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宫。
刘钧称帝之后,一如前朝,将内廷之的乾清宫做为自己的寝宫。这座后廷之的宫殿,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历史上曾经数次被焚毁而重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达2亩多,自台面至正脊高2o余米。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这座奢华的宫殿极为高大,拥有上下两层,暖阁九间。
乾清宫的一大特色就是房间多和床多,虽然这间宫殿只是刘钧一人的寝宫,但殿内却有二十七张床,按前明的惯例,刘钧每天晚上都会在不同的房间就寝,以防不测,这样就没有人知道皇帝就寝之处。
虽然刘钧并不担心自己的宫内安危,不过也并没有改变这些。在大明朝的二百余年中,乾清宫内也生过太多的事情,比如嘉靖朝时的壬寅宫变,万历朝时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的移宫案等,都生在乾清宫。
刘钧称帝后,这里依然沿袭明制,并且将这里做为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场所。
此时刘钧便身着明黄的便袍,头上也未着冠,只是有些随意的把头挽成一个髻,然后用一支玉簪固定住,他腰间系一条九龙玉带,玉带由许多大小规格相同的白玉镶嵌成九条龙纹,脚底踩着一双明黄色的软底靴。
刘钧正在看着奏章,国朝初立,天下还有着许多叛乱未平,大大小小无数的事情都等着刘钧处置。
说句实话。一看 ?刘钧觉得当了皇帝累多了,怪不得曾经有人说过,皇帝其实是王朝的奴隶,确实如此。
不过许多事情。也不得不过问,刘钧还做不到把所有事情都扔到一边去。
忙碌了一天,刘钧也不免有些疲倦,他伸了个懒腰,起身活动了下。
“什么时辰了?”
“陛下。将至晚膳时间了,是否传晚膳?”一旁的太监王坤连忙说道。
王坤是刘钧还是郧阳总兵时就担任他的总监的旧人了,自那以后这几年一直跟随着他,对刘钧的展起过很大帮助作用。刘钧称帝之后,便也让他担任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之职。至于原来的王承恩,则让他去伺候周太后张太后等前朝嫔妃们了。
原东厂提督王之心则被任为秉笔太监,但不兼东厂提督。东厂提督改由另一个刘钧的老人太监卢维宁担任。
王之心虽然担任了秉笔,但刘钧却把秉笔由原来的四位,提升到了七位,跟内阁大学士数量一至。
虽然他保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但这些太监并不会有太大危害。虽然许多大臣一直上,要求罢除司礼监批红之权。
可刘钧没有同意。
并不是刘钧昏庸,听信奸佞。而是司礼监太监们的批红之权,并不如外面大臣们所说的那样可怕。实际上,除非皇帝是那种几岁的孩童,要不然,司礼监太监们虽有批红之权,其实这个权利也是受到极大限制的。
内阁和司礼监,一个有拟票之权,一个有批红之权。在刘钧虽然保留了总理处,但没有了辅政大臣后,总理处只是相当于一个廷议。
内阁大学士们的品级提升,更加言正明顺的拥有宰相之权。? ? 不过却是群相制度,互相之间有监督制约。
但司礼监不同,他们哪怕有批红之权,但也只是代批之权。司礼监秉笔太监其实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他们根据皇帝的要求,对奏章代批。实际上。他们每一个批示,那都不过是在传达皇帝的旨意而已。
皇帝政务繁忙,光靠刘钧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而宫中有又特殊性,不能有外臣入内。因此在前廷,会有大学士、中、翰林们协助刘钧,可到了后廷,就只能依靠太监们协助了。
