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总有些事儿不需要你把话说的那么清楚,尤其是对于政委同志和马拉申科这样一对相处良久的默契搭档来说,点到即止的话已经足够两个人想到一块去、明白其中的真相。
事到如今一切都可以称得上是太反常了,德国佬事先就知晓着红军布防的弱点这事儿已经可以被实锤、千真万确!
如果说趁着夜色偷偷从防区间隙溜过去只是巧合,那么维京师这么一伙儿简直完整、战力不俗的重要装甲部队,全都被放在了一个方向上而不是分散突围又该怎么解释?
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保险的道理是个人都懂,更何况被围的德国佬本身就已经没剩下多少装甲部队。如果不把维京师拆散的话那么其中必然有一路突围德军装甲力量薄弱,根本无谈撕开红军的防线冲出去,这等同于是在白给送人头而不是决死突围。
如果不是事先知晓布防的具体情况和薄弱部分,那么对于被战争迷雾所笼罩的德军而言,两个方向上的突围成功概率完全是一半对一半,根本就没有理由可以支撑“把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
除非...除非德国佬真的是事先知道防区的弱点在哪儿,尽可能地想要保住建制最完整、战力也最强的装甲师,留到日后必要时刻再用。那群被大部歼灭在一团防区前的国防军,只不过是前来仰攻送死、吸引注意力的鱼饵,为的就是给主要突围部队争取机会和时间。
也许就连那群被干死的国防军们自己都不知道,原来他们是被当成了抛弃掉的鱼饵,所谓的突围只是专程前来的送死、一趟终点是地狱的死亡之旅。
听上去可能有些难以置信,但这种壁虎断尾求生一般的做法,真的是目前现有情报支撑下所唯一能说得通的可能性。
如果是这么想的话,一切不合理之处似乎就能说得通了。
被歼灭在一团防区前的国防军没有太多的坦克和突击炮,只有为数不多的黑豹一乃至于是四号甚至是三号,以及一些聊胜于无的三号突击炮来当做凑数。
强力一点的黑豹二和虎王,或者是其它的重型战斗车辆是一个都没见着,马拉申科起初还以为是德国佬的黑豹二装备数量不够,或者是在之前的战斗中给损耗光了。
但是现在想来却已经不是这么回事儿了,只怕是这些更重要的装甲载具全都在另一个方向上突围的德国佬那边。
况且一个突围方向上只有两个团左右的部队难道不是太他妈离谱了吗?
剩下的这伙儿德军至少还有四个建制不完整的国防军师,再加上一个战斗力基本没受啥损失的党卫军精锐装甲师。一个突围方向上就摆两个不满编的团?你他妈哄傻子还是哄驴呢?狗日的德棍!
越想越气的马拉申科这下基本是笃定了自己的队伍里肯定有叛徒奸细!这颇为离谱的一切根本就没法用常理来解释的通。并且这个给德国佬通风报信的狗杂种应该职位还不低,要是太低的话就没办法接触到布防情况这么重要的讯息了。
马拉申科暂时还不知道这个隐藏在自己队伍里的叛徒是谁,但是恨得牙痒痒的马拉申科已经在心里默默发誓。
这个卖国叛变的傻逼一旦被揪出来、确认了身份,自己必然要让他感受到生不如死的折磨!要用比对待党卫军更残忍的办法来让他好好爽爽。
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恨,真正可怕可恨的往往就是那些滋生在内部,给敌人通风报信的挨千刀叛徒!
这一点可不光是放在中国适用,这世界上不管走到哪儿就没有不痛恨叛徒的国家。
但有一说一,这一次这个不长眼的傻逼叛徒算是倒了血霉了,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里可是有一号专门逮这种王八羔子的王牌克星:也就是咱政委同志。
彼得罗夫政委这大半辈子的军旅生涯极为精彩、堪称传奇,从战士到基层指战员再到政委,而后又到内务部干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耐不住寂寞选择重回前线感受战争的炮火喧嚣,投身到抗击法希斯侵略者、保卫伟大祖国母亲的第一线去。
政委再加上内务部就职的特殊经历,还要再算上已经年过半百的政委同志极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识人眼光。
嘴角已经有了一抹狞笑的马拉申科,打心底里发誓真是没有比政委同志更适合抓叛徒的人了。自己只需要一点时间静静等待看这号叛徒如何被揪出来,顺道再同时想想最后怎么把他给好好地、慢慢地弄死,这样就已经是足够的了。
等到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再次有所行动时,已经是部队启程前往追击那支突围德军的路上了。
因为在239高地下面结结实实地碰了个头破血流,还被马拉申科半路杀出给踹了屁股、损失惨重。
德军本应是从239号高地杀出重围的既有历史再一次被改写,这支向着西北方向溃逃的德军成了马拉申科眼中最后的目标。
只要干掉这帮德国佬,自己的切尔卡瑟一行也就宣告结束了。
“跑出去的德国佬大概有多少人?”
心里装着很多事儿的马拉申科照例把半个身子耷拉在炮塔外面吹冷风,嘴里还叼着根烟边抽边想事情。显得没事儿做的伊乌什金,同样是钻出了炮塔和马拉申科一块边喝西北风边侃大山、排解这拿来赶路追击的垃圾时间。
“四万多吧,可能不到这个数,但总之不会多出太多。一个党卫军师加上四个国防军师,还有其它零零散散的一些被打散德国佬,数量还能多到哪儿去?”
刚给自己点上了烟的伊乌什金听着马拉申科描述的情况,仔细想了想以后随即开口出声。
“我们这边总共加起来才不到两万人,还要算上一起行动的近卫第四坦克旅。两万人追在四万人屁股后面穷追猛打,被追的还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佬,想想就觉得真是刺激!我喜欢这种变化,比抽再好的烟都要过瘾!”
