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营巷的老柳树被缠上了一圈一圈的霓虹,晚上的时候亮起来,像缀满了星星,叫人以为是天上的仙树。
毕生花每次看见,都会想起从望远镜里看到的那片璀璨的星云。星云里是否也有这样一颗树,根扎在黑洞里,枝漫在银河里,一年又一年地站在夜空中挥洒点点星光?
过年的气氛一年不如一年,街上除了霓虹、灯笼和不准放爆竹的安全标语外,一点儿也看不出要过年的样子。大街上人少车少,除了冷清还是冷清。
毕生花从后门出来,习惯性地把搬出一盆吉娃莲,把钥匙放到花盆底下。一年多了,她每次出门都会这么做,万一回来了呢?
她来到前街,在酒吧大门口站了一会儿,然后沿着街面慢慢往前走。
老李家的小超市还开着,老旧的空调外机在侧面墙上嗡嗡地响。这是柳营巷开出来的第一家超市,毕生花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开了。听人说那时候可风光了,生意好得不得了。后来超市越来越多,附近又有了大卖场,小超市就不怎么红火了。老李也老了,就守着不温不火的小超市颐养天年。
柳营巷的人大多都盼着拆迁,坚决反对如毕生花者只她一个,但不想拆迁的人也还是有的,老李就是其中一个。
毕生花撩起超市的塑料门帘,门口的感应器发出“欢迎光临”的提示音,不知是没电了,还是太旧了,声音沙哑得仿佛老人一般。
老李正在整理货架,看见毕生花进来,笑道:“哟,花花呀,要买什么东西?”
“不买什么,就进来看看。”毕生花说。
老李很高兴:“快坐快坐,这年头不买东西还知道来看看老街坊的年轻人,也就你了!”
毕生花也不坐,只随意地靠在前台柜上,问:“正阳哥和嫂子还没回来吗?明天就过年啦!”
老李叹口气:“唉,娶了媳妇忘了爹,说是娃娃要上学,今年就在澳洲过年,不回来了。”
“澳洲现在不正放暑假吗?”
“谁说不是呢?大概是要补课吧。不过正阳说了,等我这儿拆迁了,让我也去澳洲享受享受去。”老李脸上皱巴巴的褶子里荡漾出一丝幸福的向往。
“您不反对拆迁啦?”毕生花有点奇怪。
老李说:“早晚要拆,反对也没用。我说花儿呀,你也看开点,你爷爷在的时候就说过,时代不同了,老辈儿欠下的债,不用你们小辈儿来还。”
“我晓得的。”毕生花笑笑,又和老李闲聊了几句,就出去了。
再往前是武老板的武生面馆,不过已经关门了。这也是家老店了,武老板是外地人,早年间就来吴中做小买卖,从馄饨挑子做起,后来开起了这家店。毕生花小时候就爱来这儿吃面,他家的奥灶面做得好,爆鱼、卤鸭、焖肉、虾仁,料足味美,一点儿也不比昆县的百年老店里做出来的差。
青木和乌鸦来了以后也很喜欢来这儿吃面,乌鸦常念叨,除了如花的酱肘子,最喜欢吃的就是这家的面浇头了。
武老板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一回就是半个多月,要开年过了元宵才回来。
武生面馆的隔壁是六婶儿的成衣铺子。六婶儿是上世纪老国营服装厂的裁缝,服装厂倒闭后,她就在柳营巷开了这间成衣铺。
那年头很多人过年还习惯裁几尺新布,来做身新衣裳,后来大家习惯了去商店买衣服,还要讲牌子,成衣铺就成了补衣铺。几年前,六婶儿还戴着老花镜在铺子里踩缝纫机,给街坊修个拉链,敲个裤边什么的。后来六婶儿的女儿生了二胎,就让六婶儿帮忙带孩子去了,铺子租给了一对做煎饼的山东夫妻,不过门头上还有“囡囡成衣铺”的字样。囡囡是六婶儿的乳名,到老了还有人这么叫她。
前面是钱大爷的家。钱大爷阔气,有店铺也不开店,装修成个老式小酒馆的样子,却只招待自己的老酒友喝酒,门口竖块牌子:私人场所,闲人免进。有人说他大材小用,完全可以家里招待朋友,铺子租出去赚钱。他说就想给自己留个舒坦的门脸,让朋友进出门走得方便。
钱大爷喜欢养鸟,有一只八哥,过去总炫耀他的八哥聪明,可自从煤老板来了柳营巷,就显得他的八哥不怎么聪明了。钱大爷每回见到青木出来遛鸟,就会说:“和老八聊会儿呗,带带我们,我家老八现在还不会说囫囵话呢!”煤老板总是嫌弃的别转头:“死八哥太笨!”
毕生花想起这些就笑了。她慢慢地往前走,一家铺子一家铺子地看过去,往事就历历在目了。
可是,早晚要拆的啊!
