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来饭庄的厅堂里,摆着十二张结实的木桌。【小说文学网】每张桌边,围着四条长凳。别看这里店面不大,设施阵旧,却是名声在外,响当当的字号。大宋朝汴京城里居住的百姓,没有几个不知道这家经营了四十余年的老店。
靠近店门口的木桌上,一个头带破帽、身穿粗布蓝衣的少年,正坐在长凳上,手掌撑着下巴打瞌睡。突然,他头上遭了老大一记暴栗,吓得“妈呀”一声跳了起来。
一只油光锃亮的肥手捏住少年的耳朵,几乎把他瘦小的身子拎起来。这只肥手长在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人身上。那人小眼圆睁,张着大嘴,露出稀疏的黄牙喝道:“小兔崽子,好吃懒作的贱骨头,大白天睡觉!”
蓝衣少年踮起脚尖,侧着头,用手捂着耳朵,大声叫道:“从清早忙到现在,活计都已做完,还不让人歇一下?想累死小爷么?哎哟!黄掌柜我错了,您老快放手哇!”
黄掌柜环视四周,见店面收拾得甚是清爽,便松开了少年的耳朵。他用粗短的手指戳着少年的胸口说道:“还不到外面招揽客人?没一点眼力劲,吃白食的家伙。”
少年把手掌张在耳边,叫道:“你说甚么,我怎么听不见声音了?你揪坏我耳朵了。快赔药费来!”
黄掌柜抬起右手,作势yu掴。少年抬臂护头,嚷道:“好了好了,我又能听到了。现在就去!”
少年转身向后堂跑去。黄掌柜叫道:“睡傻了你小子,门在那边!”
“我去放尿!”少年嬉皮笑脸地说道。这时街上传来几声驴鸣,少年来了jing神:“黄掌柜,这头愚驴嗓门怎么这样响亮?”说罢,挑起门帘钻了进去。
黄掌柜醒悟过来少年是在骂他,往地面啐了一口,骂道:“呸,你个没人要的小杂种!”
少年穿过厨房,往院子里的茅厕奔去。他见黄掌柜饮茶用的紫砂壶放在灶台边,便一把抄在手里,对着壶嘴吸了一大口。又看到旁边放着满满一大盆新煮好的膀蹄,不顾油腻烫人,掂起一块掖在怀中。
店里的厨子李大牙正在后院劈柴,见少年神sè慌张地跑进茅厕,骂了句:“懒驴上磨屎尿多!”
少年没搭理他,揭开手中的紫砂壶盖,解开腰带,向壶中溺尿。将满未满之际,陡然停住尿流,转向茅坑,将余下的尿撒了出来。
怀中的膀蹄发出诱人的香气。少年哆嗦了一下,用一只手把裤子提上,胡乱掖紧腰带。他看茶壶中漂着一圈白沫,得意地笑道:“小爷的童子尿,岂能让你多吃?”盖好茶壶,鬼鬼祟祟地出了茅厕,轻手蹑脚溜到厨房门口。
少年回过头,见李大牙正在低头干活,笑道:“李大叔,我看见茅坑里有颗大白牙,是不是你吃早饭时掉落的?”言毕大笑,端着紫砂壶跑向前堂。
黄掌柜接过少年手中的茶壶,呷了一口。他见少年左臂抱胸,奇道:“小兔崽子,你这是做什么?”
少年怕黄掌柜见到怀中的膀蹄,故尔有此举动。他早已想好了应对之辞,答道:“刚才你戳得我心口疼,我在茅厕吐了好大口血呢!”
“满嘴胡言。”黄掌柜喝道,品着茶踱回后堂休息。这已经是少年第三次如此捉弄黄掌柜,而且每次都能诡计得售。见黄掌柜将一壶尿茶喝得有滋有味,少年不由心花怒放,几乎乐得门齿碎裂。
此刻任谁也无法料到,正是喝了少年的尿茶之后,黄掌柜身体健旺,百病全消,直活到一百三十七岁,无疾而终,成为当时东京汴梁的一桩奇事。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却说少年懒洋洋地走出店门之外,到墙边寻个干燥处坐下。他掏出怀中膀蹄,眯起眼睛深深嗅了一口香气,笑道:“死肥猪,刚才你大哥揪小爷耳朵,现小爷在吃你爪子,咱们算是两不相欠!”说完,便大口撕嚼起来。
他正吃得兴起,忽然听到吞咽口水之声。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一个道人。这道人破衣烂衫,须发逢乱,满面泥垢,形容怪异,浑身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少年向地面吐了下口水,骂道:“难怪小爷一早起来诸事不顺,原来是遇了你这丧星。呸真他娘的晦气!”
