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西军奋起
徐卫站在他住所楼上的栏杆旁,一动也不动,整个人仿佛石像一般。徐绍被紧急召入禁中,他虽然不知道所为何事,但凭直觉,他猜测事情小不了。眼看天色将暗,三叔还没有回来,徐卫不禁暗思,莫非是……
“相公徐宣抚回来了”卫兵奔入院中,朝楼上喊道。
徐卫闻声而动,大步窜下楼去,风风火火前往徐绍住所。他两人离得并不远,就隔着两条门廊而已,当他跨进院子时发现,三叔的随从都在着急忙慌地收拾行装。一看到这架势,他心里就已经猜到几分。
问明叔父何在后,他径直向房里走去。踏进门槛时,看到徐绍正在文案后收拾一些奏章卷宗,遂立于门口,沉声问道:“三叔?”
徐绍抬起头来,满脸凝重,他看着侄儿一时竟不知语从何起。片刻之后,低下头,继续手中的动作,嘴里道:“速去打点,明日一早,启程回陕西。”
徐卫脸色不变,又问道:“女真人?”徐绍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他将一些重要文案收拾好之后,本以为徐卫已经走了,可当他再度抬头时却发现,对方仍旧站在门口。
沉重地叹了一声,徐绍有些无力地步出案桌,到客位之前,双手撑着膝盖缓缓落座,而后道:“坐吧。”
徐卫依言上前坐下,他并没有去催问,因为看得出来,三叔顶着很大的压力。
“不幸被你言中,女真人,又来了。”徐绍低声道。
“经山东,转兵中原?”徐卫试探着问道。
“不错,金人知道东京留守司在滑州布置了重兵防守,遂转道山东。号称五十万马步军,其志不小。”徐绍道。
“一半都没有。”徐卫断定道。不过,以目前中原地区,或者说京畿,河南府一带的宋军力量,恐怕也挡不住女真人的攻势。上回金东路军兀术就已经劫掠了中原,这回再来,恐怕比上次更容易。
“就算一半都不到,张所也应付不了,中原,命悬一线。”徐绍忧虑道。
徐卫当然知道这一点,东京留守司目前所倚重的,不过韩世忠岳飞等将,但以韩岳现在的实力,不足以跟女真人抗衡。他现在关心的是,朝廷是什么态度?而主持陕西军政事务的三叔,又是什么态度?
“朝中执宰大臣争持不下,各说各话,尚未拿出应对之策来。但已有部分人提出,中原危在旦夕,要求西军出潼关入援。”徐绍此话一出,徐九心就掉起来了。此前,西军就曾经跟随当初陕西的长官范致虚出关勤了一回王,损失惨重。这回要再来一次……
三叔,你可千万别说你点头赞同了西军不能胡乱使用,再说,陕西也是一摊子的事,搞不好女真人又两路出兵,只怕陕西现在也打起来了要把西军调到中原去了,只怕回头一看,老窝都让人端了大宋这支西北军,可别跟后世那支东北军一样,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师啊
“目前还没有收到陕西方面的奏报,因此官家催我火速回陕,以防有变。”徐绍这话说出来,总算让徐卫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去。只要三叔没在皇帝和执宰们面前表态,那事情就好办得多。
“三叔,那我这就去准备,明天一早……”徐卫作势欲起。
“老九。”徐绍叫住了他。“我现在担心,陕西会不会有事?”
徐卫重新坐回去,郑重道:“这点宣抚相公放心,金军若仍旧是两路出兵,最便捷的进兵路线,就是由关中平原直抵长安城下。这一地区,卑职已经作了妥善布置,长安城防自不必说,耀坊诸州亦有重兵。而且长安背后,还有宣抚处置司直属部队,足以抵挡。”
“可你现在还在镇江行在。”徐绍道。
“这点宣相也不必忧虑,就算卑职不在,招讨副使吴玠,都统制杨彦可代替卑职指挥,再兼张宪、吴璘等将俱可独挡一面,最不济,撑到宣抚相公回去没有问题。”徐卫宽慰道。
徐绍这才稍稍放心,可接着,他问出了一个让徐卫担心的问题:“若金军两路进兵,西军自然要守土抗战。倘若不是,那西军入援就责无旁贷,你知道吗?”
