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样子马铖再也控制不住怒火,没有粮食他还守个屁城!
马铖上前左右开弓打了万全五六个嘴巴,然后大骂道:“说,粮食都去哪了!”
这个时候万全知道自己死定了,为了保证自己一家老小不死,只好将户部粮仓的秘闻和盘托出。
明代从朱元璋在南京建国开始,就大力贮备粮食,大概是老朱小时候要饭饿怕了,所以规定南方各省都要往南京交粮食,南京各个粮仓常年储备粮食在五百万石左右。
在明朝初期,南京人口大概在三十多万,再加上驻扎在此地的四十万卫所军,五百万石粮食足够这些人吃用了。可是随着朱棣靖难之变,朱棣将首都迁往北京,南京这里就逐渐失去了首都的作用。
因为迁都,南京城外的四十万卫所军大部分迁到北京驻防,南京这里不需要这么多军队,所以城内的粮仓存粮开始慢慢减少。
同时因为迁都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北京人口大增,为了保证北京的正常供给,就要加大漕运。可是漕运的主体是南直隶,这里除了供应将近百万人口的南京,这回还要供给同样百万人口的北京,没办法南直隶各府只能逐年减少运往南京的粮食。
在成化年间,朝廷已经发现这种情况,可是没办法,为了保证京师的供给只能委屈南京,同时南方生平日久,还是主要产粮区,缺一点也没什么大事。就这样在上面的默许下,南直隶各府地方官将运输漕粮放在了第一位,接下来才是运往南京的粮食。
就这样南京的存粮逐年减少,到了嘉靖二十八年,南京城内各仓库存粮只有二百万石,有的年头甚至降低到一百三十万石。要知道南京有整套文臣班子,还有二十多万卫所军,这些人都需要南京粮仓开工资,他们每年就需要一百零七万石的粮食,所以到了嘉靖中期,南京城中各个粮仓只能尽量保持收支平衡,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储存下来。
不过好在南京周围就是产粮区,如果需要粮食可是从各省各府紧急调运,所以到万历末年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可是这种情况到了天启年间就不行了,北方各省大乱,为了平定叛乱和对付辽东兴起的后金,朝廷开始对南京这二百万石存粮下手。到了天启七年,根据南京户部尚书万士和汇报,南京存粮已经剩下五十万石,已经达到了红色警戒线。
到了崇祯十二年,朱由检为了保证北京的粮食供应已经不折手段,派来了大贪官保国公朱国弼担任漕运总督。朱国弼到来忠实的执行了朱由检的命令,将南直隶各府收刮一遍,他的爵位也由抚宁侯升为保国公。
经过这几次收刮,现在落到马铖手里的南京四大仓,只有存粮不到二十万石,眼前的东安仓更是只有存粮两万六千石,还大部分都是三年以上的陈粮。
马铖听万全说完真是欲哭无泪啊,
这已经不是什么某个贪官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都出现问题。北方大乱需要调粮,同时南京户部这些贪官污吏还要贪污,这样下来能剩下二十万石就算不错了。
想到这马铖也不准备难为万全,他一个九品粮仓大使能干什么,就是杀了他全家也不解决问题。马铖挥挥手让万全起来,然后问道:“你这里还剩两万六千石,现在全部交给王显,他会负责将粮食运走!”
死中得活的万全赶紧连连保证,绝对不会耽误镇守大人的大事。
离开东安仓马铖也没兴趣去那几个仓库了,这里都这样其他的仓库估计也好不了。不过王显倒是没准备饶过万全,离开后在马铖耳边鼓动要严惩贪官万全。
马铖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守城为重,就不要再杀自己人了!王显你去其他几个仓库,跟他们说,本督只要实数,至于他们的那些烂事老子不想管!”
