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钻孔车间出来,下面就是装配车间了,这里是火铳最后一道手续,从钻孔车间出来的铳管,再加上木工车间的铳托,还有扳机等零部件,这样就组成了一把火铳。
马铖拿起一把制作完成的火铳,这种刚出厂的鲁密铳,比张国柱中军中的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强的太多。马铖左右翻看一下,然后问道:“刘大使,这种鲁密铳你们每月能产多少?”
听马铖这么问刘本忠苦笑道:“大人,这种精密的火器每月只能生产五十余杆,主要是熟练技工太少。”刘本忠说完害怕马铖生气,赶紧说道:“其他如鸟铳、三眼铳等火器倒是充足。”
五十杆,太少了!至于其他的烂货马铖还不想要,那种东西超过五十米根本没什么威力,要来干什么?放焰火给满清看吗?
马铖看了看手中的鲁密铳,又用手摆弄了一下火绳夹,然后问道:“刘大使,你们这里有能制造佛郎机燧发枪的人吗?”
燧发枪?刘本忠想了想摇了摇头,表示没听过。
马铖一听不禁皱眉,燧发枪在欧洲早已经发明一百多年,不应该没传到明朝。
“刘大使,就是不用火绳,而是用燧石点火的火铳!你没听过吗?”
听马铖这么说刘本忠才恍然大悟:“原来大人说的是自生火铳!这种火铳咱们这就有!”刘本忠赶紧让人去兵器库将库存的自生火铳拿来给马铖观看。
马铖听刘本忠这么说才知道燧发枪在明代叫自生火铳,这个名字到很符合实际。
一会儿的功夫下人拿来一杆和鲁密铳差不多的火铳,马铖拿过来一看,这杆火铳果然没有火绳,而是用一个夹子夹住一个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燧石击打击砧发出火花,然后引燃传火孔的火药,最后点燃枪管中的火药,完成一次击发。
马铖试了试扳机,力道很足,看来明朝已经能仿制出有弹力的钢片。
“不错,这杆燧发枪是你们仿制的吗?”
“大人,这杆自生火铳是由兵部侍郎毕懋康于崇祯八年所造,咱们这里也能生产,就是里面的弹片太难生产,需要捶打千次才能制成,所以每月只能制造十杆!”
马铖听刘本忠这么说大吃一惊,没想到明代就有能人研制出燧发枪,为什么到清朝末期还是在用火绳枪?
这杆自生火铳和欧洲的燧发枪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没有挡风板,所以在风雨天作战火力会有所下降。还有欧洲成熟的燧发枪用的是弹簧,明代工艺不行只能使用弹性钢板,虽然力道上比弹簧大,但是耐久度的上就不行了。不过虽然有区别,但是这种自生火铳有一切燧发枪的基本特点,所以在射击速度远远超过火绳枪。
当年毕懋康在兵部侍郎的任上,感觉火绳枪射击速度实在太慢,在野战对上蒙古骑兵基本上只能打上一两枪,所以毕懋康苦心研究,终于研制出不用火绳击发的火枪,并且将制造方法记载在他所编写的《军器图说》中。不过当时已经是崇祯八年,整个北方被流寇闹得不成样子,再加上东北的满清也在闹,朝廷实在没有钱为军队大批换装这种利器,所以这种自生火铳一直存在于设计图纸上。
大明灭亡后,满清占据中国,满清统治者害怕人口庞大的汉族重新掌握这种利器,所以将《军器图说》焚毁,到道光年间开放书禁,才再版出书。不过当时中国已经落后西方太多,根本不是一件两件先进武器就能追赶上的。
马铖听刘本忠这么说大喜,没想到明朝这帮书呆子也不都狗屁不是,万历年间有一个赵士祯发明了鲁密铳,这还有一个毕懋康发明燧发枪,不知道这个老毕还在不在。
“这个老毕现在何处?”
刘本忠听马铖这么说赶紧回答道:“毕侍郎在崇祯十年已经辞官回乡,不知道还在不在人世。”
好,如果活着就太好了。马铖回头对常芳说道:“常芳,这是你们兵部的退休干部,你回去帮本大人打听一下,老毕是不是还活着!”