徐卫面无表情,他可以想象得到徐绍顶着来自朝中的多大压力。但是,把西军从陕西拉到中原去作战,绝对不是明智之举我徐卫是打了几次胜仗,可那都是在有限规模当中。这次金军号称五十万,水拧干了,二十万总有,再把那些虾兵蟹将刨了,真正的金军精锐十万不算多吧?
要对付十万金军,而且是在中原地区,西军得出多少兵马?至少十五万吧?你还得防着完颜娄宿趁西军驰援中原之机大举进攻算算这笔帐,西军有这个能力么?抛开这些不说,就算西军真的入援了,打胜,就是解除中原的危机,把金军逼回去。可万一来次象历史上“富平之战”那样的大败中原保不住陕西保不住残余的西军恐怕也只能和历史上一样,去退守四川。那我们还凭什么跟金军叫板?
“居家为叔侄,受事为僚属,宣抚相公但有军令,卑职必定相从。倘若相公真愿拿西军作赌,卑职无话可说,唯有听从节制”徐卫拱手道。他这不是在赌气,因为他知道,以徐绍的见识,不可能想不通这些道理。
徐绍紧咬着牙关,闭了眼睛,良久,挥了挥手。徐卫起身一拜,大步出房而去。
次日一早,他二人便启程往陕西回去。猝然之间发生这么大的事,朝廷已经够乱了,没有任何人来送。因为中原已经开战的缘故,所以他们只能往蜀中去,经四川回陕。这条路,哪怕是用最快的速度,也要一个多月才能抵达目的地。
就在他们火带往陕西赶去的路上,中原地区已经狼烟四起。隆兴五年,八月,金国朝廷决定支持完颜兀术,由他任右副元帅,发燕京枢密院辖下兵马九万余众,又征集了一个汉军万人队,一个契丹万人队,再加上签军五万,伪韩军五万,共计二十一万人,号称五十万,发动了“收取中原,剑指江南”的进攻。
战争开始之初,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全部击溃了山东境内有限的宋军。但令人疑惑的是,兀术似乎并没有冲着东京去的意思,故意放着东京地区不打,而是兵分数路,迅速攻城拔寨,占领中原其他府州。东京留守司的战略布置,本为就是以京城为重点,哪还有力量兼顾其他?因此,兀术在极短时间之内,就拿下了郑州、颖昌府、汝州、陈州,对西京洛阳所在的河南府,和东京所在的开封府都形成了夹击之势。更严重的是,兀术此举还将东京留守司和镇江行在分隔开来,挡住了江南北上支援中原的路。
而东京留守张所,在事发之后,反应迟钝。韩世忠几次警告他,金军不来碰东京城,是想把我们留到最后,围而歼之。必须尽快作出决断,一是求援,二是突围马上放弃东京,率领部队跳出金军包围,往南走,跟江南的御营司部队会合,这才是上上之策
可张所没有同意,尽管他从内心也认为韩世忠的意见,在军事上来说得有道理。但他从政治上考量,不敢也不能放弃东京毕竟,这里是都城钱粮物资虽说转移走了,可东京城里还有数十万百姓,还有皇宫宗庙我们拍屁股一走,这些怎么办?我去了南方,怎么跟官家交待?
正是张所的这种顾忌,直接就宣布了赵鼎“对峙中原”计划的破产。
九月初四,陕西,秦州。
一支马军,旋风一般卷进了城去。经历了一个多月星夜兼程的赶路,徐绍徐卫叔侄二人终于回到了陕西。此刻,他们最想知道的就是,陕西怎样了?
正值晌午,吃过午饭的宣抚处置司佐官们三三两两回到了衙署,准备继续打理公事。到了二堂,先泡上杯浓茶,准备刮刮午饭的油腻。在等茶的间歇,坐在位置上眯着眼打会小盹,实在是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快到大堂宣抚相公回来了”这一声炸雷般的吼,惊醒了一众悠闲的官员们。怔了片刻,全都跟屁股着了火似的窜将起来,直投大堂而去。
走廊上,只见同僚们蜂拥而往,互相议论着。怎么宣抚相公一回来,面都没见着就召我等到公堂去?这是出什么事了?