虽然史上太监们的名声最恶,可实际上,太监乱政固然有放纵之恶,但太监们也是给予皇帝很大的协助的。只不过太监跟朝臣们天然是敌对关系,而史又是由官员们写,因此才有此恶名。
刘钧倒也没有想为太监们洗白的意思,事实上,刘钧登基之初,就已经下过旨意,将天下各地的太监召,不再派太监监军、收税、打理皇庄、皇店、官店、官田等。
太监只负责宫内事务,宫外也只保留了一个东厂。
宫内的二十四衙门,都大为压缩裁减,许多并非特别重要的机构给予裁并,对于部份业务,能交给外面的就直接交给外面。
而现在,刘钧正在计划着一个新的决定。
准备进一步精简裁并太监机构,同时裁撤大部份太监,让那些年老的、有病的都出宫。有家人的送家乡,以后每月给养老金,没有家人的,则由朝廷出钱建立养老院,安置他们。
甚至部份年青的,同样也要裁减大半,有家人的,允许自谋出路,给遣散费。没家人的,朝廷安排工作。
刘钧这个时候要裁减太监,也实在是因为太监数量太多。
宫里太监过万,而最近各地的前朝宗室王府废除,各王府里的太监也纷纷被送京,加起来数量甚至过两万,比宫里的还多。按规矩,本来各王府太监是有定数的,可许多王府都是违制。
因为明末之时生活艰难,许多活不下去的人就自宫。毕竟比起饿死,自宫后进了宫,起码还能混口饭吃,甚至说不定还能混的很好。
往往朝廷要招太监的时候,民间就动不动有数千人自宫求进。
有一次甚至因为朝廷只招了千余人,结果有四五千人自宫了,名额太少选不上,还引了净身者的暴动,迫使朝廷不得不又招了许多,然后分送各地。
这么多太监,已经严重编了。
刘钧打算以后太监只是在宫里执役,那么皇宫里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太监。
他只打算裁撤大半,眼下太监加起来好几万之多,这还是有不少宗室造反,府里的太监没有送京。
现在京中有大约三万五千名左右的太监,刘钧准备先直接裁掉三万人,剩下五千人先用着,然后再慢慢精简太监衙门,再裁撤部份太监。刘钧觉得,宫中有千余太监其实就足够了。
毕竟除了太监,宫里还有宫女和女宫,而他们要服务的并没多少人。刘钧以及他的父母妻儿,也就是一家子人而已,三四千人服侍远远足矣。
宫女的情况要比太监好些,各地王府也有部份送入京的宫人,但大多数刘钧都让地方官员就地将她们遣散了。毕竟宫人不是太监,太监是一个特殊群体,但宫女出宫后依然就是个普通女子。
现在宫里的宫女加起来不下五千。
刘钧打算裁减三千,留下两千人。
如此一来,太监裁三万,宫女裁三千,剩下太监五千,宫女两千。
以后可能还要裁,裁到太监千余,宫女千余人就好。一个皇宫,有三千人服务,已经不少了。
裁减掉多余的太监,也能减少宫中花费。同时,也能加强对太监宫人们的管理,尤其是不再让太监出宫,避免他们干政。
“都这么晚了?那就传膳吧。”
皇帝的膳食,并不如后世人想象中有多夸张。就如禁紫宫里的御膳,就有很严格的规定的,比如皇帝一天的膳金,也不过三十六两。这还是皇帝的伙食标价高的原因,正常学问下,皇帝的早餐和午餐是不得喝酒的,但晚餐则必须备酒。
刘钧当了皇帝后,也没怎么更改原来的规矩。
午餐和晚餐依然是水6必陈,现在刘钧的早餐有十二道菜,其中会有猪、牛、羊、鹅、鸡、鱼等,还会有青菜和茶。午餐则有二十道菜,会有一道海鲜。
什么名种燕窝鱼翅熊掌鲍鱼之类的,就是皇帝也并不是餐餐吃的。事实上,刘钧当了皇帝不比崇祯吃的更好,只是多了牛肉而已,以前朝廷是禁私宰耕牛的。但如今大汉得塞上诸蒙古部族归附,各种牲畜、皮毛贸易很顺畅,因此牛羊肉酥油奶粉等也不是什么稀奇东西了,比较珍贵的还是那道海鲜,毕竟得从几百里外的天津运来。
一般情况下,刘钧都是一个人吃饭的,其它的妃嫔们也大抵如此。根据每人的品级,会有相应等级的膳食,每顿多少钱,都有规定,御膳房按着做。如果妃嫔们另有要求,那就得自己掏银子提前订做。
很快晚膳已经传上来,依旧是二十道菜,十三道萦菜,七个素菜,还有茶和酒。
每道饭菜都已经有专人试吃过了,因此菜都已经不是很热乎,好在是夏天。
王坤见皇帝端起了饭碗,连忙挥手,立即有一队宫人捧着各色乐器上前,坐到一边开始奏乐。
素雅的音乐响起,确实很不错。(未完待续。)
【本书最新更新地址请百度搜索一下 云.来.阁 即可获得本书的最新章节观看】
