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内奸
蜀国公主见两人明白了,这才点头:“弼儿的病,多亏了姐姐才救回来,现在姐姐有事,扁罐和漏勺,就交给我照顾好了。”
石薇笑道:“嗯,交给你我也放心,就是他太调皮,妹妹你多担待。”
蜀国公主蹲下来牵着扁罐的手:“扁罐乖,弼儿想你了,你去陪他玩玩好不好?你要保护八公,你娘也跟你一样,要去保护你爹爹。”
扁罐到底有些舍不得自己的娘亲:“那我也去保护爹爹。”
蜀国公主摸了摸扁罐梳着垂髫的脑袋:“那八公怎么办呢?你还要保护八公啊。”
扁罐抬头,眼巴巴地问石薇:“娘,你什么时候回来?”
石薇对孩子其实心挺硬的,现在听到这句,眼睛也是泛酸:“这个,得看你爹爹的本事儿了……”
……
不说苏油那边收到旨意之后如何准备,单说朝中,战还没有开打,架倒先吵起来了。
首先是赵禼虽然是统帅,但是也是进士出身的文臣,对派太监监军这一套就极为反感。
加上李宪也不是什么好鸟,大功在身,除了功劳比他还大的,除了宗室和勋贵,他也被那些溜须拍马的给捧坏了,谁都看不起。
加上李宪本来也没啥文学修养,不像张诚一,李舜举这些内使,能吟诗作赋颇具文采,成天一副混混德性,所以和赵禼第一次见面就起了冲突。
于是赵禼请见赵顼,要求罢免李宪。
赵顼有些头大,问赵禼谁可以代替。
赵禼推荐自己的老上级郭逵,说郭逵老于军事,还做过签书枢密院事,谋才将略都是上乘,如果郭逵领军,他甘愿做郭逵的副手。
王安石屁股也天然歪,对赵顼劝谏道:“派太监监军,本来就是后唐五代时的弊政。对军事的影响,坏处多过好处,不如便依从赵禼的建议。”
几方僵持的时候,苏油的奏报到了,说是自己已经接到朝廷的任命,惶恐非常,希望赵顼派遣得力的内使帮助他,同时请求卸任两浙路转运安抚使的差遣,专心军队后勤。
赵顼心里一百个舒适,看看人家苏明润,同样也是文官,可这文官跟文官,德性怎么就不一样呢?
转头又与王安石等商议要不要卸了苏油的差遣。
王安石犹疑了很久,最后还是觉得以国事为重:“陛下,其实有一个人非常合适作为苏油的继任者。”
“哦?”赵顼问道:“谁啊?”
王安石长吁了一口气:“淮南转运使,知应天府,苏颂。”
赵顼也想起来了:“对对对,河北灾伤,苏颂上书提醒。说是移民往邻路州逐熟,固是良策,但是要考虑到食口多寡的问题。”
“比如淮南诸郡,虽稍登稔,但食口若多,必致物价腾踊。”
“万一秋成失望,漂泊之民,一时未有归业之期。到时候坐食贵谷,又需须烦县官赈救。”
“所以要救灾,不如先平物价,要平物价,不如施行粜给,使流民有贱价之物,则不觉转移流徙之苦。”
王安石躬身道:“正是,非老成细致之臣,想不到这些。因此他与苏油商议,从两浙路调运了更多粮食到本就粮丰的淮南,又转迁了部分流民,到两浙路种植新开的官田,如今看来,的确是良策。”
赵顼说道:“可当年苏颂拒绝拟任李定的诏书……”
王安石拱手道:“国事当前,不容私怨。”
“其一,苏颂至孝大忠,为人中允敦厚。所学庞杂,与苏油相近。苏油那些化工理学圩田海船的举措,他都能明白。能力上是没得说的。”
“其二,苏缄忠烈之举,当褒荣其族,苏颂乃苏缄堂侄,这番任命,也是朝廷奖掖忠臣家族之道。”
“其三,苏颂的资序,在英宗朝就已经很高,足够当任两浙路转运使。”
“其四,苏颂对苏油的作为颇为欣赏,苏油在两浙路诸般举措,他必然萧规曹随,不会罢停更张。”
“陛下,臣与苏颂固有私怨,与苏油理念上也不相谐。然苏油的确是处理交趾后续事务的最佳人选;而苏颂,也的确是处理苏油去后两浙后续事务的最佳人选。”
“两处都是大宋如今关要,容不得一丝闪失,既然有足任之臣,那我自然也不敢不荐。”
赵顼满意地笑了:“那行,这就让知制诰拟草,着郭逵为帅,赵禼为副。
苏颂充两浙路转运安抚使。
苏明润以枢密副使提举安南行营后勤司,杭明市舶司,节制夔州义勇,并广锐,衣锦两军。