《钢铁苏联》来源:..>..
事到如今一切都可以称得上是太反常了,德国佬事先就知晓着红军布防的弱点这事儿已经可以被实锤、千真万确!
如果说趁着夜色偷偷从防区间隙溜过去只是巧合,那么维京师这么一伙儿简直完整、战力不俗的重要装甲部队,全都被放在了一个方向上而不是分散突围又该怎么解释?
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保险的道理是个人都懂,更何况被围的德国佬本身就已经没剩下多少装甲部队。如果不把维京师拆散的话那么其中必然有一路突围德军装甲力量薄弱,根本无谈撕开红军的防线冲出去,这等同于是在白给送人头而不是决死突围。
如果不是事先知晓布防的具体情况和薄弱部分,那么对于被战争迷雾所笼罩的德军而言,两个方向上的突围成功概率完全是一半对一半,根本就没有理由可以支撑“把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
除非...除非德国佬真的是事先知道防区的弱点在哪儿,尽可能地想要保住建制最完整、战力也最强的装甲师,留到日后必要时刻再用。那群被大部歼灭在一团防区前的国防军,只不过是前来仰攻送死、吸引注意力的鱼饵,为的就是给主要突围部队争取机会和时间。
也许就连那群被干死的国防军们自己都不知道,原来他们是被当成了抛弃掉的鱼饵,所谓的突围只是专程前来的送死、一趟终点是地狱的死亡之旅。
听上去可能有些难以置信,但这种壁虎断尾求生一般的做法,真的是目前现有情报支撑下所唯一能说得通的可能性。
如果是这么想的话,一切不合理之处似乎就能说得通了。
被歼灭在一团防区前的国防军没有太多的坦克和突击炮,只有为数不多的黑豹一乃至于是四号甚至是三号,以及一些聊胜于无的三号突击炮来当做凑数。
强力一点的黑豹二和虎王,或者是其它的重型战斗车辆是一个都没见着,马拉申科起初还以为是德国佬的黑豹二装备数量不够,或者是在之前的战斗中给损耗光了。
但是现在想来却已经不是这么回事儿了,只怕是这些更重要的装甲载具全都在另一个方向上突围的德国佬那边。
况且一个突围方向上只有两个团左右的部队难道不是太他妈离谱了吗?
剩下的这伙儿德军至少还有四个建制不完整的国防军师,再加上一个战斗力基本没受啥损失的党卫军精锐装甲师。一个突围方向上就摆两个不满编的团?你他妈哄傻子还是哄驴呢?狗日的德棍!
越想越气的马拉申科这下基本是笃定了自己的队伍里肯定有叛徒奸细!这颇为离谱的一切根本就没法用常理来解释的通。并且这个给德国佬通风报信的狗杂种应该职位还不低,要是太低的话就没办法接触到布防情况这么重要的讯息了。
马拉申科暂时还不知道这个隐藏在自己队伍里的叛徒是谁,但是恨得牙痒痒的马拉申科已经在心里默默发誓。
这个卖国叛变的傻逼一旦被揪出来、确认了身份,自己必然要让他感受到生不如死的折磨!要用比对待党卫军更残忍的办法来让他好好爽爽。
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恨,真正可怕可恨的往往就是那些滋生在内部,给敌人通风报信的挨千刀叛徒!
这一点可不光是放在中国适用,这世界上不管走到哪儿就没有不痛恨叛徒的国家。
但有一说一,这一次这个不长眼的傻逼叛徒算是倒了血霉了,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里可是有一号专门逮这种王八羔子的王牌克星:也就是咱政委同志。
彼得罗夫政委这大半辈子的军旅生涯极为精彩、堪称传奇,从战士到基层指战员再到政委,而后又到内务部干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耐不住寂寞选择重回前线感受战争的炮火喧嚣,投身到抗击法希斯侵略者、保卫伟大祖国母亲的第一线去。
政委再加上内务部就职的特殊经历,还要再算上已经年过半百的政委同志极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识人眼光。
嘴角已经有了一抹狞笑的马拉申科,打心底里发誓真是没有比政委同志更适合抓叛徒的人了。自己只需要一点时间静静等待看这号叛徒如何被揪出来,顺道再同时想想最后怎么把他给好好地、慢慢地弄死,这样就已经是足够的了。
等到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再次有所行动时,已经是部队启程前往追击那支突围德军的路上了。
因为在239高地下面结结实实地碰了个头破血流,还被马拉申科半路杀出给踹了屁股、损失惨重。
德军本应是从239号高地杀出重围的既有历史再一次被改写,这支向着西北方向溃逃的德军成了马拉申科眼中最后的目标。
只要干掉这帮德国佬,自己的切尔卡瑟一行也就宣告结束了。
“跑出去的德国佬大概有多少人?”
心里装着很多事儿的马拉申科照例把半个身子耷拉在炮塔外面吹冷风,嘴里还叼着根烟边抽边想事情。显得没事儿做的伊乌什金,同样是钻出了炮塔和马拉申科一块边喝西北风边侃大山、排解这拿来赶路追击的垃圾时间。
“四万多吧,可能不到这个数,但总之不会多出太多。一个党卫军师加上四个国防军师,还有其它零零散散的一些被打散德国佬,数量还能多到哪儿去?”
刚给自己点上了烟的伊乌什金听着马拉申科描述的情况,仔细想了想以后随即开口出声。
“我们这边总共加起来才不到两万人,还要算上一起行动的近卫第四坦克旅。两万人追在四万人屁股后面穷追猛打,被追的还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佬,想想就觉得真是刺激!我喜欢这种变化,比抽再好的烟都要过瘾!”
《钢铁苏联》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