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至三更,一片乌云遮住空中的半轮明月,群星暗淡,晋城城头缓缓垂下一只篮子,到地之后,从里面笨手笨脚地爬出两个人。
中舍人赵若素握住绳索晃了两下,表示一切平安,轻轻叹了口气,迈步向桥上走去,随从紧跟其后,不住地头张望,晋城虽小,却是一片汪洋中的安全孤岛,离开这里,不知要游荡多久才能再次靠岸。
两人各背一只包袱,一路西行,这边的匈奴人比较少,几里之外就是群山,进去之后,或许能躲开匈奴骑兵,随从的大包袱里装着不少干粮,沉得直往下坠,他不得不经常往肩上拽两下,怀疑自己不会被饿死,而是被累死。
不久之后,东城冲出一队骑兵,百余人,试图吸引匈奴人的注意,可是没起多大作用,匈奴人兵力雄厚,一点也不慌乱,数百人上马迎战,其它营地按兵不动,根本不受影响。
楚军没敢真的交锋,很快就退城中。
赵若素与随从这时连山区还没走到,这样的两个人,想要一路步行穿过匈奴人的封锁,完全是异想天开,在躲躲藏藏地跋涉了将近一个时辰之后,他们被活捉了,山里也有匈奴人,用绳索将两人的双手牢牢捆住,像对待牲畜一样牵着走。
随从唯一欣慰的是,两人的包袱都被抢走,减轻不少负担。
匈奴人开心地交谈、嬉笑,两名楚人一句也听不懂,赵若素突然生出一种恐惧,如果匈奴人根本不将他当事,当场杀死,他的计划就将一败涂地。
于是他大叫大嚷,摆出一副我很重要的架势,结果挨了几鞭子,脸上留下一条血痕,火辣辣地疼。
两人被栓在营地里的一根柱子上,路过的匈奴人朝他们放肆地大笑、吐口水。
天亮了,还是没人搭理、审问他们,甚至没人送水送饭,他们还没有被杀死,唯一的理由似乎是展示匈奴人的强大:没有任何人能从他们的包围中逃走。
赵若素一直昂站立,不肯显出屈服,在心里对自己说还有希望,匈奴人不会这么快做出反应。
临近午时,饥渴疲惫的他实在忍受不住,只好坐在地上,背靠柱子,望向晋城,心中忐忑,全不像面对皇帝讲出计划时那样镇定。
随从也坐下,舔了舔嘴唇,:“咱们不会死在这里吧?”
赵若素不擅长鼓舞人心,想了一会,说:“据我的观察,十次奇计只有一次能成功,所以治理天下以守正为上,不可常用奇计,这一次是迫不得已,能不能成功就看天意吧。”
“啊?我看你在陛下面前的说得挺好,还以为我被你骗了。”随从是皇帝身边的人,名叫泥鳅,对整个计划只有一知半解,勇气消失殆尽,带着哭腔说:“我可是自愿跟你来的,才跑出这么远一点,我自己一个人还能跑得更远一些呢。”
“哭,大声哭。”赵若素说。
“干嘛,瞧不起我吗?”
“你一哭,这事就更像真的了,使劲儿哭。”
泥鳅干嚎了两声,很快悲从中来,真的大哭起来,鼻涕一把泪一把,引得周围的匈奴人哈哈大笑。
赵若素厉声喝止,骂他给大楚皇帝丢脸,泥鳅哭得更厉害了,直到有人嫌烦,上来抽了两鞭子,他才止住哭声,悄悄抽泣,等匈奴人走远,小声道:“赵大人,我的名声全毁了,以后你可得为我挽名誉。”
“放心,只要能活着离开,功劳全是你的。”
泥鳅差点又哭出来,这位赵大人可真不会鼓舞士气。
天色渐晚,匈奴人一直虚张声势,没有生战斗,被俘的两人饿得软弱无力,泥鳅想哭也哭不出来,嘀咕道:“昨晚我还嫌干粮太沉呢,现在真是怀念啊。”
赵若素全身直冒虚汗,听到“干粮”两个字,肚子咕咕直叫,但是仍然挺直身体,努力维持坐姿,“你总有一个名字吧?”
