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史无前例诛十族(上)
善和师太说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将皇位传给他的孙子明惠帝。但其四子朱棣十分不服,于是起兵政变……最终攻入南京。
朱棣攻入南京后,长舒一口气。
但此时,他想起一个人,一个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人,你祖父。
朱元璋死后,其孙明惠帝即位。你祖父迎来了他仕途生涯最辉煌的时刻,他被擢升为“侍讲学士”。有时朝堂议事,惠帝干脆坐在影壁后面,让你祖父代替他批答各种文件。你祖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惠帝把国事几乎全部交给了这位德才兼备的人。不但治国安民上依赖他,连军事上也唯他之马首是瞻。
朱棣想起自己起兵,朝廷方面时而诏抚,时而讨伐,时而割地求和,这些举措,几乎都是他这个书生在远隔万里的京城运筹帷幄的。
这些使得朱棣对他恨之入骨。
当时他带兵渡过了长江天险,打进了南京城之后。听说有人劝惠帝转移到别的地方躲一躲,但你祖父坚决反对。他说:“一国之君应当以社稷为重,不成功,便成仁,以身殉国是人君的天职”。
想当初,朱棣发兵北平之时,就宰相李成向就他恳求:“您若攻下南京,你祖父必不肯降,您千万不要杀他”。
现在朱棣终于夺取了皇位,但对于你祖父该如何处置,他心里还没有下断论。
于是,你祖父就被从狱中请来。
朱棣摆出一幅明君姿态,打算学李世民劝魏征,他给你祖父设了一个座位,还起身安慰说:“先生何自苦,余欲学周公辅成王耳。”
意思是说我是一片好意。
他不说话倒好,一说你祖父就来气,于是反问:“成王安在?”
你祖父的意思是说,朱棣你不是说你做周公来辅佐成王吗?现在建文帝都被你给害死了,你还假惺惺地说这些废话。
朱棣解释说:“渠**死”。
你祖父不给朱棣台阶下,说:“保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挺好脾气地说:“国赖长君。”
你祖父再问:“何不立成王之弟?”
朱棣语塞,干脆不耐烦地说:“此朕家事耳,先生无过劳苦。”
看到你祖父挺倔强的样子,朱棣也不愿意纠缠不清,命令左右把笔给你祖父,说:“诏天下,非先生不可。”
你祖父没有理睬朱棣,拿过笔来,,疾书“燕贼篡位”四字,掷笔与地,并对朱棣说:“万世之后,你也脱不得此字!”
燕王心里明白你祖父只求一死,于是就拿他的家人来威胁说:“如果你再不不写,我就灭你九族。”
方孝儒直挺挺的竖起脖子,奋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勃然大怒,命人剁孝儒嘴,史说孝儒血涕纵横,仍喷血痛斥,朱棣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
李成赶紧劝说道:“圣上,请您三思啊。”
但心虚的朱棣永远无法面对你祖父咄咄逼人的追问,他暴跳如雷的说道:“谁要是再替他求情,我连他一起杀了。”
此时此刻,他变成了一只发怒的狮子,他早忘记了那个忠告而下令:“杀了这个不开窍的东西!”
听到这里,方韵婷本已停止流泪,但却又泪如雨下,问道:“我爷爷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善和师太说道:“他是一个什么人啊?师承宋濂,后为帝师,一代大儒。”
“但为何遭此厄运?”方韵婷哭泣道。
善和师太说道:“想当年,朱元璋将皇帝的位子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后,燕王朱棣不满,于建文元年谋反,建文四年燕王获胜,进入京师。这一切都是燕王朱棣的野心造成的。”
在我们看来,天下有能者居之,朱允炆技不如人,完败于燕王,没什么值得同情的,这是他们皇族自己的家事,和老百姓无关。这次篡位就像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他的兄弟,就像唐明皇李隆基抢了儿媳妇做老婆一样被视为可以理解。
新皇帝即位,就需要舆论上的支持,朱棣篡位,可并不希望别人学他的样子造反,他要确立自己的权威,所以这位强横的皇帝做了不少事情,比如重用东厂太监实施特务统治,比如要郑和下西洋去耀武扬威,在民间传说中,还有他以真武大帝下凡自居,要工匠以他的样子菩萨雕像的故事,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朱棣在造势上煞费苦心。
在朱棣起兵南下时候,他的军师姚广孝说过:“南方有方孝儒者,素有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这句话的分量很重,杀一人而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朱棣进京后,急于确立自己的权威,他想起军师曾提到过的你祖父,觉得如果这个“天下读书种子”能够带头效忠,不是天下读书人就能安定了吗?