到了公堂上一看,众人才知事情不小。没瞧见么?宣抚相公一个,南路徐招讨一个,俱是汗流浃背,喘息不止。一个坐在堂上,一个坐在下首,满面的疲倦之色。
从环庆归来的宣抚处置司判官王庶,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问道:“宣相,你这是……”
徐绍摆了摆手,一把抓起案上的茶杯猛喝一阵,喝罢,顾不得气喘吁吁,疾声问道:“陕西可有事”
一话惊满堂陕西?能有什么事?一切正常啊
“这,并无甚大事。只是上个月,环庆有兵将作乱,但被徐招讨在半日之内弹压下去,并没有造成……”王庶正据实以报。
哪料徐绍一口打断他的话:“本官是问金军金军可有举动”
王庶被他的样子骇了一跳,堂上众官也面面相觑。金军哪有什么举动?
“没,没有,宣相,到底怎么了?”王庶一头雾水。
徐绍这才算放下心头一块大石。又抓起茶杯,却发现里面半口也无,重重盖上之后,整个人虚脱一般,闭上眼睛,背靠着椅子,不再动弹。
众官见状,不敢去打扰,纷纷把目光投向徐卫。你跟宣抚相公一同到的行在,该知道是怎么回事吧?王庶走了过去,小声问道:“子昂,这是何故?”
徐卫此时已经平复过来,看着一张张疑惑的脸,他叹道:“金军大举南犯。”
公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本来饭后睡意绵绵的大人们瞬间被震惊了怎地?又大举入侵?这可如何是好?唉,国家多事之秋啊
“走的哪一路?陕西有危险么?”
“镇江行在是什么态度?对陕西可有明令?”
“现在打到哪处了?江南无虞吧?”
众官七嘴八舌,都冲徐卫去,整个公堂闹哄哄一片。突然,只听啪啪两声巨响。众人回头看去,只见宣抚相公满脸怒色,手击在案桌之上。喧闹的公堂顿时安静下来。
徐绍毕竟上了年纪,这使劲拍两下桌子,腿又软了,坐下之后,训斥道:“你等折腾个甚?都坐下”
众官依命落坐,嘴上虽不说了,可心里仍旧不免忐忑。这从前金军总是兵分两路,一东一西,现在中原开战了,陕西恐怕也跑不掉吧?哎呀,徐卫啊徐卫,这回你可也得顶住了咱们就指望你了
徐绍极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他现在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如果金军仍旧兵分两路,倒好办了,他直接领导西军抗战便是。可从现在的迹象来看,金军一改从前战略,这回好像只针对中原。那么西军何去何从,就看他如何决断
朝中大臣虽然有要求西军入援的呼声,但皇帝并没有作出明确要求。只是让他审时度势,这也是他“宣抚处置使”便宜行事之权。可越是这样,越让人头疼。回来的路上,他无数次反复地思考,不得不承认,老九的话是对的。哪怕金军没有攻打陕西,西军也不能跑到中原去支援。陕西太重要了,不容有任何闪失鄜延已经被金军占据,敌人就在眼皮子底下,如何抽得开身?再说,从前西军入援,那是因为天子在京师,不容不救。可现在,天子远在江南……
可是,如果西军就这么无所作为,无动于衷,那也是绝对不行的。难,两难啊
“北夷再度南犯,经山东,转河南,中原危急以今日之态势看,金人似乎无意犯陕西,诸位以为,西军如何应对?”徐绍问道。语气中难掩疲惫。
王庶立即接过话头:“行在是什么意思?”
“彼时局势不明,行在并没有任何明确的指示,只是让陕西审时度势。”徐绍答道。
“中原之重,远胜两河,失中原非但恢复无望,且江南亦危,西军要有所举动才是。”王庶沉吟道。
“不错入援西军出关直入河南”有人高声附和。随即引来赞同之声一片。
徐卫看了这些人一眼,并不发言。此时,也有一个人在看着他,就是他的堂兄,徐六。
“若西军驰援河南,那请问,置陕西于何地?”徐良抗声问道。
堂上一时为之安静,对啊,脑门子一热,光想着中原,陕西怎么整?现在鄜延同州一带,还在金军占据之下,西军要是调去了中原,别让人把老窝都端了吧?不行不行,西军不能去哪也不能去
“能不能分兵?一部防备金军,一部驰援?”有人小声问道,估计自己也觉得有些底气不足。
“分兵?你自己转身问问徐招讨。要是分兵,恐怕救不了中原,也保不了陕西”立马有人反驳了他。
“那怎么办?局势危急至此,数十万西军难道无动于衷么?朝廷养兵是干吃饭的?”
