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得到江南的战报而急忙进京面见父皇,一方面他要父皇指出局势的严重,唐朝必须要有所应对,另一方面他想和父皇和解,在唐朝危难关头,必须要以大局为重,放弃纷争,一致对外。
父皇正当壮年,他和太悳子最后谁来坐皇位,完全可以放到以后再说,现在的国难当头,首先是要保住大唐江山。
李世民快步来到御书房门口,脚步忽然有些犹豫起来,如果父皇不肯接受他的和解,一定要把他软禁起来,又该怎么办?
虽然他觉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但毕竟是有可能,万一父皇听了太悳子之劝,再出昏招把他囚禁,那他就是得不偿失了。
但既然已经到了,李世民也身不由己,一名宦官进去替他禀报,片刻出来道:“殿下,圣上宣你觐见!”
李世民略略稳一下心神,这才走进了御书房,一进御书房,他便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儿臣参见父皇,祝父皇万寿无疆,江山永驻!”
李渊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个充满叛逆的儿子,此时他心中已经没有了怨恨,他想到了逝去的妻子,一缕父子亲情从他心中油然而生,语气也变得柔和起来,“皇儿起来吧!”
“谢父皇!”李世民站起身,在父亲面前垂手而立。
李渊又问他:“你三弟怎么没有跟你一起回来?”
三弟就是李玄霸,他一直跟李世民在一起,李玄霸考虑问题比较单纯,他不愿跟随绥靖派的李建成而更愿意跟随主战派的二哥李世民。
李世民连忙躬身道:“三弟现跟随段志玄将军镇守浅水原,如果父皇要见他,儿臣立刻派人找他回来。”
“这倒不用了,朕只是随口问一问。”
李渊话题一转又道:“李密被灭亡之事,皇儿应该也听说了吧!”
“回禀父皇,儿臣已听闻此事,但儿臣以为李密覆灭其实也是必然之事,并不奇怪。”
“这是为何?”李渊不解地问道。
“父皇,李密的根子是瓦岗军支持瓦岗军的民众在中原,但李密却放弃了中原,转战江南,就算他灭掉了李子通和沈法兴,但他也得不到江南士族名门的支持,杨元庆是得到了山东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占悳据北方,而我们是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才得以坐稳长安李密却什么都没有,就如同无根的浮萍,他最终怎能不失败?”
李渊渐渐听出了儿子话中有话,令他心中有些不舒服起来,他又看了一眼堆在地上的辞呈,冷冷问道:“你专程跑来就是要指责朕放弃了根基吗?”
李世民吓得跪了下来“儿臣不敢,关陇贵族的事情儿臣在进宫时才听说,儿臣从扶风赶来,其实是有两件事情要面呈父皇。”
“和你无关之事就不要再提。”
李渊哼了一声,“说吧!你有哪两件事情要面呈朕?””父皇,第一件事是儿臣愿辞去天策上将之职,儿臣过去对皇兄多有冒犯之处,儿臣想向他当面道歉。”
李渊微微一怔,这个结果他倒没有想到,他明白儿子的言外之意就是他不再谋求东宫之位,放弃内讧,辞去天策上将之职明显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李渊也已意识到他们兄弟二人的内讧是造成大唐屡屡失败的根源,他也希望兄弟二人不要再争权夺利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李世民的表态令李渊心中大为宽慰,刚才因关陇贵族而引发的一丝不快也随即烟消云散,他点点笑道:“皇儿的表态是为父今年所听到最为欣慰的一句话,我希望你们兄弟二人能够携手同心,共度危难。”
李世民重重磕一个头,“儿臣绝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起来说话吧!”
李渊让李世民起身,又笑眯眯问道:“那你要说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儿臣要说的第二件事是关于江南局势,儿臣以为,杨元庆攻灭李密其实只是他的第一步,他的下一步必然是要攻打荆襄,现在儿臣最担心的也是荆襄,南阳郡有徐世绩的四万军队,现在江南的隋军人数不详,可如果考虑降卒和收编的萧杜联军,儿臣觉得至少在十五万人以上,这样一来,一东一北,隋军围攻荆襄的总兵力就在二十万左右,而孝恭手上只有八万军,父皇,局势很危急啊!”
这才是李世民急着跑来长安的真正原因,如果荆襄失利,巴蜀再保不住,那大唐就真的完了。
李渊半晌没有说话,应该说李世民的看法和他一致,他也认为隋军下一步必然攻打荆襄,只是该怎么应对,他还是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那依皇儿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荆襄之危?”李渊知道,次子世民既然来谈这件事,必然是有所想法了。
李世民躬身行一礼,“孩儿有上中下三策以献父皇,请父皇定夺。
李世民也学聪明了,每次他的献策总是不被采纳,就是因为坚定主战,这次他索性策,不管是哪一策,只要父皇选了其一,都是他的功劳。
李渊点点头,“你说吧!哪三策?”
