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鸣钟召集百官升朝。”听完太监的汇报之后朱厚知道事态紧急连忙吩咐起来虽然没有经验但是朱厚也明白这种事情不能耽搁不然甘肃动乱被北蒙有机可趁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且慢皇上听臣一言。”看到太监准备依旨行事张信心中一动伸手阻止道那太监听到张信的话步伐一滞转过身看向朱厚。

    “你先退下待会有事再唤你。”朱厚强忍心中的焦急将太监打下去眼睛盯住张信示意他有什么事情赶快说毕竟事情如此紧急如果换做其他人说这句话朱厚根本不予以理会。

    “皇上甘肃是边陲重镇动荡不得不然蒙古铁骑随时可能入侵的。”张信表情严肃说道这事情可不是在开玩笑真的有可能会生这样的情况。

    “朕知道还有呢?”朱厚语气有些差张信阻止自己上朝不会就为了说这个谁都明白的事情吧。

    “要想解决甘肃之事离不开朝廷诸位大臣的协助。”张信继续说道。

    “所以朕才要召集百官一同商讨此事啊。”朱厚说道这也是明摆的事情不仅需要大臣的帮忙可能还要出动军队呢。

    “那皇上恐怕要将修建帝庙的事情暂且搁置了。”张信小心翼翼说道:“在此危难之时朝廷不宜再起纷争皇上以为然否?”

    “你说的没有错为兴献帝修建家庙待解决此事再说吧。”仔细考虑之后朱厚无奈说道。毕竟两件事情孰重孰轻朱厚自己也能分辨出来。

    “事不宜迟皇上赶快召集百官商议此事吧。”暗自松口气张信连忙劝说起来刚才还真怕朱厚沉不住气当场反对自己的提议呢。

    “鸣钟召集群臣上朝摆驾太和殿。”这时候朱厚也没有时间细想。张信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及这件事情而是快步走出暖阁向太监宫女吩咐说道。

    乾清宫中雄浑的钟声再次响起这已经是第二次响起这样的声音了上次是因为边防缺饷的事情而这次是兵乱比上一次还要严重许多还好事情生在甘肃朱厚此时还能保持镇定安静地坐在太和殿小房之中等候百官上朝。

    “皇上。群臣已经在大殿等候该上朝了。”看到百朝已经在殿内列班站好黄锦连忙小步上前对朱厚轻声说道。

    当悠扬的钟声截止张信知道朱厚应该升殿与百官商议甘肃的事情了回头看着雄伟堂皇的皇城张信心里暗暗叹气。无论再怎么掩饰大明朝廷已经积累百多年的隐患慢慢的开始暴露出来皇帝官员侵占百姓田地、权贵大族兼并农田、隐瞒人丁额田各地官吏贪污**而这些隐患之中又以军事荒废最为危险。

    大明开国之初为了减轻朝廷和百姓负担。各个卫所军户实行屯田制度明代军屯制度地建立军队简单说军屯就是兵不出农犹可以兼农而省坐食之费由于它寓兵于农耕战结合是军队生产自给的一种好方式。所以代代相传至明朝还不改而且规模越前代效益更为可观。

    明太祖朱元璋崛起田间深知士农工商之中为农者最苦因此起兵以后一直留意军屯早在攻在江南还没有建立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就沿前朝旧制建立民兵万户府。专管军屯等事务。令军士在南京龙江各处的边区和人烟稀少的地方开垦荒地实行屯田力争军粮自给。减少百姓负担。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决策是正确的正是凭着屯田带来的好处建国之后明朝的国力持续上升终于将蒙古人逐出中原因此朱元璋曾经自豪的说过:“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废百姓一粒米。”

    接着永乐帝即位以后也继续大力命军兴屯开垦土地展生产就是因为这样永乐皇帝这才有足够地粮饷与北方的蒙古人多次征战不像后来因为每次战役都花费粮银众多弄得皇帝和大臣们都不愿意轻易开战恐战避战之风慢慢形成。

    明代军屯集中于边区尤其是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太原、固原等九个边陲要地这九个军事重镇既是重兵固守的要地也是军屯的重点地区九边地理位置归属北方肥沃的田地有限慢慢的已经没有荒地可以开垦到了宣德年间法久弊生各项典章制度渐趋破坏军队屯田亦不例外。