“话不是这么说这不正在商议么?你急什么?陕西情况本来就复杂,金军就在咱们卧塌之侧怎么敢轻举妄动?”
“说的是依我看,女真人就是想凭借陕西金军把西军牵制住,不让西军支援,好让他们放开手脚南犯”
这些人吵吵闹闹,没个统一意见,直到徐良再一次出面制止。
“国家到如此地步西军必须有所行动不能坐视”徐绍一锤定音,给西军定下了个调子。
他既然开了这个口,那讨论西军动不动就没有必要。只是,怎么个行动法?真去支援中原地区?后院不顾了?
王庶等人颇为振奋,赞同道:“宣相之言在理西军为大宋精锐之师,国难当头,当有力挽狂澜的气魄”
“怎么挽?”这实在是一个实际的问题。
徐绍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徐卫:“南路招讨使徐卫在此,想必有所建议?”
其实在路上,他叔侄两个已经几次讨论过了,并准备了好几套策略。若只针对陕和西军的利益来说,不动是最好的。今年又破坏了金军的麦收,女真人在陕西只会越陷越被动。再准备两三年,等西军兵强马壮,粮饷充沛之时,就可吹响反攻的号角。但很显然,现在的大环境不允许西军这样。
那么退而求其次,有两套方案。
第一套,金军既侵中原,那么西京洛阳所在的河南府自然不可避免。河南与陕西,通过陕州接壤。现在陕州处于徐卫控制之下,可以小规模地出兵,声势上支援中原地区的抗战。如果作战不利,陕州丢失,那么退入潼关据守,也是稳妥之策。
至于第二套,就有些冒险了……
[牛文无广告小说奉献]
徐卫站在他住所楼上的栏杆旁,一动也不动,整个人仿佛石像一般。徐绍被紧急召入禁中,他虽然不知道所为何事,但凭直觉,他猜测事情小不了。眼看天色将暗,三叔还没有回来,徐卫不禁暗思,莫非是……
“相公徐宣抚回来了”卫兵奔入院中,朝楼上喊道。
徐卫闻声而动,大步窜下楼去,风风火火前往徐绍住所。他两人离得并不远,就隔着两条门廊而已,当他跨进院子时发现,三叔的随从都在着急忙慌地收拾行装。一看到这架势,他心里就已经猜到几分。
问明叔父何在后,他径直向房里走去。踏进门槛时,看到徐绍正在文案后收拾一些奏章卷宗,遂立于门口,沉声问道:“三叔?”
徐绍抬起头来,满脸凝重,他看着侄儿一时竟不知语从何起。片刻之后,低下头,继续手中的动作,嘴里道:“速去打点,明日一早,启程回陕西。”
徐卫脸色不变,又问道:“女真人?”徐绍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他将一些重要文案收拾好之后,本以为徐卫已经走了,可当他再度抬头时却发现,对方仍旧站在门口。
沉重地叹了一声,徐绍有些无力地步出案桌,到客位之前,双手撑着膝盖缓缓落座,而后道:“坐吧。”
徐卫依言上前坐下,他并没有去催问,因为看得出来,三叔顶着很大的压力。
“不幸被你言中,女真人,又来了。”徐绍低声道。
“经山东,转兵中原?”徐卫试探着问道。
“不错,金人知道东京留守司在滑州布置了重兵防守,遂转道山东。号称五十万马步军,其志不小。”徐绍道。
“一半都没有。”徐卫断定道。不过,以目前中原地区,或者说京畿,河南府一带的宋军力量,恐怕也挡不住女真人的攻势。上回金东路军兀术就已经劫掠了中原,这回再来,恐怕比上次更容易。
“就算一半都不到,张所也应付不了,中原,命悬一线。”徐绍忧虑道。
徐卫当然知道这一点,东京留守司目前所倚重的,不过韩世忠岳飞等将,但以韩岳现在的实力,不足以跟女真人抗衡。他现在关心的是,朝廷是什么态度?而主持陕西军政事务的三叔,又是什么态度?
