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话剧结束之后,大家都在后台庆祝演出成功,因此凤飞楼的后院是一片静悄悄的,唯有韩艺一人坐在院中手拿礼记?大学,挺费劲的研读着,但更多的是在等待着什么。
“韩艺!韩艺!”
伴随着一阵叫嚷,只见一群老者闯了进来,正是郑伯隅等一些大儒们。
韩艺目光一扫,还好,我老丈人没有来,这样我就可以放开手脚的去忽悠了。急忙起身,拱手一礼,又满怀期待的问道:“不知几位前辈觉得晚辈这一出少年孔子如何?”
郑伯隅一脸困惑道:“你你弄的这都是些什么东西,什么引力,这跟我们儒家有什么关系?”
他们一直认为这一出话剧肯定是关于仁爱、求学、励志的故事,哪知道出来一个引力,这太出乎意料了。
韩艺一愣,随即赶忙解释道:“关于引力这方面,主要因为故事而存在,但并不是这一出话剧的主要思想呀,我这一出话剧完全是推崇儒家思想啊!”
崔偲道:“这我等怎么一点也没有看出来。”
另一个老者道:“这事你可得解释清楚。”
虽然语气中充满了不满,但还算是比较温和的。
韩艺惊愕道:“难道难道各位都都没有看出来?”
难道里面另有玄机?郑伯隅仔细一想,好像又有那么些意思,但是剧中的力学,还是非常特别,绝对与儒家思想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不好意思说自己一点都没有看出来,万一韩艺说出一个一二三来,那他不是丢脸丢大发了,于是道:“老夫就是问你,这引力究竟是怎么事,孔圣人何时有过这个故事?”
“当然没有,这完全是我虚构的,因为关于孔圣人年少时的故事,我知道的不是很清楚,只能自己去虚构。”
韩艺摇摇头,又道:“其实关键不在于引力的本身,而是在于孔圣人发现引力的过程。”说到这里他将手中的籍一扬,“我这个思路完全是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一句话,‘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不正是儒家的格物致知精神吗?”
“格物致知?”
郑伯隅等人微微一愣,似乎并未想到这一点。
韩艺见他们被忽悠住了,赶紧伸手道:“各位前辈先请坐。”
郑伯隅等人虽然不满,但也没有办法,现在撕破脸那对大家都不好,于是坐了下来。
韩艺也没有太嚣张,表现的还是非常恭敬,因为这一步棋对他而言,是至关重要,他必须要想获得崔卢郑王这些大家族的支持,只是站在厅中。
卢秋子问道:“你说的虽不无道理,但是格物致知只是礼记,大学其中的一句,并非是我们儒家的主要思想,我们儒家的思想是仁治,礼治,德治。”言下之意,就是你小子偏题了。
“卢前辈说的是,但是格物致知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并非是全部,少年孔子这一出话剧主要还是想突出孔圣人的人格魅力。”
韩艺继续道:“其实在我构思整出话剧时,也曾非常纠结,究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还是以孔圣人为主。基于话剧娱乐的特性,肯定还是要以人物为主,而且孔圣人是儒家的始祖,增加孔圣人的影响力,就是增加儒家影响力。因此我就翻阅了不少关于孔圣人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孔圣人已经扬名立万时,如果我再演这些,那跟上讲的没啥差别,那么就不能增加孔圣人的魅力,无法达到推广的效果。
于是我就在想,孔圣人也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他也是一步步走向神坛的,这个成为圣人的过程,虽然记载的不是很详细,但是我认为这恰恰是孔圣人最吸引人的地方,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孔圣人肯定也是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才成功的,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会引发共鸣,这才咱们儒家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还能鼓励众多儒生。
因此我选择了少年孔子,我想展现的是一种孔子精神,是一种儒家的精神,而不是一些孔子说过的话,这些话谁都知道,但都是一些独立的,我想将这些话汇聚成一种精神。”
郑伯隅听得似懂非懂,他们认为应该以儒家思想为主,但是韩艺却认为应该以孔子为主,他们当然也不会反对以孔子为主,这是很好的,点点头,道:“你说得倒是有些道理,但是老夫还是不太明白,这故事的内容与孔子精神有何联系?即便是格物致知也非孔圣人提出来的。”
韩艺解释道:“这其中大有联系,梨子落下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谁都看过,谁都知道,寻常人肯定不会去想为什么梨子会落下来,但是如果孔圣人对此发出了疑问,那就能展现出他的过人之处,如果他还从这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发现一些非常奇妙的知识,这就展现出了孔圣人天资超然,这就是一种魅力。而且从这个细节,就反应出孔圣人之后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观点。
然后,孔圣人为了寻找原因,不是一味的去思考,而是去请教他人,去学习,从生活中得到启发,这又反应出之后孔圣人提出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观点。