眼下他兵权在握,他也知道知识分子造反根本没戏,成功的控读书人,也就控制了舆论,控制了现在,也就控制了过去,控制了过去,也就控制了将来,省了史书上的骂名,就像李世民那样子。
朱棣很看得起你祖父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大好机会,飞黄腾达本来在此一举。其实这诏书哪里会要你祖父来写,只怕朱棣起兵的时候就想好了怎么写啦,你祖父只要表一下态,就可以继续当他的明代大儒,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受到万世景仰。
可是你祖父竟然披麻带孝而至,痛骂不绝,拒绝草诏。
方韵婷停止哭声,问道:“师傅,你知道我还有家人存活下来吗?”
善和师太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你的祖母郑氏、你爹和你的一个叔叔,知道在劫难逃,都上吊死了;而你的两个姑姑投了秦淮河;他的门生卢原质、郑公智、林家猷都因都是你祖父的学生而被杀,凑足十族之数。”
“我爷爷为何如此冷漠,如果他答应了写诏书,也不至如此?”方韵婷说道。
善和师太说道:“你爷爷绝非冷漠无情之人,当他的弟弟方孝友被捆缚带到时,你爷爷泪如雨下,反而是孝友从容吟诗安慰他:“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
(注释:最后,朱棣将孝儒处死,所灭10族(9族及学生),达873人,入狱及充军流放者数千。
刘宗周在其《方逊志先生正学录序》中曰:“忠臣之事君,服勤至死已耳,甚者殉以妻子,若乃死而殉以十族者,千古以来,自本朝方逊志先生始。”)
诛十族,这是前朝历史上的空前,不过未必绝后吧。
善和师太说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将皇位传给他的孙子明惠帝。但其四子朱棣十分不服,于是起兵政变……最终攻入南京。
朱棣攻入南京后,长舒一口气。
但此时,他想起一个人,一个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人,你祖父。
朱元璋死后,其孙明惠帝即位。你祖父迎来了他仕途生涯最辉煌的时刻,他被擢升为“侍讲学士”。有时朝堂议事,惠帝干脆坐在影壁后面,让你祖父代替他批答各种文件。你祖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惠帝把国事几乎全部交给了这位德才兼备的人。不但治国安民上依赖他,连军事上也唯他之马首是瞻。
朱棣想起自己起兵,朝廷方面时而诏抚,时而讨伐,时而割地求和,这些举措,几乎都是他这个书生在远隔万里的京城运筹帷幄的。
这些使得朱棣对他恨之入骨。
当时他带兵渡过了长江天险,打进了南京城之后。听说有人劝惠帝转移到别的地方躲一躲,但你祖父坚决反对。他说:“一国之君应当以社稷为重,不成功,便成仁,以身殉国是人君的天职”。
想当初,朱棣发兵北平之时,就宰相李成向就他恳求:“您若攻下南京,你祖父必不肯降,您千万不要杀他”。
现在朱棣终于夺取了皇位,但对于你祖父该如何处置,他心里还没有下断论。
于是,你祖父就被从狱中请来。
朱棣摆出一幅明君姿态,打算学李世民劝魏征,他给你祖父设了一个座位,还起身安慰说:“先生何自苦,余欲学周公辅成王耳。”
意思是说我是一片好意。
他不说话倒好,一说你祖父就来气,于是反问:“成王安在?”
你祖父的意思是说,朱棣你不是说你做周公来辅佐成王吗?现在建文帝都被你给害死了,你还假惺惺地说这些废话。
朱棣解释说:“渠**死”。
你祖父不给朱棣台阶下,说:“保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挺好脾气地说:“国赖长君。”
你祖父再问:“何不立成王之弟?”
