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突来之战
八月中旬,徐卫没等到环庆经略安抚使刘光世的报告,却收到了长安细作传回来的消息。(牛文小说~网看小说)伪韩的鄜州知州李永奇和他的儿子李世辅,密谋发动“叛乱”,欲劫持伪朝陕西都统制张俊投宋。不料事泄,张俊预先得知消息,挫败了这起未遂之事迹。事情详细的经过不得而知,只探到李家几乎被灭了门……
徐卫惊闻此讯,不禁感到可惜,指示潜伏于敌境的细作设法探明事情原委报来。
转眼至嘉定三年,西军逐渐从大败的阵痛之中恢复过来,姚平仲因为徐处仁和徐卫的支持,熙河军扩充到三万余众,至此,除泾原经略安抚司外,陕西各路的兵力基本持平。秦凤路在此期间没有大规模地招兵,虎儿军维持在战后的三万余众。虽然数量没有增长,但徐卫狠狠抓了一把质量。最突出的成绩,就是他的选锋马军达到了八千骑的规模。
八千骑兵,在金军看来不算什么,但放在宋军这里,就算一个方面军规模的大兵团,也很少能拿得出这个数来。徐卫原本的骑兵底子就较其他各路要厚,这两年,秦凤的马场出产少量战马,都被他“吞”了。
除了骑兵实力得到增加以外,火器在虎儿军中渐成规模。李成卫统率的两千“突火骑”已经能熟练使用新式的“三眼突火枪”,成为一支精锐的机动打击力量。而装备步兵的“飞火炮”也形成了标准,数量达百门之多,主要布置在朱记关和凤翔府城。除此之外,凤翔城防工程的峻工,标志着朱记关—凤翔城—大散关三角防御体系的形成。
西军在稳步恢复,徐处仁也没有闲着,除了尽力满足陕西需求以外,他在四川通过各种途径,在保证局势稳定的前提下,增加税收。嘉定三年,川陕两地税收首次突破两千五百万贯。鉴于这种情况,徐处仁开始屯积钱粮,为将来可能爆发的战事作战略储备。
这段时期,西军与陕西的金军和韩军之间,小摩擦不断,大冲突没有,局势总的来说还算平静。但这种平静到了嘉定三年六月时,发生了变化。
首先,要从金国说起。完颜亶得到完颜宗磐、完颜宗干、完颜宗弼(兀术)等一帮“帝族”宗室的支持继位后,开始打击以完颜宗翰(粘罕)为代表的“相族”势力。只是粘罕是大金开国第一功臣,在军队里享有崇高的威望,并一直是金军的象征。
虽然完颜亶“以相位易兵权”,把宗翰及其死党大多召入中央朝廷,但还是不敢贸然动到宗翰头上去。想来想去,皇帝一帮人找到一个突破口,那就是高世由的大韩国。当初扶持高世由称帝建国,是为“以汉制汉,以南制南”,并在宋金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
可到了现在,金国皇帝自己就在推行汉化改革,什么三公三省,封国制国,已经搞得风生水起。而且通过这么多年的了解,对于汉人管理那一套,已经摸索得差不多了。不再需要高世由来充场面。
至于宋金缓冲区这一说,更不能成立。因为宋军已经弱得不成样子,对金军而言,对方连招架的力气都快没有了,更遑论还手?还要缓冲区来作甚?
最要紧的是,金国朝廷把金军将士们流血拼杀抢回来的地盘,通通划给了高世由,虽然是延续金太宗吴乞买的政策,但这让金军上下很不爽。我们拼死拼活,到头来好处都是姓高的?这是什么道理?
基于这种情况,金国朝廷内部出现了废掉高世由的声音。这让宗翰感到了危险,废高世由,代表新皇帝要中止太宗前朝的路线,而他在太宗朝权倾天下,是不是意味着,我也在被“中止”之列?
