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工具(求月票!)

    公元1865年乙丑,清同治四年,以“制器之器”为目标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虹口原美商旗记铁厂设立。(手打小说)其设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曾国藩派容闳在美国购置的机器,二是李鸿章派丁日昌以4万两白银在上海收购的旗记铁厂设备,三是苏州和上海洋炮局的设备。

    由于虹口房租较贵,且工厂以生产军火弹药为主,有一定的危险性,遭到了居住在附近的洋人的反对。两年后,制造局正式迁往高昌庙。不过短短的十几二十年,其规模已非同一般,共有职工3000余人,房屋2000余间,分厂16所——机器局、木工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炮厂、枪子厂、炮弹厂、炼钢厂、熟铁厂、栗药厂、铜引厂、无烟药厂、铸铜铁厂和两个黑药厂。

    从设置看,这不仅是江南制造局设备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军工厂,而且的确成了容闳所构想的“机器母厂”——绝大多数车间既可以为军用生产服务,也可以制造农业、工业发展所需的民用机械设备。正是从虹口所在的租界搬到老城厢所在的华界以南、浦江西岸,这个后来被誉为“中国第一厂”的“局子”才得以不断扩充兴旺,成为清国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

    制造局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并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以翻译西文书籍、培养技术人员。因此,当时的江南制造总局无论从设置、定位和影响看,都远非单纯的军械所或官办企业,而算得上是集军工、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大型民族资本企业。

    十几年后,在华洋人在《北华捷报》上惊叹:“十多年前,中国人购买了旗昌铁厂机器,并将铁厂的机器运到高昌庙,建成一个兵工厂的核心。那时真未料到,它在后来历任的两江总督的培植下,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庞大机器制造局。”

    1872年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出掌制造局大权。由于他主张“造船不如买船”,所以从1873到1885这12年间,江南制造局总共只造了4条船。之后到1901年李鸿章去世期间,江南制造局更是完全停止了造船业务。由于甲午战败的影响和官办企业的管理问题,整个制造局暮气沉沉,业务不振,船坞亦随之处于半荒废之中。

    两月前,上海光复后,江南制造局随之局坞分家,江南制造局易名为“江南海军枪炮厂”,而造船厂亦从制造局中独立出来,取名为“海军江南造船厂”,隶属海军,几是在局坞分家后的第一时间,江南制造局便接到了第一个来自海军的定单,两艘千吨级远洋驱逐舰。

    夜幕下,海军江南造船厂的船坞内依是一片灯火通明的模样,在船坞里不断传出的嗵嗵的轰鸣声,船坞内铺着龙骨和船肋间,上百名工人日夜忙活着,通红的钢制铆钉从烤箱里取出,随着气动铆钉枪的冲击,伴着铆钉枪的铆击,蹦出闪烁的火花,对于江南造船厂来说,这或许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定单,同时建造两艘千吨级远洋驱逐舰,而这种大型远洋驱逐舰又是各国海军所无。

    百瓦大灯泡的光线下,穿着一身海军军装的史添阁盯着船坞中的铺设的龙骨、船肋,虽是已经开工足以一个月,但是只要一想到这两艘前所未有的“远洋驱逐舰”就难免有些激动。以至于甚至忘记了身旁乘海容舰造访船厂的执政和海军部长一行,他们是在参加海军军官学校的开学典礼后临时来船厂视察。

    “着眼于未来,放眼于大洋”

    过去清国的水师从来都没有远景规划,而这一次的远景规划,却是出自执政府,执政府的要求只有这么十个字,出于这个要求,未来在太洋上作战的需要,使得海军对军舰提出了与过去会然不同的要求。为支援舰队作战,需要吨位大,耐波性能好的远洋驱逐舰。

    之所以提出造远洋驱逐舰,一方面固然是舰队的未来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却是并不发达的造船业的限制,造船厂需要逐步掌握造船技术,而且现在执政府也没有充足资金供海军建造军舰。在这种情况下,千吨级远洋驱逐舰因其相对廉价而被执政府选中。

    由于中国的造船工业尚不发达,之前所设计建造的驱逐舰都是千吨以下的,即便是是被福州船政局的登峰之作的,在法国技师的指导下以法国零件建造的“建威”“建安”两艘驱逐舰,吨位虽达到850吨,但航速却仅只有23节,而此时各国新型驱逐舰航速普遍在30节以上。

    而此时连世界最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也没有标准排水超过千吨的,虽说史添格在英国时师从最优秀的舰船设计师,但依靠海军独立设计建造简直就是不可能的。然而史添格本身具备的极强的学习和仿制本领发挥了作用,他选择了在借鉴了飞鹰级驱逐舰后,又引入了轻巡洋舰的设计,最终设计了这种千吨级远洋驱逐舰。

