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不过是一时幸运罢了。”
朝中讨论,朝外也没有闲着。宁采臣做的事影响之大,既让广大百姓为之振奋,却也让不少人为之恼火。
“为之兄,你的买卖也完了吗?”
“谁说不是,他这一搅和,胡人又怎么会再买咱的东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从商路通畅,便有大量的人与胡地通商。
这也是文人攻讦商人只为利益,没有品德的原因。
“广元兄?这不是广元兄吗?你这是怎么了?”
两个行商正谈论着,却看到一个披头散发的中年汉子疯疯癫癫而来。“完了,全完了……充公了,没钱了!”
“他这是怎么了?”两个行商谈论起这事来了。
“这事他也够惨的。这一次本是为某位大人出售一批军械给辽人,但是我们那位宁大人抄了辽人的郡城。这辽人一生气,便把他这一批军械扣了,一分银子都没给他。可是那军械不是他的,大人的银子是要的,因此……”
听了之后,摇头叹息:“是够惨的。但是他怎么能往胡地出售军械?”
“这是大人物的布局,听说是卖兵器与胡人,胡人就不会自己造兵器了。”
“这是什么说法?”
“唉!这是大人物的想法,你我是不懂的。以奇技yin巧安抚胡人,我大宋有圣人之言也就够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七九唐山大地震,全国送来的物资,唐山人不要吃不要喝。只要毛章与毛语。
受宣传影响,大宋也自是以为只有书才是根本,工匠生产的都是奇技yin巧,交于他人,也只是皮毛之失。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事前朝就有惯例。ri国能得到唐刀制法,不就是大唐的“工匠作坊咸与观之”。
虽然后世人拼命解说ri人是趁中原战乱得的手艺,但是历史就是历史。真正使得ri人唐刀技术不全,反倒是后世诟病的门户之见。是工匠们为保有自己的技术,ri留学生才没学全。
真要是战乱去的工匠。又怎么会不全?
不管这大人物的战略布局是怎样?是真的与兵刃,使之失生产能力。还是家族自保之策,做事留一线,待胡人再入中原,不断家族传承。
在这朝堂上,此时此刻,他们全都要念一声皇上圣明。乐得赵佶是哈哈大笑。
“好!立即派人去迎接他们。归国民众。户部一定要安顿好!”
“启奏陛下,现在派不出人去迎接宁大人还朝,据探子报,宁大人他们现在是折向东南行。目前山东有匪人宋江……”
赵佶这才想起,山东是匪乱的。“这如何是好?立即派人通知于他。令他率众向京师而来……”
“父皇,万万不可!”太子赵煊突然站了起来。
赵佶:“太子,为何不可?”
赵煊躬身,不使赵佶看到自己的表情,才说道:“父皇,宁大人天生奇才。天生将种,以百多人便搅得辽人天翻地覆……”
赵佶听得连连点头,虽然赵佶自己宣传说辽人武备松弛。但是能以百多人,道一句将才,还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太子终于不再敌视自己大臣了,这很好,非常好。
但是赵煊夸不多久,却话题一转说道:“现。他率十万之众,一旦来到京师……”
下面不用说了。
虽然这赵家人。除了个赵匡胤,便没有什么将才。也永远弄不明白,这百多jing锐可以马踏连营,以少胜多。为什么十万百姓却做不到。
这样的道理,他们不懂。他们只知道自己祖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是他们后世子孙牢牢记住的。
而宁采臣能以百多人纵横辽地,显然不是他们具备的才能。
现在宁采臣有了十万人,而偏偏童贯刚刚才带走了十五万jing兵。
嘶-不是赵佶相信宁采臣会造反,而是他们赵家人从不会把自己置于这样的险地,哪怕你是再忠诚的臣子,他们也不愿意冒这个险。“皇儿,你说怎么办?”
“父皇,这十万人,绝对不能沿他们进入疆界,应当驱除他们!”低着头的赵煊,没有人看到他一脸的狠sè,但是他的提议,却让整个朝堂成了菜市场。
有子民跨越千山万水而来,这是多么大的荣誉,于皇帝也好,于众朝臣也好,这是仅次于万邦来朝的荣誉。是文化的向心力促使他们归来。
这样的荣誉岂能不要?又有哪个不想要?不想在历史上记入一笔?