于是身为“尚书令”的宗翰极力反对此事,并授意高世由,赶紧出来表现表现,证明你存在的价值,否则你就完蛋了。
高世由惊闻此讯,急得没奈何。我能怎么表现?钱财平时没少往金国权贵们家里送,逢年过节给大金皇帝的进贡也从来没断过,还要我怎么样?思来想去,在他弟弟,齐王高孝恭,也就是掘徐氏祖坟那位的建议下,高世由有办法了。
我的作用不止是给大金国送些钱财,我还能打仗我还能替大金国开疆拓土
高世由在宋嘉定三年上奏金廷,声称南朝虽然作为大金的侄国,但是还不老实。为什么呢?因为据他所知,南朝用折家驻江西,用何灌驻荆湖,这两个都在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有“北犯”之意。尤其是荆湖地区的何灌,在襄汉前沿布置了重兵,间接威胁到东京。
再说川陕地区,南朝的川陕宣抚使徐处仁倒没怎么样,可那陕西制置使徐卫却不是个东西。他的骑兵一度进抵到武功城下,差点就没窜到长安去。这就罢了,最让人愤怒的,是徐卫想尽办法挖墙角。去年陕西挫败的李家父子作乱一事中,就有徐卫掺合。
这种种迹象表明,赵宋还存有恢复的妄想这怎么能行?我高世由因为大金太宗皇帝的厚爱而践柞称制,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报。现在机会来了,我愿意替大金国收拾收拾赵宋,发兵出征,请大金国派兵协助。
完颜亶收到他的奏章,心里明镜似的,知道他是想借征宋而自重。会聚重臣商议,普遍认为,既然高世由有这份“孝心”,他想打就让他打吧。如果打胜了,当然好,如果战败了,不正好以此为由,废黜了他么?
对于高世由借兵的请求,完颜亶不打算答应,但后来因为粘罕的极力坚持,兀术决定派遣自己的禆将,蒲卢浑和阿鲁朴二人引军三万作为支援,至于西线,除韩常两万兵外,兀术又派出自己的悍将赤盏晖引四万军前往增援。
兀术之所对陕西这么积极,首先是因为陕西在金军作战路线中,一直是西路。而西路又一直是粘罕在主持。他让自己的悍将引军入陕,取代粘罕的意图不言自明。除政治上的因素外,西军虽然经历了大败,但直到现在,仍是南朝最具实力的一支武装力量。上次马五没能拿下凤翔府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此番用兵,务必夺取
金国的批准和支持,给了高世由莫大的鼓舞。他随即以其弟高孝恭总兵务,仅在东线,就纠集军队十四万,任用大批降将统兵,拟从东京出发,直扑襄汉地区。而对于西线,高世由还算没得失心疯,他知道西军虽然大败,伤了元气,但还保存了相当实力。吞并陕西,对韩军来说,显然不太可能。但没关系,我吞不了整个陕西不打紧,西军不是还控制着四路么?我能拿下他一路半路的就成。总之,陕西小打小闹,荆湖大打出手
嘉定三年八月,秋高马肥,十四万韩军联合三万金军从东京出发,直扑襄阳宋韩战争爆发
江南震动杭州行在的君臣怎么也没料到,前两年刚刚以巨大的耻辱为代价,与女真人议和成功,休兵罢战。可现在,伪韩又来了
刚登基不久的赵谌完全没有应对这种局面的经验,他去见父亲,见祖父,求教应对之策。可那两个在位时,应对战急的表现也不怎么样只能告诉他,这事你得和朝中大臣商量。
赵谌慌忙召开详议司,并把已经不具备参加详议司资格的徐绍也拉来,商议对策。朱胜非,秦桧,许翰等重臣都缺乏应对战事的经验,徐绍的作用突显出来。在详议司会议上,他轻描淡写地让官家和同僚勿忧,女真人我们打不过,高世由还打不过么?关羽张飞揍不了,刘玄德还不行么?青龙刀丈蛇矛斗不过,双股剑还不成吗?
