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对于秀生来说还是困难了一些,即便是秀生们已经为此准备好了几年。

    皇朝立国四百多年来,六艺大比经历过无数次,秀生们能够书写的内容都已经被写烂了,他们若是没有一个绝世聪明的头脑,只能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了,好歹也要抓一个要点,写一本书出来,将自己要立言的东西表达出来。

    “夫圣人曰,君子隆师而亲友……”

    “人言可畏,积毁销骨……”

    “圣人之德,在于……”

    “荒州水经·补遗……”

    “小诗经新注……”

    吕杨神识发散开,便看到不少秀生已经开始书写,写的内容都还不错,看来儒生们若没有一些本事,也不敢参加书艺的比试。

    有些秀生写礼论,有些写地理志,还有一些直接写游记,更多的则是注释历代宗师、圣人的经典。

    注释经典,也算是著书,不过能不能出新,那就难说了。大匡皇朝,九成九的读书人著书,都是注释前人的经典,或者是以前人经典为前提,阐发新论。毕竟能够开辟先河、创立学说的还是少数人,其他人只能跟在这些大潮的屁股后面,捡捡拾拾,查遗补缺,或者阐发新论,如此而已。

    也不能小看皇朝这些专门查遗补漏、阐发新论的读书人,就是这些读书人,往往将前人的东西发扬光大,不少大儒的著述,就是这么被逐渐提升起来,慢慢扩大影响力的。

    譬如说华夏时空里,心学的发展,孟子讲心,都是人皆有之的个体之心。如果心只是个体之心,陆九渊对心的概念进行了改造,把人皆有之的个体之心,发展为不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同心”。“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为学只是理会此”。

    陆九渊并未把自己的学说称之为心学。王阳明则明确地表明,“圣人之学,心学也”,把陆九渊之学作为心学的代表。孟子的心性之学对陆九渊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陆九渊自己说,他的学说是因读孟子而得。他以继任孟子之学而自居。他发挥了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者,则知天矣”的“尽心知性知天”的思路。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同心说,他也同样强调心的普遍性。“理一而已矣,心一而已矣,故圣人无二教,而学者无二学。”

    心学就这样发展出来了。

    再譬如说华夏文明源头的周易,最初是伏羲所作,当时他作的仅仅只是八卦,后来殷商末年的时候,周文王姬昌做六十四卦,周公、孔子估计也为周易作系辞等等,将周易发展起来,这才有了后世的易学大流行。

    所以说,一种学说的兴起,都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承前启后,造就了很多的学术发展,在大匡皇朝,造就了不少大儒和宗师。

    考评的儒师们早就将神识放开,一一观察儒生们写的东西,感觉这一届的秀生潜质都还不错,不由暗自点头,十分欣慰。

    吕杨原本想要写三字经的,可是看到秀生们的水平,立刻弃了三字经,不写三字经了,太浅了。

    吕杨提笔蘸墨,在白纸上书写另个篇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曰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此千字文已经被吕杨改过,文中内容已经契合皇朝人的认知,譬如说剑曰巨阙,前朝的武皇就佩戴巨阙剑,珠称夜光,宝珠之中便有夜明珠,非常珍贵。

    如此种种,吕杨行云流水般书写下来,满篇有二百五十句,一共一千字,不多也不少,书名就叫做《千字文》。

    “那吕杨开始书写了……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儒师们神识何等强大,根本不用上前,便能观看任何一名儒生写的东西,吕杨书写千字文很快,几乎心手合一,均不停息,文字洋洋洒洒,写的乃是王羲之的行书,行云流水,风度卓然。

    “千字文,果然是一千字,蕴文卓绝!”寿阳公主大喜,吕杨这千字文完全可以书成一本小书籍,文章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其中讲述天地自然、地理、风土人情、世俗常理以及历史,文情并茂,适合作为学子的读本!