“目前我们在关中和关内共有二十万大军,我们可以分兵而战,儿臣的上策就是集中十万军队攻打河东,据儿臣所知,守河东和太原的十万隋军都是新兵,只要我们攻势迅猛,趁秦琼来不及回兵之际,一鼓作气推进到太原,就算攻不下太原,也必然会震动隋朝,杨元庆将不得不放弃攻打荆襄的计划。”
这一次李渊确实在仔细考虑李世民的方案,他背着手在房间里走了几步,又回头问道:“那中策是什么?”
“回禀父皇,儿臣的中策也是分兵两路一路三万军南下防御巴蜀,另一路七万军支援荆襄,使荆襄的唐军兵力达到十五万,双方决战荆襄,如果唐军获胜,我们趁机一股作气拿下整个南方。”
李世民没有停下来,又继续道:“再谈下策,儿臣的下策就是放弃荆襄,撤军回巴蜀全力保巴蜀不失。”
李渊走到窗前,这三个方案他都可以接受,但也都不能接受,放弃荆襄逃回巴蜀,他不能接受,但倾兵而出,和隋军大战一场,他又没有那个心理准备,良久他叹了口气道:“让朕再考虑考虑吧!”
李世民行一礼,“儿臣不打扰父皇深思。”
说完,他也瞥了一眼堆在地上的辞呈,他想劝一劝父皇,但理智告诉他,他若再提此事必将前功尽弃李世民只得行一礼退了下去。
李世民走出御书房,一抬头,正好和太悳子李建成打了一个照面,李建成脸一沉,重重哼了一声,扭头不睬他。
李世民却上前深施一礼,“世民向皇兄赔礼道歉!”
李建成一愣,他没有反应过来,依然冷冷道:“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可说?”
“过去是世民不对,总是痴心妄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现在世民已幡然悔悟,特向皇兄道歉,我会全力支持皇兄行太悳子权。”
说完,他再次深行一礼李建成这才明白他的意思,原来是要和自己和解,李建成并不像父亲李渊那样容易被父子亲情蒙蔽理智,他相当冷静,而且很了解自己的兄弟,他知道二弟心狠手辣,心机极深,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和自己争夺帝位。
不过现在大唐危难当头,如果兄弟二人能暂时和解,对大唐只会有益无害,想到这,李建成淡淡笑道:“你现在要回扶风吗?”
虽然李建成没有明着说双方执手言和之类的话,但他这个态度,明显就是一种和解的意思,李世民当然明白,他连忙躬身答道:“臣弟自然是听父皇的安排,父皇不让我回扶风,我就留在长安。”
“嗯!”
李建成点了点头,“你先去吧!改天有时间我们再聊聊。
“臣弟先告退了。”
李世民行一礼,转身走了,李建成望着他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困惑,他的兄弟难道真的悔悟了?
这时,一名宦官出来,笑道:“太悳子殿下,圣上宣你进去。”
李建成这才收回心思,走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李渊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他笑问道:“在门口应该遇到世民了吧?”
“是!他居然向儿臣道歉了。”
李渊捋须笑道:“那是他应该的,朕很欣慰,他只要能悬崖勒马,朕就可以原谅他。”
李建成心念一转,不会夺取秦王军权之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吧!但这话他不敢说,只得问道:“二弟是否为江南李密之事而来?”
“正是如此,他提出了应对荆襄危机的三策,朕一时举棋不定。”
李渊便把李世民的三策说了一遍,最后道:“朕比较倾向于中策,既没有违反双方的条约,又可以顺势夺取南方,皇儿怎么看?”
李建成看了一眼地上的辞呈,他来是商量关陇贵族辞职之事,而不是应对荆襄危机,但既然父皇问他,他又不好不表态,想了一想,李建成道:“父皇,这件事不如召开政事堂会议,和相国们一起商议。”
一句话提醒了李渊,他点了点头,“皇儿所言极是,朕几乎把政事堂忘了。”
李建成深施一礼,“父皇,儿臣是为关陇贵族集体辞职之事而来。”
李渊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有些不悦道:“你打算让朕向他们低头吗?”
