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惠妃佟青娥孕相渐显,第二位妃子宣告怀孕,这让皇帝遇刺之后身体有恙的种种传言不攻自破,慈宁太后最为高兴,对皇帝的约束也没那么严格了。

    韩孺子也很高兴,只是遗憾怀孕的人不是皇后,他已经尽自己所能,多半时间都与皇后同房,可怀孕者却是一名他很少宠幸的嫔妃。

    这就像一场事先约定好的决战,双方将领精心地排兵布阵,最后决定胜负的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胜者固然欣喜,只是不明所以。

    但胜利者毕竟还是皇帝,韩孺子利用这次机会,以庆祝的名义,召集宗室子弟去效外耕田。

    耕田之余,还要进行几次狩猎演练。

    按规矩,狩猎要在秋后进行,春季万物生长、百兽生息,不宜捕杀,因此只做演练,并不真的射猎。

    来京参加大祭的年轻宗室子弟大都奉旨留下,各地又推荐更多的子弟赴京,凑足八百之数,再加上同样数量的官吏子弟,以及四百名京城的良家子弟,共是两千人。

    出城狩猎之前,先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笔试、武试,分出甲乙丙丁四等,甲等文武俱优,可为将军,乙等文优者为吏、武优者为参将,丙等为军官,丁等为士兵。

    所有任命都是临时的,不入兵部、吏部名册,狩猎结束官职收回,但是这支军队从行军、扎营到狩猎,所有行动都由自己决定,与普通军队毫无二致。

    人人都明白,这是皇帝的一次检验,能在此次狩猎中脱颖而出者,事后极可能获得真正的官职,因此都很踊跃,力争要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

    与此同时,三年一次的会试也到了,天下举人纷纷入京,传言说今年考中进士者最为幸运,极可能得到皇帝的重用。

    这一年才刚刚开始,就有人称其为“大试之年”。

    韩孺子希望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遇到的阻力可不少,将要出城的前一天,宗正卿韩踵求见皇帝。

    按规矩,大臣应该上书言事,韩踵却直接求见皇帝,因为他要谈的是“家事”,不宜写入奏章,为外人所见,更不适于被史官记录。

    这次交谈只在君臣二人之间进行,旁听者不过两名太监。

    韩踵坐在圆凳上,双手握柺以保持身体平衡,腰背弯曲,脖子尽力挺直,每次看见他,韩孺子都会想起成精的老龟,但是这样的联想只能藏在心里,绝不能表露出来。

    韩踵是德高望重的宗室老臣,不是皇帝可以拿来随意开玩笑的亲信近臣。

    “陛下创建了一支‘子弟军’,宗室兴奋,这不,许多人觉得八百人太少,向我求情,希望能再加一些名额呢。”

    韩孺子知道韩踵还有话没说,微笑道:“这不是什么‘子弟军’,除了宗室的年轻人,也有官吏和百姓的后代,趁此大好春景,陪朕出城踏青而已。”

    “呵呵,踏青好啊,想当年,武帝几乎年年出城踏青,也是召集众多宗室子弟,前呼后拥、旗帜飘扬,那样的场面,经历一次,一辈子都忘不掉。”

    “老大人经历过几次?”

    韩踵右手离开拐杖,竖起四根皮包骨头的手指,“老臣有幸经历四次。”

    “老大人不虚此生。”

    “还能活着看到大楚盛世再临,才是老臣最大的幸事。”

    韩孺子大笑道:“就凭老大人这句话,朕也要努力,尽快创一个盛世出来。”

    韩踵奉承,韩孺子谦虚,两人客套了一会,韩踵终于说到正事,“陛下此次选将,似乎没有考虑到出身贵贱。”

    “这不是选将,只是一次游戏,所有官职都是临时任命,事后收回,没有必要区分贵贱吧?何况都是宗室子弟,有贵无贱。”

    韩踵坚定地摇摇头,他活了七十多年,有些事情在他眼里无比重要,“不然,宗室无贵贱,但是有亲疏。这支‘子弟军’中还有八百名官吏子弟,据说陛下不问出身,连七品小吏的子孙都可入选,还有四百名普通人家的后代,这多么人在一起,总有高低贵贱吧?”

    “比如匈奴人攻到京城,或者朕面前有猛兽扑来,急需勇士挺身而出时,还要分贵贱吗?”