在之后,孔圣人面对真理,勇敢去推翻老师的理论,从中也反应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观点。再到最后那一出师生和,反应出孔圣人尊师重道的思想,在真理面前,孔圣人是勇敢的,但是在老师面前,孔圣人是尊重的,这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他的老师原谅了他,并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在孔子相师的故事中,孔子作为圣人同样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求教。这就是儒家精神,或者说孔子精神。
孔圣人的一切言论观点,都是由这种精神而衍生出来的,作为儒家弟子,应该要学习这种精神。至于引力,只是为了让一个看似普通的现象,展现出孔圣人超凡的魅力。如果我写孔圣人治国的故事,那么老子也提出过不少的名言,这就不能凸显出孔圣人独有的魅力。我是要借话剧推广儒教,那我必须给予凸显出孔圣人身上一种任何人都没有的精神。”
这长篇大论下来,郑伯隅等人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再细细一想,虽然整个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儒家的思想。
仁政治国,大家都知道,而且很多学派的人都提出这个观点,那你写出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一个梨子落下来,孔圣人就发现了引力,这真是太吊了,太聪明了,这才是圣人干的事。
一个老者抚须笑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韩艺,你真是用心良苦啊!”
这老者可以说是王玄道的堂伯,王叔本。不是同一支脉的。
那些大儒们也纷纷点头称赞,这个推广孔子精神的策略非常好。
崔偲似乎还是有些不太满意,道:“如果能够将引力换成我们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更加好了。”
这一建议,又引得大儒们点头。
他们从一开始语气就算是比较温和,没有喷的韩艺一脸,如今说话更是用一种商量的语气,这是因为他们最初是支持韩艺的,如今又反对,那岂不是自打脸么,这会影响他们的名望,因此他们一直都是非常克制。
韩艺笑道:“各位前辈太瞧得起我韩艺了,我韩艺不过就是一个田舍儿出身的商人,也没有读过什么,虽然我很崇尚儒学,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所知甚少,不是很了解,我不可能跟各位一样,用思想和理论去教化百姓,去教人育才,这我真的有心无力。但我真的很想为儒家尽一份力,那我只能用自己的微薄的能力去努力的做这件事。
我完全是从商业的角度去做这件事,这是我擅长的,说句不得当的话,我是将儒家的思想包装成一种商品推广出去的,影响更多的人。因为在我看来,儒家思想其实已经根深蒂固了,但同时也比较成旧了,要突破,必须创新。”
郑伯隅听到这话,轻咳一声,表示自己对韩艺这话的不满。
“抱歉,抱歉,我这话有些不妥,但我没有读过,词汇量太少了,还请各位见谅。”
韩艺拱拱手,又道:“我的意思是,你老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家都知道,听着也没有意思,作为商人来说,这东西是宝贝,但是它的包装太成旧了,缺乏新鲜感,所以我想换成一层亮丽的包装,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
同样的道理,引力确实跟儒家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如今这引力可以增强儒家的影响力,假如说如果有人对这引力感兴趣,他可能就会上到高塔上做实验,那么那些非儒家子弟或者百姓见了,肯定会因此感到好奇,就会询问这是在干什么,那么问题的结果肯定离不开少年孔子这一出话剧。
结果就显而易见了,这一出话剧所展现的孔子精神肯定会被众人熟知,而且引力这是非常新鲜的东西,这能刺激更多的人对于儒家思想感兴趣,让更多人知道孔子精神,促使他们投入到儒教中来,以此推广开来,引力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包装,吸引人们对儒家精神感兴趣,真正的精华还是在于儒家精神,这就是我的整个推广计划。”
这一番话将这些大儒们忽悠的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对于韩艺的话是认同再认同,只觉这主意太妙了。
韩艺目光一扫,暗想,是时候一锤定音了,道:“各位前辈,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他们总是弄一些法术、仙丹来推广自己的教派,但是我认为这跟陈硕真当初叛乱弄得那些邪术没啥差别,完全没有依据的,蒙人的。咱们儒家不同呀,咱们儒家讲究是实践出真理,每一条真理都是千锤百炼得出来的,都是治国强国的不二办法,而且在这过程中,儒家思想也在不断的进步。
凭什么他们一句鬼神之说,就能够收拢众人的心,什么法术、仙丹人人都能编,换我我也编的出,我还编的更好一些。我为我儒教感到非常的不公啊,我们的圣人耗费心血,竟然敌不过一句上天入地,长生不老,但是谁能够长生不老,谁能够上天入地,我就常在想,我们也应该将儒家的推广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好比将格物致知具体化为一种对真理的实验,然后作为自己推广手段,让儒家思想变得吸引人。”
“说得好!”