李建成叹了一口气道:“父皇,现在我们不能内乱,这件事就由儿臣来承担责任,儿臣去劝说独狐相国和窦相国,告诉他们,父皇并不是打算南巡,而是准备御驾亲征江南,消除他们的误会。”
话虽这样说,其实还是变相低头了,李渊脸色愈加难看,最后他才冷冷道:“也罢!先平息此事,以后朕再一个个收拾他们。”
父皇正当壮年,他和太悳子最后谁来坐皇位,完全可以放到以后再说,现在的国难当头,首先是要保住大唐江山。
李世民快步来到御书房门口,脚步忽然有些犹豫起来,如果父皇不肯接受他的和解,一定要把他软禁起来,又该怎么办?
虽然他觉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但毕竟是有可能,万一父皇听了太悳子之劝,再出昏招把他囚禁,那他就是得不偿失了。
但既然已经到了,李世民也身不由己,一名宦官进去替他禀报,片刻出来道:“殿下,圣上宣你觐见!”
李世民略略稳一下心神,这才走进了御书房,一进御书房,他便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儿臣参见父皇,祝父皇万寿无疆,江山永驻!”
李渊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个充满叛逆的儿子,此时他心中已经没有了怨恨,他想到了逝去的妻子,一缕父子亲情从他心中油然而生,语气也变得柔和起来,“皇儿起来吧!”
“谢父皇!”李世民站起身,在父亲面前垂手而立。
李渊又问他:“你三弟怎么没有跟你一起回来?”
三弟就是李玄霸,他一直跟李世民在一起,李玄霸考虑问题比较单纯,他不愿跟随绥靖派的李建成而更愿意跟随主战派的二哥李世民。
李世民连忙躬身道:“三弟现跟随段志玄将军镇守浅水原,如果父皇要见他,儿臣立刻派人找他回来。”
“这倒不用了,朕只是随口问一问。”
李渊话题一转又道:“李密被灭亡之事,皇儿应该也听说了吧!”
“回禀父皇,儿臣已听闻此事,但儿臣以为李密覆灭其实也是必然之事,并不奇怪。”
“这是为何?”李渊不解地问道。
“父皇,李密的根子是瓦岗军支持瓦岗军的民众在中原,但李密却放弃了中原,转战江南,就算他灭掉了李子通和沈法兴,但他也得不到江南士族名门的支持,杨元庆是得到了山东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占悳据北方,而我们是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才得以坐稳长安李密却什么都没有,就如同无根的浮萍,他最终怎能不失败?”
李渊渐渐听出了儿子话中有话,令他心中有些不舒服起来,他又看了一眼堆在地上的辞呈,冷冷问道:“你专程跑来就是要指责朕放弃了根基吗?”
李世民吓得跪了下来“儿臣不敢,关陇贵族的事情儿臣在进宫时才听说,儿臣从扶风赶来,其实是有两件事情要面呈父皇。”
“和你无关之事就不要再提。”
李渊哼了一声,“说吧!你有哪两件事情要面呈朕?””父皇,第一件事是儿臣愿辞去天策上将之职,儿臣过去对皇兄多有冒犯之处,儿臣想向他当面道歉。”
李渊微微一怔,这个结果他倒没有想到,他明白儿子的言外之意就是他不再谋求东宫之位,放弃内讧,辞去天策上将之职明显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李渊也已意识到他们兄弟二人的内讧是造成大唐屡屡失败的根源,他也希望兄弟二人不要再争权夺利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李世民的表态令李渊心中大为宽慰,刚才因关陇贵族而引发的一丝不快也随即烟消云散,他点点笑道:“皇儿的表态是为父今年所听到最为欣慰的一句话,我希望你们兄弟二人能够携手同心,共度危难。”
李世民重重磕一个头,“儿臣绝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起来说话吧!”
李渊让李世民起身,又笑眯眯问道:“那你要说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儿臣要说的第二件事是关于江南局势,儿臣以为,杨元庆攻灭李密其实只是他的第一步,他的下一步必然是要攻打荆襄,现在儿臣最担心的也是荆襄,南阳郡有徐世绩的四万军队,现在江南的隋军人数不详,可如果考虑降卒和收编的萧杜联军,儿臣觉得至少在十五万人以上,这样一来,一东一北,隋军围攻荆襄的总兵力就在二十万左右,而孝恭手上只有八万军,父皇,局势很危急啊!”
这才是李世民急着跑来长安的真正原因,如果荆襄失利,巴蜀再保不住,那大唐就真的完了。
李渊半晌没有说话,应该说李世民的看法和他一致,他也认为隋军下一步必然攻打荆襄,只是该怎么应对,他还是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那依皇儿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荆襄之危?”李渊知道,次子世民既然来谈这件事,必然是有所想法了。
李世民躬身行一礼,“孩儿有上中下三策以献父皇,请父皇定夺。
李世民也学聪明了,每次他的献策总是不被采纳,就是因为坚定主战,这次他索性策,不管是哪一策,只要父皇选了其一,都是他的功劳。
李渊点点头,“你说吧!哪三策?”