    时至正德初年各地地军屯已遭到严重破坏而是那时候正是大太监刘瑾专政为伪增田数横加搜括讨好正德皇帝无礼各地屯田日益锐减的情况竟然说辽东军屯比永乐时增加一万八千余顷而屯粮之入减少五十余万石对此加以征税。

    屯田制度的败坏原因有多种边境日渐多事多抽屯军补伍导致田地荒芜沿边腴田多为将官、豪族侵夺田租赋税收不上来边备设施湮没无以抵御边境骚扰等等而屯田是九边各镇的基础各镇官兵的粮饷大半是从屯田得来的如今屯田制度败坏那么数十上百万地军士粮饷就转移到朝廷身上。

    朝廷一时之间哪里可能筹备得出那么多的饷银出来每年派给九边重镇官兵的粮饷极为少数再加上军队将领官员层层剥削真正手士兵军卒手中的银饷不足几分之一空饷也是经常的事情如此一来军户逃散那也是正常之事。

    就这样随着屯田制度的败坏也直接影响卫所军户制度的衰落挥下军户减少。那卫所长官自然害怕朝廷追究责任所以冒名顶替占役捉丁报空额吃空饷的事情也开始盛行一时九边卫所地战斗力自然变得极差。

    可是朝廷也理亏。明知道九边重镇地将领在地方为非作歹没少做目无法纪的事情朝廷大臣们有时候只能装聋作哑直到不能装下去时这才写几道公文训斥几句根本没有实际动作因为皇帝和大臣也担心边防士兵哗变。

    就是因为朝廷的纵容所以边陲的将领越来越过份屡次三番的闹出动静来以此要挟朝廷满足他们地私欲要求。但是无论朝廷怎么么妥协退让也绝对不能容忍有人杀害朝廷派出去的监察官员这次甘肃总兵李隆的行为已经触及朝廷的底线。

    不久之后已经在家中的张信接到消息当朱厚将甘肃兵变地消息告诉群臣之后百官愤然起来。要知道文臣武将是天生地冤家以前还以大局为重担心边防有失所以一再忍让可是现在李隆却做出类似要起兵谋反的事情这绝对是不能姑息地。不然朝廷的威严何在百官怎么能立足于朝堂之上。

    皇帝与群臣地意见难得保持一致根本没有多言立即开始商议起该怎么应付眼前的局面来朝廷之中当然是文官居多自然非常喜欢纸上谈兵而且明朝为了防止武将专权谋反其制度也和宋朝一样是以文官专职武事。真正上过战场的没有几个出的主意虽然天花乱坠可是落入知兵事之人眼里却没有一个可行的。

    看到兴致勃勃吵闹纷飞的朝堂朱厚再怎么不懂军事也知道不能轻易听信这些人地意见江山是自己的而且甘肃情况紧急可不是给他们实践理论的地方无奈之下朱厚只好求助杨廷和这些老臣了。

    说来也奇怪。除去开国之初的那一段时间。大明王朝赫赫有名的军事强人都是一些文人这虽然与武将没有机会独当一面有关系。但这也说明大明的文人并不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地体弱书生而且对军事谋略都十分了解要知道真正面对战场硝烟的时候并不像嘴上说话那么简单如果不知兵事的话在刀光剑影的战争上谁敢轻言能保住性命。

    以几个内阁学士为例当年正德皇帝非常喜欢御驾亲征经过出入危险之地大学士们为了能见到皇帝没少往军营里面跑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对兵事有所了解而费宏更是在宁王谋反之时亲自率领民间乡勇讨伐。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无论怎么样抑武重文但是从古到今争勇好斗的天性已经深深融入民族的血液之中无论文人怎么不承认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与武将士兵一样在战争上证明自己因为战争是最能表示勇武的地方要知道历朝历代的兵书都可是由文人整理保留地要是他们真的厌恶战争的话怎么会翻阅兵书研究行军作战方案啊。

    事实证明几位内阁学士都是临战经验丰富之人听到甘肃动乱的情况后根本没有露出惊慌失措之色脸上充满淡定接到朱厚的询问后更是三言两语就拿出解决的方案来这让兵部尚书彭泽有些失望要知道这可是显示自己才能的最佳时机啊。