    终于在船厂经理轻咳一声后,史添阁这才想起身旁的“客人”,连忙开口介绍着自己设计的这型前所未有远洋驱逐舰。

    “……为了取得更好的高速性能,舰体长宽比拉大到了11.5:1,由于采取艏楼船型的缘故,艏部干舷较高,因此抗浪性较好,能胜任在太平洋广阔水域作战的要求。

    在武器设备安排上,将前主炮从舰桥上方转移到舰桥前方甲板,减小了射击时对舰桥的影响。而且这样布置之后,舰桥也能设计得更加高大,使得舰桥人员有更良好的视界,方便指挥作战。”

    向执政和叶祖圭介绍着这型驱逐舰时,史添阁还记得一个月前,当驱逐舰的模型的摆在海军部的桌面上时,许多在场的海军官员都被驱逐舰有如此高大的舰桥而震慑了。

    想着不无得意的史添阁清清喉咙,同时将视线转向执政,准确的来说,他是向执政介绍这种驱逐舰,毕竟在海军部他已经向叶祖圭前后讲解过数次。

    “执政,如果说他除了吨位大、适合远洋之外还有什么特色,那么就是她的动力系统,因为排水量的增大需要更大输出功率的发动机来推动,而旧驱逐舰安装的燃煤锅炉和往复式蒸气机已经就不适应需要了。由于相等质量的重油比燃煤发热量高,当时在各国海军中已经出现了用重油取代燃煤的做法,这能使相同的锅炉在使用中输出功率增大,同时采用目前尚未被各国采用,但功率远大于往复蒸汽机的蒸汽轮机,汽轮机由英国帕森斯公司提供。而在这里我们又对其传动装置进行了划时代的革新”

    说着,史添阁伸手想摸胡子,又扑了个空。这时他才记起来自己已把胡子刮掉了。

    “自蒸汽机应用于军舰后,舰用蒸汽动力装置最初都是直接传动的,即蒸汽机和蒸汽轮机的输出轴直接螺旋桨。但直接传动有很大缺点,即主机的转速不能与螺旋桨良好匹配,且产生空泡问题。蒸汽轮机的出现加剧了以上矛盾的发展,因为汽轮机要达到与蒸汽机相同的效率必须采用高转速,这无疑更进一步加剧了空泡问题,为止我……”

    史添阁特意加重了最后一个字,或许是在英国呆了太久,以至于他早已不再习惯中国式的谦逊。

    “为改进这一点不足,而研制出减速齿轮装置,解决了这个矛盾。我将与之配套的蒸汽轮机称为齿轮蒸汽轮机,利用齿轮减速器传动,而非轮轴直接传动”

    在得意的时候,史添阁全忘记了自己的的减速齿轮是从那里吸取的灵感,那是从野马汽车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中吸取的灵感。

    “江南制造局现在有制造高速、重载、高精度齿轮减速器的能力吗?”

    听着史添阁的话,陈默然随声反问一句,上个月海军部曾递交报告,要求划拨特别经费引进蒸气轮机的技术专利,没有一丝犹豫便批准了,毕竟动力从来都是舰船的心脏,后世中国的动力设备是全面落后于世界,在野马汽车的齿轮传动系统制造时,都碰到了技术问题,最后靠着进口齿轮,现在又引进齿轮技术才得已解决,军舰上用的高速、重载、高精度齿轮减速器,江南制造局能解决吗?

    “这个……”

    “执政,目前所需要的齿轮减速器部件,我们已经委托英国、德国制造商代为生产,船厂目前正准备似交报告予海军部,拨款以添制新型设备生产齿轮减速器”

    跟在史添阁身旁的显然比他更适合应对这种事情,几句作出解释的同时,又顺道争取着经费。

    “桐侯,你回头似个报告,报行执政府,这个钱是省不得的执政府的经费再紧张,我也会想法挤出一笔钱来”

    陈默然一口同意时,又不忘记表示了执政府的困难。对于他而言,周围所有的一切皆是工具,

    和张靖谈容忍异端是,让查志清组建调查局亦是,和孙中山谈建国同样也是,即便是现在向叶祖圭说出这番话时,亦是如此。

    “单靠买军舰是不行的,我们在修海天的时候,马鞍山根本不能提供舰用装甲钢,可现在已经能造装甲钢,虽说质量或许比欧美差点,但总能赶上的,我们的历史欠账太多,像这军舰,我们设计出最好的军舰,但工业技术上的落后却限制了我们,买军舰不行,同样买发动机、买部件是建不成大海军。”

    “这两艘驱逐舰上的锅炉、蒸汽轮机都是从英国买的,在买的时候,我们连同专利技术一起买了回来,生产机器不行就买新机器,等将来我们造巡洋舰和战列舰时,就可以用国产代替进口,这个钱值得花,等到将来打仗时,若是买不来,或来不急,就后悔莫及了”

    “执政所言甚是”

