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宫位于魏国的“东都”城中,无论是格局还是规格,都已经与真正的一国宫城相差无几,而“东都”也已经与一国都城无异。
“东都”的周围地带自然而然地就被魏国中人称作是京畿地带,在京畿北部有一个名叫南丰镇的小镇,原本只是个无人问津的普通村镇,不过在萧瑾定都“东都”之后,此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就一跃成为规模极大的繁华大镇,完全无愧于名字中的那个“丰”字,想来再过些时日就能升镇为县了。
有个老儒生不再乘坐马车而行,背着书箱徒步走进了南丰镇,在这个人来人往的小镇上并不怎么起眼,似乎除了年纪大些之外,与那些上京赶考的穷酸书生并无太多两样。
没错,的确是上“京”赶考,早在十几年前魏王萧瑾就已经开设科举取士,无数寒门士子得以越过龙门立于魏国庙堂之上,而萧瑾也因此可以将数不清的英才收入毂中。
此乃一举两得之事,当然,此举也已经与自立小朝廷的大逆之举无异。不过对于已经做出无数大逆不道之举的萧瑾而言,这倒是成了无关紧要的小事。
老书生没有寻找客栈下榻落脚,而是在路边的一间摊子上坐下,闻着饭食的香味不禁食指大动,正好昨天镇子里有头耕牛老死了,刚刚上报官府得以宰杀,铺子里还有些牛肉,于是老儒生干脆要了一大盘牛肉和一壶茶水,将书箱放在一旁,然后就着粗劣茶水开始大快朵颐。
铺子里还有几个江湖人士,同样是吃着熟牛肉,同时还在聊着一些时下最为热议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说到了如今的儒门四位大先生,在把四位大先生的各自功过说完一遍之后,又在情理之中地说到了另外四位并不争夺儒门魁首位置的大先生,尤其是资历最老的大先生孙世吾,更是话题的重中之重。
不过在这儿他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人认为高居天机榜之列的孙世吾无论修为还是辈分,都是当之无愧的儒门之最,完全能够决定儒门魁首的归属,另外一派则认为孙世吾只是修为高绝,因为早年时背弃大郑投降大齐的缘故,德行有亏,根本无颜在这种事情上说三道四。
双方争执不下,不远处正在大快朵颐的老儒生却是停下动作,默然无言。
一名手持折扇的锦衣公子啪的一声展开手中折扇,轻笑着转开话题,“不说这些了,最近江都那边有些暗流涌动,听说那位剑宗少主带着自己的公主媳妇回了江都,还将剑宗大权都交到了公主的手中,自己却整日闭门不出,不知在忙些什么,现在不少人都在猜测这位徐公子是不是被公主架空了。”
老儒生微微一笑,终于忍不住插嘴道:“依老朽看来,这些都是无稽之谈,说不定是那位徐公子金蝉脱壳的手段。”
行走江湖,最要注意四类人,老人、僧道、女人、孩子,老儒生就占据了老人这点,所以当他开口说话时,这几位行走江湖的修士并未恶语相加,反而是笑脸相向,与当初徐北游的选择如出一辙。
年轻公子笑问道:“老先生此言何意?难道说此时徐公子并不在江都城中?”
老人将一口残茶饮尽,摇头道:“难说。”
一名女子问道:“那么依照老先生的说法,那位徐公子如果不在江都,又会在哪里?”
老儒生轻声道:“不好说呐,如今的江都山雨欲来,瞧这架势,道门是要与剑宗在江都做过一场,这位徐公子行踪隐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那位手持折扇的年轻公子啪的一声合拢起手中折扇,略有试探意味地问道:“听老先生的口音,似乎不是我们魏国本地人士。”
老儒生没什么隐瞒,干脆点头道:“是啊,从中原那边过来的,访友。”
年轻公子微微拉长声音哦了一声,又问道:“老先生可是要去‘东都’?”