“有啊,泥鳅。”
“我是说大名,正式的名字,先生或者家中长辈给起的名字。”
“这个我就知道我姓晁,名字就叫泥鳅。”
“哪个晁?”
“有很多晁吗?”
“不多,常用的就两个,一个卷着舌头,一个不卷舌头。”赵若素一边说一边用缚在一起的双手在地上写出“晁”、“曹”两字。
泥鳅不认字,试着卷舌、不卷舌,来叨咕半天,肯定地说:“我是卷晁。”
“是这个。”赵若素指着地上的“晁”字,“我给你起个名字吧。”
“泥鳅不好听吗?”
“好听,但是难登大雅之堂,以后你当官了,当堂审问犯人,他正好叫大鱼,你不就尴尬了?‘泥鳅大人传令,杖案犯大鱼十下。’”
“呵呵。”泥鳅笑了,“我还能当官?”
“当然,你是陛下身边的亲信,只要不出错,当官是早晚的事,而且是大官。”
泥鳅咳了两声,喝道:“泥鳅大人传令,敢叫大鱼,即是有罪,杖打八十、配边疆。”
赵若素刚想说一般人受不了八十杖,泥鳅又哭了,这一开始就是真哭。
赵若素轻叹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赵大人给我起个名字吧。”泥鳅抽抽噎噎地说,“得比大鱼还大。”
“比大鱼还大,就是鲸了,那是一种海中巨兽,据说能吞下整艘船。”赵若素在地上写下“鲸”字,可惜天色已黑,连他自己也看不到字迹。
“吞下整艘船?”泥鳅既不相信又悠然神往,“那我就叫鲸,晁鲸。”
除了一个新名字,这个晚上仍然什么都没生,城里又有一支小队出来试探敌情,但是没什么用,匈奴人不为所动。
赵若素和晁鲸饿过劲儿了,靠着柱子睡觉,一大早被冷水当头浇醒,几名匈奴人唧哩咕噜地说了半天,踢了几脚,扔下两只硬饼,扬长而去。
这是他们两天来唯一的食物,也不管地上有多脏,双手拣起,狼吞虎咽,连赵若素也顾不得形象,连啃三大口之后,才改为细嚼慢咽。
“匈奴人不会做饼。”晁鲸说,舔舔嘴唇上的面渣,他的饼已经吃完了。
赵若素将剩下的半张饼撕下一大半递过去,晁鲸没敢客气,接在手中吃完,肚中饥火稍减,仰头叹道:“可惜我的那些金银宝贝啊,全村人辛苦捕鱼十年也换不到这么多钱,虽然最后都要还给陛下,我总能摸一阵,现在连摸都不摸不着了。”
“还给陛下?”赵若素没听懂。
“是陛下让我收受贿赂,然后”晁鲸双手捂嘴,想起这是秘密。
赵若素笑了两声,没有多说什么,对皇帝又有了一些新印象。
这一天只有早饭,没有午饭、晚饭,晁鲸更饿,尤其是感到口渴,后悔早上被浇凉水的时候没多接一口,实在不愿看匈奴人骑马跑来跑去,哑着嗓子问:“赵大人,你今天好像比昨天镇定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急也没用,不如顺其自然,还能解渴解乏。”
“真的?”晁鲸也学赵若素的样子正襟危坐,没一会就觉得后背酸麻,放弃尝试,遥望晋城,喃喃道:“张有才肯定在吃香喝辣,当时让他跟出来就好了。”
入夜之后,匈奴人开饭,肉香远远传来,晁鲸小声咒骂,连觉得都没法睡了,可是看到一队匈奴人骑马驶来,他急忙闭嘴,眼前亏他可不吃。
匈奴人解开柱子上的绳索,牵着两名犯人往营外走,马快人慢,两人只能小跑跟随,赵若素喊了几句,质问要去哪里,没有得到应,晁鲸脸色惨白,“完了完了,这就要动手了,匈奴人倒爱干净,要把咱们带到营地外面去,不会不会是那座尸堆吧?”