“朝中执宰大臣争持不下,各说各话,尚未拿出应对之策来。但已有部分人提出,中原危在旦夕,要求西军出潼关入援。”徐绍此话一出,徐九心就掉起来了。此前,西军就曾经跟随当初陕西的长官范致虚出关勤了一回王,损失惨重。这回要再来一次……
三叔,你可千万别说你点头赞同了西军不能胡乱使用,再说,陕西也是一摊子的事,搞不好女真人又两路出兵,只怕陕西现在也打起来了要把西军调到中原去了,只怕回头一看,老窝都让人端了大宋这支西北军,可别跟后世那支东北军一样,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师啊
“目前还没有收到陕西方面的奏报,因此官家催我火速回陕,以防有变。”徐绍这话说出来,总算让徐卫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去。只要三叔没在皇帝和执宰们面前表态,那事情就好办得多。
“三叔,那我这就去准备,明天一早……”徐卫作势欲起。
“老九。”徐绍叫住了他。“我现在担心,陕西会不会有事?”
徐卫重新坐回去,郑重道:“这点宣抚相公放心,金军若仍旧是两路出兵,最便捷的进兵路线,就是由关中平原直抵长安城下。这一地区,卑职已经作了妥善布置,长安城防自不必说,耀坊诸州亦有重兵。而且长安背后,还有宣抚处置司直属部队,足以抵挡。”
“可你现在还在镇江行在。”徐绍道。
“这点宣相也不必忧虑,就算卑职不在,招讨副使吴玠,都统制杨彦可代替卑职指挥,再兼张宪、吴璘等将俱可独挡一面,最不济,撑到宣抚相公回去没有问题。”徐卫宽慰道。
徐绍这才稍稍放心,可接着,他问出了一个让徐卫担心的问题:“若金军两路进兵,西军自然要守土抗战。倘若不是,那西军入援就责无旁贷,你知道吗?”
徐卫面无表情,他可以想象得到徐绍顶着来自朝中的多大压力。但是,把西军从陕西拉到中原去作战,绝对不是明智之举我徐卫是打了几次胜仗,可那都是在有限规模当中。这次金军号称五十万,水拧干了,二十万总有,再把那些虾兵蟹将刨了,真正的金军精锐十万不算多吧?
要对付十万金军,而且是在中原地区,西军得出多少兵马?至少十五万吧?你还得防着完颜娄宿趁西军驰援中原之机大举进攻算算这笔帐,西军有这个能力么?抛开这些不说,就算西军真的入援了,打胜,就是解除中原的危机,把金军逼回去。可万一来次象历史上“富平之战”那样的大败中原保不住陕西保不住残余的西军恐怕也只能和历史上一样,去退守四川。那我们还凭什么跟金军叫板?
“居家为叔侄,受事为僚属,宣抚相公但有军令,卑职必定相从。倘若相公真愿拿西军作赌,卑职无话可说,唯有听从节制”徐卫拱手道。他这不是在赌气,因为他知道,以徐绍的见识,不可能想不通这些道理。
徐绍紧咬着牙关,闭了眼睛,良久,挥了挥手。徐卫起身一拜,大步出房而去。
次日一早,他二人便启程往陕西回去。猝然之间发生这么大的事,朝廷已经够乱了,没有任何人来送。因为中原已经开战的缘故,所以他们只能往蜀中去,经四川回陕。这条路,哪怕是用最快的速度,也要一个多月才能抵达目的地。
就在他们火带往陕西赶去的路上,中原地区已经狼烟四起。隆兴五年,八月,金国朝廷决定支持完颜兀术,由他任右副元帅,发燕京枢密院辖下兵马九万余众,又征集了一个汉军万人队,一个契丹万人队,再加上签军五万,伪韩军五万,共计二十一万人,号称五十万,发动了“收取中原,剑指江南”的进攻。
战争开始之初,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全部击溃了山东境内有限的宋军。但令人疑惑的是,兀术似乎并没有冲着东京去的意思,故意放着东京地区不打,而是兵分数路,迅速攻城拔寨,占领中原其他府州。东京留守司的战略布置,本为就是以京城为重点,哪还有力量兼顾其他?因此,兀术在极短时间之内,就拿下了郑州、颖昌府、汝州、陈州,对西京洛阳所在的河南府,和东京所在的开封府都形成了夹击之势。更严重的是,兀术此举还将东京留守司和镇江行在分隔开来,挡住了江南北上支援中原的路。
而东京留守张所,在事发之后,反应迟钝。韩世忠几次警告他,金军不来碰东京城,是想把我们留到最后,围而歼之。必须尽快作出决断,一是求援,二是突围马上放弃东京,率领部队跳出金军包围,往南走,跟江南的御营司部队会合,这才是上上之策
可张所没有同意,尽管他从内心也认为韩世忠的意见,在军事上来说得有道理。但他从政治上考量,不敢也不能放弃东京毕竟,这里是都城钱粮物资虽说转移走了,可东京城里还有数十万百姓,还有皇宫宗庙我们拍屁股一走,这些怎么办?我去了南方,怎么跟官家交待?