常芳不知道退休干部是什么意思,不过马铖说了他也不敢反驳,只好点头答应。
马铖到现在为止已经将兵器局参观了大半,虽然其他一些木工车间等次要地方没去,不过马铖已经对明朝的兵器制造业有了一个基本的观感,那就是纯手工。虽然在有些地方能用到简单的机床,但是基本的动力源还是人工。马铖看到这胸有成竹,不用怎么改进工艺,只要将动力源换成更加强劲的蒸汽机,马上火枪生产就能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马铖从刘本忠这里又要了几十个工匠,这些人都是他要带回去做实验的,等简化工艺后,在全盘接手兵器局。
马铖在回城的路上去了趟自己的白糖工坊,这里经过这半个月的建设已经可以生产白糖了。在凤阳生产的那一千多斤白糖都已经卖了出去,市场反响很不错,很多商家都预定了下一批的白糖。
马铖在这里看了看,将从兵器局要来的工匠都交给马顺,让他协助这些工匠在白糖工坊在建一个铁厂。马铖已经想好了,不管什么都是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蒸汽机最为重要的气缸就要大量的钢铁,还有一点经过马铖询问,明代炼铁竟然不能将铁练成铁水,只能炼成浆糊状,所以才有炒钢法的诞生。
马铖让这些铁匠先建一个铁厂,自己再看看有没有改进空间,钢铁产量至关重要,如果钢铁不能保证,马铖的工业化完全是痴人说梦。
明代在洪武初年就能达到年产一千八百万斤的铁,这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第一的。不过明代铁产量虽然第一,但是一些高精端材料就不如西方了。
明代的钢铁冶炼流程,已经到了规模化、量产化、生熟铁连续生产的地步。这是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这种连续生产的工艺,已初具组合化生产的系统思想,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能耗。
在明代的《天工开物》里面描述的炒铁炉,实际上就是欧洲人在18世纪下半发明的搅炼炉。差别在于,欧洲的搅炼炉,通常使用熟铁棒或者钢棒搅炼,以烧去生铁中的碳,最后得到低碳熟铁。而中国使用柳木棍搅拌,搅拌的同时也会逐渐烧去柳木棍,这可以往生铁混入碳,或者说减低生铁去碳的速度。藉由这个步骤,熟练的炒铁手比较容易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于生铁,却高于熟铁的钢来,甚至有机会炒出中碳钢与高碳钢。
此时中国的铁种类定义与后来不同,这时炒铁炉炒出来的所谓熟铁,是所有含碳量2%以下的铁,也就是说,根据后世的熟铁与钢的定义,这个熟铁的意义同时包含了后世的熟铁与钢。只是为温度不够,不管是炒钢或炒熟铁,炒出来的都是半固态糊状钢块、铁块。
当时中国唯一还没有达到的就是冶炼液态钢水,并因此进行精细的成份调配的程度。因为只有将钢加热到液态,才能自由且精确地控制其中的碳与其他元素的比例,百锻钢、灌钢,甚至熟铁渗碳钢等都是不可能做到精确调控的。
最后,只有炼出液态钢,才能够混合其他合金造出合金钢,并且用铸造或者卷轧的方式快速生产钢材。明朝时期的中国已经达到钢铁冶炼的世界最尖端水平,但还差临门一脚,还没有到能够把钢融化成钢水的程度。
马铖将这些工匠交给马顺,就带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自己家。
这几天马铖因为新军的事累得够呛,整个新军都是草创。所有事情,从士兵的训练到军营的整修,从武器装备到军服军帽,从后勤补给到每天吃什么都是马铖在管,好在这几天下来军中各级基层军官都已经适应了自己的角色,马铖也终于可以松了口气。
今天在兵器局待了一天,等马铖回到家中已经快要天黑了。这是近几天马铖第一次回家,在门口马铖问守门的家丁:“老爷在家吗?”马铖是儿子,在明代孝道为先,不管你怎么累回家第一件事就要拜见父母。
“二爷,老爷正在书房!”
马铖点了点头将马交给家丁,然后自己去书房给老爹请安。
书房中马士英不知道在想着什么,不过看到儿子马铖进来还是笑道:“铖儿回来了,军营中的事安排的怎么样了?”
马士英知道这几天这个二儿子很劳累,不过看到以前那个混做的二世祖终于肯沉下心来干点正事了,马士英心中十分欣慰。
马铖进屋先给马士英行了礼,然后坐下说道:“爹,军中现在已经招了两千人,军服、武器等都已经运到,过几天就要开始正式训练了。今天儿子去了趟兵器局,没想到兵器局火铳生产十分缓慢,上好的自生火铳每月才能生产十杆,儿子的五千人都要装备上,这要等到猴年马月?”
