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辽国重创,但是实力犹存,近十万精锐骑兵,两三百万的部众,更何况云州还在辽国手里。

    幽州刚刚光复,一大堆的事情,乱麻一样,赵祯却急不可耐把王宁安召过去。

    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他担心王宁安功高震主,要铲除他,第二,那就是情况的确糟糕,赵祯已经撑不住了,必须找一个能干的帮忙。

    刚刚取得幽州之战胜利的赵祯,心气正高,绝对不会干卸磨杀驴的事情,王宁安的心不由得悬了起来。

    看起来情况的确不妙啊!

    风风火火,赶到了洛阳。

    此刻的洛阳还是一大片工地,扩建新都的工程还在忙着,但是却可以发觉从外面不断运料的马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车车的粮草军械,还有许多禁军士兵向洛阳一带集结,不知道打算干什么。

    难道情况糟糕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王宁安顾不上休息,直接去行宫拜见赵祯。

    他刚赶来,迎面正好碰见匆匆赶到的文彦博。

    这俩货之前可是对手,几次交锋,王宁安都恨不得下杀手废了文彦博,老文也满心刀子,要让王宁安好瞧。

    结果倒好,一桩水泥生意,把两个人硬塞到了一条船上。

    按理说过去那么大的仇口,此刻见面,肯定会有些尴尬。

    你要是这么想,那就太低估这两位的功力了。

    王宁安不用说了,两世为人,年纪不大,十足的影帝级别的人物。

    老文呢?

    这位更是天才的表演艺术家,没有本事,如何能叱咤风云四朝,又如何能当五十年的宰相而不倒!

    文彦博绝对是成精的人物,他们两个一见面,没有丝毫的迟疑,就好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文彦博关切地问道:“王大人,听说山海关打得很苦,怎么样了?”

    王宁安也笑道:“仰赖天子洪福,诸公们鼎力支持,将士百姓为国效力,不计死生,已经打退了耶律洪基的攻势,还斩了两万多人,只是辽兵还不甘心,仗有的打!”

    文彦博做吃惊状,“两万多人哩!这下子可够耶律洪基心疼的,王大人真是用兵如神,我大宋的栋梁柱石,了不起,了不起啊!”

    王宁安道:“晚辈不过是遵照旨意行事,就是个跑腿的而已,当不起文相公夸赞。”

    “哈哈哈,王大人都自认是跑腿的,那老夫就只是个摇旗呐喊的。”

    这俩货互相吹捧,听多了都能得糖尿病。文彦博一定让王宁安先走,王宁安却执意要跟在文彦博的后面。

    最后,两个人携手并肩,一起到了赵祯的寝宫。

    进了宫门,这两位的脸色都凝重了。

    赵祯穿着便服,正在龙书案前面凝神盯着地图。

    他这副打扮可不是怠慢两位重臣,而是穿着便服,容易商讨交流。在幽州的时候,赵祯经常和王宁安半夜一起制定治理方略,都是便服。

    到了洛阳之后,他也把这个习惯带了过来。

    赵祯看了眼王宁安,发现他比起几个月之前,又瘦了许多,脸上有风吹的伤口,鬓角还有死皮。

    赵祯叹口气,“王卿,辛苦你了……只是能者多劳,不得不叫你过来。”

    王宁安连忙说道:“多谢陛下挂心,臣年轻力壮,没什么事。”

    “嗯!”

    赵祯虽然点头,却让人先取来一大碗银耳莲子羹,让王宁安一边喝着,一边询问。

    “幽州的情况怎么样?”

    “只能说喜忧参半。”王宁安喝了一大口,然后才说道:“耶律洪基改变了战术,从目前来看,他无力反攻幽州,我大宋已经站稳了脚跟,到了明年开春,分田工作全面完成,到时候400万幽州父老,都会站在朝廷一边,幽州稳如泰山。”

    赵祯道:“王卿,分田的作用的确这么大?”

    “臣不敢隐瞒,这一次辽国20万人马,分成多路打草谷,以古北口为例,只有慕容轻尘的5000人马,可是却有10000义民协助守城,至于无偿服役的百姓,更多多达30万,他们只是用独轮车推粮草,军械,不计代价,如果没有百姓协助,只怕辽兵早就杀进长城了。”

    赵祯很感叹,“得民心者得天下,王卿你的主意好啊——那忧的什么?”

    “陛下,臣方才说了,耶律洪基调整策略,他应该会加强袭扰,从此之后,北方边境永无宁日。而且放弃了幽州之后,耶律洪基更加依靠契丹20部,作为游牧民族,他们凶残善战,臣唯恐有朝一日,契丹之于大宋,就像匈奴之于汉朝,要打几十年,上百年不止。”

    赵祯点了点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以后要更费心思了。

    ……

    不过好在契丹是远虑,还是看看眼前的近忧吧!

