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人们评价文彦博的时候,都会将这一次的秀才科和嘉佑二年的龙虎榜相提并论,甚至有人认为,正是秀才科的英才,提供了强悍的行政官僚,才保证了大宋的变法顺利推行,而且文相公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教育家!

    只是唯有老文知道,他此刻多想骂人!

    扩大招生数目,增加录取比例,广揽贤才……听起来不错,可是有人多吃,就有人少吃,显然,世家子弟以后的日子会更加艰难,再也别想轻轻松松拿到功名,真想混官场,也必须从底层努力,一级一级往上爬,拿出真本事,才能得到重用。

    包括他的儿子,孙子在内,都是如此!

    老文能不想骂人吗?

    可骂人又能如何,王宁安铁了心了,他配合,还能捞一个主考,如果不配合,以王宁安的心黑,他保证会把自己和东南的那帮倒霉蛋牵连到一起,想要脱身就难了。

    不过……你王宁安也别觉得自己聪明,老夫就没法和你掰手腕。

    东南的事情不可挽回,但是老夫还有一招,足以彻底翻盘!

    而且正好你小子推动地方改革,增设巡抚,这可是天赐良机,你小子等着瞧吧,老夫一定给你个毕生难忘的教训!

    文彦博彻底不看好东南,他已经没心思拉那些世家一把了。

    既然注定要完蛋,那就让老夫趁机多捞一点资本吧!也省得都让王宁安端走了。

    有了这个判断,文彦博就拿出了十倍的精气神,全力操持。

    不得不说,国人对于考试当官的热情,那是从古至今,一点不变……别管多乱的世道,只要开科取士,就总会吸引文人不顾一切扑上来。

    这不,当秀才科的消息贴出去,东南就沸腾了。

    江宁、润州、苏州、常州、秀州,全都是很重视教育的地区,江南多才子,读书识字,比例相当高。

    当看到了秀才科的消息,许多人都怦然心动,尤其是看到录取的人数,更是让他们幸福到眩晕!

    一万人啊,一万人!

    当真是开天辟地,多大的恩典啊!

    年轻的书生如醉如痴,立刻收拾行囊,直奔各个府衙,准备参加考试……几乎一瞬间,江南的纷乱,都被秀才科的好消息取代了,人们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

    “眼窝子浅,没有出息!”

    郑侠狠狠啐了一口,充满了鄙夷。

    不就是一个秀才科吗?

    考出来也不过是吏员,算得了什么,科举才是王道!十年寒窗,考状元,中翰林,十年二十年,就能宰执天下,比起什么秀才科,强多了!

    郑侠鄙夷,可是在寻常书生的心里,完全不这么看,你那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科举是好,一步登天,可每科录取那么几个人,官员的子弟,世家的后人,几乎就瓜分了一半以上,留给寒门子弟的,少的可怜。

    而且只有那些经学功夫极深,才华横溢的天才,又非常幸运的宠儿,才能顺利考中,大多数人都是陪绑的而已。

    秀才科不一样,仅仅两个路,就要招募一万人,机会一下子就大了。

    而且在文章的要求上面,也大大放宽,只要文辞通顺,就能通过基本考试……剩下的刑律、会计、财务、田亩、民政……各个方面的考核,可以选择自己的长处参加,又让一些偏科严重的读书人看到了希望。

    虽然只是衙门的书吏,但是好歹领朝廷的俸禄,吃着皇粮,而且日后升迁奖励,也只看业绩,不问学历,凭什么就不能从书吏爬上宰执?

    别的不说,张筠就是最好的例子,才几个月啊,一个牢头,就成了巡抚,一方的封疆大吏,在这个疯狂的时代,如果错失了良机,就会后悔一辈子……

    看吧,客栈老板的儿子,商行东家的后代,地方上的小地主,殷实人家的孩子,甚至一些大家族的旁支偏房,他们也悄悄收拾行李,前去参加考试。

    这就是用文彦博的妙处,如果王宁安亲自主考,难免会让人产生误会,很多人就未必会来。

    可文彦博不一样,在大多数人眼里,文彦博还是优雅的宰相,士人的代表,文人的良心……好吧,他的良心不多……总而言之,因为文彦博的原因,许多世家的偏房子弟有了说服自己的借口。

    看看吧,我是去参加文相公的考试,不是王宁安的考试!

    有时候自欺欺人,也是挺管用的。

    就这样,各地参加考试的人员,突破了十万!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工作,饶是老文经验丰富,也忙得晕头转向。

    “下官东南巡抚张筠,拜见文相公!”

    文彦博看了看眼前黑瘦的家伙,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大人,貌似你不是士林中人,如何懂得考试论才?”