无论毕生花多么反对,无论黄子强怎么帮忙,这地方早晚要拆迁的,那棵老柳树早晚被移走。
而且那天园文局的测绘人员来过一趟以后,她越发担心起来。她清楚的记得那人说,方圆几里都是树根,这和她从爷爷那里听来的事儿多么像啊!
她不知道那个测绘工会不会回去一五一十地汇报,如果园文局的领导真把这个当回事儿,来研究研究这棵树的底细,会发生什么呢?也许会当成特别珍贵的树种而保护起来,那样倒也是好事,最怕的是他们非要把树根挖出来看一看,或者以此为噱头,大搞旅游赚钱,那这树估计是要完了。
她又走了一阵,不知不觉转进了侧面的老巷。巷子进去是老农贸市场,最后的菜农正坚守阵地,一遍又一遍地吆喝着:最后半天,卖光收摊!
毕生花从农贸市场边上的巷子走过,在网吧前停了下来。
二十多年前的那场让柳营巷人至今唏嘘不已的大火就是从这儿烧起来的,老刘家一大家子人,还有在他们的毛纺厂里打工的工人,就在那一夜死了个干净。
现在已经知道那场火是刘槐安放的,但当时的人可不这么说。那时都传言是天火,是刘家有人干了缺德事,惹老天爷发了怒。
可毕生花在很小的时候,坐在爷爷的膝盖上听故事的时候,听到的却是另一个版本
自从当年华家的一场大火后,桑树营周围十里的桑树全死了,自此几十年没长过一棵桑,不管移栽还是扦插都活不起来,倒是柳树长了一排又一排。可刘家毛纺厂的大院里却长出了一棵桑树苗。
爷爷说那是千年老桑的魂魄复苏了。他就去毛纺厂找活干,暗里好照顾桑树。后来桑苗渐渐长大,刘家人却因为嫌桑树碍事,把它砍了,只留下一个齐地的小树根。接着刘家就起火了。
爷爷其实没说起火是因为刘家人砍桑树,但毕生花自动在脑子里把两件事联系起来了。
爷爷躲过了那场大灾,因为着火的时候他去了医院,等着他的小孙女出世。
毕生花就是在那一夜出生的。
爷爷特别疼她,可能也是因为她初临人世就救了爷爷的命。
虽然大火和毕生花其实没什么关系,但毕竟死了那么多人,每逢听人提起,都会觉得毛骨悚然,仿佛自己就是亲历者,在大火中挣扎,无处可逃时,只好舍弃了身体,将灵魂逃出来,匆忙投了个胎。
毕生花每次看见,都会想起从望远镜里看到的那片璀璨的星云。星云里是否也有这样一颗树,根扎在黑洞里,枝漫在银河里,一年又一年地站在夜空中挥洒点点星光?
过年的气氛一年不如一年,街上除了霓虹、灯笼和不准放爆竹的安全标语外,一点儿也看不出要过年的样子。大街上人少车少,除了冷清还是冷清。
毕生花从后门出来,习惯性地把搬出一盆吉娃莲,把钥匙放到花盆底下。一年多了,她每次出门都会这么做,万一回来了呢?
她来到前街,在酒吧大门口站了一会儿,然后沿着街面慢慢往前走。
老李家的小超市还开着,老旧的空调外机在侧面墙上嗡嗡地响。这是柳营巷开出来的第一家超市,毕生花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开了。听人说那时候可风光了,生意好得不得了。后来超市越来越多,附近又有了大卖场,小超市就不怎么红火了。老李也老了,就守着不温不火的小超市颐养天年。
柳营巷的人大多都盼着拆迁,坚决反对如毕生花者只她一个,但不想拆迁的人也还是有的,老李就是其中一个。
毕生花撩起超市的塑料门帘,门口的感应器发出“欢迎光临”的提示音,不知是没电了,还是太旧了,声音沙哑得仿佛老人一般。
老李正在整理货架,看见毕生花进来,笑道:“哟,花花呀,要买什么东西?”
“不买什么,就进来看看。”毕生花说。
老李很高兴:“快坐快坐,这年头不买东西还知道来看看老街坊的年轻人,也就你了!”
毕生花也不坐,只随意地靠在前台柜上,问:“正阳哥和嫂子还没回来吗?明天就过年啦!”
老李叹口气:“唉,娶了媳妇忘了爹,说是娃娃要上学,今年就在澳洲过年,不回来了。”
“澳洲现在不正放暑假吗?”