道人似乎没听见少年的诅骂,两只怪眼不错眼珠地盯着膀蹄。少年心道:“都说出家人不食荤腥,这贼老道却十足是馋鬼投胎的德行。不怕馋死,你就接着看小爷吃吧。”
少年又啃了两口皮肉,见道人依旧呆立原地,眼睛片刻不离自己手中肥腻之物,甚至伸出舌头舔舐双唇,口中啧啧有声,仿佛在品尝美味一般。少年心中有些不忍,yu待分他一些享用,却又从心底舍不得。眼珠一转有了主意,笑道:“喂,你这臭道士。想吃猪手吗?叫小爷三声老子,我便分你一半如何?”
道人听他这般言语,双手乱摆道:“要不得要不得,岂可乱了辈份?”
少年以为老道定当忿然离去,自己便可安心品味美食。不料道人屈指掐算半晌,说道:“唤你做老子是断断不可的。按规矩我得叫你曾祖。”他整理了一下衣衫,恭敬施礼道:“曾祖爷爷在上,孙儿拜见来迟,恕罪则个。”
见这年愈五旬的老道,煞有介事自称孙子,当真是古怪滑稽到了极点。少年捧着肚子,笑得口中肉屑喷溅,说道:“你这疯老道饿昏了头吧?瞧你也怪可怜的,小爷话符前言,分一半与你。”他双手撕开熟烂的膀蹄,对比一下,递了块大的过去。
疯道人坐到少年身边,抢过半块膀蹄,连皮带骨放入口中大嚼,片刻之间尽皆吞入腹中。少年看得双眼发呆,骇然问道:“你这疯子,骨头居然也吃,不怕噎死你?”
道人张大嘴巴,任他检视。少年往道人口中瞧去,果然半点骨渣都没留下,不禁搔首称奇。
道人解下腰中悬着的一个葫芦,拔开塞子。顿时酒香四溢,中人yu醉。少年在饭庄跑堂有年,自是没少偷喝美酒,却从未闻过如此佳酿,赞道:“想不到你这花儿乞丐一般的人,却有这样好的酒!”目光中大是艳羡之意。
道人打了个饱嗝说道:“曾祖爷爷赏赐美味,孙儿岂能不孝敬一二。您不尝口?”
少年急忙点头,接过葫芦仰头喝了一大口。此酒入口清凉甘冽,芬芳无比。不料才一落肚,小腹之中却似燃起一团烈火,热力直达四肢百骸。不禁喝彩道:“好家伙,真够劲儿!”
道人从怀中取出一颗肥大的红枣,递到少年手中,说道:“此枣下酒,味道更是绝好。”
少年把枣子在衣襟上蹭了几下,放入口中大嚼。端的是香脆清甜,与以往所食大不相同。他蓦地咬到枣核,竟然如金似铁,坚硬异常,硌得牙齿生疼。刚想吐出,哪知疯道人突然伸出脏兮兮的大手,在他脖嗓之上用力一掐,登时咽骨大开,把枣核吞了下去。
少年正要翻脸,却见疯道人拿起葫芦,再次请他饮酒。他白了道人一眼,又喝了两口。不料此番酒到嘴里,变得酸苦腥辣,且有极重的草药气味。少年知是道人捣鬼,心下大怒,正yu喷出酒水破口相骂,却被道人在后背猛击一掌,将他口中几百句恶毒之辞打得和酒吞服,有声的咒骂悉数变为无言的腹诽。
苦酒入枯肠,少年立即感到五内俱焚,痛彻心扉。他将半块膀蹄抛出,双手捂肚,在地上翻滚起来。
道人不紧不慢地将葫芦系上腰间,躬身问道:“曾祖爷爷可安好否?既无别事,孙儿先行告退!”
少年被疯道人害得苦楚难耐,半死不活,心内甚是恼恨。他用尽全身气力,嘶声骂道:“安你娘的臭裹脚,滚你娘的臭咸蛋!”
岂知这两句话从少年口中发出,似chun雷乍响声震天地,音量洪大至极,在汴梁城上空回荡,经久不息。除了聋子以外,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汴梁城,超过百万人口俱都听得明白真切。司天监正火速上奏当朝皇帝,声称此ri听闻天语,未解其意。皇帝与群臣参悟有年,无果而终。尽道是天意玄妙,实在是高深莫测,不明所以。
对这两句从天而降的话,汴梁民间百姓却有着自己的理解。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五代,极盛于北宋。故老相传,此事或与天语中前句提到的“裹脚”有莫大关系。大诗人苏东坡曾做《菩萨蛮》:“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堪称中国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
至于后一句,则逐渐演变成流行至今的民俗。中原之地每逢子女生ri,父母常以蛋遍滚其身,取“洪运滚滚”之意。据说便是应了天语中“滚蛋”二字,只不过把臭咸蛋改为红皮鸡蛋罢了。
少年并不知道,他在道玄丹初入鼎炉之际,以龙虎神音骂出的两句话,会给后世带来这么巨大的影响。腹中的剧痛,已然使他昏了过去。
也许是见到事体不谐,疯道人一溜烟逃得不知去向。
;
靠近店门口的木桌上,一个头带破帽、身穿粗布蓝衣的少年,正坐在长凳上,手掌撑着下巴打瞌睡。突然,他头上遭了老大一记暴栗,吓得“妈呀”一声跳了起来。
一只油光锃亮的肥手捏住少年的耳朵,几乎把他瘦小的身子拎起来。这只肥手长在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人身上。那人小眼圆睁,张着大嘴,露出稀疏的黄牙喝道:“小兔崽子,好吃懒作的贱骨头,大白天睡觉!”