马铖拿起一把制作完成的火铳,这种刚出厂的鲁密铳,比张国柱中军中的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强的太多。马铖左右翻看一下,然后问道:“刘大使,这种鲁密铳你们每月能产多少?”
听马铖这么问刘本忠苦笑道:“大人,这种精密的火器每月只能生产五十余杆,主要是熟练技工太少。”刘本忠说完害怕马铖生气,赶紧说道:“其他如鸟铳、三眼铳等火器倒是充足。”
五十杆,太少了!至于其他的烂货马铖还不想要,那种东西超过五十米根本没什么威力,要来干什么?放焰火给满清看吗?
马铖看了看手中的鲁密铳,又用手摆弄了一下火绳夹,然后问道:“刘大使,你们这里有能制造佛郎机燧发枪的人吗?”
燧发枪?刘本忠想了想摇了摇头,表示没听过。
马铖一听不禁皱眉,燧发枪在欧洲早已经发明一百多年,不应该没传到明朝。
“刘大使,就是不用火绳,而是用燧石点火的火铳!你没听过吗?”
听马铖这么说刘本忠才恍然大悟:“原来大人说的是自生火铳!这种火铳咱们这就有!”刘本忠赶紧让人去兵器库将库存的自生火铳拿来给马铖观看。
马铖听刘本忠这么说才知道燧发枪在明代叫自生火铳,这个名字到很符合实际。
一会儿的功夫下人拿来一杆和鲁密铳差不多的火铳,马铖拿过来一看,这杆火铳果然没有火绳,而是用一个夹子夹住一个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燧石击打击砧发出火花,然后引燃传火孔的火药,最后点燃枪管中的火药,完成一次击发。
马铖试了试扳机,力道很足,看来明朝已经能仿制出有弹力的钢片。
“不错,这杆燧发枪是你们仿制的吗?”
“大人,这杆自生火铳是由兵部侍郎毕懋康于崇祯八年所造,咱们这里也能生产,就是里面的弹片太难生产,需要捶打千次才能制成,所以每月只能制造十杆!”
马铖听刘本忠这么说大吃一惊,没想到明代就有能人研制出燧发枪,为什么到清朝末期还是在用火绳枪?
这杆自生火铳和欧洲的燧发枪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没有挡风板,所以在风雨天作战火力会有所下降。还有欧洲成熟的燧发枪用的是弹簧,明代工艺不行只能使用弹性钢板,虽然力道上比弹簧大,但是耐久度的上就不行了。不过虽然有区别,但是这种自生火铳有一切燧发枪的基本特点,所以在射击速度远远超过火绳枪。
当年毕懋康在兵部侍郎的任上,感觉火绳枪射击速度实在太慢,在野战对上蒙古骑兵基本上只能打上一两枪,所以毕懋康苦心研究,终于研制出不用火绳击发的火枪,并且将制造方法记载在他所编写的《军器图说》中。不过当时已经是崇祯八年,整个北方被流寇闹得不成样子,再加上东北的满清也在闹,朝廷实在没有钱为军队大批换装这种利器,所以这种自生火铳一直存在于设计图纸上。
大明灭亡后,满清占据中国,满清统治者害怕人口庞大的汉族重新掌握这种利器,所以将《军器图说》焚毁,到道光年间开放书禁,才再版出书。不过当时中国已经落后西方太多,根本不是一件两件先进武器就能追赶上的。
马铖听刘本忠这么说大喜,没想到明朝这帮书呆子也不都狗屁不是,万历年间有一个赵士祯发明了鲁密铳,这还有一个毕懋康发明燧发枪,不知道这个老毕还在不在。
“这个老毕现在何处?”
刘本忠听马铖这么说赶紧回答道:“毕侍郎在崇祯十年已经辞官回乡,不知道还在不在人世。”
好,如果活着就太好了。马铖回头对常芳说道:“常芳,这是你们兵部的退休干部,你回去帮本大人打听一下,老毕是不是还活着!”
