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黄杰和王黼在紫宸殿前论说这“大宋人的天下”时,延和殿内也是一片车水马龙的景象,不说吴敏等人寻了什么由头来见郑太后,留守东京的群臣中,只要算是有点品级的都纷纷联名来拜,甚至就是当初东京围城时自行跑路逃出的郑太后娘家也都派了人来,而这些人来拜见的目的,自然不是嘘寒问暖,关心一下郑太后舟车劳顿千里返京是不是累着了身子,而是想知道郑太后到底会让人来当新君。 23us更新最快
如今有关新君的人选,自然早在私下里传开了,一个是名唤赵阿大,本是在汴河水门外瓦市里卖油煎豆腐的,是年二十八岁,乃是太宗第八子肃王赵元俨(民间俗称八大王)的第十一世孙(非嫡)。
而另一个人选,乃是太宗嫡孙濮王赵允让第九子所出后子嗣,名为赵士商,年才九岁,与寡母居于城东杨楼街,其母以织补营生。
之所以找出了这两人来,乃是因为封禅而发了狂的赵桓将东京城内外的赵氏宗室血亲全都带到了坑里,出了事之后找来找去,也才找着这么两个距离皇室血脉最近的人来。
至于说为什么找来的这二人都是太宗所出后,这是因为太祖一系自仁宗以来都是严加管控的对象,而赵桓去泰山这等大事自然不可能放的脱一个。
所以,有关新君的人选,也就成为了众臣摆在眼前的头等大事,毕竟不管选谁上位,自己抢先站好的队才是重点。
当然了,吴敏等人一早也确定了太上皇后垂帘听政并监国的策略,因此他们都偏向于赵士商这个小人儿。这说起来,皇家有事,选来血亲继位在史上也不少见,摆在大宋也是多有成例,如宋英宗就是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后被宋仁宗收为养子,得继帝位。
只是,这夜朝臣跑马灯式的拜见都纷纷吃了闭门羹,一个太上皇后玉体乏累的借口就能挡了九成以上,而便就是太上皇后的娘家来人,也最终不得其门而入,也就使得未来新君的最终人选,在这夜成了最大的悬念。
不过,待到三更将近的时候,延和殿前便也是灯火通明起来。四更初刻,太上皇后梳洗完毕,便也携赵福金起驾往紫宸殿行来。待至文德殿候朝时,郑太后便也命人来将黄杰传召,黄杰自然一身戎装而入,得见之后郑太后便也惊讶道:“我儿一夜都未曾卸甲?”
郑太后在黄州居住日久,早就学着姚二娘的口吻动辄便称黄杰为“我儿”,以示亲昵。黄杰闻言便也点头道:“宫中值戍,自有规制,母后务用担心。”
郑太后瞧着黄杰精神还好,便也自问道:“今日早朝所议之事,我儿可有说法?”
这话一问,黄杰突兀一愣,他还真没想过郑太后会来问他的意见,一时间竟也踌躇起来,不知如何回答。
郑太后见了,便也问道:“我儿若有说法,不妨直言就是。”
黄杰想了想,只得硬着头皮道:“儿臣以为,道君皇帝与今上官家北狩未归,朝中当以安稳为要,不可轻易来行反复之事。”
郑太后毕竟也是四十几岁的人,在宫中也逾二十余载,当即听出了黄杰话里意思,想了想后急忙屏退左右,只留下赵福金后,便也直问道:“我儿意思究竟如何?”
黄杰当下也不藏着掖着,便道:“储君不可轻易立之,国君与诸王皆被敌敌虏之事,古之未有,如今种师道在河北正设法相救,未来变数可不预测,若此时轻易立储,则未来若有反复,言之不顺矣。”
黄杰这话,说得也是有理有据,顿时也将郑太后给说服了大半,又问策略如何,黄杰给出的建议便是太上皇后暂时监国,反正这皇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在前朝也是多见,倒也不算违礼。
而且黄杰的担心看起来也是有必要的,这当朝皇帝和太上皇,连带着诸多亲王都被敌国虏去的事情,在史上还真没有先例,所以未来如何还真不知道,至于说金国方面若是经过斡旋甚至出钱赎买后会不会放了谁人回来也是未知之数,所以这个时候不论是将那卖油煎豆腐的赵阿大还是年才九岁的赵士商,立为储君都是不合的。
便也说这郑太后与赵福金还有黄杰夫妻二人商议了个把时辰后,便于辰时正式上朝紫宸殿。由于这次上朝事关重大,所以黄杰自然也不穿什么郡王的朝服,依旧还着一身戎装上朝,甚至为了摆出威势震赫奸邪,干脆把画戟也拿上,便就持立在紫宸殿前瞧着群臣唱卯点名,入殿后也是持戟立在殿左御阶之前。
郑太后自然不能座了皇帝的龙椅,便在龙座之后社座兵垂帘以示。而升朝之后,先由吴敏来公开了赵桓在鱼台被俘的大事,顿时便也引来朝堂之上一遍鬼哭狼嚎,结果引来了郑太后的怒斥责骂。
随后,诸事便也一桩桩一件件摆开来理顺,如耿南仲和唐恪临阵脱逃、擅离职守,还领军陈兵东京城下的大罪,又如黄杰千里迢迢护卫太上皇后来京,还阵斩了耿南仲收复十万禁军的大功,自然都是要拿出来讨论的。
此外,还有河北方面得了消息,已经确认了七位年幼的亲王、十一位帝姬和四位驸马罹难的消息,棺椁如何发还如何下葬以及这些亲王、帝姬的生母后妃们如何安抚,还有四位驸马的家中如何交代的问题自然也要好好谈论。
待到日头快近了中午,便也有人按照顺序,提出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上皇后速立储君的建议,这个憋了一早上的大招至于使了出来,自然也就立即得到了群臣的附和,就听得众多大臣都是如打鸡血般一脸亢奋出来夸夸其谈这册立储君的重要性后,郑太后却是百般推拒,实在逼不得已,郑太后竟道:“如今二帝北狩未还,国事艰难,诸卿不思为国尽忠,却是如此百般逼迫哀家。也罢!既说国无储不稳,不若就将我儿赵福金册立为储便是了,毕竟我儿也是道君皇帝骨血!”