郑伯隅眼中一亮,激动道:“你这话说的真是太对了,老子提倡的乃是修身养性之术,可是却演变成长生不老之术,而历代君王都想长生不老,故此才都推崇道教,这对于我儒家太不公平了,哪位君主治国不是依靠我们儒家思想。”
韩艺道:“就是啊!我不知道各位前辈是如何看的,反正我认为很委屈,有本事真刀真枪较量一番,搞那些有的没的,简直就是胜之不武。”
崔偲点点头道:“不错,不错,上有君主、大臣追求长生不老,下有愚昧百姓求神保佑,这长久下去,对于我们儒家而言可不是好事,正如韩艺所言,我们儒家也应该反省,让咱们儒家精神深入百姓,我认为这格物致知的思想就非常好,我们应该极力推崇这种思想。”
儒教一直不能成为国教,发扬光大,主要就是因为儒教不知前世后事,而君王和百姓偏偏对这方面有极大的需求,可以说是儒家有些不接地气,百姓不认字,看不懂论语,但是百姓会烧香拜佛,道教、佛教门槛低。如今儒家面对佛教、道教、玄学三面夹击,也是内外交困,那么寻求改变是理所当然的。
几百年后的程朱理学那也是顺应潮流在改变。
其余大儒目光急闪,频频点着头。
韩艺见了,心中暗笑,你们倒也不蠢。
卢秋子道:“可是这引力是否是正确的?”
韩艺立刻保证道:“前辈大可放心,若非错误的,晚辈怎敢用于孔圣人身上,晚辈为了这一出话剧,做过无数次实验,晚辈可以用性命担保。”心想,这要能让你们推翻,那后世的科学家都自杀去得了,我也去。(未完待续。)
“韩艺!韩艺!”
伴随着一阵叫嚷,只见一群老者闯了进来,正是郑伯隅等一些大儒们。
韩艺目光一扫,还好,我老丈人没有来,这样我就可以放开手脚的去忽悠了。急忙起身,拱手一礼,又满怀期待的问道:“不知几位前辈觉得晚辈这一出少年孔子如何?”
郑伯隅一脸困惑道:“你你弄的这都是些什么东西,什么引力,这跟我们儒家有什么关系?”
他们一直认为这一出话剧肯定是关于仁爱、求学、励志的故事,哪知道出来一个引力,这太出乎意料了。
韩艺一愣,随即赶忙解释道:“关于引力这方面,主要因为故事而存在,但并不是这一出话剧的主要思想呀,我这一出话剧完全是推崇儒家思想啊!”
崔偲道:“这我等怎么一点也没有看出来。”
另一个老者道:“这事你可得解释清楚。”
虽然语气中充满了不满,但还算是比较温和的。
韩艺惊愕道:“难道难道各位都都没有看出来?”
难道里面另有玄机?郑伯隅仔细一想,好像又有那么些意思,但是剧中的力学,还是非常特别,绝对与儒家思想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不好意思说自己一点都没有看出来,万一韩艺说出一个一二三来,那他不是丢脸丢大发了,于是道:“老夫就是问你,这引力究竟是怎么事,孔圣人何时有过这个故事?”
“当然没有,这完全是我虚构的,因为关于孔圣人年少时的故事,我知道的不是很清楚,只能自己去虚构。”
韩艺摇摇头,又道:“其实关键不在于引力的本身,而是在于孔圣人发现引力的过程。”说到这里他将手中的籍一扬,“我这个思路完全是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一句话,‘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不正是儒家的格物致知精神吗?”
“格物致知?”
