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有人不喜欢作品中带有作者的人生观和思考,这点提得很对,以后除了关键的旁白,尽量避免以作者的身份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事件。

    有人还不喜欢小说中角色带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小说人物自己的心理活动描写。这点作者不敢苟同。那样的角色还是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角色吗?那样的故事还是有趣的故事吗?

    武功的出处和来源有些胡编乱造,但是故事大纲就这样了,请不要再议论关于武功来源和平衡的问题。这个是小说,不是公测的网络游戏。只要不是悲剧,主角会的功夫到最后一定是最强大的功夫,而本书保证是大圆满结局。

    ――――――――――下面是正文。――――――――――

    吴仁品的童年中几乎没有什么美好回忆。贫困像一个胶皮糖一般地粘在这个家庭上,挥之不去。

    吴仁品的奶奶没有劳保,更没有医疗保险。正是一场重病将这个刚刚奔向小康的家庭完全的摧毁了。奶奶最后依旧没有战胜病魔,留下了上万的饥荒,遗憾而终。

    当吴仁品的父母千辛万苦地、加班加点地在工厂拼命地干了五年之后,才还完了饥荒。这一年吴仁品五岁。

    勤俭节约、省吃俭用是这个家庭的真实写照。吴仁品在五岁前除的记忆中就有两种水果。还是只有在夏天时才能吃上。它们是价格最便宜的西瓜和西红柿。如果西红柿也算是水果,那么是两种。

    每天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当别的小朋友拿着毛绒玩具、拿着遥控汽车、拿着变形金刚,谈论着昨天看了什么什么动画片的时候,吴仁品只能充满羡慕的听着、看着。因为吴仁品家那十几平方米的小屋中唯一的电器就是半导体。

    而唯一的玩具就是吴仁品爷爷逃荒时,要饭的一样道具,自制的土琵琶(学名柳琴,乐器琵琶的一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吴仁品不再出去玩了。就在家里拨弄起了土琵琶。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大楼里都是这种乐器的噪音。

    吴仁品的爷爷其实不喜欢自己的孙子玩弄这样乐器的。在老人的意识中,这就是个讨饭时才会用到的工具,是下里巴人的东西。但是这个土琵琶却舍不得丢掉。看着它,就能想起和老伴儿一起走过的艰辛数月和那些带着苦涩却又充满着温馨味道的回忆。看着它,就又能想起亡妻的年轻时的音容笑貌。

    直到吴仁品的妈妈听说,厂子里的干部家属的子女大部份都学了一样乐器之后,才赞同了吴仁品学土琵琶的事情。反正家里也买不起别的乐器,像钢琴什么的就想都别想,即使买的起家里也放步下,何况就是买个笛子也要再攒俩月的钱之后才会考虑。

    于是吴仁品有了一段自认为最美好的童年回忆。终于一天吴仁品也有了一样,而且是唯一一样能在别的小朋友面前炫耀的本领。时间一点点的前进着,土琵琶的琴弦已经又换了三遍。吴仁品的家庭条件才缓过来了一点。而吴仁品也有了一把真正的琵琶。

    日历翻到了二零零五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庆。吴仁品拿着琵琶在学校礼堂登台献艺,自弹自唱了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之后。吴仁品才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回了一点点的自信。

    而吴仁品的爷爷却没能听到这雷鸣般的掌声,因为他已经走了。有的只是吴仁品在山间采的一束野花,祭拜在这位老人的坟前。

    按理来说一个学了十多年乐器的人,考大学应该考个艺术类专业,为什么却最后上了一个旅游类的专业呢?

    关键在于技法上,完全是老人教导的。和音乐学院教授的要求完全是天壤之别。而且那把廉价的柳琴,音色也达不到优美的境界。要是娱乐足够,考大学还是免了吧。

    吴仁品的父母也不认为家里能出一个艺术家。要是真的有见识,也就不会都下岗了。旅游类的专业混好点当个导游,混得不好也能到酒店当个服务员。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吴仁品父母最大的期望。

    还有就是,吴仁品的父母不过是两个下岗工人,即便真想要让儿子再进一步,那就得花上每小时一百元的代价,雇一位好点的老师来专门辅导。家里哪有那么多的钱!高考也越来越近,口挪肚攒的那点钱交学费还是问题呢,所以音乐永远只能是吴仁品的一种爱好,而成不了学习的专业。

    吴仁品轻轻地取下了这把墙上的乐器。大小和自己幼年时弹的柳琴一样大,但却有相。手感上温润如玉,却完全是由梧桐木制成的。不觉间,转轴拨弦,声音浓厚、圆润,比以前弹过的任何一把柳琴都要好。不是自己的琴,还需要适应一下,上来就弹古曲,那是难为自己。看着夕阳,吴仁品想起了一个曲目。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

    火车两个字没有被唱出来。火车?真的有些遥远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重新调了一下琴弦,这时这把琴给吴仁品的感觉,仿佛有了血脉相连得感觉。莫非这把琴是给自己专门制作的不成?吴仁品将这个可笑想法挥出了脑海,弹起了爷爷手把手教的那曲十面埋伏。正是靠着这首曲子,那位记忆中最最慈祥、最最可爱的爷爷,才在那个人吃人的年代里能混上了一口饭吃。