“皇儿。”就是赵佶也想要。
赵煊却说:“山东与南方都有贼子反乱。你们谁又敢说这一切不是辽人的诡计。万一这人是辽人的先锋,一旦出了乱子,你们哪个承担得起这个责任?说,你们哪个?本太子就同意他们入境。”
静-
他们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可能。但是,这可能吗?
众大臣一脸茫然,或不信。
赵佶又说:“受圣人教导,都会谋反。这没有聆听圣人之言,化外之民,就那么可信吗?”
赵煊的话说得众大臣面红耳赤,因为他们都是儒士。独尊儒术的由头,便是其他学问无君无父,易造反,儒学不会。
当然,山东与南方反了,他们不认为是儒学不是,而是造反的人不学好。
只是这样一来,他们更无法反对赵煊了。毕竟造反的原因一旦是人,与学术无关。那么“入则华夏,出则蛮夷”就更加可以证明赵煊的担心是对的。
华夏都反,更何况蛮夷。
赵佶也想到了这点,不由问道:“众卿家,此事当如何?”
这时。只见柴通站了出来道:“启奏陛下。现在宁大人并未反叛,反倒有功。此时以反叛讨论一有功之臣,恐怕不妥吧?”
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为了表示自己才更适合统治国家。十万人回归,这样的喜事。自然要找柴家的人来看。
只是这柴家自从退了位,从来都不在朝堂上发言的。今儿是怎么了?他为什么要帮赵家的臣子说话?
但是他说的不错。为国出使,本就是功。而他做的一切更是功上加功。这样都有罪,那今后谁还敢归国。
见众朝臣纷纷点头,赵煊立即问道:“柴王爷。难道你敢替宁采臣打包票吗?”
他是什么意思?知道宁采臣是我们的人吗?放弃?不,现在正需要他。“回陛下、太子,其实yu证明他的忠诚很容易。”
“哦?柴王速速道来。”赵佶知道自己不喜欢宁采臣,特别是以前,促是他的内心深处,却同样有种说不清,道不白的感觉。与宁采臣。是赏也不是,罚也不忍。
柴王说:“回陛下,只要与宁大人一支军队,让他证明他的军事才能,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对啊!不信任这批人。不就是怕是辽人的yin谋吗?如果能证明宁采臣的军事才能,就说明在辽地,真的是宁采臣赢的,不是yin谋,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
赵佶眉头挑起,笑意窜上眉梢。是人都知道他是动心了。
赵煊急了,自然不会让宁采臣如意,他刚yu出声反对。柴王又开口了。
“童大人现在正为难吧?”
他说的声音不大。但是正好可以让朝臣们听见。
童贯出征十天了,他也为难了十天。一边是山东宋江,一边是南方的方腊。
哪边重要?
哪边都很重要。
南方是赋税,山东是国防。
柴王一提醒,兵部立即奏闻此事。“陛下,童大人多次行书催问。到底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
童贯虽然打仗不行。但是他也知道任何一支队伍打到天封,都是大罪。
本来以他的意思应是先灭方腊,再对付宋江。毕竟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山东没了,后勤仍在。南方若是没了,钱粮便免不了吃紧。
但是不管山东也不行,因为这宋江有前科,闹过汴京。
剩下的似乎也就是分兵了。
但是童贯可没这把握。在他看来,就是不分兵,打败任一方都是很难,更不用说分兵了。
所以这童贯统帅大军走了十天,至今也没有走出河南过。
童贯想把责任推给兵部,信是左一封右一封的催问。但是兵部也不是傻子,至今不接他的招。
当然,焦头烂额是肯定的。
有人说,汴京不是有百万大军吗?为什么不派?
能派早就派了。别人不知道,他们兵部还不知道吗?
空额的,去大官家中做家丁的。早没有了字面上的人数。
就是有,他们也不敢派。百多年不打仗了,早不是军人了。
这是将门说的。
两处叛乱,童贯却至今未出河南。
兵部是有意让他先收复南方的,毕竟战争打的是后勤。山东丢了,最多影响下国防。南方若丢了,钱粮都会紧张。
但是童贯来信说的也是正理。这山东宋江是有前科的,他大闹过汴京,万一他直袭京师怎么办?这责任兵部担吗?