郑伯隅等人微微一愣,似乎并未想到这一点。
韩艺见他们被忽悠住了,赶紧伸手道:“各位前辈先请坐。”
郑伯隅等人虽然不满,但也没有办法,现在撕破脸那对大家都不好,于是坐了下来。
韩艺也没有太嚣张,表现的还是非常恭敬,因为这一步棋对他而言,是至关重要,他必须要想获得崔卢郑王这些大家族的支持,只是站在厅中。
卢秋子问道:“你说的虽不无道理,但是格物致知只是礼记,大学其中的一句,并非是我们儒家的主要思想,我们儒家的思想是仁治,礼治,德治。”言下之意,就是你小子偏题了。
“卢前辈说的是,但是格物致知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并非是全部,少年孔子这一出话剧主要还是想突出孔圣人的人格魅力。”
韩艺继续道:“其实在我构思整出话剧时,也曾非常纠结,究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还是以孔圣人为主。基于话剧娱乐的特性,肯定还是要以人物为主,而且孔圣人是儒家的始祖,增加孔圣人的影响力,就是增加儒家影响力。因此我就翻阅了不少关于孔圣人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孔圣人已经扬名立万时,如果我再演这些,那跟上讲的没啥差别,那么就不能增加孔圣人的魅力,无法达到推广的效果。
于是我就在想,孔圣人也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他也是一步步走向神坛的,这个成为圣人的过程,虽然记载的不是很详细,但是我认为这恰恰是孔圣人最吸引人的地方,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孔圣人肯定也是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才成功的,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会引发共鸣,这才咱们儒家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还能鼓励众多儒生。
因此我选择了少年孔子,我想展现的是一种孔子精神,是一种儒家的精神,而不是一些孔子说过的话,这些话谁都知道,但都是一些独立的,我想将这些话汇聚成一种精神。”
郑伯隅听得似懂非懂,他们认为应该以儒家思想为主,但是韩艺却认为应该以孔子为主,他们当然也不会反对以孔子为主,这是很好的,点点头,道:“你说得倒是有些道理,但是老夫还是不太明白,这故事的内容与孔子精神有何联系?即便是格物致知也非孔圣人提出来的。”
韩艺解释道:“这其中大有联系,梨子落下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谁都看过,谁都知道,寻常人肯定不会去想为什么梨子会落下来,但是如果孔圣人对此发出了疑问,那就能展现出他的过人之处,如果他还从这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发现一些非常奇妙的知识,这就展现出了孔圣人天资超然,这就是一种魅力。而且从这个细节,就反应出孔圣人之后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观点。
然后,孔圣人为了寻找原因,不是一味的去思考,而是去请教他人,去学习,从生活中得到启发,这又反应出之后孔圣人提出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观点。
在之后,孔圣人面对真理,勇敢去推翻老师的理论,从中也反应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观点。再到最后那一出师生和,反应出孔圣人尊师重道的思想,在真理面前,孔圣人是勇敢的,但是在老师面前,孔圣人是尊重的,这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他的老师原谅了他,并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在孔子相师的故事中,孔子作为圣人同样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求教。这就是儒家精神,或者说孔子精神。
孔圣人的一切言论观点,都是由这种精神而衍生出来的,作为儒家弟子,应该要学习这种精神。至于引力,只是为了让一个看似普通的现象,展现出孔圣人超凡的魅力。如果我写孔圣人治国的故事,那么老子也提出过不少的名言,这就不能凸显出孔圣人独有的魅力。我是要借话剧推广儒教,那我必须给予凸显出孔圣人身上一种任何人都没有的精神。”
这长篇大论下来,郑伯隅等人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再细细一想,虽然整个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儒家的思想。
仁政治国,大家都知道,而且很多学派的人都提出这个观点,那你写出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一个梨子落下来,孔圣人就发现了引力,这真是太吊了,太聪明了,这才是圣人干的事。
一个老者抚须笑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韩艺,你真是用心良苦啊!”