刘钧称帝之后,一如前朝,将内廷之的乾清宫做为自己的寝宫。这座后廷之的宫殿,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历史上曾经数次被焚毁而重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达2亩多,自台面至正脊高2o余米。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这座奢华的宫殿极为高大,拥有上下两层,暖阁九间。
乾清宫的一大特色就是房间多和床多,虽然这间宫殿只是刘钧一人的寝宫,但殿内却有二十七张床,按前明的惯例,刘钧每天晚上都会在不同的房间就寝,以防不测,这样就没有人知道皇帝就寝之处。
虽然刘钧并不担心自己的宫内安危,不过也并没有改变这些。在大明朝的二百余年中,乾清宫内也生过太多的事情,比如嘉靖朝时的壬寅宫变,万历朝时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的移宫案等,都生在乾清宫。
刘钧称帝后,这里依然沿袭明制,并且将这里做为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场所。
此时刘钧便身着明黄的便袍,头上也未着冠,只是有些随意的把头挽成一个髻,然后用一支玉簪固定住,他腰间系一条九龙玉带,玉带由许多大小规格相同的白玉镶嵌成九条龙纹,脚底踩着一双明黄色的软底靴。
刘钧正在看着奏章,国朝初立,天下还有着许多叛乱未平,大大小小无数的事情都等着刘钧处置。
说句实话。一看 ?刘钧觉得当了皇帝累多了,怪不得曾经有人说过,皇帝其实是王朝的奴隶,确实如此。
不过许多事情。也不得不过问,刘钧还做不到把所有事情都扔到一边去。
忙碌了一天,刘钧也不免有些疲倦,他伸了个懒腰,起身活动了下。
“什么时辰了?”
“陛下。将至晚膳时间了,是否传晚膳?”一旁的太监王坤连忙说道。
王坤是刘钧还是郧阳总兵时就担任他的总监的旧人了,自那以后这几年一直跟随着他,对刘钧的展起过很大帮助作用。刘钧称帝之后,便也让他担任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之职。至于原来的王承恩,则让他去伺候周太后张太后等前朝嫔妃们了。
原东厂提督王之心则被任为秉笔太监,但不兼东厂提督。东厂提督改由另一个刘钧的老人太监卢维宁担任。
王之心虽然担任了秉笔,但刘钧却把秉笔由原来的四位,提升到了七位,跟内阁大学士数量一至。
虽然他保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但这些太监并不会有太大危害。虽然许多大臣一直上,要求罢除司礼监批红之权。
可刘钧没有同意。
并不是刘钧昏庸,听信奸佞。而是司礼监太监们的批红之权,并不如外面大臣们所说的那样可怕。实际上,除非皇帝是那种几岁的孩童,要不然,司礼监太监们虽有批红之权,其实这个权利也是受到极大限制的。
内阁和司礼监,一个有拟票之权,一个有批红之权。在刘钧虽然保留了总理处,但没有了辅政大臣后,总理处只是相当于一个廷议。
内阁大学士们的品级提升,更加言正明顺的拥有宰相之权。? ? 不过却是群相制度,互相之间有监督制约。
但司礼监不同,他们哪怕有批红之权,但也只是代批之权。司礼监秉笔太监其实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他们根据皇帝的要求,对奏章代批。实际上。他们每一个批示,那都不过是在传达皇帝的旨意而已。
皇帝政务繁忙,光靠刘钧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而宫中有又特殊性,不能有外臣入内。因此在前廷,会有大学士、中、翰林们协助刘钧,可到了后廷,就只能依靠太监们协助了。
虽然史上太监们的名声最恶,可实际上,太监乱政固然有放纵之恶,但太监们也是给予皇帝很大的协助的。只不过太监跟朝臣们天然是敌对关系,而史又是由官员们写,因此才有此恶名。