    虽然身为兵部尚书但是彭泽也知道皇帝对自己似乎有些成见所以他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让皇帝看到自己的才能证明自己担任兵部尚书是非常合格的可是几个内阁学士却没有给他机会。

    经杨廷和提议让陕西按察使陈九畴为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查处许铭案同时让兵部下令要甘肃各官兵恢复秩序等候朝廷命令还请朱厚下圣旨命甘肃附近各地卫所严阵以待随时听候兵部调遣前去平乱朱厚自然点头听从杨廷和的意见最后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传旨下去让京城三大营官兵将领随时待命。

    嘉靖元年地一月下旬及二月份朝廷就在平静下面带着几分紧张地气氛中度过直到甘肃事情顺利解决动乱的根源李隆及乱军倡者。全部被处死边防恢复正常之后皇帝和群臣这才安然松弛下来。

    这一个多月来因为甘肃地情况朱厚再也没有心情和群臣辩论兴献帝仪注的事情当然朝廷大臣之中也有明理之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不会烦扰皇帝偶尔有不懂事地官员上疏朱厚也全然不理会朝堂再次风平浪静起来。

    如春的三月在阳光的照耀下积雪逐渐融化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虽然还带着几分春寒料峭的味道可是已经让张信感觉舒服许多。早已经习惯南方温暖天气的他在北方这样严寒地天气中度过数月而没有生病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也间接说明张信的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

    工部主事房中张信惬意的坐在椅子上舒服的看起书来这让其他主事在心里鄙视。可是却分外羡慕起来虽然尽量排斥张信不让他接触各清吏司的事务可是看到人家整日逍遥自在的模样似乎根本不在意这件事情这让主事们心理极度不平衡起来。自己辛苦忙碌而对方却清闲自在对比之下岂不是显得自己吃亏了可是想到处理事务时从中得到的好处主事们情愿继续辛苦下去。

    “张主事外面有人找你。”一位差役进来说道语气之中也不怎么恭敬客气毕竟低级官吏眼光浅薄势利见到张信在工部之中没有实权。自然谈不上多少尊敬。

    “知道了。”张信轻轻点头随手把书一搁轻悠的走出房外其实也不是张信地气度宏大只是在没有触怒自己之前张信也没有那份闲心去找别人麻烦带着几分困惑走出工部官署大院之后张信现前来寻找自己的却是李构当下连忙微笑迎了上去。

    “李兄看你面带喜气。想必今日肯定有什么好事情。”将李构迎到官署客厅之中。奉上清茶后张信微笑猜测说道。

    “张主事真是明察秋毫啊。”李构笑道:“确实是有一件喜事要告诉大人。经过多次仿制铸造鲁兄不负大人之托成功将海外洋夷的火器制作出来了。”

    “那可太好了。”张信自然的露出笑容可是从攥紧的手中可以知道他现在心里有些激动自从在军器局那些所谓的洋夷火器之后张信回去马上派东厂调查清楚其中地情况得知这些火器是葡萄牙人的当然明朝称他们为佛朗机。

    早在正德六年的时候葡萄牙侵占了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到了正德九年葡萄牙的一支船队到达珠江口沿岸要求登6进行贸易但是没有得到当地官府的批准后在水面上与大明商人交易同年葡萄牙海盗商船直接侵占屯门海澳并在此修筑工事设刑场制火器刻石立碑以示占领当地居民怨声载道纷纷向官府告状并要求迁移至别处躲避佛朗机人的欺凌。

    后来朝廷官员也认为佛朗机人扰民甚重要求对葡人进行驱逐正德十五年御史丘道隆及御史何鳌都曾向正德皇帝上奏要求驱逐佛朗机人但由于正德皇帝对佛朗机人有好感而不了了之直到正德皇帝驾崩他们地奏折才有了下文。

    正德皇帝病逝杨廷和主持朝政接到官员们的上报后出于安抚当地百姓之心杨廷和下令官员尽快驱逐佛朗机人并再不许其入境广东海道副使汪奉命驱逐佛朗机人而此时葡萄牙人已占据屯门岛附近若干年自然不愿意轻易离开。