这老者可以说是王玄道的堂伯,王叔本。不是同一支脉的。
那些大儒们也纷纷点头称赞,这个推广孔子精神的策略非常好。
崔偲似乎还是有些不太满意,道:“如果能够将引力换成我们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更加好了。”
这一建议,又引得大儒们点头。
他们从一开始语气就算是比较温和,没有喷的韩艺一脸,如今说话更是用一种商量的语气,这是因为他们最初是支持韩艺的,如今又反对,那岂不是自打脸么,这会影响他们的名望,因此他们一直都是非常克制。
韩艺笑道:“各位前辈太瞧得起我韩艺了,我韩艺不过就是一个田舍儿出身的商人,也没有读过什么,虽然我很崇尚儒学,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所知甚少,不是很了解,我不可能跟各位一样,用思想和理论去教化百姓,去教人育才,这我真的有心无力。但我真的很想为儒家尽一份力,那我只能用自己的微薄的能力去努力的做这件事。
我完全是从商业的角度去做这件事,这是我擅长的,说句不得当的话,我是将儒家的思想包装成一种商品推广出去的,影响更多的人。因为在我看来,儒家思想其实已经根深蒂固了,但同时也比较成旧了,要突破,必须创新。”
郑伯隅听到这话,轻咳一声,表示自己对韩艺这话的不满。
“抱歉,抱歉,我这话有些不妥,但我没有读过,词汇量太少了,还请各位见谅。”
韩艺拱拱手,又道:“我的意思是,你老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家都知道,听着也没有意思,作为商人来说,这东西是宝贝,但是它的包装太成旧了,缺乏新鲜感,所以我想换成一层亮丽的包装,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
同样的道理,引力确实跟儒家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如今这引力可以增强儒家的影响力,假如说如果有人对这引力感兴趣,他可能就会上到高塔上做实验,那么那些非儒家子弟或者百姓见了,肯定会因此感到好奇,就会询问这是在干什么,那么问题的结果肯定离不开少年孔子这一出话剧。
结果就显而易见了,这一出话剧所展现的孔子精神肯定会被众人熟知,而且引力这是非常新鲜的东西,这能刺激更多的人对于儒家思想感兴趣,让更多人知道孔子精神,促使他们投入到儒教中来,以此推广开来,引力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包装,吸引人们对儒家精神感兴趣,真正的精华还是在于儒家精神,这就是我的整个推广计划。”
这一番话将这些大儒们忽悠的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对于韩艺的话是认同再认同,只觉这主意太妙了。
韩艺目光一扫,暗想,是时候一锤定音了,道:“各位前辈,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他们总是弄一些法术、仙丹来推广自己的教派,但是我认为这跟陈硕真当初叛乱弄得那些邪术没啥差别,完全没有依据的,蒙人的。咱们儒家不同呀,咱们儒家讲究是实践出真理,每一条真理都是千锤百炼得出来的,都是治国强国的不二办法,而且在这过程中,儒家思想也在不断的进步。
凭什么他们一句鬼神之说,就能够收拢众人的心,什么法术、仙丹人人都能编,换我我也编的出,我还编的更好一些。我为我儒教感到非常的不公啊,我们的圣人耗费心血,竟然敌不过一句上天入地,长生不老,但是谁能够长生不老,谁能够上天入地,我就常在想,我们也应该将儒家的推广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好比将格物致知具体化为一种对真理的实验,然后作为自己推广手段,让儒家思想变得吸引人。”
“说得好!”
郑伯隅眼中一亮,激动道:“你这话说的真是太对了,老子提倡的乃是修身养性之术,可是却演变成长生不老之术,而历代君王都想长生不老,故此才都推崇道教,这对于我儒家太不公平了,哪位君主治国不是依靠我们儒家思想。”
韩艺道:“就是啊!我不知道各位前辈是如何看的,反正我认为很委屈,有本事真刀真枪较量一番,搞那些有的没的,简直就是胜之不武。”
崔偲点点头道:“不错,不错,上有君主、大臣追求长生不老,下有愚昧百姓求神保佑,这长久下去,对于我们儒家而言可不是好事,正如韩艺所言,我们儒家也应该反省,让咱们儒家精神深入百姓,我认为这格物致知的思想就非常好,我们应该极力推崇这种思想。”
儒教一直不能成为国教,发扬光大,主要就是因为儒教不知前世后事,而君王和百姓偏偏对这方面有极大的需求,可以说是儒家有些不接地气,百姓不认字,看不懂论语,但是百姓会烧香拜佛,道教、佛教门槛低。如今儒家面对佛教、道教、玄学三面夹击,也是内外交困,那么寻求改变是理所当然的。
几百年后的程朱理学那也是顺应潮流在改变。
其余大儒目光急闪,频频点着头。
韩艺见了,心中暗笑,你们倒也不蠢。
卢秋子道:“可是这引力是否是正确的?”
韩艺立刻保证道:“前辈大可放心,若非错误的,晚辈怎敢用于孔圣人身上,晚辈为了这一出话剧,做过无数次实验,晚辈可以用性命担保。”心想,这要能让你们推翻,那后世的科学家都自杀去得了,我也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