李宪转充两浙路兵马都钤辖,静海军节度留后。”
……
邕州,交趾检校太保李常杰,与都指挥使宗亶,正在士兵们的簇拥之下巡视。
其实现在的邕州,已经不能再称为城池了,因为城墙已经被拆毁填入邕江,而城中经过大屠杀,近六万人累成了五十八座尸堆。
邕州,已经成为了一座废墟。
城中的大火早已熄灭,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李常杰已经年近六十,但是因为没有胡须,保养得宜,加上常年习武,身体依然健壮,看上去也就是四十来岁,而且生得很英俊刚毅。
他的本姓吴,乃吴朝王族吴权之后,其父是李太宗时太尉郭盛溢,世代都是武人。
至于为何老吴的后代姓郭后来又生了李常杰,只能说……交趾是个神奇的地方。
李常杰自少“姿貌扬逸”,并且练骑射,习兵法。李太宗时因为承父荫,被委任为骑马校尉。
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和弟弟李常宪一起净身成为太监。
李乾符有道三年,李常杰被召入皇宫,担任侍禁及黄门祗候。
李圣宗时,李常杰积功晋升为太保。
彰圣嘉庆三年,李常杰调任为清化、乂安等地察访使,镇压当地的芒族动乱。
天贶宝象二年,因“占城国常来骚扰”,李圣宗亲征占城。
交趾军在李常杰的指挥下,战事相当顺利,节节击败占城军。
占城君主律陀罗跋摩三世兵败逃走,同年五月,被李常杰在真腊界内俘获。
占城王只得求和赎罪,割让了地哩、麻令、布政三州给李朝。
其后占城陷入内乱,律陀罗跋摩三世投奔李朝。
太宁四年,李朝派李常杰率兵南下,以扶持律陀罗跋摩三世复位为借口,再次攻击占城。
这一战打了个平手,但是交趾作为进攻方还是占了大便宜,掠夺了大量人口移居到当时交趾占领的地哩、麻令、布政等地。
可以说,李常杰戎马生涯四十年来,从未打过败仗,堪称交趾军神。
如今竟然敢发起对宋朝的攻击,而且,战而胜之,扩地三州八百里!
宗亶对李常杰佩服到了极致:“太保神威盖世,连下三城,此番回去,王上必定大加奖掖。”
李常杰微微一笑:“回去,为什么要回去?广源州侬蛮久不服王化,如今心胆皆破,而且大宋的桂州,似乎还没有什么动静。”
“宋朝的反应,太慢了。我们还能继续扩大战果。”
说完转身对身边一位儒生说道:“徐生果然是人才,如非你献计,邕州城旦夕之间,还难以攻破。”
儒生乃是宋人,出生岭南,名叫徐百祥。
徐百祥早年也曾十年寒窗,饱读书史,颇有些才学。
谁知时乖命蹇,与张元吴昊一般,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
年华老去一事无成,满腹经纶没有用武之地,渐渐怨天尤人,满腹怨气,认为宋朝皇帝和官吏有眼无珠,不识贤才,耽误了自己大好前程。
熙宁二年开始,徐百祥听闻宋朝和交趾国关系紧张,心中产生了一个罪恶的念头。
于是他提笔给交趾国王写了一封信。
“大王先世本闽人,闻今交趾公卿贵人,多闽人也。
百祥才略不在人后,而不用于中国,愿得佐大王下风。
今中国欲大举以灭交趾,兵法有先声夺人之心,不若先举兵越境,百祥请为内应。”
李常杰与徐百祥多次交通消息,觉得其人可用,说得也非常有道理,于是突然兴兵,果然打了大宋一个措手不及。
蜀国公主见两人明白了,这才点头:“弼儿的病,多亏了姐姐才救回来,现在姐姐有事,扁罐和漏勺,就交给我照顾好了。”
石薇笑道:“嗯,交给你我也放心,就是他太调皮,妹妹你多担待。”
蜀国公主蹲下来牵着扁罐的手:“扁罐乖,弼儿想你了,你去陪他玩玩好不好?你要保护八公,你娘也跟你一样,要去保护你爹爹。”
扁罐到底有些舍不得自己的娘亲:“那我也去保护爹爹。”
蜀国公主摸了摸扁罐梳着垂髫的脑袋:“那八公怎么办呢?你还要保护八公啊。”
扁罐抬头,眼巴巴地问石薇:“娘,你什么时候回来?”