    已经有了些手感,但一开始还是有些不连贯,好几个地方都有走调的地方。当弹到了第二部分,“埋伏”的时候,渐入佳境。吴仁品沉浸在自己弹奏的乐声之中。

    一人、一琴、一曲、一夕阳,琴音中饱含肃杀之意。

    刘正风在服用了疗伤圣药,又由莫大和岳不群二人联合内力的推宫过血之后,反倒比吴仁品先醒了过了。嵩山派咄咄逼人的一幕仿佛还在眼前,要不是岳不群的小徒弟吴仁品出手够快,自己的老婆儿子怕是只有地狱里相见了吧。于是刘正风,一醒来,想要去见见这位少侠。

    岳不群谦让再三,刘正风却执意要去谢上一谢。最后终究是刘正风赢了。一大家子人,加上莫大,岳不群一起跑来看吴仁品。宁中则也是不放心吴仁品,照顾了这个徒弟半宿没睡,刚一醒来,也跟着去了。

    一行人走到吴仁品的住处,就听里面传来的曲声。

    这时吴仁品正弹到了“九里山大战”这一段。划、排、弹、排等弹法交替,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

    莫大听着曲子,就感到仿佛看到了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

    直到最后四弦一“划”后,一个急“伏”,音乐嘎然而止。

    莫大连喝三声:“好!好!好!”抢先走了进来。莫大看着吴仁品,怎么看怎么顺眼。不由得回过头去,目光迎向了岳不群,脸上又有些不自然,想说什么又止住了。

    岳不群也是擅长察言观色的人,问道:“莫掌门,莫非想说什么?”

    莫大笑了笑,让自己的表情显得自然一些,这才开口:“岳掌门的这个徒弟我当真喜欢,而又恰好精通音律。我想将我自悟以琴音伤人的技法传授于他,不知岳掌门意下如何?”莫大特意将‘自悟’二字加了重音,意思是这个武功和衡山派没关系,我想传谁就传谁。

    岳不群脸带微笑,心中暗想:“这个徒弟对剑法有着独特的想法,可以说是别出枢机。但是真论剑法上的悟性和造诣,却远差与冲儿。而此子又精通于音律,让他在莫大的名下挂个弟子的名份,也不算辱没于我。但不知小徒弟怎么看这件事情。要是青出于蓝,不会对我华山不利吧?应该不会,此子亦有侠义之心。见衡山派有不平事,都能奋不顾身。而且冤有头债有主。其不是已经将田伯光……必然不会再对灵珊不利吧。”也就一眨眼的时间,岳不群说道:“这却是小徒的幸事。徒儿还不给莫掌门见礼。”

    吴仁品有些意外,武林中不是将武功秘籍当成命根子一样吗?怎么会轻易将音杀之术轻易传于外人?还有就是,剑法练了一半,改学音杀之术会不会两头空呢?自己的剑法应该不能说成是剑法,要说是剑术还勉强接近。也罢!就学学看,技多不压身!适合哪样就拼命练哪样。

    而刘正风能看吴仁品对这把琴爱不释手的样子。于是顺水推舟地把还是为女儿小的时候学琴时精心准备的琵琶,送与了吴仁品。尽管这把琴很名贵,但也是无人再用了。与其蒙尘不如送给吴仁品,当成了贺礼,也将所欠人情减上几分。简单的拜师仪式后,莫大开始教导起了吴仁品。岳不群带着一众华山派的人返回华山派,就留下吴仁品学艺。

    之后在莫大半个月的亲自教导下,吴仁品始终无法靠那把琵琶发出一道音波。莫非自己真的不适合?百思不得其解的吴仁品,想静一静。再坚持最后三天,实在不行不能耽搁了,还是练剑去吧。于是一个跑到了衡山上一个无人的山崖边,坐在一块巨石之上,又弹起了自己最擅长的那曲十面埋伏。

    不知不觉中,吴仁品又将自己沉浸到了音乐之中。又弹到了“九里山大战”这一段。突然有种灵感,就是现在。觉感到自己的精神沉浸到了音乐之中,左手将一道内力凝结到了琴弦之上。双弦一拼,随着音符的响起,一道音波轰击在了旁边的大树之上。

    吴仁品被这一次攻击吓了一跳!大树被音波震断了。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机缘巧合?

    又反复的试验了很多次,终于领悟其中的诀窍。精神与音乐相合,运内力与琴弦之上,最后再在精神的指引之下将内力发射出去。而音色不同,攻击后的效果也不同。琵琶共五种音色:尖、堂、松、脆、爆。“尖”是指下把位高音的音响很明亮,发出的音波最有穿透力。“爆”是指能发出金石之声的音色,出音有厚度、有分量,发出的音波攻击面积最大。其他三种音色介于二者之间,各有千秋。

    终于领悟了音杀之术的吴仁品,神色反倒有些黯然。

    今天比昨天又多了五十的收藏,又多了五十个不见面的朋友。今天的推荐比昨天又多了,是作者真地进步着还只是读者的厚爱?我有些惶恐不安!但终归两个字:谢谢!

    吴仁品一点点地强大着,作者一点点地进步着。

    吴仁品一直在拼命,作者一直在努力!

章节目录

无限之变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无限编下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028 音杀-魔灵召唤变态版,无限之变态,一本书并收藏无限之变态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