    汪也料到这种情况因此先加强了军事力量在完成备战后汪对葡萄牙人宣诏要求葡人尽快离去但葡人对此并不理会于是汪派军队驱赶葡人遇到抵抗之后更是亲自率军民猛攻葡人船队。

    虽然失利过一次但是战事自然以汪大胜为收场的至此大明收回被葡人盘踞的屯门岛及经常滋扰的屯门海澳及葵涌海澳在将此事汇报兵部之后朝廷给予汪嘉奖而汪自然也兴高采烈的将收剿葡萄牙人的一些战利品运往京城这是证明自己没有撒谎的同时也让朝廷官员们分享一下胜利地喜悦。

    看到战报之后。张信有些感慨起来攻打一个小岛居然出动船只五十余艘军士四千余众民壮更是高达数万之多而且还是失败过一次之后。欺负葡萄牙人少而且正逢雨水天气葡萄牙船队火炮失利后这才获得最后胜利地虽然战报上没有提及自身伤亡情况但是张信也猜测得出来伤亡的人肯定不会少到哪里去。

    不管怎么样大明朝廷再次迎来胜利张信有时候也在想可能就是在这么接连不断的胜利下。大明朝廷这才越不重视海外的威胁吧毕竟在大明君臣百姓心中盘踞北方的蒙古胡人才是心腹之患海外蛮夷离他们实在是太过遥远了。

    不过大明地君臣百姓猜测也没有错误反正数百年之内中原的敌人永远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不论是谁占据中原建国称帝这个观念在三百年之内无疑是正确的毕竟没有谁会和张信一样能看到几百年后的事情。

    “火炮是铸成了大人准备什么时候试炮啊。”李构微笑问道。其实火炮鲁成早就已经仿制成功只是为了力求完美鲁成反复实践重铸直到几天之前这才铸造出一门让他满意地火炮来经过调试之后想起张信之前所说地话这才让李构来请人。

    “这到是个难题不能在京城内试炮免得惊扰百姓。可是私下将火器带出京城让御史言官知道了少不了向皇上参奏这也不好。”张信也清楚朝廷连刀枪之类的冷兵器都不许民间携带更加不用说杀伤力惊人地火器自己想带门火炮出城没有兵部的批示恐怕连军器局大门都出不去更不用说京城城门了。

    “鲁兄也说过。虽然他将火炮铸成。可是火炮没有在军器局内备案不能到郊外地军营校场试炮。其威力如何他也不清楚希望大人想个办法以好让他解心中之惑。”李构微笑说道心里也有些好奇平时总是听鲁成吹嘘火炮有多少利害可是他却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自然也想满足心中的好奇。

    “鲁兄也没有试过火炮?”见李构点头之后张信兴奋的心情慢慢冷却下来没有经过实践的火炮还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弄不好有炸膛的可能虽然相信鲁成地技术可是生事故的机率并非没有这可要好好斟酌才行。

    “李兄你回去告诉鲁兄让他把新铸好的火炮和洋夷的原炮装好过几天准备到郊外试炮弹药也要准备多些也好试验一下火炮的承受能力到底怎么样。”考虑片刻张信马上有了决定并取消了亲自试炮的打算。

    “大人鲁兄说过试炮可不是儿戏要有宽阔地场地和懂得使用火炮之人才行。”李构提醒说道也没有询问张信准备怎么行事因为李构心里清楚既然张信答应下来那么自然会办法解决一切问题的。

    “李兄放心这些我自然明白。”张信笑道如果没有专人在旁自己也不敢以身涉险现在自己可是有家室的人可不能逞强要把安全摆在第一位。

    “那好我就先告辞了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鲁兄。”李构拱手说道工部官署人来人往的而且还不时有人往客厅内投来好奇的目光或者深究的注视也不是什么畅谈之处李构听到准信之后当然也不想继续待下去。

    “李兄慢走等我的消息。”张信也不挽留将李构送出官署之后拱手说道。

    李构离开之后工部官署重新恢复了平静只是上下官员看张信的眼神中多少带有几分异样之色张信也明白这些人是在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对李构这么客气不过张信没有这个必然向他们解释只是坦然自若的返回主事房中继续看起书来。

    黄昏回到家中之时张信先到书房之中提笔疾书然后让仆役将书信送到武定侯府之中交给郭勋既然要试验火炮有什么地方比郭勋地军营更加方便安全而且以郭勋的名义运送火炮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算有人知道了也不会深究理会的。

章节目录

明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六十六章 隐患-明臣,明臣,一本书并收藏明臣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