石薇对孩子其实心挺硬的,现在听到这句,眼睛也是泛酸:“这个,得看你爹爹的本事儿了……”
……
不说苏油那边收到旨意之后如何准备,单说朝中,战还没有开打,架倒先吵起来了。
首先是赵禼虽然是统帅,但是也是进士出身的文臣,对派太监监军这一套就极为反感。
加上李宪也不是什么好鸟,大功在身,除了功劳比他还大的,除了宗室和勋贵,他也被那些溜须拍马的给捧坏了,谁都看不起。
加上李宪本来也没啥文学修养,不像张诚一,李舜举这些内使,能吟诗作赋颇具文采,成天一副混混德性,所以和赵禼第一次见面就起了冲突。
于是赵禼请见赵顼,要求罢免李宪。
赵顼有些头大,问赵禼谁可以代替。
赵禼推荐自己的老上级郭逵,说郭逵老于军事,还做过签书枢密院事,谋才将略都是上乘,如果郭逵领军,他甘愿做郭逵的副手。
王安石屁股也天然歪,对赵顼劝谏道:“派太监监军,本来就是后唐五代时的弊政。对军事的影响,坏处多过好处,不如便依从赵禼的建议。”
几方僵持的时候,苏油的奏报到了,说是自己已经接到朝廷的任命,惶恐非常,希望赵顼派遣得力的内使帮助他,同时请求卸任两浙路转运安抚使的差遣,专心军队后勤。
赵顼心里一百个舒适,看看人家苏明润,同样也是文官,可这文官跟文官,德性怎么就不一样呢?
转头又与王安石等商议要不要卸了苏油的差遣。
王安石犹疑了很久,最后还是觉得以国事为重:“陛下,其实有一个人非常合适作为苏油的继任者。”
“哦?”赵顼问道:“谁啊?”
王安石长吁了一口气:“淮南转运使,知应天府,苏颂。”
赵顼也想起来了:“对对对,河北灾伤,苏颂上书提醒。说是移民往邻路州逐熟,固是良策,但是要考虑到食口多寡的问题。”
“比如淮南诸郡,虽稍登稔,但食口若多,必致物价腾踊。”
“万一秋成失望,漂泊之民,一时未有归业之期。到时候坐食贵谷,又需须烦县官赈救。”
“所以要救灾,不如先平物价,要平物价,不如施行粜给,使流民有贱价之物,则不觉转移流徙之苦。”
王安石躬身道:“正是,非老成细致之臣,想不到这些。因此他与苏油商议,从两浙路调运了更多粮食到本就粮丰的淮南,又转迁了部分流民,到两浙路种植新开的官田,如今看来,的确是良策。”
赵顼说道:“可当年苏颂拒绝拟任李定的诏书……”
王安石拱手道:“国事当前,不容私怨。”
“其一,苏颂至孝大忠,为人中允敦厚。所学庞杂,与苏油相近。苏油那些化工理学圩田海船的举措,他都能明白。能力上是没得说的。”
“其二,苏缄忠烈之举,当褒荣其族,苏颂乃苏缄堂侄,这番任命,也是朝廷奖掖忠臣家族之道。”
“其三,苏颂的资序,在英宗朝就已经很高,足够当任两浙路转运使。”
“其四,苏颂对苏油的作为颇为欣赏,苏油在两浙路诸般举措,他必然萧规曹随,不会罢停更张。”
“陛下,臣与苏颂固有私怨,与苏油理念上也不相谐。然苏油的确是处理交趾后续事务的最佳人选;而苏颂,也的确是处理苏油去后两浙后续事务的最佳人选。”
“两处都是大宋如今关要,容不得一丝闪失,既然有足任之臣,那我自然也不敢不荐。”
赵顼满意地笑了:“那行,这就让知制诰拟草,着郭逵为帅,赵禼为副。
苏颂充两浙路转运安抚使。
苏明润以枢密副使提举安南行营后勤司,杭明市舶司,节制夔州义勇,并广锐,衣锦两军。
李宪转充两浙路兵马都钤辖,静海军节度留后。”
……