听马铖这么说王显赶紧保证一定会将粮食问题处理好,马铖点点头让王显离开。
等王显离开后马铖骑在马上琢磨守城之事,以前他以为城内粮食够用,只要依托城墙耗死满清即可。可是现在不同了,城内粮食只剩下二十万石,再加上从各个商户、粮行手中收刮来的,大概也只有五十万石左右。
如果按照每人每天消耗一斤粮食来算,南京全城一百万人口一天就需要一万石粮食,五十万石粮食也就够消耗两个月的。这还没算上那些新军将士,还有那些勋贵文官,他们是绝对不能降低自己生活标准的。
马铖掰着手指头算顶多坚持到年底,到时候全城就到断粮了,可是城外的满清包围并没有解除的迹象,那下一步怎么办?想到这马铖十分头疼。
就在马铖算计手中存粮的时候,南京城内一伙人也在算计马铖。在北城的保国公府邸,赋闲在家的保国公朱国弼正在会客,迎接的也是南京城里的大人物,魏国公徐文爵。
徐文爵今年刚二十岁,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因为接任的是一等公爵,所以身份地位还在朱国弼之上。
二人酒过三旬后,朱国弼问道:“贤侄这次接任魏国公,叔叔没有去恭贺,贤侄不要挑理啊!”
徐文爵哈哈笑道:“叔叔说的那里话,现在国家危难一切从简,所以侄儿也没有举办什么宴会!”
“贤侄,不知道这次来找叔叔有什么事?”保国公一系出自北京,和南京的魏国公一系向来没什么交往,只是以前朱国弼被派到淮安当漕运总督,这才将家搬到南京。现在与他并没什么交往的魏国公却主动上门来,朱国弼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事让这个年轻人大驾光临。
听朱国弼这么说徐文爵叹了口气放下酒杯:“哎,现在北虏围城,城中粮食不济,前几日圣人下了圣旨让全城人等捐粮食,不知叔叔家可捐了?”
朱国弼一听这是马上叫穷道:
“哎,贤侄你知道叔叔家是北都的,大半的产业也在北都,现在手中实在无粮啊!但是我朱国弼毕竟是国家公爵,深受国朝上百年的恩典,这个危难的时候朱国弼肯定要毁家纾难的!”
朱国弼说的好听,但是徐文爵可知道面前老家伙什么德行。在几年前负责漕运的时候,将大半漕粮转卖弄了不少银子,要不朱国弼迎娶寇白门的时候怎能花上两万两白银。
“小侄也知道叔叔的志向,这也是我们魏国公府的志向,先祖当年跟随太祖高皇帝起兵,得国朝供养二百七十多年,怎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徐文爵说完喝了口酒,然后接着说道:“可是呢我魏国公府开枝散叶二百多年,家里人口实在太多,一时间也拿不出来这么多粮食啊!”
朱国弼这时候还不知道徐文爵什么意思,还以为这家伙来找自己想要和马士英求情,少拿些粮食。所以朱国弼听徐文爵说完后拍着胸脯说道:“这件事简单,包在叔叔身上!叔叔和元辅关系还不错,可以为贤侄你居中说和!”
徐文爵听朱国弼这么说心中暗骂,这个老家伙真是老糊涂,自己那里是这个意思。
“叔叔,今天小侄来找您不是为了那点粮食!就在前几天马铖这个混蛋带人封了我家的产业,要不是小侄先去宫里请了圣旨,估计家里都要被马铖这个混蛋抄了!现在马氏父子如此跋扈,再加上城外北虏大军云集,这南都城怕是守不下去了!”
朱国弼听徐文爵这么说大吃一惊,他呼的站起来骂道:“徐文爵,你疯了不成?这些话如果传了出去你还想不想活?”
朱国弼这么喝骂徐文爵,其实他心中也并不看好城里的绍武皇帝,道理很简单,两方的实力相差太大。
城外的清军足有四十多万,在加上北方源源不断的援兵,南京这里根本守不下去。如果南京周围各府县都在明朝手里也行,可是根据朱国弼的消息,南京现在已经成了一座孤城,整个南直隶都已经落入满清手中,在朱国弼眼中,这个南京城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朱国弼这么想嘴上可不敢这么说,几个月前血腥的武英殿政变,让朱国弼看到马铖手段多么血腥,这个家伙为了目的不折手段,就是他自己的亲老子都能说抓就抓,所以朱国弼实在不想得罪马铖。
可是南京城里的局势越来越不好,清军已经停止攻城,现在改成了围困,按照朱国弼的估计过不了几个月,南京城里就要人吃人了,到时候他朱国弼的万贯家财可怎么办?
这几天朱国弼也想过投降城外的清军,可是朱国弼他现在身无半点官职,就顶了一个空头公爵,原本南京镇守的差事也被马铖接手,所以朱国弼就是想要投降也找不到门路。再加上朱国弼手中没有多少人,人家马铖手里握有重兵,就是朱国弼想要在城里搞些事策应清军也搞不起来。
马铖上前左右开弓打了万全五六个嘴巴,然后大骂道:“说,粮食都去哪了!”