尸堆大火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熄灭,仍有青烟升起,一想到自己会死在那里,晁鲸不渴也不饿了,只觉得心里虚双腿软,又怕给皇帝丢脸,只好强做镇定,再不开口。
不知走出多远,周围越来越荒凉,看样子不是去尸堆,而是就地挖坑。
匈奴人停下,互相说了几句,大部分离去,只留下两人,待同伴走远其中一人跳下马,用中原话道:“让两位大人受苦了。”
晁鲸目瞪口呆,赵若素抱拳道:“阁下不是匈奴人?”
那人掏出匕,割断赵若素手上的绳索,“我们是辽东的楚人,说来惭愧,为了一家老小的性命,不得不跟随匈奴人、扶余人入关,我们也没办法,能有机会救下两位大人,算是我们的赎罪吧。”
晁鲸更加意外,但是也没忘了伸出手,让对方割断绳索。
赵若素显得很警惕,“阁下这么容易就让匈奴人离开了?”
那人耸耸肩,“混了一个千夫长,说话多少有人会听。”
赵若素点点头,表示相信了。
“此地不宜久留,两位大人赶快走吧,我勘察过地势,从这里入山,沿着左手的山走,十几里以后就能上官道,那里没有匈奴人。”
赵若素摇头,“现在不能走,我们的东西”
那人转身,从沉默的同伴手里要来一个小包袱,“东西在这儿。”
赵若素急忙接在手里,借着月光查看了一下,松了口气,“感谢两位义士,不知两位尊姓大名,日后如有机会,也好为两位请功。”
那人笑道:“降敌之人,哪还敢留名以辱先祖?两位大人快些走吧。”
赵若素挎上包袱,拱手致谢,晁鲸也拱拱手,问道:“我们的干粮呢?”
那人一笑,走到坐骑旁边,解下一只皮囊扔过来,“干粮没有,只有一点酒。”说罢翻身上马,与同伴离去。
“居然能碰到义士,真是太幸运了。”晁鲸道。
赵若素拍拍身上的包袱,“不是义士帮忙,是它。”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里走去,晁鲸不想那么多,打开酒囊喝了一大口,递给赵若素。
赵若素摇头,他已经忘了饥渴,只想快点离开此地,去找那支不知驻扎在何处的北军。(未完待续。)8
中舍人赵若素握住绳索晃了两下,表示一切平安,轻轻叹了口气,迈步向桥上走去,随从紧跟其后,不住地头张望,晋城虽小,却是一片汪洋中的安全孤岛,离开这里,不知要游荡多久才能再次靠岸。
两人各背一只包袱,一路西行,这边的匈奴人比较少,几里之外就是群山,进去之后,或许能躲开匈奴骑兵,随从的大包袱里装着不少干粮,沉得直往下坠,他不得不经常往肩上拽两下,怀疑自己不会被饿死,而是被累死。
不久之后,东城冲出一队骑兵,百余人,试图吸引匈奴人的注意,可是没起多大作用,匈奴人兵力雄厚,一点也不慌乱,数百人上马迎战,其它营地按兵不动,根本不受影响。
楚军没敢真的交锋,很快就退城中。
赵若素与随从这时连山区还没走到,这样的两个人,想要一路步行穿过匈奴人的封锁,完全是异想天开,在躲躲藏藏地跋涉了将近一个时辰之后,他们被活捉了,山里也有匈奴人,用绳索将两人的双手牢牢捆住,像对待牲畜一样牵着走。
随从唯一欣慰的是,两人的包袱都被抢走,减轻不少负担。
匈奴人开心地交谈、嬉笑,两名楚人一句也听不懂,赵若素突然生出一种恐惧,如果匈奴人根本不将他当事,当场杀死,他的计划就将一败涂地。
于是他大叫大嚷,摆出一副我很重要的架势,结果挨了几鞭子,脸上留下一条血痕,火辣辣地疼。
两人被栓在营地里的一根柱子上,路过的匈奴人朝他们放肆地大笑、吐口水。
天亮了,还是没人搭理、审问他们,甚至没人送水送饭,他们还没有被杀死,唯一的理由似乎是展示匈奴人的强大:没有任何人能从他们的包围中逃走。
赵若素一直昂站立,不肯显出屈服,在心里对自己说还有希望,匈奴人不会这么快做出反应。
临近午时,饥渴疲惫的他实在忍受不住,只好坐在地上,背靠柱子,望向晋城,心中忐忑,全不像面对皇帝讲出计划时那样镇定。
随从也坐下,舔了舔嘴唇,:“咱们不会死在这里吧?”