他指出,何灌是军中宿将,麾下又有其长子何蓟、并张家兄弟以及韩世忠岳飞,支撑一时应该没问题。折家军在江西练兵,此时不用更待何时?赵太尉拱卫行在,又有江中水师之利,护住江防没有问题。总之,莫慌,从容应对就是。
他的淡定大大地消除了赵谌和宰执们的紧张,而皇帝更是听从许翰的劝说,“力排众议”,正式任命徐绍为尚书右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兼任御营使,成为次相和反击韩军的总指挥。
而在陕西,徐卫虽然还不知道南方已经开战,但也注意到了陕西金军韩军的异常举动。首先就是京兆府的敌军收缩兵力,驻武功的高宛在麦收之后引军还长安。
接着,环庆刘光世报告,在庆阳府南面的宁州,东北面的保安军,有敌兵集结迹象。
再来,就是伪韩陕西宣抚大使刘豫正式行文赵宋川陕宣抚司,指责南朝陕西制置使徐卫鼓动韩军兵将叛变,蓄意挑起争端。在文中,刘豫言辞表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激烈,直接把事情上升到破坏宋金隆兴和议的高度。
徐卫综合这些情况分析,认为陕西可能面临战争危险,遂上报绵州。徐处仁指示,不要轻举妄动,静观其变。徐卫遂以制置使身份,命令刘光世进入战备状态,又命令泾原帅徐原,随时准备支援,一旦战事爆发,泾原兵就进入庆阳府助战。
而对于他自己的防区,徐卫不用操太多的心。凤翔有他心腹大将张宪坐镇,无论凤翔府城还是朱记关,都有重兵防守,可以说是城坚器利,甭管谁来咬,都得磞掉他一嘴的牙他担心的,反而是刘光世和环庆一路。
环庆军,绝大部分都是曲端原来的老底子,平时和和气气,真打起来刘光世能不能自如地指挥是个问题。到了紧急关头,徐原会不会违背命令,拒绝支援,又是一个问题。
秦州,陕西制置司。
连续数日,不断有新的消息传到此处,战争阴云密布刘光世已经确认,韩军即将从保安和宁州两处,对庆阳府发动夹击。他已经命令张中孚进抵庆阳府北部布置防务,又命令刘锜引军进驻庆阳府南面的赤城镇,扼住泾水,并在庆阳府城动员军民,加强防务。但还是担心势单力薄,请求制置司调动兵马增援。
一名身背信匣的信使,纵马飞奔至制置司衙署前,没等马停稳,就飞身跃下,顺手取了信匣,大声道:“庆阳急报”
听了这一声,守卫大门的士兵不敢阻拦,放他通行无阻一路奔入二堂,制置司主管机宜张庆接住,疾声问道:“怎么回事?”
“战事爆发韩军两路进攻”满头大汗的信使焦声道。
张庆面色一紧,夺了信匣转身就往里走闻讯出来的吴玠和他一道进入了徐卫的办公堂。
“大帅”张庆一进去就沉声喊道。
徐卫正俯首于文案,听这一声,抬起头来,满面肃色。张庆匆匆上前将匣子奉上,紫金虎开了匣,取出其中的银牌一看。四日之前,韩军越过宁州边界,入侵庆阳府。驻扎赤城镇的刘锜,以营垒为依托,与敌接战,并初战告捷。同一日,环庆帅司接张中孚军报,敌自保安沿洛水而来,势大,守军正苦支撑。
“还真就打起来了……”徐卫看罢军报,喃喃自语。
他知道,光是韩军那些臭鸡蛋烂黄瓜,根本不敢来捋西军的虎须。敢这么张狂地入侵环庆,一定有金军撑腰,不用说,以擅长攻守而闻名的韩常,一定在
“相公刘光世撑不住的不是卑职看不起他,张家兄弟是什么人,我们都清楚。刘锜和李彦仙两个,还不成气候,环庆需要增援”吴玠沉声说道。
这个道理徐卫如何不懂,不过,他虽然已经命令泾原帅徐原密切关注环庆局势,一旦战事爆发即挥师增援。但是,徐原毕竟是徐原,他会怎么作,谁也预料不到。
