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爵,余有丁,沈一贯,罗万化都是一时的人物,其中更有两个是未来的辅,天下英才,归我门下,可谓是一大幸事。网

    不过真正的人才都有些脾气,想要说服他们,还要拿出一些真本事。

    唐毅带着笑容,点评他们方才的答案,“你们个人都有个人的道理,丙仲主张平分,这是从公平着眼,一甫建议多劳多得,更重视效率。至于沈一贯,他看到了要修建工程,元驭呢,则是问出了要继续展生产。”

    简单总结了四个人观点之后,唐毅笑着拿出了一张表格,摆在了大家伙的面前,赚取银子的去向一目了然。

    大家伙都凑到了近前,仔细看着,不时出惊叹之声,王锡爵几个更是大有醍醐灌顶之感,不得不给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赚来的银子,总共分成了三部分,其中拿出了一半,那就是一千五百两,用作人工花费,其中三百两付给唐毅,作为他提出分工建议的奖励。

    看到了唐毅拿钱,大家都是一愣,他们满以为要凡入圣的唐大人怎么可以沾银子啊?

    唐毅微微一笑,“我要是不拿这个钱,可就请不起昨天晚上的羊肉了。”

    这句话当然是笑话,实际上国富论大卖之后,每卖出一本,唐毅都有分成,虽然不算太多,但是足够一家人衣食无忧。

    苦日子体会一下即可,总是泡在苦水里,唐毅就受不了。

    大家伙被逗笑了,唐毅恢复了严肃,说道:“不光是我拿银子,日后凡是谁有好点子,好主意,创造出来更多的收益,都要被奖励,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工匠推陈出新,革新技术,拿出更好的产品。”

    简单说,就是拿钱刺激,虽然还有人带有洁癖,不愿意提银子,可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金钱刺激,的确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除了唐毅拿三百两之外,里长也分到了三百两,他负责组织生产,又到处拉客户,带着大家去天津销售,多给他一份,谁也说不出来什么。

    只是里长不敢和唐毅并驾齐驱,他只拿了一百五十两。

    剩下的银子,每一家先分到保底五两,用掉三百五十两,剩下的七百两则是按照人头贡献,出力多的,最多领到十两,少的只有几钱银子。

    虽然相差有些悬殊,但是大家伙都心服口服,人家就是干得多,干得好,你羡慕啊,明年好好干活吧!

    余有丁和罗万化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刚刚他们两个各执一词,互相别苗头,看到了唐毅的方法之后,全都只剩下佩服。

    保底分银,类似股息的概念。每个家庭参加劳动,就是一个股东,获利之后,自然要平均分配,正是余有丁的想法。

    至于剩下的部分,则是工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和罗万化的主张一般不二。

    只是唐毅把这两种想法完美融合,也就是说,每一家至少拿到了五两银子,比起往年赚得都多。

    有了这五两银子,过年的酒肉年货全都够了,还能给家里头添置新衣服,开春的种子农具也有了着落。

    相比起那些卖力气干活,会动脑筋的,却又明显分出了差距,有的人家劳动力多,干得好,最多一家竟能分到三十多两银子。

    不光是过年够用了,家里头都来个大变样,村里头好些要盖新房的,都是获利最多的一群人。其他人看在眼里,只剩下强烈的羡慕,,一个个憋着劲儿,今年也要好好干,等到了明年,把房子也盖起来。

    还剩下一千五百两,其中五百两拿出来,先就是建学堂,接着是挖四口深水井,有甘甜的井水和,孩子有读,是百姓们最在乎的两件事。

    其次日子好了,大家伙更愿意干净一些,安全一些,住的舒服一些,把村子里的道路整修一遍,外面再加上围墙。这些都提上了日程,只是根据唐毅的想法,不必一蹴而就,先开个头儿,用三五年时间,把村子建好,就很不错了。

    最关键的是不能停下脚步,还要开辟更多的财源,尤其要把苇席这一块利润守住。

    分工协作不过是一层窗户纸,一点就破,更何况唐毅也不打算保密,让更多的人学去了才好。

    只是唐毅不会让自己的试验田变成一锤子买卖,明年就凋谢了,他帮着村民设计了下一步的产业升级。

    先受到刺激,周边的村子一定开始大肆跟进,疯狂编织苇席,这个没法阻止,但是织苇席的人多了,看似不值钱的芦苇一定变得紧俏,唐毅一口气拿出了六百两,交给里长,负责购买滩涂、水塘,越多越好,不光是掌控野生的芦苇,还要自己种植,把上游牢牢控制住。

    接着拿出三百两银子,置办马车,作为运输之用。再有一百两,唐毅认为织苇席的多了,镰刀啊,苇穿子,铁尺啊,需求也会增加。用一百两,建立一个铁匠作坊,专门生产各种工具,除了供应自己使用,还能卖给其他村子,再赚一笔。

    “妙哉!”