老儒生嗯了一声,然后似乎想起什么,摆手道:“当不起‘老先生’三字,我姓孙,你们叫我老孙头,或是孙老头,都行。”
年轻公子略显尴尬地笑了笑,没有喊出“孙老头”三字,而是将最后一个“头”字去掉,称呼了一声“孙老”。
老人笑着答应一声之后,开始继续用饭。
}j;永;久u$免/.费d~看小☆.说
双方再无其他言语。
片刻之后,老儒生将一大盘熟牛肉全部吃完,一壶茶水也喝了大半,起身结账之后,与一众萍水相逢的男女作揖告别,“老朽有事在身,要先行一步,虽说今日一别之后,多半难以再见,但老朽还是要再说一句,咱们日后江湖再会。”
说完之后,老儒生出了摊子,朝镇外走去。
南丰镇距离魏国的“东都”已经不足十里,他这一路行来,为了不闹得满城风雨,不曾显露半分神通,也尽力收敛自身气机,所以走得不快,甚至还有些慢。
可是再慢,这条路也有走到尽头的时候。
从春山港到“东都”,一路行来,老人看了许多沿途风景,不得不承认,魏王的治政手段丝毫不输于开创新政的当今陛下,如果他不为了一己私欲而妄启刀兵,那么也不失为一位可以名垂青史的贤王。
可惜啊,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如果先帝死在了徐林北伐草原的铁蹄之下,那么这个天下还会姓萧吗?
如果牧人起攻克了中都,那么这个天下还会姓萧吗?
如果陆谦打赢了那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定鼎之战,那么这个天下还会姓萧吗?
老儒生的答案是不会。
可是天下根本没有什么如果。
所以萧瑾必然要大兴刀兵。
可能有人就会问了,既然如此,那他还来魏国做什么?难道是送死吗?
也许是。
傻吗?
不傻。
孙世吾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人生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白了就是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民之所系,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直道而行,不计毁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身虽死,无憾悔。”
“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去做的,哪怕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傻,实是因为这天底下的聪明人太多了,如果人人都这么聪明,都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都懂得审时度势,都懂得趋利避害,那么这个天下还有希望吗?”
“该死之时不能退,当死则死,如果轮到自己应该站出来的时候却怯懦不前,人人如此,那么不仅仅是这个国完了,这个天下也完了,此即是亡国亡天下。”
……
巍然“东都”虽然比不得帝都,但已经与四都末尾的北都相差无几,可以称之为一座雄城。
只是今日这座雄城却是如临大敌,只因为城外来了一位背着书箱的老儒生。
“东都”的周围地带自然而然地就被魏国中人称作是京畿地带,在京畿北部有一个名叫南丰镇的小镇,原本只是个无人问津的普通村镇,不过在萧瑾定都“东都”之后,此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就一跃成为规模极大的繁华大镇,完全无愧于名字中的那个“丰”字,想来再过些时日就能升镇为县了。
有个老儒生不再乘坐马车而行,背着书箱徒步走进了南丰镇,在这个人来人往的小镇上并不怎么起眼,似乎除了年纪大些之外,与那些上京赶考的穷酸书生并无太多两样。
没错,的确是上“京”赶考,早在十几年前魏王萧瑾就已经开设科举取士,无数寒门士子得以越过龙门立于魏国庙堂之上,而萧瑾也因此可以将数不清的英才收入毂中。
此乃一举两得之事,当然,此举也已经与自立小朝廷的大逆之举无异。不过对于已经做出无数大逆不道之举的萧瑾而言,这倒是成了无关紧要的小事。
老书生没有寻找客栈下榻落脚,而是在路边的一间摊子上坐下,闻着饭食的香味不禁食指大动,正好昨天镇子里有头耕牛老死了,刚刚上报官府得以宰杀,铺子里还有些牛肉,于是老儒生干脆要了一大盘牛肉和一壶茶水,将书箱放在一旁,然后就着粗劣茶水开始大快朵颐。
铺子里还有几个江湖人士,同样是吃着熟牛肉,同时还在聊着一些时下最为热议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说到了如今的儒门四位大先生,在把四位大先生的各自功过说完一遍之后,又在情理之中地说到了另外四位并不争夺儒门魁首位置的大先生,尤其是资历最老的大先生孙世吾,更是话题的重中之重。
不过在这儿他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人认为高居天机榜之列的孙世吾无论修为还是辈分,都是当之无愧的儒门之最,完全能够决定儒门魁首的归属,另外一派则认为孙世吾只是修为高绝,因为早年时背弃大郑投降大齐的缘故,德行有亏,根本无颜在这种事情上说三道四。
双方争执不下,不远处正在大快朵颐的老儒生却是停下动作,默然无言。
一名手持折扇的锦衣公子啪的一声展开手中折扇,轻笑着转开话题,“不说这些了,最近江都那边有些暗流涌动,听说那位剑宗少主带着自己的公主媳妇回了江都,还将剑宗大权都交到了公主的手中,自己却整日闭门不出,不知在忙些什么,现在不少人都在猜测这位徐公子是不是被公主架空了。”
老儒生微微一笑,终于忍不住插嘴道:“依老朽看来,这些都是无稽之谈,说不定是那位徐公子金蝉脱壳的手段。”
行走江湖,最要注意四类人,老人、僧道、女人、孩子,老儒生就占据了老人这点,所以当他开口说话时,这几位行走江湖的修士并未恶语相加,反而是笑脸相向,与当初徐北游的选择如出一辙。
年轻公子笑问道:“老先生此言何意?难道说此时徐公子并不在江都城中?”