刘子羽匆匆进来,正好听到吴玠那句话,因此道:“相公,务必保证徐原不要按兵不动啊”
八月中旬,徐卫没等到环庆经略安抚使刘光世的报告,却收到了长安细作传回来的消息。(牛文小说~网看小说)伪韩的鄜州知州李永奇和他的儿子李世辅,密谋发动“叛乱”,欲劫持伪朝陕西都统制张俊投宋。不料事泄,张俊预先得知消息,挫败了这起未遂之事迹。事情详细的经过不得而知,只探到李家几乎被灭了门……
徐卫惊闻此讯,不禁感到可惜,指示潜伏于敌境的细作设法探明事情原委报来。
转眼至嘉定三年,西军逐渐从大败的阵痛之中恢复过来,姚平仲因为徐处仁和徐卫的支持,熙河军扩充到三万余众,至此,除泾原经略安抚司外,陕西各路的兵力基本持平。秦凤路在此期间没有大规模地招兵,虎儿军维持在战后的三万余众。虽然数量没有增长,但徐卫狠狠抓了一把质量。最突出的成绩,就是他的选锋马军达到了八千骑的规模。
八千骑兵,在金军看来不算什么,但放在宋军这里,就算一个方面军规模的大兵团,也很少能拿得出这个数来。徐卫原本的骑兵底子就较其他各路要厚,这两年,秦凤的马场出产少量战马,都被他“吞”了。
除了骑兵实力得到增加以外,火器在虎儿军中渐成规模。李成卫统率的两千“突火骑”已经能熟练使用新式的“三眼突火枪”,成为一支精锐的机动打击力量。而装备步兵的“飞火炮”也形成了标准,数量达百门之多,主要布置在朱记关和凤翔府城。除此之外,凤翔城防工程的峻工,标志着朱记关—凤翔城—大散关三角防御体系的形成。
西军在稳步恢复,徐处仁也没有闲着,除了尽力满足陕西需求以外,他在四川通过各种途径,在保证局势稳定的前提下,增加税收。嘉定三年,川陕两地税收首次突破两千五百万贯。鉴于这种情况,徐处仁开始屯积钱粮,为将来可能爆发的战事作战略储备。
这段时期,西军与陕西的金军和韩军之间,小摩擦不断,大冲突没有,局势总的来说还算平静。但这种平静到了嘉定三年六月时,发生了变化。
首先,要从金国说起。完颜亶得到完颜宗磐、完颜宗干、完颜宗弼(兀术)等一帮“帝族”宗室的支持继位后,开始打击以完颜宗翰(粘罕)为代表的“相族”势力。只是粘罕是大金开国第一功臣,在军队里享有崇高的威望,并一直是金军的象征。
虽然完颜亶“以相位易兵权”,把宗翰及其死党大多召入中央朝廷,但还是不敢贸然动到宗翰头上去。想来想去,皇帝一帮人找到一个突破口,那就是高世由的大韩国。当初扶持高世由称帝建国,是为“以汉制汉,以南制南”,并在宋金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
可到了现在,金国皇帝自己就在推行汉化改革,什么三公三省,封国制国,已经搞得风生水起。而且通过这么多年的了解,对于汉人管理那一套,已经摸索得差不多了。不再需要高世由来充场面。
至于宋金缓冲区这一说,更不能成立。因为宋军已经弱得不成样子,对金军而言,对方连招架的力气都快没有了,更遑论还手?还要缓冲区来作甚?
最要紧的是,金国朝廷把金军将士们流血拼杀抢回来的地盘,通通划给了高世由,虽然是延续金太宗吴乞买的政策,但这让金军上下很不爽。我们拼死拼活,到头来好处都是姓高的?这是什么道理?
基于这种情况,金国朝廷内部出现了废掉高世由的声音。这让宗翰感到了危险,废高世由,代表新皇帝要中止太宗前朝的路线,而他在太宗朝权倾天下,是不是意味着,我也在被“中止”之列?
