吹胡子瞪眼地道:“本科进士,共取八十四人,我怎一一记得名姓?只记得被那解缙取为第一的是他山西老乡姓李的,第二的却是凤阳一位姓林的皇亲,哼!取士不公!”
麦员外只摞下这么一句,便推开人群扬长而去,众人七嘴八舌议论不休,有人急急计算本科考生人数,八十四人考中,多少人中方取一人,自己有几分希望,有人则四下询问有无江西考生、凤阳考生,不晓得谁这般幸运,入了解缙的法眼。
到得次日,贴出皇榜,这榜上尽是取中的进士,排在最后的毫无异问必是同进士出身,排在中间的少不了便是一个进士出身,而前十名是要上殿面试的,再经皇帝殿试,决出状元、榜眼、探花。一般来说,殿试名次与此刻张榜的名单是不会有太大出入的,而且这变化也仅限于前几名,看谁能中进士及第罢了,对于其他人来说,此刻已是一切盖棺论定。
皇榜前人头攒动,解缙取士,第一名状元是江西李洛路,第二名榜眼是凤阳林观海,第三名探花是福建唐纵。人群中有那昨日早听麦员外说出这一刻取士一二名籍贯和姓氏的,只一瞧这榜单人数,莫不与那麦员外所言一样,再仔仔细细看上一遍,没有自己名字,登时就炸了窝。
若是上了榜也就罢了,既未上榜,又事先听说了那般风言风语,谁肯甘休?哪怕是搅黄了别人他也依旧不中,这落榜考生也希望有人倒霉的,有时候人的心理真的是很阴暗。一时间,无数人聒噪起来,大叫取士不公,不知情的落榜举子正在沮丧,听了这消息也像斗鸡似的来了精神。
贡院街皇榜前人越聚越多,群情汹汹鼓噪不休,到后来落榜举子们疯了一般涌上前去,推开看榜的差官,撕烂皇榜,大叫着“取士不公”,便往礼部告状去也。
陈瑛对太子派精心部署的反击,终于开始了!
p:今日端午,不辞辛苦,再更一章,祝诸友阖家幸福,节日快乐!
……
因为夏浔策划的事对大明至关重要,而东瀛政局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两地路途遥远,通讯又不方便,容不得有所拖延,所以得到皇帝密旨的相关衙门全力以赴,在最短的时间内筹措了足够的资金,交予夏浔物色的那几名“海商”。与此同时,在俞士吉打击之下刚刚有些萧条的东海商贸也禁令解除,为夏浔这边的行动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此期间,哑失贴木儿身死诏狱的事情,在京里也引起了一片动荡。
哑失帖木儿被捕进锦衣卫当天就死了,锦衣卫呈报给皇上的奏章说他是畏罪自杀,忤作验尸的结果证明说他是嚼舌自尽。与此同时,锦衣卫还把从哑失帖木儿家中搜到的一些证物呈了上去,内容包括收受馈赠的厚礼、往来的书信,以及几个可做人证的下人。
至于这些证供证物和证人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屈打成招还是果有此事,那就无从甄别了,整个案子自始至终是由锦衣卫一手操办的,旁人根本插不上手,又如何质疑呢?
看着那些与鞑靼来往的书信、礼物和证人证词,朱棣只能责备纪纲看管人犯不严,致其自尽身亡,却也不能予以过多的谴责,一个堂堂的二品大员,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死掉了。
哑失贴木儿现在与汉王朱高煦走动极近,他的死令汉王大发雷霆,人们都把这件事看成太子与汉王之争的一场风波。事实上也是如此,不管纪纲整死哑失贴木儿是否是挟私报复,因为两人在官场上的立场问题,必然会被视为更高层次斗争的外延。
因此,太子派的官员只能保持沉默,他们不可能攻讦纪纲,对纪纲的任何刁难,都只能被文武百官视为对汉王朱高煦的示弱。许多人都把眼睛盯住了汉王,纪纲跋扈,汉王同样是个嚣张的主儿,他能忍得下这口恶气么?