    张筠呵呵一笑,“文相公,下官不是来主持秀才科,请文相公放心,下官只是来监督考试,检查考生有无夹带作弊行为,还有,阅卷录取,是否公平!”

    “哼!”

    文彦博这个气啊,呀呀呸的,张筠算是什么东西,几个月前,还是个蝼蚁,哪怕现在,也就是个蚱蜢,狗仗人势,还敢监督老夫,真是反了天!老文的胡子都翘了起来,可一转眼,他又笑了起来。

    “应该的,应该的!”

    文彦博道:“第一次的秀才科,必须办好了,要公平,公正,录取的是真正有用的人才,老夫毕竟上了年纪,精力不济,还要请张大人多多担待才是!”

    张筠仿佛没有听出来,文彦博话中的嘲讽,反而神情凝重,“这一场秀才科,不只是王爷,还有王相公,都非常重视,绝不能让他们失望!”

    “呸!”

    文彦博在心里啐了一口,那是你怕他们,老夫才不把他们当回事呢!虽然腹诽,可再怎么气也没有用,文相公也的确想把这一次的考试做好,就这样,双方都看不对眼,但是又不能不通力合作。

    10日之后,秀才科正式开考,又过了十日,录取名单公布,一共录取了13000多人,这些人还要经过一轮面试,再刷去3000人,剩下的幸运儿,就能立刻进入各个衙门。

    别的不说,光是苏州,张筠就前后砍了近一千人,还有河道衙门,那么多的空位置,都等着大家伙呢!

    值得一提,这次录取的可不是书呆子,很多人都有实务经验,上手速度极快,没有一个月的时间,就熟悉了政务。

    从各个州县,还有河道,包括巡抚衙门,全都焕然一新,充满了新鲜血液,也充满了干劲儿。

    迎接大家伙的第一件事,就是秋收,紧接着是漕粮起运,东南是朝廷的财赋重地,更是粮食的重要来源,绝对不能出问题!

    王宁安亲自驾临,他十分欣慰,言语激动。

    “本王算过,你们的平均年纪还不到25岁,有人更是连20岁都不到,正是满腔热忱,想要建功立业的时候,朝廷已经把舞台给了大家伙,就看你们如何表现!”

    “我可以告诉大家伙,漕粮早就被人盯上了,他们想利用漕粮,利用漕运,威胁朝廷,甚至破坏变法。你们面对的情况很复杂,也很艰难,不过我相信大家伙,一定能够胜任。”

    “我还想讲一个故事,就是我们的翰林侍读学士,苏轼苏大才子,他为了能和普通的漕口力巴对话,亲自下厨煮肉,当街叫卖……大家扪心自问,你们比苏大才子如何?他尚且能和百姓打成一片,你们难道不成吗?记住了,不管有多少困难,你们只要站在老百姓一边,妥善沟通,一定能解决问题,你们都记着,不要以为进了衙门,就是人上人,可以呼风唤雨,你们要真正弯下腰,真正去做事情……”

    王宁安讲了很多,对于这些菜鸟来说,不亚于当头棒喝,把他们从当官入仕的喜悦中打醒,是啊,苏轼都能付出那么多的辛苦,他们差什么!

    反正大家伙的家室算不得多好,吃苦是家常便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果然,在王宁安讲话之后,大家干劲上来了,做事也更加细腻。由于没有了世家地主这一层,他们需要亲自跑到地方,去和每一家沟通,要求他们按时将粮食送来,然后再组织运力,把漕粮搬到运河边的仓库集中,等待起运……

    王宁安这边,一切顺利进行,而杭州那边,东林书院的人,还有一些世家的子弟,再次凑在了一起。

    他们却是如丧考妣,大祸临头!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无奈,他们很惶恐地发现,能动用的势力越来越少了……先是佃农被抢走了,接着一场秀才科,中层也被拿走了,更令人气愤的是,大家族也开始瓦解,那些偏房子弟,为了能当官,居然跑去巴结王宁安,参加秀才科,真是丢尽了祖宗的脸!

    刘沆显得老了十岁,他缓缓道:“王宁安步步紧逼,相信很快就要南下杭州,是继续斗下去,还是……你们都说一说吧!”

    “决不能认输!”钱家的代表站起来,“诸位,漕帮虽然败了,可还有两支人马可以用……如果我们认输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其他几个家族犹豫之后,也一起点头,“没错,跟王宁安拼了!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

    霎时间,一片喊战之声,甚嚣尘上……

章节目录

大宋将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944章 漕粮之战-大宋将门txt下载 一本书,大宋将门,一本书并收藏大宋将门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