刘钧倒也没有想为太监们洗白的意思,事实上,刘钧登基之初,就已经下过旨意,将天下各地的太监召,不再派太监监军、收税、打理皇庄、皇店、官店、官田等。
太监只负责宫内事务,宫外也只保留了一个东厂。
宫内的二十四衙门,都大为压缩裁减,许多并非特别重要的机构给予裁并,对于部份业务,能交给外面的就直接交给外面。
而现在,刘钧正在计划着一个新的决定。
准备进一步精简裁并太监机构,同时裁撤大部份太监,让那些年老的、有病的都出宫。有家人的送家乡,以后每月给养老金,没有家人的,则由朝廷出钱建立养老院,安置他们。
甚至部份年青的,同样也要裁减大半,有家人的,允许自谋出路,给遣散费。没家人的,朝廷安排工作。
刘钧这个时候要裁减太监,也实在是因为太监数量太多。
宫里太监过万,而最近各地的前朝宗室王府废除,各王府里的太监也纷纷被送京,加起来数量甚至过两万,比宫里的还多。按规矩,本来各王府太监是有定数的,可许多王府都是违制。
因为明末之时生活艰难,许多活不下去的人就自宫。毕竟比起饿死,自宫后进了宫,起码还能混口饭吃,甚至说不定还能混的很好。
往往朝廷要招太监的时候,民间就动不动有数千人自宫求进。
有一次甚至因为朝廷只招了千余人,结果有四五千人自宫了,名额太少选不上,还引了净身者的暴动,迫使朝廷不得不又招了许多,然后分送各地。
这么多太监,已经严重编了。
刘钧打算以后太监只是在宫里执役,那么皇宫里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太监。
他只打算裁撤大半,眼下太监加起来好几万之多,这还是有不少宗室造反,府里的太监没有送京。
现在京中有大约三万五千名左右的太监,刘钧准备先直接裁掉三万人,剩下五千人先用着,然后再慢慢精简太监衙门,再裁撤部份太监。刘钧觉得,宫中有千余太监其实就足够了。
毕竟除了太监,宫里还有宫女和女宫,而他们要服务的并没多少人。刘钧以及他的父母妻儿,也就是一家子人而已,三四千人服侍远远足矣。
宫女的情况要比太监好些,各地王府也有部份送入京的宫人,但大多数刘钧都让地方官员就地将她们遣散了。毕竟宫人不是太监,太监是一个特殊群体,但宫女出宫后依然就是个普通女子。
现在宫里的宫女加起来不下五千。
刘钧打算裁减三千,留下两千人。
如此一来,太监裁三万,宫女裁三千,剩下太监五千,宫女两千。
以后可能还要裁,裁到太监千余,宫女千余人就好。一个皇宫,有三千人服务,已经不少了。
裁减掉多余的太监,也能减少宫中花费。同时,也能加强对太监宫人们的管理,尤其是不再让太监出宫,避免他们干政。
“都这么晚了?那就传膳吧。”
皇帝的膳食,并不如后世人想象中有多夸张。就如禁紫宫里的御膳,就有很严格的规定的,比如皇帝一天的膳金,也不过三十六两。这还是皇帝的伙食标价高的原因,正常学问下,皇帝的早餐和午餐是不得喝酒的,但晚餐则必须备酒。
刘钧当了皇帝后,也没怎么更改原来的规矩。
午餐和晚餐依然是水6必陈,现在刘钧的早餐有十二道菜,其中会有猪、牛、羊、鹅、鸡、鱼等,还会有青菜和茶。午餐则有二十道菜,会有一道海鲜。
什么名种燕窝鱼翅熊掌鲍鱼之类的,就是皇帝也并不是餐餐吃的。事实上,刘钧当了皇帝不比崇祯吃的更好,只是多了牛肉而已,以前朝廷是禁私宰耕牛的。但如今大汉得塞上诸蒙古部族归附,各种牲畜、皮毛贸易很顺畅,因此牛羊肉酥油奶粉等也不是什么稀奇东西了,比较珍贵的还是那道海鲜,毕竟得从几百里外的天津运来。
一般情况下,刘钧都是一个人吃饭的,其它的妃嫔们也大抵如此。根据每人的品级,会有相应等级的膳食,每顿多少钱,都有规定,御膳房按着做。如果妃嫔们另有要求,那就得自己掏银子提前订做。
很快晚膳已经传上来,依旧是二十道菜,十三道萦菜,七个素菜,还有茶和酒。
每道饭菜都已经有专人试吃过了,因此菜都已经不是很热乎,好在是夏天。
王坤见皇帝端起了饭碗,连忙挥手,立即有一队宫人捧着各色乐器上前,坐到一边开始奏乐。
素雅的音乐响起,确实很不错。(未完待续。)
【本书最新更新地址请百度搜索一下 云.来.阁 即可获得本书的最新章节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