老人将一口残茶饮尽,摇头道:“难说。”
一名女子问道:“那么依照老先生的说法,那位徐公子如果不在江都,又会在哪里?”
老儒生轻声道:“不好说呐,如今的江都山雨欲来,瞧这架势,道门是要与剑宗在江都做过一场,这位徐公子行踪隐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那位手持折扇的年轻公子啪的一声合拢起手中折扇,略有试探意味地问道:“听老先生的口音,似乎不是我们魏国本地人士。”
老儒生没什么隐瞒,干脆点头道:“是啊,从中原那边过来的,访友。”
年轻公子微微拉长声音哦了一声,又问道:“老先生可是要去‘东都’?”
老儒生嗯了一声,然后似乎想起什么,摆手道:“当不起‘老先生’三字,我姓孙,你们叫我老孙头,或是孙老头,都行。”
年轻公子略显尴尬地笑了笑,没有喊出“孙老头”三字,而是将最后一个“头”字去掉,称呼了一声“孙老”。
老人笑着答应一声之后,开始继续用饭。
}j;永;久u$免/.费d~看小☆.说
双方再无其他言语。
片刻之后,老儒生将一大盘熟牛肉全部吃完,一壶茶水也喝了大半,起身结账之后,与一众萍水相逢的男女作揖告别,“老朽有事在身,要先行一步,虽说今日一别之后,多半难以再见,但老朽还是要再说一句,咱们日后江湖再会。”
说完之后,老儒生出了摊子,朝镇外走去。
南丰镇距离魏国的“东都”已经不足十里,他这一路行来,为了不闹得满城风雨,不曾显露半分神通,也尽力收敛自身气机,所以走得不快,甚至还有些慢。
可是再慢,这条路也有走到尽头的时候。
从春山港到“东都”,一路行来,老人看了许多沿途风景,不得不承认,魏王的治政手段丝毫不输于开创新政的当今陛下,如果他不为了一己私欲而妄启刀兵,那么也不失为一位可以名垂青史的贤王。
可惜啊,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如果先帝死在了徐林北伐草原的铁蹄之下,那么这个天下还会姓萧吗?
如果牧人起攻克了中都,那么这个天下还会姓萧吗?
如果陆谦打赢了那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定鼎之战,那么这个天下还会姓萧吗?
老儒生的答案是不会。
可是天下根本没有什么如果。
所以萧瑾必然要大兴刀兵。
可能有人就会问了,既然如此,那他还来魏国做什么?难道是送死吗?
也许是。
傻吗?
不傻。
孙世吾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人生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白了就是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民之所系,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直道而行,不计毁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身虽死,无憾悔。”
“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去做的,哪怕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傻,实是因为这天底下的聪明人太多了,如果人人都这么聪明,都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都懂得审时度势,都懂得趋利避害,那么这个天下还有希望吗?”
“该死之时不能退,当死则死,如果轮到自己应该站出来的时候却怯懦不前,人人如此,那么不仅仅是这个国完了,这个天下也完了,此即是亡国亡天下。”
……
巍然“东都”虽然比不得帝都,但已经与四都末尾的北都相差无几,可以称之为一座雄城。
只是今日这座雄城却是如临大敌,只因为城外来了一位背着书箱的老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