赵若素不擅长鼓舞人心,想了一会,说:“据我的观察,十次奇计只有一次能成功,所以治理天下以守正为上,不可常用奇计,这一次是迫不得已,能不能成功就看天意吧。”
“啊?我看你在陛下面前的说得挺好,还以为我被你骗了。”随从是皇帝身边的人,名叫泥鳅,对整个计划只有一知半解,勇气消失殆尽,带着哭腔说:“我可是自愿跟你来的,才跑出这么远一点,我自己一个人还能跑得更远一些呢。”
“哭,大声哭。”赵若素说。
“干嘛,瞧不起我吗?”
“你一哭,这事就更像真的了,使劲儿哭。”
泥鳅干嚎了两声,很快悲从中来,真的大哭起来,鼻涕一把泪一把,引得周围的匈奴人哈哈大笑。
赵若素厉声喝止,骂他给大楚皇帝丢脸,泥鳅哭得更厉害了,直到有人嫌烦,上来抽了两鞭子,他才止住哭声,悄悄抽泣,等匈奴人走远,小声道:“赵大人,我的名声全毁了,以后你可得为我挽名誉。”
“放心,只要能活着离开,功劳全是你的。”
泥鳅差点又哭出来,这位赵大人可真不会鼓舞士气。
天色渐晚,匈奴人一直虚张声势,没有生战斗,被俘的两人饿得软弱无力,泥鳅想哭也哭不出来,嘀咕道:“昨晚我还嫌干粮太沉呢,现在真是怀念啊。”
赵若素全身直冒虚汗,听到“干粮”两个字,肚子咕咕直叫,但是仍然挺直身体,努力维持坐姿,“你总有一个名字吧?”
“有啊,泥鳅。”
“我是说大名,正式的名字,先生或者家中长辈给起的名字。”
“这个我就知道我姓晁,名字就叫泥鳅。”
“哪个晁?”
“有很多晁吗?”
“不多,常用的就两个,一个卷着舌头,一个不卷舌头。”赵若素一边说一边用缚在一起的双手在地上写出“晁”、“曹”两字。
泥鳅不认字,试着卷舌、不卷舌,来叨咕半天,肯定地说:“我是卷晁。”
“是这个。”赵若素指着地上的“晁”字,“我给你起个名字吧。”
“泥鳅不好听吗?”
“好听,但是难登大雅之堂,以后你当官了,当堂审问犯人,他正好叫大鱼,你不就尴尬了?‘泥鳅大人传令,杖案犯大鱼十下。’”
“呵呵。”泥鳅笑了,“我还能当官?”
“当然,你是陛下身边的亲信,只要不出错,当官是早晚的事,而且是大官。”
泥鳅咳了两声,喝道:“泥鳅大人传令,敢叫大鱼,即是有罪,杖打八十、配边疆。”
赵若素刚想说一般人受不了八十杖,泥鳅又哭了,这一开始就是真哭。
赵若素轻叹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赵大人给我起个名字吧。”泥鳅抽抽噎噎地说,“得比大鱼还大。”
“比大鱼还大,就是鲸了,那是一种海中巨兽,据说能吞下整艘船。”赵若素在地上写下“鲸”字,可惜天色已黑,连他自己也看不到字迹。
“吞下整艘船?”泥鳅既不相信又悠然神往,“那我就叫鲸,晁鲸。”
除了一个新名字,这个晚上仍然什么都没生,城里又有一支小队出来试探敌情,但是没什么用,匈奴人不为所动。
赵若素和晁鲸饿过劲儿了,靠着柱子睡觉,一大早被冷水当头浇醒,几名匈奴人唧哩咕噜地说了半天,踢了几脚,扔下两只硬饼,扬长而去。
这是他们两天来唯一的食物,也不管地上有多脏,双手拣起,狼吞虎咽,连赵若素也顾不得形象,连啃三大口之后,才改为细嚼慢咽。
“匈奴人不会做饼。”晁鲸说,舔舔嘴唇上的面渣,他的饼已经吃完了。
赵若素将剩下的半张饼撕下一大半递过去,晁鲸没敢客气,接在手中吃完,肚中饥火稍减,仰头叹道:“可惜我的那些金银宝贝啊,全村人辛苦捕鱼十年也换不到这么多钱,虽然最后都要还给陛下,我总能摸一阵,现在连摸都不摸不着了。”