    其他儒师也看到了,眼眸中异光连连,吕杨书写的千字文在当前最让他们感受深刻的是新颖别致。

    其他儒生写的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并无新论。

    吕杨的千字文虽然也没有特别的新论,但是至少内容可圈可点,儒师们都是目光如炬的人,对于皇朝现阶段蒙学的状况十分了解,现在蒙学的状况就是全面的启蒙读本比较少,一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

    吕杨所写的千字文正好覆盖面广,韵文有趣味性,已经达到优秀启蒙读本的标准,这就殊为难得了,要知道现在的很多启蒙读本都是经过某些大儒书写的,吕杨能够在六艺院比上写成一本优秀的启蒙读本,意义自然不轻。

    冲这一点,千字文就有理由进入前三,可以让吕杨进入下一阶段的州比。

    两个时辰过去,所有儒生都已经写好了,因为时间有限,儒生们不可能写出大部头的著作,只能写一些小篇幅的著作。

    譬如吕杨的千字文,只有二百五十个短句,一共一千字,可谓的小而精悍,俨然可以成为学子的启蒙读本,同时也适合学生学习朗读。

    书堂中,众人的头上,全都凝聚这无数的文字,构成了一篇篇文章和著述,篇幅都比较小,但是并不妨碍其可读性。

    事实上,敢于报名参加书艺院比的儒生都是有能耐的,试想一下,为了这一天,他们甚至在私底下已经准备了一年半载,这其中的过程甚至有可能会有大儒对他们进行过指导,那么他们写出来的东西绝对不会太差。

    至少幼稚的东西是绝对没有的。

    即便是吕杨书写的千字文,已经不是另一个时空的千字文,而是已经修改过了的千字文,很多不符合皇朝的东西都被删除,增加了不少符合的东西,所以,整部千字文,已经被吕杨按照自己的方式“千锤百炼”过,虽说不能超越原本,但是也不会差太多。

    吕杨以及好几个童生的书写的东西十分引人注目,因为所有的秀生书写的文字都是苍白色的,那是浩然正气的主要颜色,当然也有白中带黄的色泽。

    唯独童生,修炼的是锦绣气,锦绣气的特点就是没有升华过,显得锦绣绚烂,就像是春天花园里盛开的绚烂鲜花。

    吕杨书写的文字便是有五皇锦绣气凝聚而成,五色绚烂,纯粹透亮,比寻常的锦绣文字更加通透,更加光华自放,儒师和儒生们一眼看去,就能看明白五皇锦绣气的不凡来。

    儒师们还在议论着,相互交换着意见,要定三个名次出来,肯定要充分听取所有人的意见,这些人包括到场做评委的儒师、院监、院主和寿阳公主。

    其中又以寿阳公主的意见为最大,只要她不点头,估计没人敢确定下名次问题。

    儒生们虽然自傲,但是他们也有不错的眼力,在看了自己身边这些“竞争者”们书写的东西之后,再跟自己写的东西一比较,有的儒生已经脸色煞白,因为他们都知道什么是差距了。

    好的东西,一眼可辨,不好的东西,也一眼可知,由不得他们说了算。

    几名童生写的东西都很惹眼,谁让锦绣气在一片苍茫的浩然正气中比较醒目呢?吕杨写的千字文更是奇特,一句句,工工整整,十分整齐。

    儒生们看过千字文之后,大多神色复杂,认得吕杨这个人的又是羡慕,又是嫉妒,不认识吕杨的则一脸震撼和好奇,纷纷向旁边认识的人小声打听起来。

    “那个人是谁?我们书院的童生之中,什么出现了这么一个人物,看那千字文,非常新颖有意思啊……”

    “切,你怎么连那人都不认得,真是……”

    “嘘!那人正是吕杨吕公子!”

    “……”

    “原来是七步成诗,登楼赋诗的小诗圣!”

    有的儒生恍然大悟,真正是平日里争着抢着读吕杨写的诗文和章回体小说,没有想到真人坐在对面,却不认得。

    也难怪,吕杨名声是扬起来了,甚至已经闻名于辰州,闻名于神都玉京城,奈何吕杨一向低调,很多人都缘铿一面。

    吕杨现在的名声越发响亮,因为吕杨已经在前面的礼、御两大院比中胜出,获得州比的资格,这已经在书院中逐渐引发出骚动,若是连书艺院比也让吕杨进入前三名,那非是一场轰动不可!

    六艺院比,能够比三项,三项都获得州比的资格,几十年来在白龙潭书院屈指可数,若是吕杨能够如此,便是刷新了书院几十年来的记录啊。

    ……

章节目录

圣仙王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神降之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三十一章 千字文-圣仙王途 小说,圣仙王途,一本书并收藏圣仙王途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