正是张所的这种顾忌,直接就宣布了赵鼎“对峙中原”计划的破产。
九月初四,陕西,秦州。
一支马军,旋风一般卷进了城去。经历了一个多月星夜兼程的赶路,徐绍徐卫叔侄二人终于回到了陕西。此刻,他们最想知道的就是,陕西怎样了?
正值晌午,吃过午饭的宣抚处置司佐官们三三两两回到了衙署,准备继续打理公事。到了二堂,先泡上杯浓茶,准备刮刮午饭的油腻。在等茶的间歇,坐在位置上眯着眼打会小盹,实在是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快到大堂宣抚相公回来了”这一声炸雷般的吼,惊醒了一众悠闲的官员们。怔了片刻,全都跟屁股着了火似的窜将起来,直投大堂而去。
走廊上,只见同僚们蜂拥而往,互相议论着。怎么宣抚相公一回来,面都没见着就召我等到公堂去?这是出什么事了?
到了公堂上一看,众人才知事情不小。没瞧见么?宣抚相公一个,南路徐招讨一个,俱是汗流浃背,喘息不止。一个坐在堂上,一个坐在下首,满面的疲倦之色。
从环庆归来的宣抚处置司判官王庶,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问道:“宣相,你这是……”
徐绍摆了摆手,一把抓起案上的茶杯猛喝一阵,喝罢,顾不得气喘吁吁,疾声问道:“陕西可有事”
一话惊满堂陕西?能有什么事?一切正常啊
“这,并无甚大事。只是上个月,环庆有兵将作乱,但被徐招讨在半日之内弹压下去,并没有造成……”王庶正据实以报。
哪料徐绍一口打断他的话:“本官是问金军金军可有举动”
王庶被他的样子骇了一跳,堂上众官也面面相觑。金军哪有什么举动?
“没,没有,宣相,到底怎么了?”王庶一头雾水。
徐绍这才算放下心头一块大石。又抓起茶杯,却发现里面半口也无,重重盖上之后,整个人虚脱一般,闭上眼睛,背靠着椅子,不再动弹。
众官见状,不敢去打扰,纷纷把目光投向徐卫。你跟宣抚相公一同到的行在,该知道是怎么回事吧?王庶走了过去,小声问道:“子昂,这是何故?”
徐卫此时已经平复过来,看着一张张疑惑的脸,他叹道:“金军大举南犯。”
公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本来饭后睡意绵绵的大人们瞬间被震惊了怎地?又大举入侵?这可如何是好?唉,国家多事之秋啊
“走的哪一路?陕西有危险么?”
“镇江行在是什么态度?对陕西可有明令?”
“现在打到哪处了?江南无虞吧?”