分兵?我童贯没这本事,找有本事的来干。
这找人,大宋朝自然是找将门,但是将门也不是傻子。禁军是个什么情况,他们不知道吗?
更不用说,这重文轻武的大宋,对文人有多厚,对武人就有多狠。打胜了,皇上防着你,怕你造反;打败了,更好,抄家,让你落魄下去,就是造反也没那实力了。
因战败而败亡的将门,不在少数。
杨家将时代,有这么一个演义,是皇帝带大臣亲自求杨家挂帅出兵的。这虽然是演义,却同样是事实。
这打赢了无功,打败了重罚。干什么还要挂帅出征?不打仗,仍然是将门。是建国功勋。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更何况还是统领禁军这样的少爷兵。不会打仗的童贯都不带他们,他们将门莫非连一个阉人都不如。
宁采臣好啊!新人,文官,统兵不受猜忌。
更重要的是这“新”上,新人是不知道禁军有多烂的。说不得给了他禁军。他还会很高兴,以为受重视。
这边一奏,赵佶便准了。一东一南,两处叛乱,赵佶自然也是想立即平叛的。
兵部立即遵旨去安排。也是不想看太子的严寒脸sè。
不是实在找不到人领军。他们又怎么会得罪太子。这整个国家都是你的,你却与个臣子过不去,实在是没有人君气度。
太子舍人:“这宁采臣就真的可以使用禁军?”下了朝,太子舍人有意在兵部说怪话。
“宁大人带领十万百姓千里迢迢回国,总是真的。禁军再不堪用,也比百姓强吧?还是大人想亲自领军?”
他哪儿有领军的能力,自然灰头土脸的离开。
看到气走的太子舍人单章。兵部侍郎有些担心:“大人,他毕竟是太子的人,这恐怕……”
“顾不上那许多了。都火烧眉毛了。立即调令,让军队与使者一起走。”
“大人,那让宁大人打哪个?”
“还有哪个。他不是离山东近吗?自然是打宋江了。”
“是,大人。”这边传令不提。
太子舍人向太子回报了他的失败。赵煊:“真是没用,这点儿事都办不好。”
“是。”太子舍人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这时,大相国寺的和尚却赶了来。“殿下,没拦住吗?”这是一个小和尚。眉清目秀,常常来往大相国寺与太子府,传递消息。
“师父如何知道?”
朝会刚刚结束。就是单章与他也是前后脚,这大相国寺是怎么知道的。
小和尚施礼言道:“小僧是听师祖说,文曲星与将星相映成辉,主一文人领军,这才遣小僧来。”
太子赵煊立即派人去打听。
“殿下,兵部已经出兵了。”
太子赵煊一脸忿sè:“可恶的兵部。如此不与本太子面子。”
小和尚说:“太子,师祖说天地变革。主我佛门当兴。这宁采臣……”
赵煊:“大师放心。哼!出了兵,也不等于不可以动了。”
小和尚没有出声,只是低声念着佛号。
对宁采臣,大相国寺也没个准信。随着那尊罗汉的死亡,他们也再没有胆量与宁采臣翻脸。但是不翻脸,不等于他们什么都不做。这扯扯后腿的活计,还是要做的。
只不这不是为了太子,也不是为了私忿,而是因为宁采臣他们看不透。
佛门行事是千虑而行的。
一次西游,展示了他们的慎密。
虽然老子应承了他们。但是他们也没有忘了,从天庭到神仙,从伽蓝随护到人间行事,每一步每一件,他们都安排好了。而凡是不听招呼的妖怪,尽皆打死。
这一次,他们同样是在清场。道士清光了,宁采臣也没的跑。
因为宁采臣太出乎意料了。宁采臣出使,他们知道。但是宁采臣在辽国所为,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宁采臣还有大将之才吗?为什么我们算不出?为什么这天机越来越乱?为什么人间浩劫会变成现在这样?为什么与佛祖说的不一样?