常芳不知道退休干部是什么意思,不过马铖说了他也不敢反驳,只好点头答应。
马铖到现在为止已经将兵器局参观了大半,虽然其他一些木工车间等次要地方没去,不过马铖已经对明朝的兵器制造业有了一个基本的观感,那就是纯手工。虽然在有些地方能用到简单的机床,但是基本的动力源还是人工。马铖看到这胸有成竹,不用怎么改进工艺,只要将动力源换成更加强劲的蒸汽机,马上火枪生产就能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马铖从刘本忠这里又要了几十个工匠,这些人都是他要带回去做实验的,等简化工艺后,在全盘接手兵器局。
马铖在回城的路上去了趟自己的白糖工坊,这里经过这半个月的建设已经可以生产白糖了。在凤阳生产的那一千多斤白糖都已经卖了出去,市场反响很不错,很多商家都预定了下一批的白糖。
马铖在这里看了看,将从兵器局要来的工匠都交给马顺,让他协助这些工匠在白糖工坊在建一个铁厂。马铖已经想好了,不管什么都是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蒸汽机最为重要的气缸就要大量的钢铁,还有一点经过马铖询问,明代炼铁竟然不能将铁练成铁水,只能炼成浆糊状,所以才有炒钢法的诞生。
马铖让这些铁匠先建一个铁厂,自己再看看有没有改进空间,钢铁产量至关重要,如果钢铁不能保证,马铖的工业化完全是痴人说梦。
明代在洪武初年就能达到年产一千八百万斤的铁,这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第一的。不过明代铁产量虽然第一,但是一些高精端材料就不如西方了。
明代的钢铁冶炼流程,已经到了规模化、量产化、生熟铁连续生产的地步。这是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这种连续生产的工艺,已初具组合化生产的系统思想,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能耗。
在明代的《天工开物》里面描述的炒铁炉,实际上就是欧洲人在18世纪下半发明的搅炼炉。差别在于,欧洲的搅炼炉,通常使用熟铁棒或者钢棒搅炼,以烧去生铁中的碳,最后得到低碳熟铁。而中国使用柳木棍搅拌,搅拌的同时也会逐渐烧去柳木棍,这可以往生铁混入碳,或者说减低生铁去碳的速度。藉由这个步骤,熟练的炒铁手比较容易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于生铁,却高于熟铁的钢来,甚至有机会炒出中碳钢与高碳钢。
此时中国的铁种类定义与后来不同,这时炒铁炉炒出来的所谓熟铁,是所有含碳量2%以下的铁,也就是说,根据后世的熟铁与钢的定义,这个熟铁的意义同时包含了后世的熟铁与钢。只是为温度不够,不管是炒钢或炒熟铁,炒出来的都是半固态糊状钢块、铁块。
当时中国唯一还没有达到的就是冶炼液态钢水,并因此进行精细的成份调配的程度。因为只有将钢加热到液态,才能自由且精确地控制其中的碳与其他元素的比例,百锻钢、灌钢,甚至熟铁渗碳钢等都是不可能做到精确调控的。
最后,只有炼出液态钢,才能够混合其他合金造出合金钢,并且用铸造或者卷轧的方式快速生产钢材。明朝时期的中国已经达到钢铁冶炼的世界最尖端水平,但还差临门一脚,还没有到能够把钢融化成钢水的程度。
马铖将这些工匠交给马顺,就带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自己家。
这几天马铖因为新军的事累得够呛,整个新军都是草创。所有事情,从士兵的训练到军营的整修,从武器装备到军服军帽,从后勤补给到每天吃什么都是马铖在管,好在这几天下来军中各级基层军官都已经适应了自己的角色,马铖也终于可以松了口气。
今天在兵器局待了一天,等马铖回到家中已经快要天黑了。这是近几天马铖第一次回家,在门口马铖问守门的家丁:“老爷在家吗?”马铖是儿子,在明代孝道为先,不管你怎么累回家第一件事就要拜见父母。
“二爷,老爷正在书房!”
马铖点了点头将马交给家丁,然后自己去书房给老爹请安。
书房中马士英不知道在想着什么,不过看到儿子马铖进来还是笑道:“铖儿回来了,军营中的事安排的怎么样了?”
马士英知道这几天这个二儿子很劳累,不过看到以前那个混做的二世祖终于肯沉下心来干点正事了,马士英心中十分欣慰。
马铖进屋先给马士英行了礼,然后坐下说道:“爹,军中现在已经招了两千人,军服、武器等都已经运到,过几天就要开始正式训练了。今天儿子去了趟兵器局,没想到兵器局火铳生产十分缓慢,上好的自生火铳每月才能生产十杆,儿子的五千人都要装备上,这要等到猴年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