这个时候万全知道自己死定了,为了保证自己一家老小不死,只好将户部粮仓的秘闻和盘托出。
明代从朱元璋在南京建国开始,就大力贮备粮食,大概是老朱小时候要饭饿怕了,所以规定南方各省都要往南京交粮食,南京各个粮仓常年储备粮食在五百万石左右。
在明朝初期,南京人口大概在三十多万,再加上驻扎在此地的四十万卫所军,五百万石粮食足够这些人吃用了。可是随着朱棣靖难之变,朱棣将首都迁往北京,南京这里就逐渐失去了首都的作用。
因为迁都,南京城外的四十万卫所军大部分迁到北京驻防,南京这里不需要这么多军队,所以城内的粮仓存粮开始慢慢减少。
同时因为迁都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北京人口大增,为了保证北京的正常供给,就要加大漕运。可是漕运的主体是南直隶,这里除了供应将近百万人口的南京,这回还要供给同样百万人口的北京,没办法南直隶各府只能逐年减少运往南京的粮食。
在成化年间,朝廷已经发现这种情况,可是没办法,为了保证京师的供给只能委屈南京,同时南方生平日久,还是主要产粮区,缺一点也没什么大事。就这样在上面的默许下,南直隶各府地方官将运输漕粮放在了第一位,接下来才是运往南京的粮食。
就这样南京的存粮逐年减少,到了嘉靖二十八年,南京城内各仓库存粮只有二百万石,有的年头甚至降低到一百三十万石。要知道南京有整套文臣班子,还有二十多万卫所军,这些人都需要南京粮仓开工资,他们每年就需要一百零七万石的粮食,所以到了嘉靖中期,南京城中各个粮仓只能尽量保持收支平衡,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储存下来。
不过好在南京周围就是产粮区,如果需要粮食可是从各省各府紧急调运,所以到万历末年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可是这种情况到了天启年间就不行了,北方各省大乱,为了平定叛乱和对付辽东兴起的后金,朝廷开始对南京这二百万石存粮下手。到了天启七年,根据南京户部尚书万士和汇报,南京存粮已经剩下五十万石,已经达到了红色警戒线。
到了崇祯十二年,朱由检为了保证北京的粮食供应已经不折手段,派来了大贪官保国公朱国弼担任漕运总督。朱国弼到来忠实的执行了朱由检的命令,将南直隶各府收刮一遍,他的爵位也由抚宁侯升为保国公。
经过这几次收刮,现在落到马铖手里的南京四大仓,只有存粮不到二十万石,眼前的东安仓更是只有存粮两万六千石,还大部分都是三年以上的陈粮。
马铖听万全说完真是欲哭无泪啊,
这已经不是什么某个贪官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都出现问题。北方大乱需要调粮,同时南京户部这些贪官污吏还要贪污,这样下来能剩下二十万石就算不错了。
想到这马铖也不准备难为万全,他一个九品粮仓大使能干什么,就是杀了他全家也不解决问题。马铖挥挥手让万全起来,然后问道:“你这里还剩两万六千石,现在全部交给王显,他会负责将粮食运走!”
死中得活的万全赶紧连连保证,绝对不会耽误镇守大人的大事。
离开东安仓马铖也没兴趣去那几个仓库了,这里都这样其他的仓库估计也好不了。不过王显倒是没准备饶过万全,离开后在马铖耳边鼓动要严惩贪官万全。
马铖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守城为重,就不要再杀自己人了!王显你去其他几个仓库,跟他们说,本督只要实数,至于他们的那些烂事老子不想管!”