是他,是宁采臣。只要是有他与,这事就不可测。清他出场,一定要清他出场。
在这样的环境下,宁采臣迎来了他第一个使者孔亮。
孔亮,地狂星独火星孔亮。 孔亮是孔明的弟弟,宋江的徒弟。
“大人,奉我家哥哥之命来通知大人,我家哥哥已经起义了。”
造反,宋江还真的反了。“宋江现在何处?”
宁采臣直接唤宋江的名字,孔亮有些不喜。不过想到宁采臣在梁山的势力,他回答说:“师父起义后,率部攻打京西、河北等地州县,宋徽宗遂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往讨。师父避其锋,自青州率众南下沂州,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转战于青、齐(今山东省济南)至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间,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ri盛……”
孔亮滔滔不绝说着,脑中却牢牢记住军师吴用的话。“宋江哥哥无法动用所有梁山的物资,这才不得不转战。起义了,我也才知道真正的敢战之士还是在二寨主手中,这是我的失误。这次你去,不仅是要消除他对宋江哥哥的误会,更要为你师父获得他的支持。”
吴用在说这番话时,很有筋疲力尽之感。
一开始还好,但是随着地盘的扩大,宋江有意无意展露的王者之气,却丝毫不提宁采臣,惹火了朱贵他们,竟然直接带人回了梁山。
你以有宋江不想和曾孝蕴交手?非不愿,实不能也。现在宋江手下人是多,但是真正训练有素的还是原梁山众。朱贵他们这一带人走,靠他新收的流民、匪盗与正规军打?宋江试过了,不行。
你以为宋江有梁山泊这天险,他不想守?是他不能守。
陆上jing锐,如果说宋江还能控制三成多,这水上jing锐,他是一个也控制不了。
没有自己人,宋江都怕人家直接拿了他,交给宋军。
横行齐魏。听着好听,但这背后的无奈又有哪个知道。
不过这也是宋江得意忘形了,自以为打下城寨,声望影响就上去了,就不会有人再想宁采臣了。就是有,也不会这么多,可谁知道……
这时。“大人,朝庭的使节到了。”
朝中讨论,朝外也没有闲着。宁采臣做的事影响之大,既让广大百姓为之振奋,却也让不少人为之恼火。
“为之兄,你的买卖也完了吗?”
“谁说不是,他这一搅和,胡人又怎么会再买咱的东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从商路通畅,便有大量的人与胡地通商。
这也是文人攻讦商人只为利益,没有品德的原因。
“广元兄?这不是广元兄吗?你这是怎么了?”
两个行商正谈论着,却看到一个披头散发的中年汉子疯疯癫癫而来。“完了,全完了……充公了,没钱了!”
“他这是怎么了?”两个行商谈论起这事来了。
“这事他也够惨的。这一次本是为某位大人出售一批军械给辽人,但是我们那位宁大人抄了辽人的郡城。这辽人一生气,便把他这一批军械扣了,一分银子都没给他。可是那军械不是他的,大人的银子是要的,因此……”
听了之后,摇头叹息:“是够惨的。但是他怎么能往胡地出售军械?”
“这是大人物的布局,听说是卖兵器与胡人,胡人就不会自己造兵器了。”
“这是什么说法?”
“唉!这是大人物的想法,你我是不懂的。以奇技yin巧安抚胡人,我大宋有圣人之言也就够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七九唐山大地震,全国送来的物资,唐山人不要吃不要喝。只要毛章与毛语。
受宣传影响,大宋也自是以为只有书才是根本,工匠生产的都是奇技yin巧,交于他人,也只是皮毛之失。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事前朝就有惯例。ri国能得到唐刀制法,不就是大唐的“工匠作坊咸与观之”。
虽然后世人拼命解说ri人是趁中原战乱得的手艺,但是历史就是历史。真正使得ri人唐刀技术不全,反倒是后世诟病的门户之见。是工匠们为保有自己的技术,ri留学生才没学全。
真要是战乱去的工匠。又怎么会不全?