于是身为“尚书令”的宗翰极力反对此事,并授意高世由,赶紧出来表现表现,证明你存在的价值,否则你就完蛋了。
高世由惊闻此讯,急得没奈何。我能怎么表现?钱财平时没少往金国权贵们家里送,逢年过节给大金皇帝的进贡也从来没断过,还要我怎么样?思来想去,在他弟弟,齐王高孝恭,也就是掘徐氏祖坟那位的建议下,高世由有办法了。
我的作用不止是给大金国送些钱财,我还能打仗我还能替大金国开疆拓土
高世由在宋嘉定三年上奏金廷,声称南朝虽然作为大金的侄国,但是还不老实。为什么呢?因为据他所知,南朝用折家驻江西,用何灌驻荆湖,这两个都在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有“北犯”之意。尤其是荆湖地区的何灌,在襄汉前沿布置了重兵,间接威胁到东京。
再说川陕地区,南朝的川陕宣抚使徐处仁倒没怎么样,可那陕西制置使徐卫却不是个东西。他的骑兵一度进抵到武功城下,差点就没窜到长安去。这就罢了,最让人愤怒的,是徐卫想尽办法挖墙角。去年陕西挫败的李家父子作乱一事中,就有徐卫掺合。
这种种迹象表明,赵宋还存有恢复的妄想这怎么能行?我高世由因为大金太宗皇帝的厚爱而践柞称制,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报。现在机会来了,我愿意替大金国收拾收拾赵宋,发兵出征,请大金国派兵协助。
完颜亶收到他的奏章,心里明镜似的,知道他是想借征宋而自重。会聚重臣商议,普遍认为,既然高世由有这份“孝心”,他想打就让他打吧。如果打胜了,当然好,如果战败了,不正好以此为由,废黜了他么?
对于高世由借兵的请求,完颜亶不打算答应,但后来因为粘罕的极力坚持,兀术决定派遣自己的禆将,蒲卢浑和阿鲁朴二人引军三万作为支援,至于西线,除韩常两万兵外,兀术又派出自己的悍将赤盏晖引四万军前往增援。
兀术之所对陕西这么积极,首先是因为陕西在金军作战路线中,一直是西路。而西路又一直是粘罕在主持。他让自己的悍将引军入陕,取代粘罕的意图不言自明。除政治上的因素外,西军虽然经历了大败,但直到现在,仍是南朝最具实力的一支武装力量。上次马五没能拿下凤翔府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此番用兵,务必夺取
金国的批准和支持,给了高世由莫大的鼓舞。他随即以其弟高孝恭总兵务,仅在东线,就纠集军队十四万,任用大批降将统兵,拟从东京出发,直扑襄汉地区。而对于西线,高世由还算没得失心疯,他知道西军虽然大败,伤了元气,但还保存了相当实力。吞并陕西,对韩军来说,显然不太可能。但没关系,我吞不了整个陕西不打紧,西军不是还控制着四路么?我能拿下他一路半路的就成。总之,陕西小打小闹,荆湖大打出手
嘉定三年八月,秋高马肥,十四万韩军联合三万金军从东京出发,直扑襄阳宋韩战争爆发
江南震动杭州行在的君臣怎么也没料到,前两年刚刚以巨大的耻辱为代价,与女真人议和成功,休兵罢战。可现在,伪韩又来了
刚登基不久的赵谌完全没有应对这种局面的经验,他去见父亲,见祖父,求教应对之策。可那两个在位时,应对战急的表现也不怎么样只能告诉他,这事你得和朝中大臣商量。
赵谌慌忙召开详议司,并把已经不具备参加详议司资格的徐绍也拉来,商议对策。朱胜非,秦桧,许翰等重臣都缺乏应对战事的经验,徐绍的作用突显出来。在详议司会议上,他轻描淡写地让官家和同僚勿忧,女真人我们打不过,高世由还打不过么?关羽张飞揍不了,刘玄德还不行么?青龙刀丈蛇矛斗不过,双股剑还不成吗?