    赵祯让文彦博把最近的情况说了一遍,他又在旁边补充,王宁安这才弄清楚,西北的确出了麻烦,而且还不小。

    一切都要从耶律洪基向西夏求亲说起,如今的西夏大权,还都在国相没藏讹庞的手里,小皇帝李谅祚不过是傀儡而已。

    没藏讹庞见耶律洪基求亲,心里是很得意的。

    毕竟在三国之中,大辽最强,别看西夏每年能从大宋得到岁币,但是这点钱转手就要献给辽国。

    如今辽国主动取消了岁币,又要西夏的公主当皇后,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耶律洪基很惨,非常惨的那种!

    反过来说,那就是大宋占了便宜,不但拿回了幽州,还重创宿敌,军心士气都达到了顶峰。

    西夏和大辽虽然有矛盾,但是作为两个性质相近的强盗集团,大宋是他们共同的猎物,突然这个猎物长出了利齿獠牙,变得狰狞可怖,不但没有肉吃,相反,还会被大宋给吞了,西夏能无动于衷吗?

    没藏讹庞觉得和辽国联姻,一起对付大宋,很有必要,但作为一个成熟的阴谋家,他不会急着表现自己的态度。

    没藏讹庞还要狠狠敲契丹一笔,至于对大宋如何用兵,他还要好好想想。

    只是这时候发生了两件事,让没藏讹庞一下子胆气壮了。

    第一件,就是府州折家军的统帅折继闵病逝,一个宿敌死了,西夏松了口气。

    至于第二件事,那就涉及到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叫司马光!

    没错,就是年轻时候砸缸,中年写《资治通鉴》,晚年又推翻了拗相公变法的那位大牛人!

    此时的司马光年纪还不大,距离修炼成老妖精还差着很远的距离。

    ……

    司马光是名门之后,他们家的老祖宗能追溯到晋代的安平王司马孚,他的父亲司马池曾经任过侍御史,三司副使等职务,司马光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但是他却没有纨绔习气,从小手不释卷,不论寒暑,刻苦攻读。

    更因为砸缸救人,成为了有名的神童。

    在20岁那年,司马光考中了进士,随后在地方和朝廷为官,又替老爹守了三年孝,到目前为止,司马光像绝大多数官僚一样,稳步提升,积累着资历声望,虽然不快,但是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但是问题就出在了王宁安的身上!

    王宁安这个害人精怎么又坑到了司马光呢?

    原来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和庞籍是好友,庞籍很赏识司马光,着力栽培这个潜力无穷的后辈。

    结果因为和辽国议和的事情,文彦博和庞籍双双被贬。

    当时的光光还太弱了,根本没法掺和这种事情,他深受庞籍的恩惠,又不能不管。光光就决定辞去京中的职务,随着庞籍去西北吃沙子!

    这一走也不知道是光光真的对庞相公感情深,还是他心里有小算盘,毕竟这家伙人品不靠谱儿……

    夏竦,范仲淹,韩琦,富弼,庞籍,这些人都是从西北崛起的,当然也包括狄青!

    司马光或许觉得他能够效仿前人,也在西北建功立业,然后杀回京城。王宁安何德何能,连进士都不是,比自己还年轻,就身居高位,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军功!大宋压制武人,越是如此,就越显军功珍贵,尤其是有军功的文官,简直成了救世主!

    朝野上下,都威望高,名气大,深受敬仰。

    光光很想复制成功,当时大宋和西夏以屈野河为界,河东是大宋的,河西就是西夏的。司马光任并州推官,奉庞籍之命,巡视边境,到了屈野河,司马光举目眺望,河西一片沃野,水肥草美,更兼着没有西夏人出没。

    光光立刻就决定要抢占河西之地,这种事情不是没人做过,比如种家军的创始人,老将军种世衡,他在当年就是率领着一群人,跑到了延州东北200里,深入西夏边境,修筑了清涧城,作为抵抗西夏的前沿。

    只是光光错估了自己的眼光,负责麟州兵马的大将郭恩趁着酒兴,带领一千多人就过河了,还没筑城,西夏人杀来,郭恩被逼得自杀,带去的人马也全军覆没。

    这还不打紧,由于种家和庞籍不和,种鄂接到军报之后,担心司马光有难,庞籍会以为种家军有意不救,坐观成败,而迁怒种家。

    种鄂只得派遣了8000人马,火速救援麟州,可是哪里知道,没藏讹庞已经有了对大宋动武的心,故此在半路设伏,种家军折损了五千多,只逃回去不到两千人。

    随着种家军惨败,西北门户洞开,连洛阳都不安稳了……

章节目录

大宋将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449章 军情如火-重生之将门嫡女百度百科,大宋将门,一本书并收藏大宋将门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