不管这大人物的战略布局是怎样?是真的与兵刃,使之失生产能力。还是家族自保之策,做事留一线,待胡人再入中原,不断家族传承。
在这朝堂上,此时此刻,他们全都要念一声皇上圣明。乐得赵佶是哈哈大笑。
“好!立即派人去迎接他们。归国民众。户部一定要安顿好!”
“启奏陛下,现在派不出人去迎接宁大人还朝,据探子报,宁大人他们现在是折向东南行。目前山东有匪人宋江……”
赵佶这才想起,山东是匪乱的。“这如何是好?立即派人通知于他。令他率众向京师而来……”
“父皇,万万不可!”太子赵煊突然站了起来。
赵佶:“太子,为何不可?”
赵煊躬身,不使赵佶看到自己的表情,才说道:“父皇,宁大人天生奇才。天生将种,以百多人便搅得辽人天翻地覆……”
赵佶听得连连点头,虽然赵佶自己宣传说辽人武备松弛。但是能以百多人,道一句将才,还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太子终于不再敌视自己大臣了,这很好,非常好。
但是赵煊夸不多久,却话题一转说道:“现。他率十万之众,一旦来到京师……”
下面不用说了。
虽然这赵家人。除了个赵匡胤,便没有什么将才。也永远弄不明白,这百多jing锐可以马踏连营,以少胜多。为什么十万百姓却做不到。
这样的道理,他们不懂。他们只知道自己祖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是他们后世子孙牢牢记住的。
而宁采臣能以百多人纵横辽地,显然不是他们具备的才能。
现在宁采臣有了十万人,而偏偏童贯刚刚才带走了十五万jing兵。
嘶-不是赵佶相信宁采臣会造反,而是他们赵家人从不会把自己置于这样的险地,哪怕你是再忠诚的臣子,他们也不愿意冒这个险。“皇儿,你说怎么办?”
“父皇,这十万人,绝对不能沿他们进入疆界,应当驱除他们!”低着头的赵煊,没有人看到他一脸的狠sè,但是他的提议,却让整个朝堂成了菜市场。
有子民跨越千山万水而来,这是多么大的荣誉,于皇帝也好,于众朝臣也好,这是仅次于万邦来朝的荣誉。是文化的向心力促使他们归来。
这样的荣誉岂能不要?又有哪个不想要?不想在历史上记入一笔?
“皇儿。”就是赵佶也想要。
赵煊却说:“山东与南方都有贼子反乱。你们谁又敢说这一切不是辽人的诡计。万一这人是辽人的先锋,一旦出了乱子,你们哪个承担得起这个责任?说,你们哪个?本太子就同意他们入境。”
静-
他们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可能。但是,这可能吗?
众大臣一脸茫然,或不信。
赵佶又说:“受圣人教导,都会谋反。这没有聆听圣人之言,化外之民,就那么可信吗?”
赵煊的话说得众大臣面红耳赤,因为他们都是儒士。独尊儒术的由头,便是其他学问无君无父,易造反,儒学不会。
当然,山东与南方反了,他们不认为是儒学不是,而是造反的人不学好。
只是这样一来,他们更无法反对赵煊了。毕竟造反的原因一旦是人,与学术无关。那么“入则华夏,出则蛮夷”就更加可以证明赵煊的担心是对的。
华夏都反,更何况蛮夷。
赵佶也想到了这点,不由问道:“众卿家,此事当如何?”
这时。只见柴通站了出来道:“启奏陛下。现在宁大人并未反叛,反倒有功。此时以反叛讨论一有功之臣,恐怕不妥吧?”
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为了表示自己才更适合统治国家。十万人回归,这样的喜事。自然要找柴家的人来看。
只是这柴家自从退了位,从来都不在朝堂上发言的。今儿是怎么了?他为什么要帮赵家的臣子说话?
但是他说的不错。为国出使,本就是功。而他做的一切更是功上加功。这样都有罪,那今后谁还敢归国。
见众朝臣纷纷点头,赵煊立即问道:“柴王爷。难道你敢替宁采臣打包票吗?”