邕州,交趾检校太保李常杰,与都指挥使宗亶,正在士兵们的簇拥之下巡视。
其实现在的邕州,已经不能再称为城池了,因为城墙已经被拆毁填入邕江,而城中经过大屠杀,近六万人累成了五十八座尸堆。
邕州,已经成为了一座废墟。
城中的大火早已熄灭,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李常杰已经年近六十,但是因为没有胡须,保养得宜,加上常年习武,身体依然健壮,看上去也就是四十来岁,而且生得很英俊刚毅。
他的本姓吴,乃吴朝王族吴权之后,其父是李太宗时太尉郭盛溢,世代都是武人。
至于为何老吴的后代姓郭后来又生了李常杰,只能说……交趾是个神奇的地方。
李常杰自少“姿貌扬逸”,并且练骑射,习兵法。李太宗时因为承父荫,被委任为骑马校尉。
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和弟弟李常宪一起净身成为太监。
李乾符有道三年,李常杰被召入皇宫,担任侍禁及黄门祗候。
李圣宗时,李常杰积功晋升为太保。
彰圣嘉庆三年,李常杰调任为清化、乂安等地察访使,镇压当地的芒族动乱。
天贶宝象二年,因“占城国常来骚扰”,李圣宗亲征占城。
交趾军在李常杰的指挥下,战事相当顺利,节节击败占城军。
占城君主律陀罗跋摩三世兵败逃走,同年五月,被李常杰在真腊界内俘获。
占城王只得求和赎罪,割让了地哩、麻令、布政三州给李朝。
其后占城陷入内乱,律陀罗跋摩三世投奔李朝。
太宁四年,李朝派李常杰率兵南下,以扶持律陀罗跋摩三世复位为借口,再次攻击占城。
这一战打了个平手,但是交趾作为进攻方还是占了大便宜,掠夺了大量人口移居到当时交趾占领的地哩、麻令、布政等地。
可以说,李常杰戎马生涯四十年来,从未打过败仗,堪称交趾军神。
如今竟然敢发起对宋朝的攻击,而且,战而胜之,扩地三州八百里!
宗亶对李常杰佩服到了极致:“太保神威盖世,连下三城,此番回去,王上必定大加奖掖。”
李常杰微微一笑:“回去,为什么要回去?广源州侬蛮久不服王化,如今心胆皆破,而且大宋的桂州,似乎还没有什么动静。”
“宋朝的反应,太慢了。我们还能继续扩大战果。”
说完转身对身边一位儒生说道:“徐生果然是人才,如非你献计,邕州城旦夕之间,还难以攻破。”
儒生乃是宋人,出生岭南,名叫徐百祥。
徐百祥早年也曾十年寒窗,饱读书史,颇有些才学。
谁知时乖命蹇,与张元吴昊一般,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
年华老去一事无成,满腹经纶没有用武之地,渐渐怨天尤人,满腹怨气,认为宋朝皇帝和官吏有眼无珠,不识贤才,耽误了自己大好前程。
熙宁二年开始,徐百祥听闻宋朝和交趾国关系紧张,心中产生了一个罪恶的念头。
于是他提笔给交趾国王写了一封信。
“大王先世本闽人,闻今交趾公卿贵人,多闽人也。
百祥才略不在人后,而不用于中国,愿得佐大王下风。
今中国欲大举以灭交趾,兵法有先声夺人之心,不若先举兵越境,百祥请为内应。”
李常杰与徐百祥多次交通消息,觉得其人可用,说得也非常有道理,于是突然兴兵,果然打了大宋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