“谁说不是呢?大概是要补课吧。不过正阳说了,等我这儿拆迁了,让我也去澳洲享受享受去。”老李脸上皱巴巴的褶子里荡漾出一丝幸福的向往。
“您不反对拆迁啦?”毕生花有点奇怪。
老李说:“早晚要拆,反对也没用。我说花儿呀,你也看开点,你爷爷在的时候就说过,时代不同了,老辈儿欠下的债,不用你们小辈儿来还。”
“我晓得的。”毕生花笑笑,又和老李闲聊了几句,就出去了。
再往前是武老板的武生面馆,不过已经关门了。这也是家老店了,武老板是外地人,早年间就来吴中做小买卖,从馄饨挑子做起,后来开起了这家店。毕生花小时候就爱来这儿吃面,他家的奥灶面做得好,爆鱼、卤鸭、焖肉、虾仁,料足味美,一点儿也不比昆县的百年老店里做出来的差。
青木和乌鸦来了以后也很喜欢来这儿吃面,乌鸦常念叨,除了如花的酱肘子,最喜欢吃的就是这家的面浇头了。
武老板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一回就是半个多月,要开年过了元宵才回来。
武生面馆的隔壁是六婶儿的成衣铺子。六婶儿是上世纪老国营服装厂的裁缝,服装厂倒闭后,她就在柳营巷开了这间成衣铺。
那年头很多人过年还习惯裁几尺新布,来做身新衣裳,后来大家习惯了去商店买衣服,还要讲牌子,成衣铺就成了补衣铺。几年前,六婶儿还戴着老花镜在铺子里踩缝纫机,给街坊修个拉链,敲个裤边什么的。后来六婶儿的女儿生了二胎,就让六婶儿帮忙带孩子去了,铺子租给了一对做煎饼的山东夫妻,不过门头上还有“囡囡成衣铺”的字样。囡囡是六婶儿的乳名,到老了还有人这么叫她。
前面是钱大爷的家。钱大爷阔气,有店铺也不开店,装修成个老式小酒馆的样子,却只招待自己的老酒友喝酒,门口竖块牌子:私人场所,闲人免进。有人说他大材小用,完全可以家里招待朋友,铺子租出去赚钱。他说就想给自己留个舒坦的门脸,让朋友进出门走得方便。
钱大爷喜欢养鸟,有一只八哥,过去总炫耀他的八哥聪明,可自从煤老板来了柳营巷,就显得他的八哥不怎么聪明了。钱大爷每回见到青木出来遛鸟,就会说:“和老八聊会儿呗,带带我们,我家老八现在还不会说囫囵话呢!”煤老板总是嫌弃的别转头:“死八哥太笨!”
毕生花想起这些就笑了。她慢慢地往前走,一家铺子一家铺子地看过去,往事就历历在目了。
可是,早晚要拆的啊!
无论毕生花多么反对,无论黄子强怎么帮忙,这地方早晚要拆迁的,那棵老柳树早晚被移走。
而且那天园文局的测绘人员来过一趟以后,她越发担心起来。她清楚的记得那人说,方圆几里都是树根,这和她从爷爷那里听来的事儿多么像啊!
她不知道那个测绘工会不会回去一五一十地汇报,如果园文局的领导真把这个当回事儿,来研究研究这棵树的底细,会发生什么呢?也许会当成特别珍贵的树种而保护起来,那样倒也是好事,最怕的是他们非要把树根挖出来看一看,或者以此为噱头,大搞旅游赚钱,那这树估计是要完了。
她又走了一阵,不知不觉转进了侧面的老巷。巷子进去是老农贸市场,最后的菜农正坚守阵地,一遍又一遍地吆喝着:最后半天,卖光收摊!
毕生花从农贸市场边上的巷子走过,在网吧前停了下来。
二十多年前的那场让柳营巷人至今唏嘘不已的大火就是从这儿烧起来的,老刘家一大家子人,还有在他们的毛纺厂里打工的工人,就在那一夜死了个干净。
现在已经知道那场火是刘槐安放的,但当时的人可不这么说。那时都传言是天火,是刘家有人干了缺德事,惹老天爷发了怒。
可毕生花在很小的时候,坐在爷爷的膝盖上听故事的时候,听到的却是另一个版本
自从当年华家的一场大火后,桑树营周围十里的桑树全死了,自此几十年没长过一棵桑,不管移栽还是扦插都活不起来,倒是柳树长了一排又一排。可刘家毛纺厂的大院里却长出了一棵桑树苗。
爷爷说那是千年老桑的魂魄复苏了。他就去毛纺厂找活干,暗里好照顾桑树。后来桑苗渐渐长大,刘家人却因为嫌桑树碍事,把它砍了,只留下一个齐地的小树根。接着刘家就起火了。
爷爷其实没说起火是因为刘家人砍桑树,但毕生花自动在脑子里把两件事联系起来了。
爷爷躲过了那场大灾,因为着火的时候他去了医院,等着他的小孙女出世。
毕生花就是在那一夜出生的。
爷爷特别疼她,可能也是因为她初临人世就救了爷爷的命。
虽然大火和毕生花其实没什么关系,但毕竟死了那么多人,每逢听人提起,都会觉得毛骨悚然,仿佛自己就是亲历者,在大火中挣扎,无处可逃时,只好舍弃了身体,将灵魂逃出来,匆忙投了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