众官七嘴八舌,都冲徐卫去,整个公堂闹哄哄一片。突然,只听啪啪两声巨响。众人回头看去,只见宣抚相公满脸怒色,手击在案桌之上。喧闹的公堂顿时安静下来。
徐绍毕竟上了年纪,这使劲拍两下桌子,腿又软了,坐下之后,训斥道:“你等折腾个甚?都坐下”
众官依命落坐,嘴上虽不说了,可心里仍旧不免忐忑。这从前金军总是兵分两路,一东一西,现在中原开战了,陕西恐怕也跑不掉吧?哎呀,徐卫啊徐卫,这回你可也得顶住了咱们就指望你了
徐绍极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他现在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如果金军仍旧兵分两路,倒好办了,他直接领导西军抗战便是。可从现在的迹象来看,金军一改从前战略,这回好像只针对中原。那么西军何去何从,就看他如何决断
朝中大臣虽然有要求西军入援的呼声,但皇帝并没有作出明确要求。只是让他审时度势,这也是他“宣抚处置使”便宜行事之权。可越是这样,越让人头疼。回来的路上,他无数次反复地思考,不得不承认,老九的话是对的。哪怕金军没有攻打陕西,西军也不能跑到中原去支援。陕西太重要了,不容有任何闪失鄜延已经被金军占据,敌人就在眼皮子底下,如何抽得开身?再说,从前西军入援,那是因为天子在京师,不容不救。可现在,天子远在江南……
可是,如果西军就这么无所作为,无动于衷,那也是绝对不行的。难,两难啊
“北夷再度南犯,经山东,转河南,中原危急以今日之态势看,金人似乎无意犯陕西,诸位以为,西军如何应对?”徐绍问道。语气中难掩疲惫。
王庶立即接过话头:“行在是什么意思?”
“彼时局势不明,行在并没有任何明确的指示,只是让陕西审时度势。”徐绍答道。
“中原之重,远胜两河,失中原非但恢复无望,且江南亦危,西军要有所举动才是。”王庶沉吟道。
“不错入援西军出关直入河南”有人高声附和。随即引来赞同之声一片。
徐卫看了这些人一眼,并不发言。此时,也有一个人在看着他,就是他的堂兄,徐六。
“若西军驰援河南,那请问,置陕西于何地?”徐良抗声问道。
堂上一时为之安静,对啊,脑门子一热,光想着中原,陕西怎么整?现在鄜延同州一带,还在金军占据之下,西军要是调去了中原,别让人把老窝都端了吧?不行不行,西军不能去哪也不能去
“能不能分兵?一部防备金军,一部驰援?”有人小声问道,估计自己也觉得有些底气不足。
“分兵?你自己转身问问徐招讨。要是分兵,恐怕救不了中原,也保不了陕西”立马有人反驳了他。
“那怎么办?局势危急至此,数十万西军难道无动于衷么?朝廷养兵是干吃饭的?”
“话不是这么说这不正在商议么?你急什么?陕西情况本来就复杂,金军就在咱们卧塌之侧怎么敢轻举妄动?”
“说的是依我看,女真人就是想凭借陕西金军把西军牵制住,不让西军支援,好让他们放开手脚南犯”
这些人吵吵闹闹,没个统一意见,直到徐良再一次出面制止。
“国家到如此地步西军必须有所行动不能坐视”徐绍一锤定音,给西军定下了个调子。
他既然开了这个口,那讨论西军动不动就没有必要。只是,怎么个行动法?真去支援中原地区?后院不顾了?
王庶等人颇为振奋,赞同道:“宣相之言在理西军为大宋精锐之师,国难当头,当有力挽狂澜的气魄”
“怎么挽?”这实在是一个实际的问题。
徐绍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徐卫:“南路招讨使徐卫在此,想必有所建议?”
其实在路上,他叔侄两个已经几次讨论过了,并准备了好几套策略。若只针对陕和西军的利益来说,不动是最好的。今年又破坏了金军的麦收,女真人在陕西只会越陷越被动。再准备两三年,等西军兵强马壮,粮饷充沛之时,就可吹响反攻的号角。但很显然,现在的大环境不允许西军这样。
那么退而求其次,有两套方案。
第一套,金军既侵中原,那么西京洛阳所在的河南府自然不可避免。河南与陕西,通过陕州接壤。现在陕州处于徐卫控制之下,可以小规模地出兵,声势上支援中原地区的抗战。如果作战不利,陕州丢失,那么退入潼关据守,也是稳妥之策。
至于第二套,就有些冒险了……
[牛文无广告小说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