可是叫人大出意外的事,汉王朱高煦折了一员大将,居然真的就忍了这口恶气,他只是大发了一通脾气,此事就不了了之了。消息传来,太子派自然声望大炽,如此一来,纪纲所为等于是为太子立威,更加的不可能对他予以苛责,而纪纲个人的声望更是水涨船高。
没过多久,有关纪纲和哑失贴木儿街头争道、恶语相向的事情就被有心人传扬开来,纪纲的声望如日中天,他再走在街上,不要说与他平级的人都要避道闪让,就算比他级别更高的许多勋戚功臣,都要和颜悦色,主动招呼。短短几天功夫,因为弹指间就弄死了一个朝廷二品大员,而自己居然毫无发伤,纪纲就成了金陵城里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这段时间,夏浔一直忙着日本方面的事,由于两地相距太远,每通讯一次都需要飘扬过海,如果事事向朝廷请示,那就什么事都办不成了。所以夏浔每日进宫,就日本政局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种种推测,征询皇帝应予的态度和相应的政策,再把这些政策整理出来,汇总后传达到日本。
其实朱棣的基本政策和夏浔的意见是一致的:分而治之。夏浔筹划的这么细,是想了解针对各种具体情形,朝廷可以予以帮助和支援的程度,从而叫在日本那边的人心中有数。同时,他还要通过自己的人,劝导足利义满就立嗣一事求助于大明。
援助后龟山法皇的第一笔资金已经运走了,后续的援助未必是现款,还有武器和粮草,粮草好办,武器就不能是大明官方制式的武器了,因此只能从民间作坊采买。明朝允许民间习武和铸造武器,因此采买并不成问题,只不过民间武器不包括甲胄、大枪这种战阵上常用的兵器。
好在日本武士的主要兵器是刀,竹枪一类的东西他们可以就地取材,因此所采买的鞭锏锤抓、斧钺钩叉,乃至虎牙刀、大环刀、柳叶刀、云头刀、双手单刀等五花八门,只要能用来做战杀敌,都一股脑儿装了船,悄悄运往日本南朝固有势力范围的港湾藏匿起来,只待后龟山法皇出走,一竖反帜,便可取用。
夏浔忙完这一切的那一天,正好是三场九天、马拉松似的科考结束的日子,金陵城中一片沸腾,经过九天煎熬,好似脱了一层皮似的举子们一俟离开考场,就彻底地放松下来。
不管是自觉考的不错的,还是自觉没有发挥出十成实力的,此时都尽情欢乐,青楼买醉、红袖相招,舒缓自己紧张的情绪,补偿自己多日来吃不好、睡不好的辛苦。秦淮河上,比往日繁华了三倍,到处都是呼朋唤友、彻夜狂欢的赶考举子。
外地赶考举子很少有临考才从家乡赴京的,为了能在京中再好好温习一下功课,同时避免仓促间误了考期,很多考生提前一两个月甚至半年就到了京城,这么长的时间一直住在客栈里的话他们大部分人是消费不起的,所以都租住在长干里大报恩寺一侧的棚户区。
等待发榜的这段日子,棚户区里每天都是醉醺醺出入的考生,搂着流莺粉头逍遥快活的,随地大小便的,把个肮脏不堪的棚户区弄得更是臭气熏天。可是不管考生们怎么疯狂、怎么发泄,贡院街是他们每天必去的地方,虽然明知还没到发榜的日子,也要到那里走一走心里才踏实。
另外,那种地方总有一些所谓的消息灵通人士,传播各种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且不论他们所言是真是假,听着一惊一乍的,起码能让他们忐忑不安的心情放松一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人、包括许多学子,认识了那位据说家里有人在礼部作官的考生家属。
这人姓麦,叫麦维影,以前常出现在这儿,是因为自家有人正在科考,心中牵挂,难免要就近等候消息。现在如考试已经结束,他家里有人在礼部做官,消息灵通的很,科考结束后,没必要整天留连在贡院街了。不过据说麦夫子的家就在贡院街附近,所以时而能够看见他提着一只鸟笼,优哉游哉地到这儿散步。