    叶祖圭深以为是的重点下头,甲午战时,黄海海战的失利主要由于船炮落后之故,而当年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材料和工艺还未达到较高水准,以至于所制炮弹,大小不合膛有之,弹面皆孔亦有口,引信、拉火,亦也有不过引者,买的炮弹又不可能第一时间运回国,自己不能造,总是解决不了根本。

    整整一天之中,叶祖圭一直在思考着上月自己同萨镇冰两人从上海前往南京任职后的所遭遇的一切,执政府对于海军的重视远超过他的想象,除去建训练舰队为海军储备人才之外,执政甚至规划着在未来五年内,以建造、购买轻型装甲巡洋舰和重型装甲巡洋舰为主,编建重型装甲巡洋舰舰队3队,轻装甲巡洋舰舰队3队,作为巡弋全球、培养水兵的载具。

    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却是为在五年后,扩充海军力量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除此之外,执政府未给海军一个详细的海军扩建计划,而作为海军部长叶祖圭亦知道,今年别想再谈海军扩建计划,但执政府却制定了一个5年期的船舶工业计划,而江南造船厂的驱逐舰正在这个工业计划中的一部分。

    “海军需要做的仅仅只是按照船舶工业发展计划,制定相应的扩建计划”

    问题的关键还是人,等两艘战列舰回国后,仅两艘战列就需要1600名官兵,海军几乎为之一空,人啊还是要靠训练舰队一点点的训练出来

    “桐侯”

    陈默然扭头看着叶祖圭。

    “工厂、技术、军舰,这些都会我都会给海军,但是海军……到时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卷吗?”

    这一声反问让叶祖圭整个人陷入沉默。

    陈默然不露声色的心下一笑。

    “现在别急着回答我,你知道的,书写这个答卷意味着什么,而现在……”

    把视线投向船坞中的军舰,陈默然继续说下去:

    “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赴考场作好准备”

    离开位于高昌庙的江南造船厂后,陈默然并没有和叶祖圭一行前往码头,而是直接驱车去了位于埔东的东序大学,此时的大学依然是一片繁忙的工地,大学的主楼依在建设着。

    “暑假结束后,两千一百名学生将入大学”

    心想着一个月后,这所大学不再像现在这般,仅只是一座工地,而是一所正经的大学陈默然的心下不禁有些得意,这所大学将会是“新中国”的第一所高等院校,虽是东序但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理工类大学,南京正在兴建的辟雍大学,更偏向于法律、经济、人文,至于南京理工大学则偏重于精英教学,甚至于在未来几年内,南京理工大学都不会公开招生,按照规划那里将是中国理工大学的最高学府,至于东序才是真正为中国理工科专才的地方。

    虽说是暑假,但步行在大学校园内,借着路灯,陈默然依然能看到那些因家在外省,未能返乡的学生,他们大都在那里抱着课本练习英语或是德国,同海军军官学校相同,东序大学同样实行英语或德国教育。

    这种外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学校里除去国学教授之外,几乎所有的专业教授都聘请自英、美、德三国,中国即没有合格的教授,也没有合格的专业翻译,这使得东序大学甚至没有足够的人材去翻译专业教材。

    自然的就造成了现在东序大学内,学生们拿着英文或德文专业教材上课,英国或德国教授、讲师在课堂里用英语或德语讲课,从东序大学创立至今,读着预科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学习外语,为的只是上课时能听懂,为创造语言环境,校园里的学生,自发的决定在校园内交谈不说中文。

    “哎……这个国家……”

    心想着创办一个现代中国的筚路蓝缕之程,陈默然颇为无奈的摇头轻叹着,一个国家,不仅不能为大学提供合格的教授,甚至于都不能提供足够的小学、中学教师。自己真的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给出一张满意的答卷吗?

    心中略带着些苦涩的陈默然继续朝前走着,在树林中传出一阵德语交谈声,顺着灯光看去,可以清楚的看到几名学生,正在灯光下和一个外籍老师在那里用德语讨论着什么,而其中还有几名学生在对话的时候,甚至还翻看专业语译手册。

    离的近时,陈默然突然瞪大了眼睛,因为他看到一个熟人,准确的来说一个后世诸人非常熟悉的老外,现在的他非常年青,但依稀可以看到那张熟悉到极点的脸庞、发形。

    他……他怎么会在东序?难道只是模样像?

    就在震惊之余,正好身旁有人经过,陈默然连忙一把拉住从身旁经过的人。

    “同学,你知道那个人是谁?”

    而这会被陈默然拉住的学生刚一开口提醒对方用英文说话时,学生的两只眼睛同样瞪大了,是执政而陈默然的眼睛却依还盯着那个正和学生们交流着的人,他……难道是东序大学的教授?

章节目录

满江红之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无语的命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29章 工具(求月票!)-起风了,满江红之崛起,一本书并收藏满江红之崛起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