蓝衣少年踮起脚尖,侧着头,用手捂着耳朵,大声叫道:“从清早忙到现在,活计都已做完,还不让人歇一下?想累死小爷么?哎哟!黄掌柜我错了,您老快放手哇!”
黄掌柜环视四周,见店面收拾得甚是清爽,便松开了少年的耳朵。他用粗短的手指戳着少年的胸口说道:“还不到外面招揽客人?没一点眼力劲,吃白食的家伙。”
少年把手掌张在耳边,叫道:“你说甚么,我怎么听不见声音了?你揪坏我耳朵了。快赔药费来!”
黄掌柜抬起右手,作势yu掴。少年抬臂护头,嚷道:“好了好了,我又能听到了。现在就去!”
少年转身向后堂跑去。黄掌柜叫道:“睡傻了你小子,门在那边!”
“我去放尿!”少年嬉皮笑脸地说道。这时街上传来几声驴鸣,少年来了jing神:“黄掌柜,这头愚驴嗓门怎么这样响亮?”说罢,挑起门帘钻了进去。
黄掌柜醒悟过来少年是在骂他,往地面啐了一口,骂道:“呸,你个没人要的小杂种!”
少年穿过厨房,往院子里的茅厕奔去。他见黄掌柜饮茶用的紫砂壶放在灶台边,便一把抄在手里,对着壶嘴吸了一大口。又看到旁边放着满满一大盆新煮好的膀蹄,不顾油腻烫人,掂起一块掖在怀中。
店里的厨子李大牙正在后院劈柴,见少年神sè慌张地跑进茅厕,骂了句:“懒驴上磨屎尿多!”
少年没搭理他,揭开手中的紫砂壶盖,解开腰带,向壶中溺尿。将满未满之际,陡然停住尿流,转向茅坑,将余下的尿撒了出来。
怀中的膀蹄发出诱人的香气。少年哆嗦了一下,用一只手把裤子提上,胡乱掖紧腰带。他看茶壶中漂着一圈白沫,得意地笑道:“小爷的童子尿,岂能让你多吃?”盖好茶壶,鬼鬼祟祟地出了茅厕,轻手蹑脚溜到厨房门口。
少年回过头,见李大牙正在低头干活,笑道:“李大叔,我看见茅坑里有颗大白牙,是不是你吃早饭时掉落的?”言毕大笑,端着紫砂壶跑向前堂。
黄掌柜接过少年手中的茶壶,呷了一口。他见少年左臂抱胸,奇道:“小兔崽子,你这是做什么?”
少年怕黄掌柜见到怀中的膀蹄,故尔有此举动。他早已想好了应对之辞,答道:“刚才你戳得我心口疼,我在茅厕吐了好大口血呢!”
“满嘴胡言。”黄掌柜喝道,品着茶踱回后堂休息。这已经是少年第三次如此捉弄黄掌柜,而且每次都能诡计得售。见黄掌柜将一壶尿茶喝得有滋有味,少年不由心花怒放,几乎乐得门齿碎裂。
此刻任谁也无法料到,正是喝了少年的尿茶之后,黄掌柜身体健旺,百病全消,直活到一百三十七岁,无疾而终,成为当时东京汴梁的一桩奇事。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却说少年懒洋洋地走出店门之外,到墙边寻个干燥处坐下。他掏出怀中膀蹄,眯起眼睛深深嗅了一口香气,笑道:“死肥猪,刚才你大哥揪小爷耳朵,现小爷在吃你爪子,咱们算是两不相欠!”说完,便大口撕嚼起来。
他正吃得兴起,忽然听到吞咽口水之声。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一个道人。这道人破衣烂衫,须发逢乱,满面泥垢,形容怪异,浑身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少年向地面吐了下口水,骂道:“难怪小爷一早起来诸事不顺,原来是遇了你这丧星。呸真他娘的晦气!”