听马铖这么说王显赶紧保证一定会将粮食问题处理好,马铖点点头让王显离开。
等王显离开后马铖骑在马上琢磨守城之事,以前他以为城内粮食够用,只要依托城墙耗死满清即可。可是现在不同了,城内粮食只剩下二十万石,再加上从各个商户、粮行手中收刮来的,大概也只有五十万石左右。
如果按照每人每天消耗一斤粮食来算,南京全城一百万人口一天就需要一万石粮食,五十万石粮食也就够消耗两个月的。这还没算上那些新军将士,还有那些勋贵文官,他们是绝对不能降低自己生活标准的。
马铖掰着手指头算顶多坚持到年底,到时候全城就到断粮了,可是城外的满清包围并没有解除的迹象,那下一步怎么办?想到这马铖十分头疼。
就在马铖算计手中存粮的时候,南京城内一伙人也在算计马铖。在北城的保国公府邸,赋闲在家的保国公朱国弼正在会客,迎接的也是南京城里的大人物,魏国公徐文爵。
徐文爵今年刚二十岁,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因为接任的是一等公爵,所以身份地位还在朱国弼之上。
二人酒过三旬后,朱国弼问道:“贤侄这次接任魏国公,叔叔没有去恭贺,贤侄不要挑理啊!”
徐文爵哈哈笑道:“叔叔说的那里话,现在国家危难一切从简,所以侄儿也没有举办什么宴会!”
“贤侄,不知道这次来找叔叔有什么事?”保国公一系出自北京,和南京的魏国公一系向来没什么交往,只是以前朱国弼被派到淮安当漕运总督,这才将家搬到南京。现在与他并没什么交往的魏国公却主动上门来,朱国弼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事让这个年轻人大驾光临。
听朱国弼这么说徐文爵叹了口气放下酒杯:“哎,现在北虏围城,城中粮食不济,前几日圣人下了圣旨让全城人等捐粮食,不知叔叔家可捐了?”
朱国弼一听这是马上叫穷道:
“哎,贤侄你知道叔叔家是北都的,大半的产业也在北都,现在手中实在无粮啊!但是我朱国弼毕竟是国家公爵,深受国朝上百年的恩典,这个危难的时候朱国弼肯定要毁家纾难的!”
朱国弼说的好听,但是徐文爵可知道面前老家伙什么德行。在几年前负责漕运的时候,将大半漕粮转卖弄了不少银子,要不朱国弼迎娶寇白门的时候怎能花上两万两白银。
“小侄也知道叔叔的志向,这也是我们魏国公府的志向,先祖当年跟随太祖高皇帝起兵,得国朝供养二百七十多年,怎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徐文爵说完喝了口酒,然后接着说道:“可是呢我魏国公府开枝散叶二百多年,家里人口实在太多,一时间也拿不出来这么多粮食啊!”
朱国弼这时候还不知道徐文爵什么意思,还以为这家伙来找自己想要和马士英求情,少拿些粮食。所以朱国弼听徐文爵说完后拍着胸脯说道:“这件事简单,包在叔叔身上!叔叔和元辅关系还不错,可以为贤侄你居中说和!”
徐文爵听朱国弼这么说心中暗骂,这个老家伙真是老糊涂,自己那里是这个意思。
“叔叔,今天小侄来找您不是为了那点粮食!就在前几天马铖这个混蛋带人封了我家的产业,要不是小侄先去宫里请了圣旨,估计家里都要被马铖这个混蛋抄了!现在马氏父子如此跋扈,再加上城外北虏大军云集,这南都城怕是守不下去了!”
朱国弼听徐文爵这么说大吃一惊,他呼的站起来骂道:“徐文爵,你疯了不成?这些话如果传了出去你还想不想活?”
朱国弼这么喝骂徐文爵,其实他心中也并不看好城里的绍武皇帝,道理很简单,两方的实力相差太大。
城外的清军足有四十多万,在加上北方源源不断的援兵,南京这里根本守不下去。如果南京周围各府县都在明朝手里也行,可是根据朱国弼的消息,南京现在已经成了一座孤城,整个南直隶都已经落入满清手中,在朱国弼眼中,这个南京城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朱国弼这么想嘴上可不敢这么说,几个月前血腥的武英殿政变,让朱国弼看到马铖手段多么血腥,这个家伙为了目的不折手段,就是他自己的亲老子都能说抓就抓,所以朱国弼实在不想得罪马铖。
可是南京城里的局势越来越不好,清军已经停止攻城,现在改成了围困,按照朱国弼的估计过不了几个月,南京城里就要人吃人了,到时候他朱国弼的万贯家财可怎么办?
这几天朱国弼也想过投降城外的清军,可是朱国弼他现在身无半点官职,就顶了一个空头公爵,原本南京镇守的差事也被马铖接手,所以朱国弼就是想要投降也找不到门路。再加上朱国弼手中没有多少人,人家马铖手里握有重兵,就是朱国弼想要在城里搞些事策应清军也搞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