    看完了整个方案之后,大家伙反复推敲,竟然面面俱到,无懈可击。一个个都忍不住出惊叹,都说唐毅是干吏,会办事,以往大家更多的是耳闻,如今却是眼见为实,思虑周全,调和阴阳,兼顾眼前和长远,实在是妙不可言!

    “由小见大,师父的安排,奥妙无穷,我感觉着,哪怕户部尚来了,也未必胜得过老师啊!”王锡爵赞叹道。

    徐渭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白了他一眼,“少拿户部那帮饭桶和你师父比,他们要是有你师父的本事,也不至于把国库弄得空空如也,都能跑耗子了。”

    唐毅连忙摆手,“文长兄,你可莫要害我,不过元驭倒是说出了一些道理,此番验证,倒是让我明白了一些财政赋税的诀窍,正要与大家分享。”

    众人连忙洗耳恭听,有人更是拿出了纸笔,准备记录。

    “不管任何行业,凡是有了劳动所得,大约都要分成三份,先是人事成本,也就是说干活的人要吃要穿,要先满足他的需要,他要是觉得不合算,亏本了,就要撂挑子不干了。其次呢,要着眼未来,要留出一部分收入,进行再投资,比如购买原料啊,工具啊,当然上学读,增加本事,也算在其中。再有至关重要的一条,大家可以注意到,有些事情不是一家一户可以做的,比如修路,比如挖井,比如建护墙,仅凭着个人的力量做不到,偏偏又是必须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出来,组织人力,集中财力,兴建工程,这也就是朝廷的使命!”

    由一个小小村子,一下子落到了朝廷之上,大家只觉得振聋聩,精神为之一振!

    原来唐毅是把村子当成国家来治理啊,仔细琢磨一番,还真是越想越有道理。

    这些人接受了国富论中社会分工的概念,不知不觉也就有了新的认识,朝廷其实和商人一样,不是开天辟地,一下子就有的,而是社会分工到了一定程度,需要有规范,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朝廷才应运而生。

    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秦汉,唐宋元明,历代的制度都有所损益革新。

    唐毅又从财政出,再度强调,他在赋税论中认为,百姓之所以愿意向朝廷缴纳赋税,是因为朝廷能够负担个人无法完成的使命。

    比如组建军队,修筑城池,保证每个人的安全,又比如制定律法,进行审判,设立监狱,维护公义,避免混乱无序,还有修筑道路,运河,码头,兴办学堂,展文教,给予人们展和进步的舞台

    唐毅的这番论述,看似和韩愈的原道一脉相承,都是赞颂朝廷和圣君的作用,可实际却全然不同。

    韩愈还是呼唤圣明天子的那一套,可是唐毅悄然增加了一个因果关系,他认为是先有了百姓,后有朝廷,百姓有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缴纳赋税,供养朝廷,由朝廷来帮着他们解决问题。

    如此一来,君和民之间,由从属关系,一下子变成了雇佣关系,老百姓变成了真正的主人,虽然唐毅还是不吝笔墨,宣扬他对明君贤臣的渴望,但有些东西,就像是种子,种下去了,只要土壤肥沃就会芽生长,直到开花结果。

    唐毅非常小心,他只是点到为止,而且还包了一层民本主义的外衣。

    哪怕皇上自己,也不敢否认,朝廷收了百姓的赋税,要保护他们,要主持公道,要开科取士,要大兴文教看透了暗藏的玄机,也没法真正对唐毅下手。

    而且唐毅还夹杂了一个概念,老百姓纳税之后,是有权利要求朝廷替百姓办事的。他在赋税论提出了最重要的一条原则,税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八个字实在是太强大了,左打了不缴纳赋税的士绅,右打了挥霍无度的皇帝。

    而且还打得理直气壮,打得哑口无言,谁不需要朝廷维护秩序,好好做事,造福苍生,既然如此,士绅商人就必须纳税,因为这些税款最终还是要落到百姓身上。

    对于皇帝来说,也是一样,税负来自百姓,以一人之心,夺千万人之心,举一国奉养一人,又如何能让百姓服气,甘心纳税?

    这就是唐学的强大!哪怕你看不惯,也有捏着鼻子忍了。

    面对唐毅精彩的讲述,王锡爵等人除了服气,还是服气!(未完待续。)8

章节目录

我要做首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746章 叹服-我要做首辅女主角,我要做首辅,一本书并收藏我要做首辅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