“目前我们在关中和关内共有二十万大军,我们可以分兵而战,儿臣的上策就是集中十万军队攻打河东,据儿臣所知,守河东和太原的十万隋军都是新兵,只要我们攻势迅猛,趁秦琼来不及回兵之际,一鼓作气推进到太原,就算攻不下太原,也必然会震动隋朝,杨元庆将不得不放弃攻打荆襄的计划。”
这一次李渊确实在仔细考虑李世民的方案,他背着手在房间里走了几步,又回头问道:“那中策是什么?”
“回禀父皇,儿臣的中策也是分兵两路一路三万军南下防御巴蜀,另一路七万军支援荆襄,使荆襄的唐军兵力达到十五万,双方决战荆襄,如果唐军获胜,我们趁机一股作气拿下整个南方。”
李世民没有停下来,又继续道:“再谈下策,儿臣的下策就是放弃荆襄,撤军回巴蜀全力保巴蜀不失。”
李渊走到窗前,这三个方案他都可以接受,但也都不能接受,放弃荆襄逃回巴蜀,他不能接受,但倾兵而出,和隋军大战一场,他又没有那个心理准备,良久他叹了口气道:“让朕再考虑考虑吧!”
李世民行一礼,“儿臣不打扰父皇深思。”
说完,他也瞥了一眼堆在地上的辞呈,他想劝一劝父皇,但理智告诉他,他若再提此事必将前功尽弃李世民只得行一礼退了下去。
李世民走出御书房,一抬头,正好和太悳子李建成打了一个照面,李建成脸一沉,重重哼了一声,扭头不睬他。
李世民却上前深施一礼,“世民向皇兄赔礼道歉!”
李建成一愣,他没有反应过来,依然冷冷道:“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可说?”
“过去是世民不对,总是痴心妄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现在世民已幡然悔悟,特向皇兄道歉,我会全力支持皇兄行太悳子权。”
说完,他再次深行一礼李建成这才明白他的意思,原来是要和自己和解,李建成并不像父亲李渊那样容易被父子亲情蒙蔽理智,他相当冷静,而且很了解自己的兄弟,他知道二弟心狠手辣,心机极深,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和自己争夺帝位。
不过现在大唐危难当头,如果兄弟二人能暂时和解,对大唐只会有益无害,想到这,李建成淡淡笑道:“你现在要回扶风吗?”
虽然李建成没有明着说双方执手言和之类的话,但他这个态度,明显就是一种和解的意思,李世民当然明白,他连忙躬身答道:“臣弟自然是听父皇的安排,父皇不让我回扶风,我就留在长安。”
“嗯!”
李建成点了点头,“你先去吧!改天有时间我们再聊聊。
“臣弟先告退了。”
李世民行一礼,转身走了,李建成望着他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困惑,他的兄弟难道真的悔悟了?
这时,一名宦官出来,笑道:“太悳子殿下,圣上宣你进去。”
李建成这才收回心思,走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李渊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他笑问道:“在门口应该遇到世民了吧?”
“是!他居然向儿臣道歉了。”
李渊捋须笑道:“那是他应该的,朕很欣慰,他只要能悬崖勒马,朕就可以原谅他。”
李建成心念一转,不会夺取秦王军权之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吧!但这话他不敢说,只得问道:“二弟是否为江南李密之事而来?”
“正是如此,他提出了应对荆襄危机的三策,朕一时举棋不定。”
李渊便把李世民的三策说了一遍,最后道:“朕比较倾向于中策,既没有违反双方的条约,又可以顺势夺取南方,皇儿怎么看?”
李建成看了一眼地上的辞呈,他来是商量关陇贵族辞职之事,而不是应对荆襄危机,但既然父皇问他,他又不好不表态,想了一想,李建成道:“父皇,这件事不如召开政事堂会议,和相国们一起商议。”
一句话提醒了李渊,他点了点头,“皇儿所言极是,朕几乎把政事堂忘了。”
李建成深施一礼,“父皇,儿臣是为关陇贵族集体辞职之事而来。”
李渊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有些不悦道:“你打算让朕向他们低头吗?”
李建成叹了一口气道:“父皇,现在我们不能内乱,这件事就由儿臣来承担责任,儿臣去劝说独狐相国和窦相国,告诉他们,父皇并不是打算南巡,而是准备御驾亲征江南,消除他们的误会。”
话虽这样说,其实还是变相低头了,李渊脸色愈加难看,最后他才冷冷道:“也罢!先平息此事,以后朕再一个个收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