道人似乎没听见少年的诅骂,两只怪眼不错眼珠地盯着膀蹄。少年心道:“都说出家人不食荤腥,这贼老道却十足是馋鬼投胎的德行。不怕馋死,你就接着看小爷吃吧。”
少年又啃了两口皮肉,见道人依旧呆立原地,眼睛片刻不离自己手中肥腻之物,甚至伸出舌头舔舐双唇,口中啧啧有声,仿佛在品尝美味一般。少年心中有些不忍,yu待分他一些享用,却又从心底舍不得。眼珠一转有了主意,笑道:“喂,你这臭道士。想吃猪手吗?叫小爷三声老子,我便分你一半如何?”
道人听他这般言语,双手乱摆道:“要不得要不得,岂可乱了辈份?”
少年以为老道定当忿然离去,自己便可安心品味美食。不料道人屈指掐算半晌,说道:“唤你做老子是断断不可的。按规矩我得叫你曾祖。”他整理了一下衣衫,恭敬施礼道:“曾祖爷爷在上,孙儿拜见来迟,恕罪则个。”
见这年愈五旬的老道,煞有介事自称孙子,当真是古怪滑稽到了极点。少年捧着肚子,笑得口中肉屑喷溅,说道:“你这疯老道饿昏了头吧?瞧你也怪可怜的,小爷话符前言,分一半与你。”他双手撕开熟烂的膀蹄,对比一下,递了块大的过去。
疯道人坐到少年身边,抢过半块膀蹄,连皮带骨放入口中大嚼,片刻之间尽皆吞入腹中。少年看得双眼发呆,骇然问道:“你这疯子,骨头居然也吃,不怕噎死你?”
道人张大嘴巴,任他检视。少年往道人口中瞧去,果然半点骨渣都没留下,不禁搔首称奇。
道人解下腰中悬着的一个葫芦,拔开塞子。顿时酒香四溢,中人yu醉。少年在饭庄跑堂有年,自是没少偷喝美酒,却从未闻过如此佳酿,赞道:“想不到你这花儿乞丐一般的人,却有这样好的酒!”目光中大是艳羡之意。
道人打了个饱嗝说道:“曾祖爷爷赏赐美味,孙儿岂能不孝敬一二。您不尝口?”
少年急忙点头,接过葫芦仰头喝了一大口。此酒入口清凉甘冽,芬芳无比。不料才一落肚,小腹之中却似燃起一团烈火,热力直达四肢百骸。不禁喝彩道:“好家伙,真够劲儿!”
道人从怀中取出一颗肥大的红枣,递到少年手中,说道:“此枣下酒,味道更是绝好。”
少年把枣子在衣襟上蹭了几下,放入口中大嚼。端的是香脆清甜,与以往所食大不相同。他蓦地咬到枣核,竟然如金似铁,坚硬异常,硌得牙齿生疼。刚想吐出,哪知疯道人突然伸出脏兮兮的大手,在他脖嗓之上用力一掐,登时咽骨大开,把枣核吞了下去。
少年正要翻脸,却见疯道人拿起葫芦,再次请他饮酒。他白了道人一眼,又喝了两口。不料此番酒到嘴里,变得酸苦腥辣,且有极重的草药气味。少年知是道人捣鬼,心下大怒,正yu喷出酒水破口相骂,却被道人在后背猛击一掌,将他口中几百句恶毒之辞打得和酒吞服,有声的咒骂悉数变为无言的腹诽。
苦酒入枯肠,少年立即感到五内俱焚,痛彻心扉。他将半块膀蹄抛出,双手捂肚,在地上翻滚起来。
道人不紧不慢地将葫芦系上腰间,躬身问道:“曾祖爷爷可安好否?既无别事,孙儿先行告退!”
少年被疯道人害得苦楚难耐,半死不活,心内甚是恼恨。他用尽全身气力,嘶声骂道:“安你娘的臭裹脚,滚你娘的臭咸蛋!”
岂知这两句话从少年口中发出,似chun雷乍响声震天地,音量洪大至极,在汴梁城上空回荡,经久不息。除了聋子以外,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汴梁城,超过百万人口俱都听得明白真切。司天监正火速上奏当朝皇帝,声称此ri听闻天语,未解其意。皇帝与群臣参悟有年,无果而终。尽道是天意玄妙,实在是高深莫测,不明所以。
对这两句从天而降的话,汴梁民间百姓却有着自己的理解。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五代,极盛于北宋。故老相传,此事或与天语中前句提到的“裹脚”有莫大关系。大诗人苏东坡曾做《菩萨蛮》:“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堪称中国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
至于后一句,则逐渐演变成流行至今的民俗。中原之地每逢子女生ri,父母常以蛋遍滚其身,取“洪运滚滚”之意。据说便是应了天语中“滚蛋”二字,只不过把臭咸蛋改为红皮鸡蛋罢了。
少年并不知道,他在道玄丹初入鼎炉之际,以龙虎神音骂出的两句话,会给后世带来这么巨大的影响。腹中的剧痛,已然使他昏了过去。
也许是见到事体不谐,疯道人一溜烟逃得不知去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