他是什么意思?知道宁采臣是我们的人吗?放弃?不,现在正需要他。“回陛下、太子,其实yu证明他的忠诚很容易。”
“哦?柴王速速道来。”赵佶知道自己不喜欢宁采臣,特别是以前,促是他的内心深处,却同样有种说不清,道不白的感觉。与宁采臣。是赏也不是,罚也不忍。
柴王说:“回陛下,只要与宁大人一支军队,让他证明他的军事才能,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对啊!不信任这批人。不就是怕是辽人的yin谋吗?如果能证明宁采臣的军事才能,就说明在辽地,真的是宁采臣赢的,不是yin谋,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
赵佶眉头挑起,笑意窜上眉梢。是人都知道他是动心了。
赵煊急了,自然不会让宁采臣如意,他刚yu出声反对。柴王又开口了。
“童大人现在正为难吧?”
他说的声音不大。但是正好可以让朝臣们听见。
童贯出征十天了,他也为难了十天。一边是山东宋江,一边是南方的方腊。
哪边重要?
哪边都很重要。
南方是赋税,山东是国防。
柴王一提醒,兵部立即奏闻此事。“陛下,童大人多次行书催问。到底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
童贯虽然打仗不行。但是他也知道任何一支队伍打到天封,都是大罪。
本来以他的意思应是先灭方腊,再对付宋江。毕竟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山东没了,后勤仍在。南方若是没了,钱粮便免不了吃紧。
但是不管山东也不行,因为这宋江有前科,闹过汴京。
剩下的似乎也就是分兵了。
但是童贯可没这把握。在他看来,就是不分兵,打败任一方都是很难,更不用说分兵了。
所以这童贯统帅大军走了十天,至今也没有走出河南过。
童贯想把责任推给兵部,信是左一封右一封的催问。但是兵部也不是傻子,至今不接他的招。
当然,焦头烂额是肯定的。
有人说,汴京不是有百万大军吗?为什么不派?
能派早就派了。别人不知道,他们兵部还不知道吗?
空额的,去大官家中做家丁的。早没有了字面上的人数。
就是有,他们也不敢派。百多年不打仗了,早不是军人了。
这是将门说的。
两处叛乱,童贯却至今未出河南。
兵部是有意让他先收复南方的,毕竟战争打的是后勤。山东丢了,最多影响下国防。南方若丢了,钱粮都会紧张。
但是童贯来信说的也是正理。这山东宋江是有前科的,他大闹过汴京,万一他直袭京师怎么办?这责任兵部担吗?
分兵?我童贯没这本事,找有本事的来干。
这找人,大宋朝自然是找将门,但是将门也不是傻子。禁军是个什么情况,他们不知道吗?
更不用说,这重文轻武的大宋,对文人有多厚,对武人就有多狠。打胜了,皇上防着你,怕你造反;打败了,更好,抄家,让你落魄下去,就是造反也没那实力了。
因战败而败亡的将门,不在少数。
杨家将时代,有这么一个演义,是皇帝带大臣亲自求杨家挂帅出兵的。这虽然是演义,却同样是事实。
这打赢了无功,打败了重罚。干什么还要挂帅出征?不打仗,仍然是将门。是建国功勋。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更何况还是统领禁军这样的少爷兵。不会打仗的童贯都不带他们,他们将门莫非连一个阉人都不如。
宁采臣好啊!新人,文官,统兵不受猜忌。
更重要的是这“新”上,新人是不知道禁军有多烂的。说不得给了他禁军。他还会很高兴,以为受重视。
这边一奏,赵佶便准了。一东一南,两处叛乱,赵佶自然也是想立即平叛的。
兵部立即遵旨去安排。也是不想看太子的严寒脸sè。
不是实在找不到人领军。他们又怎么会得罪太子。这整个国家都是你的,你却与个臣子过不去,实在是没有人君气度。
太子舍人:“这宁采臣就真的可以使用禁军?”下了朝,太子舍人有意在兵部说怪话。
“宁大人带领十万百姓千里迢迢回国,总是真的。禁军再不堪用,也比百姓强吧?还是大人想亲自领军?”
他哪儿有领军的能力,自然灰头土脸的离开。
看到气走的太子舍人单章。兵部侍郎有些担心:“大人,他毕竟是太子的人,这恐怕……”
“顾不上那许多了。都火烧眉毛了。立即调令,让军队与使者一起走。”
“大人,那让宁大人打哪个?”