他指出,何灌是军中宿将,麾下又有其长子何蓟、并张家兄弟以及韩世忠岳飞,支撑一时应该没问题。折家军在江西练兵,此时不用更待何时?赵太尉拱卫行在,又有江中水师之利,护住江防没有问题。总之,莫慌,从容应对就是。
他的淡定大大地消除了赵谌和宰执们的紧张,而皇帝更是听从许翰的劝说,“力排众议”,正式任命徐绍为尚书右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兼任御营使,成为次相和反击韩军的总指挥。
而在陕西,徐卫虽然还不知道南方已经开战,但也注意到了陕西金军韩军的异常举动。首先就是京兆府的敌军收缩兵力,驻武功的高宛在麦收之后引军还长安。
接着,环庆刘光世报告,在庆阳府南面的宁州,东北面的保安军,有敌兵集结迹象。
再来,就是伪韩陕西宣抚大使刘豫正式行文赵宋川陕宣抚司,指责南朝陕西制置使徐卫鼓动韩军兵将叛变,蓄意挑起争端。在文中,刘豫言辞表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激烈,直接把事情上升到破坏宋金隆兴和议的高度。
徐卫综合这些情况分析,认为陕西可能面临战争危险,遂上报绵州。徐处仁指示,不要轻举妄动,静观其变。徐卫遂以制置使身份,命令刘光世进入战备状态,又命令泾原帅徐原,随时准备支援,一旦战事爆发,泾原兵就进入庆阳府助战。
而对于他自己的防区,徐卫不用操太多的心。凤翔有他心腹大将张宪坐镇,无论凤翔府城还是朱记关,都有重兵防守,可以说是城坚器利,甭管谁来咬,都得磞掉他一嘴的牙他担心的,反而是刘光世和环庆一路。
环庆军,绝大部分都是曲端原来的老底子,平时和和气气,真打起来刘光世能不能自如地指挥是个问题。到了紧急关头,徐原会不会违背命令,拒绝支援,又是一个问题。
秦州,陕西制置司。
连续数日,不断有新的消息传到此处,战争阴云密布刘光世已经确认,韩军即将从保安和宁州两处,对庆阳府发动夹击。他已经命令张中孚进抵庆阳府北部布置防务,又命令刘锜引军进驻庆阳府南面的赤城镇,扼住泾水,并在庆阳府城动员军民,加强防务。但还是担心势单力薄,请求制置司调动兵马增援。
一名身背信匣的信使,纵马飞奔至制置司衙署前,没等马停稳,就飞身跃下,顺手取了信匣,大声道:“庆阳急报”
听了这一声,守卫大门的士兵不敢阻拦,放他通行无阻一路奔入二堂,制置司主管机宜张庆接住,疾声问道:“怎么回事?”
“战事爆发韩军两路进攻”满头大汗的信使焦声道。
张庆面色一紧,夺了信匣转身就往里走闻讯出来的吴玠和他一道进入了徐卫的办公堂。
“大帅”张庆一进去就沉声喊道。
徐卫正俯首于文案,听这一声,抬起头来,满面肃色。张庆匆匆上前将匣子奉上,紫金虎开了匣,取出其中的银牌一看。四日之前,韩军越过宁州边界,入侵庆阳府。驻扎赤城镇的刘锜,以营垒为依托,与敌接战,并初战告捷。同一日,环庆帅司接张中孚军报,敌自保安沿洛水而来,势大,守军正苦支撑。
“还真就打起来了……”徐卫看罢军报,喃喃自语。
他知道,光是韩军那些臭鸡蛋烂黄瓜,根本不敢来捋西军的虎须。敢这么张狂地入侵环庆,一定有金军撑腰,不用说,以擅长攻守而闻名的韩常,一定在
“相公刘光世撑不住的不是卑职看不起他,张家兄弟是什么人,我们都清楚。刘锜和李彦仙两个,还不成气候,环庆需要增援”吴玠沉声说道。
这个道理徐卫如何不懂,不过,他虽然已经命令泾原帅徐原密切关注环庆局势,一旦战事爆发即挥师增援。但是,徐原毕竟是徐原,他会怎么作,谁也预料不到。
刘子羽匆匆进来,正好听到吴玠那句话,因此道:“相公,务必保证徐原不要按兵不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