一开始举子们并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还是那些认识他的举子家属向他打招呼,这才渐渐知道他的身份。这人不像有些传播消息的人一样吹的云山雾罩,但是有问必答,答则必准,他透露的不少消息,随后都被证实是准确的,到了后来,只要一见他出现在贡院街,就有许多举子围上前去,迫不及待地向他打听批卷进度。
明天就是张榜公布考试成绩的日子了,这一天贡院街上的举子尤其的多。这一天没有人再去喝酒,也没有人再去找女人,那些举子和他们的家眷就好象患了忧虑症似的,漫无目的的在贡院街上晃悠,这儿聊一句、那儿说一句,看见哪儿人多一定得挤进去竖起耳朵听听。
明日揭榜,高中的一步登天,不中的还要回去苦读三年,家境实在供不起继续读书的,就得扔了书本从此务农,谁不焦虑着急?看样子,等今儿晚上,这一宿怕是没有人能睡着了。就在这时,那位麦维影麦员外提着鸟笼子又来了。
人群中有眼尖的一眼认出他来,马上迎上去很客气地打招呼:“麦员外,您好啊,今儿遛弯的时辰可有点晚。”
麦员外面色不善地“哼”了一声便举步走开,与平时和霭可亲的模样大不相同。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便道:“麦员外这是怎么了?怕是他得了信儿,家里的公子不曾得中?”
那麦员外本要走开了,一听这话十分气恼,忽地转过身,怒气冲冲地道:“若凭真才实学,还怕我儿不得高中?哼!那解缙任主考,不唯才只唯亲,但有关系门路的尽皆取中,与他没有关系的举子、平素不和的官宦家的子弟,那是一个不取!否则,安得如此?”
众人一听,麦员外这是真的已然得了信儿了,大家呼啦啦围上来,七嘴八舌便问:“麦员外,您已知道消息了吗,谁中了?谁中了啊?”
麦员外吹胡子瞪眼地道:“本科进士,共取八十四人,我怎一一记得名姓?只记得被那解缙取为第一的是他山西老乡姓李的,第二的却是凤阳一位姓林的皇亲,哼!取士不公!”
麦员外只摞下这么一句,便推开人群扬长而去,众人七嘴八舌议论不休,有人急急计算本科考生人数,八十四人考中,多少人中方取一人,自己有几分希望,有人则四下询问有无江西考生、凤阳考生,不晓得谁这般幸运,入了解缙的法眼。
到得次日,贴出皇榜,这榜上尽是取中的进士,排在最后的毫无异问必是同进士出身,排在中间的少不了便是一个进士出身,而前十名是要上殿面试的,再经皇帝殿试,决出状元、榜眼、探花。一般来说,殿试名次与此刻张榜的名单是不会有太大出入的,而且这变化也仅限于前几名,看谁能中进士及第罢了,对于其他人来说,此刻已是一切盖棺论定。
皇榜前人头攒动,解缙取士,第一名状元是江西李洛路,第二名榜眼是凤阳林观海,第三名探花是福建唐纵。人群中有那昨日早听麦员外说出这一刻取士一二名籍贯和姓氏的,只一瞧这榜单人数,莫不与那麦员外所言一样,再仔仔细细看上一遍,没有自己名字,登时就炸了窝。
若是上了榜也就罢了,既未上榜,又事先听说了那般风言风语,谁肯甘休?哪怕是搅黄了别人他也依旧不中,这落榜考生也希望有人倒霉的,有时候人的心理真的是很阴暗。一时间,无数人聒噪起来,大叫取士不公,不知情的落榜举子正在沮丧,听了这消息也像斗鸡似的来了精神。
贡院街皇榜前人越聚越多,群情汹汹鼓噪不休,到后来落榜举子们疯了一般涌上前去,推开看榜的差官,撕烂皇榜,大叫着“取士不公”,便往礼部告状去也。
陈瑛对太子派精心部署的反击,终于开始了!
p:今日端午,不辞辛苦,再更一章,祝诸友阖家幸福,节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