“还有哪个。他不是离山东近吗?自然是打宋江了。”
“是,大人。”这边传令不提。
太子舍人向太子回报了他的失败。赵煊:“真是没用,这点儿事都办不好。”
“是。”太子舍人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这时,大相国寺的和尚却赶了来。“殿下,没拦住吗?”这是一个小和尚。眉清目秀,常常来往大相国寺与太子府,传递消息。
“师父如何知道?”
朝会刚刚结束。就是单章与他也是前后脚,这大相国寺是怎么知道的。
小和尚施礼言道:“小僧是听师祖说,文曲星与将星相映成辉,主一文人领军,这才遣小僧来。”
太子赵煊立即派人去打听。
“殿下,兵部已经出兵了。”
太子赵煊一脸忿sè:“可恶的兵部。如此不与本太子面子。”
小和尚说:“太子,师祖说天地变革。主我佛门当兴。这宁采臣……”
赵煊:“大师放心。哼!出了兵,也不等于不可以动了。”
小和尚没有出声,只是低声念着佛号。
对宁采臣,大相国寺也没个准信。随着那尊罗汉的死亡,他们也再没有胆量与宁采臣翻脸。但是不翻脸,不等于他们什么都不做。这扯扯后腿的活计,还是要做的。
只不这不是为了太子,也不是为了私忿,而是因为宁采臣他们看不透。
佛门行事是千虑而行的。
一次西游,展示了他们的慎密。
虽然老子应承了他们。但是他们也没有忘了,从天庭到神仙,从伽蓝随护到人间行事,每一步每一件,他们都安排好了。而凡是不听招呼的妖怪,尽皆打死。
这一次,他们同样是在清场。道士清光了,宁采臣也没的跑。
因为宁采臣太出乎意料了。宁采臣出使,他们知道。但是宁采臣在辽国所为,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宁采臣还有大将之才吗?为什么我们算不出?为什么这天机越来越乱?为什么人间浩劫会变成现在这样?为什么与佛祖说的不一样?
是他,是宁采臣。只要是有他与,这事就不可测。清他出场,一定要清他出场。
在这样的环境下,宁采臣迎来了他第一个使者孔亮。
孔亮,地狂星独火星孔亮。 孔亮是孔明的弟弟,宋江的徒弟。
“大人,奉我家哥哥之命来通知大人,我家哥哥已经起义了。”
造反,宋江还真的反了。“宋江现在何处?”
宁采臣直接唤宋江的名字,孔亮有些不喜。不过想到宁采臣在梁山的势力,他回答说:“师父起义后,率部攻打京西、河北等地州县,宋徽宗遂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往讨。师父避其锋,自青州率众南下沂州,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转战于青、齐(今山东省济南)至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间,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ri盛……”
孔亮滔滔不绝说着,脑中却牢牢记住军师吴用的话。“宋江哥哥无法动用所有梁山的物资,这才不得不转战。起义了,我也才知道真正的敢战之士还是在二寨主手中,这是我的失误。这次你去,不仅是要消除他对宋江哥哥的误会,更要为你师父获得他的支持。”
吴用在说这番话时,很有筋疲力尽之感。
一开始还好,但是随着地盘的扩大,宋江有意无意展露的王者之气,却丝毫不提宁采臣,惹火了朱贵他们,竟然直接带人回了梁山。
你以有宋江不想和曾孝蕴交手?非不愿,实不能也。现在宋江手下人是多,但是真正训练有素的还是原梁山众。朱贵他们这一带人走,靠他新收的流民、匪盗与正规军打?宋江试过了,不行。
你以为宋江有梁山泊这天险,他不想守?是他不能守。
陆上jing锐,如果说宋江还能控制三成多,这水上jing锐,他是一个也控制不了。
没有自己人,宋江都怕人家直接拿了他,交给宋军。
横行齐魏。听着好听,但这背后的无奈又有哪个知道。
不过这也是宋江得意忘形了,自以为打下城寨,声望影响就上去了,就不会有人再想宁采臣了。就是有,也不会这么多,可谁知道……
这时。“大人,朝庭的使节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