    “唉,老臣明白陛下的意思,可尊卑之别终归得有,否则的话,保下来的大楚江山该归谁所有呢?老臣斗胆说一句,真要事事论功,只怕韩氏未必能长有天下,所谓功高盖主,陛下不得不防。论尊卑贵贱,先从宗室开始,然后才可推行至朝廷以至天下。”

    说起固执,年老的韩踵不比年轻的韩息差多少,只是目标不一样。

    韩孺子笑道:“老大人过虑了,宗室子弟十几万,论家族之大,天下无出其右,难道还选不出几名能保江山的人才?也请老大人对朕有几分信心,朕不怕有人‘盖主’,只怕谁也不想建大功。”

    韩踵慌忙起身行礼,随后坐下,说:“陛下固然不怕,可陛下今日的一言一行都将为后世法则,万一主弱臣强,再无尊卑贵贱的礼制,又该如何呢?老臣浅陋,只望陛下事前三思,事后无悔。”

    韩孺子想了一会,“朕已明白,老大人且回,朕自有安排。”

    韩踵起身,恭敬地行礼,“陛下英明聪睿,百世无一,大楚复兴近在眼前,老臣昧死进言,请陛下不要只看一时得失,也要想着千秋万代、后世子孙的福祉。”

    韩孺子笑着点头,实在不愿与宗室长辈争论。

    韩踵一走,他喃喃道:“千秋万代,真有千秋万代吗?”

    武帝在世时,大楚实力达到巅峰,随后急转直下,不到十年,就已衰落得不成样子,武帝的威风连一代都没传下来,何况千秋万代?

    这样的想法韩孺子只能藏在心里,没法对任何人说。

    狩猎队伍的将官已经任命完毕,不可能再改,韩孺子还是做了一点妥协,任命五名诸侯王的嫡子或嫡孙担任左右中前后护军,这五人在之前的文武选中都没有出色之处。

    次日一早,皇帝拜别太后、皇后,在千名宿卫军的护送下出城,与城外的一千北军、一千南军汇合,前往京北山区,那里是皇家园苑,地方广大,地势多变,正适合练军。

    至于另一支两千人的“子弟军”,提前一天就已出发,安营扎寨,等候皇帝检阅。

    正事不能忘,韩孺子到达园苑的第一件事还是亲自扶犁耕田,众多大臣随后撒种覆土,史官将时间、地点、官职等项详细记录下来,归档收藏,以备后世编纂史书时采用。

    耕田结束,大部分官员回城正常办公,史官也走了,对皇帝接下来的“任性”之举眼不见心不烦,当作没发生过,不予记录。

    虽然只是一场演练,韩孺子总算又回到军营中,一切按军法便宜行事,不用讲那么多的礼仪。

    次日一大早,他在东海王、崔腾等人的簇拥下,前往“子弟军”营中检阅,这两人地位稳固,不想抢立功劳,因此宁愿留在皇帝身边,不愿加入军中,免去了文武选中技不如人的尴尬。

    军营布置得井井有条,颇具老将风范,只是将士们的盔甲不太整齐,许多人自备甲衣,样式上与普通将士没有多大区别,材质却贵重得多,非金即银,阳光下奕奕闪光。

    检阅军容之后,将士们演练各种陈形,随后是比武,分马上、步战两类,将持续整整两天,然后才是“狩猎”。

    韩孺子很满意,记下不少人的姓名,与东海王等人争论谁的骑术更佳、箭术更好、枪法更强。

    军营里基本上全是年轻人,最大的也不超过三十岁,十几岁的少年占据多数,正是争胜好强的时候,因此比武进行得非常热闹,场外发生了若干起私斗,韩孺子不管,只看将领们的反应。

    这天傍晚,皇帝宴请了数十位表现出色的将士,虽然喝酒不能尽性,可是一想到未来的美好前途,所有人都是耳红心热。

    韩孺子上次出行的时候,曾经利用行军考验过一批勋贵子弟,这些人大都仍在,表现依然出色,更让韩孺子感到满意。

    入夜之后,韩孺子回宿卫军营中休息,与宫室相比,帐篷虽然简陋,却更让他觉得舒适。

    两天后的上午,云梦泽匪首栾半雄被押来了。

    这是韩孺子在城里就传下的旨意,栾半雄一到,立刻送到皇帝军中,韩孺子想看看这位匪首的模样。

    这样的要求不太合乎规矩,刑部、兵部都表示反对,最后各方妥协,栾半雄的囚车不进城,在城外就由北军和金纯忠接管,直接送到皇帝面前,过后再按正常程序交给有关部司。

    对此安排,韩孺子并不恼火,反而感到有趣,他有点摸清规矩与惯例的脉络了,许多事情其实可以通融,但是不会形成新的规矩与惯例,自然也就不存在韩踵所担心的效仿问题。

    通融手段必须精巧,韩孺子正在学习,没有老师,只能自己领会。

    不少人想方设法挤到皇帝所在的大帐里,希望先睹为快。

    栾半雄可谓是声名鹊起,一名强盗头子,竟然能与大楚对抗,差一点成功刺杀皇帝,这种事情历朝历代可不多见。

    将近午时,囚车进入军营,金纯忠先进帐,向皇帝行礼,“匪首凶悍,口不择言,帐中不宜留太多人。”

    赶来看热闹的人都很失望,只有韩孺子明白,金纯忠不会随便做出建议,必然是有别的原因。(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章节目录

孺子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冰临神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军-帝尊txt下载奇书网,孺子帝,一本书并收藏孺子帝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