“还给陛下?”赵若素没听懂。
“是陛下让我收受贿赂,然后”晁鲸双手捂嘴,想起这是秘密。
赵若素笑了两声,没有多说什么,对皇帝又有了一些新印象。
这一天只有早饭,没有午饭、晚饭,晁鲸更饿,尤其是感到口渴,后悔早上被浇凉水的时候没多接一口,实在不愿看匈奴人骑马跑来跑去,哑着嗓子问:“赵大人,你今天好像比昨天镇定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急也没用,不如顺其自然,还能解渴解乏。”
“真的?”晁鲸也学赵若素的样子正襟危坐,没一会就觉得后背酸麻,放弃尝试,遥望晋城,喃喃道:“张有才肯定在吃香喝辣,当时让他跟出来就好了。”
入夜之后,匈奴人开饭,肉香远远传来,晁鲸小声咒骂,连觉得都没法睡了,可是看到一队匈奴人骑马驶来,他急忙闭嘴,眼前亏他可不吃。
匈奴人解开柱子上的绳索,牵着两名犯人往营外走,马快人慢,两人只能小跑跟随,赵若素喊了几句,质问要去哪里,没有得到应,晁鲸脸色惨白,“完了完了,这就要动手了,匈奴人倒爱干净,要把咱们带到营地外面去,不会不会是那座尸堆吧?”
尸堆大火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熄灭,仍有青烟升起,一想到自己会死在那里,晁鲸不渴也不饿了,只觉得心里虚双腿软,又怕给皇帝丢脸,只好强做镇定,再不开口。
不知走出多远,周围越来越荒凉,看样子不是去尸堆,而是就地挖坑。
匈奴人停下,互相说了几句,大部分离去,只留下两人,待同伴走远其中一人跳下马,用中原话道:“让两位大人受苦了。”
晁鲸目瞪口呆,赵若素抱拳道:“阁下不是匈奴人?”
那人掏出匕,割断赵若素手上的绳索,“我们是辽东的楚人,说来惭愧,为了一家老小的性命,不得不跟随匈奴人、扶余人入关,我们也没办法,能有机会救下两位大人,算是我们的赎罪吧。”
晁鲸更加意外,但是也没忘了伸出手,让对方割断绳索。
赵若素显得很警惕,“阁下这么容易就让匈奴人离开了?”
那人耸耸肩,“混了一个千夫长,说话多少有人会听。”
赵若素点点头,表示相信了。
“此地不宜久留,两位大人赶快走吧,我勘察过地势,从这里入山,沿着左手的山走,十几里以后就能上官道,那里没有匈奴人。”
赵若素摇头,“现在不能走,我们的东西”
那人转身,从沉默的同伴手里要来一个小包袱,“东西在这儿。”
赵若素急忙接在手里,借着月光查看了一下,松了口气,“感谢两位义士,不知两位尊姓大名,日后如有机会,也好为两位请功。”
那人笑道:“降敌之人,哪还敢留名以辱先祖?两位大人快些走吧。”
赵若素挎上包袱,拱手致谢,晁鲸也拱拱手,问道:“我们的干粮呢?”
那人一笑,走到坐骑旁边,解下一只皮囊扔过来,“干粮没有,只有一点酒。”说罢翻身上马,与同伴离去。
“居然能碰到义士,真是太幸运了。”晁鲸道。
赵若素拍拍身上的包袱,“不是义士帮忙,是它。”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里走去,晁鲸不想那么多,打开酒囊喝了一大口,递给赵若素。
赵若素摇头,他已经忘了饥渴,只想快点离开此地,去找那支不知驻扎在何处的北军。(未完待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