朱棣语塞,干脆不耐烦地说:“此朕家事耳,先生无过劳苦。”
看到你祖父挺倔强的样子,朱棣也不愿意纠缠不清,命令左右把笔给你祖父,说:“诏天下,非先生不可。”
你祖父没有理睬朱棣,拿过笔来,,疾书“燕贼篡位”四字,掷笔与地,并对朱棣说:“万世之后,你也脱不得此字!”
燕王心里明白你祖父只求一死,于是就拿他的家人来威胁说:“如果你再不不写,我就灭你九族。”
方孝儒直挺挺的竖起脖子,奋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勃然大怒,命人剁孝儒嘴,史说孝儒血涕纵横,仍喷血痛斥,朱棣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
李成赶紧劝说道:“圣上,请您三思啊。”
但心虚的朱棣永远无法面对你祖父咄咄逼人的追问,他暴跳如雷的说道:“谁要是再替他求情,我连他一起杀了。”
此时此刻,他变成了一只发怒的狮子,他早忘记了那个忠告而下令:“杀了这个不开窍的东西!”
听到这里,方韵婷本已停止流泪,但却又泪如雨下,问道:“我爷爷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善和师太说道:“他是一个什么人啊?师承宋濂,后为帝师,一代大儒。”
“但为何遭此厄运?”方韵婷哭泣道。
善和师太说道:“想当年,朱元璋将皇帝的位子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后,燕王朱棣不满,于建文元年谋反,建文四年燕王获胜,进入京师。这一切都是燕王朱棣的野心造成的。”
在我们看来,天下有能者居之,朱允炆技不如人,完败于燕王,没什么值得同情的,这是他们皇族自己的家事,和老百姓无关。这次篡位就像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他的兄弟,就像唐明皇李隆基抢了儿媳妇做老婆一样被视为可以理解。
新皇帝即位,就需要舆论上的支持,朱棣篡位,可并不希望别人学他的样子造反,他要确立自己的权威,所以这位强横的皇帝做了不少事情,比如重用东厂太监实施特务统治,比如要郑和下西洋去耀武扬威,在民间传说中,还有他以真武大帝下凡自居,要工匠以他的样子菩萨雕像的故事,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朱棣在造势上煞费苦心。
在朱棣起兵南下时候,他的军师姚广孝说过:“南方有方孝儒者,素有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这句话的分量很重,杀一人而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朱棣进京后,急于确立自己的权威,他想起军师曾提到过的你祖父,觉得如果这个“天下读书种子”能够带头效忠,不是天下读书人就能安定了吗?
眼下他兵权在握,他也知道知识分子造反根本没戏,成功的控读书人,也就控制了舆论,控制了现在,也就控制了过去,控制了过去,也就控制了将来,省了史书上的骂名,就像李世民那样子。
朱棣很看得起你祖父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大好机会,飞黄腾达本来在此一举。其实这诏书哪里会要你祖父来写,只怕朱棣起兵的时候就想好了怎么写啦,你祖父只要表一下态,就可以继续当他的明代大儒,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受到万世景仰。
可是你祖父竟然披麻带孝而至,痛骂不绝,拒绝草诏。
方韵婷停止哭声,问道:“师傅,你知道我还有家人存活下来吗?”
善和师太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你的祖母郑氏、你爹和你的一个叔叔,知道在劫难逃,都上吊死了;而你的两个姑姑投了秦淮河;他的门生卢原质、郑公智、林家猷都因都是你祖父的学生而被杀,凑足十族之数。”
“我爷爷为何如此冷漠,如果他答应了写诏书,也不至如此?”方韵婷说道。
善和师太说道:“你爷爷绝非冷漠无情之人,当他的弟弟方孝友被捆缚带到时,你爷爷泪如雨下,反而是孝友从容吟诗安慰他:“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
(注释:最后,朱棣将孝儒处死,所灭10族(9族及学生),达873人,入狱及充军流放者数千。
刘宗周在其《方逊志先生正学录序》中曰:“忠臣之事君,服勤至死已耳,甚者殉以妻子,若乃死而殉以十族者,千古以来,自本朝方逊志先生始。”)
诛十族,这是前朝历史上的空前,不过未必绝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