这话一说出来,顿时就叫群臣跌了一地,瞠目结舌,不知所以!(未完待续。。)
如今有关新君的人选,自然早在私下里传开了,一个是名唤赵阿大,本是在汴河水门外瓦市里卖油煎豆腐的,是年二十八岁,乃是太宗第八子肃王赵元俨(民间俗称八大王)的第十一世孙(非嫡)。
而另一个人选,乃是太宗嫡孙濮王赵允让第九子所出后子嗣,名为赵士商,年才九岁,与寡母居于城东杨楼街,其母以织补营生。
之所以找出了这两人来,乃是因为封禅而发了狂的赵桓将东京城内外的赵氏宗室血亲全都带到了坑里,出了事之后找来找去,也才找着这么两个距离皇室血脉最近的人来。
至于说为什么找来的这二人都是太宗所出后,这是因为太祖一系自仁宗以来都是严加管控的对象,而赵桓去泰山这等大事自然不可能放的脱一个。
所以,有关新君的人选,也就成为了众臣摆在眼前的头等大事,毕竟不管选谁上位,自己抢先站好的队才是重点。
当然了,吴敏等人一早也确定了太上皇后垂帘听政并监国的策略,因此他们都偏向于赵士商这个小人儿。这说起来,皇家有事,选来血亲继位在史上也不少见,摆在大宋也是多有成例,如宋英宗就是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后被宋仁宗收为养子,得继帝位。
只是,这夜朝臣跑马灯式的拜见都纷纷吃了闭门羹,一个太上皇后玉体乏累的借口就能挡了九成以上,而便就是太上皇后的娘家来人,也最终不得其门而入,也就使得未来新君的最终人选,在这夜成了最大的悬念。
不过,待到三更将近的时候,延和殿前便也是灯火通明起来。四更初刻,太上皇后梳洗完毕,便也携赵福金起驾往紫宸殿行来。待至文德殿候朝时,郑太后便也命人来将黄杰传召,黄杰自然一身戎装而入,得见之后郑太后便也惊讶道:“我儿一夜都未曾卸甲?”
郑太后在黄州居住日久,早就学着姚二娘的口吻动辄便称黄杰为“我儿”,以示亲昵。黄杰闻言便也点头道:“宫中值戍,自有规制,母后务用担心。”
郑太后瞧着黄杰精神还好,便也自问道:“今日早朝所议之事,我儿可有说法?”
这话一问,黄杰突兀一愣,他还真没想过郑太后会来问他的意见,一时间竟也踌躇起来,不知如何回答。
郑太后见了,便也问道:“我儿若有说法,不妨直言就是。”
黄杰想了想,只得硬着头皮道:“儿臣以为,道君皇帝与今上官家北狩未归,朝中当以安稳为要,不可轻易来行反复之事。”
郑太后毕竟也是四十几岁的人,在宫中也逾二十余载,当即听出了黄杰话里意思,想了想后急忙屏退左右,只留下赵福金后,便也直问道:“我儿意思究竟如何?”
黄杰当下也不藏着掖着,便道:“储君不可轻易立之,国君与诸王皆被敌敌虏之事,古之未有,如今种师道在河北正设法相救,未来变数可不预测,若此时轻易立储,则未来若有反复,言之不顺矣。”
黄杰这话,说得也是有理有据,顿时也将郑太后给说服了大半,又问策略如何,黄杰给出的建议便是太上皇后暂时监国,反正这皇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在前朝也是多见,倒也不算违礼。
而且黄杰的担心看起来也是有必要的,这当朝皇帝和太上皇,连带着诸多亲王都被敌国虏去的事情,在史上还真没有先例,所以未来如何还真不知道,至于说金国方面若是经过斡旋甚至出钱赎买后会不会放了谁人回来也是未知之数,所以这个时候不论是将那卖油煎豆腐的赵阿大还是年才九岁的赵士商,立为储君都是不合的。
便也说这郑太后与赵福金还有黄杰夫妻二人商议了个把时辰后,便于辰时正式上朝紫宸殿。由于这次上朝事关重大,所以黄杰自然也不穿什么郡王的朝服,依旧还着一身戎装上朝,甚至为了摆出威势震赫奸邪,干脆把画戟也拿上,便就持立在紫宸殿前瞧着群臣唱卯点名,入殿后也是持戟立在殿左御阶之前。
郑太后自然不能座了皇帝的龙椅,便在龙座之后社座兵垂帘以示。而升朝之后,先由吴敏来公开了赵桓在鱼台被俘的大事,顿时便也引来朝堂之上一遍鬼哭狼嚎,结果引来了郑太后的怒斥责骂。
随后,诸事便也一桩桩一件件摆开来理顺,如耿南仲和唐恪临阵脱逃、擅离职守,还领军陈兵东京城下的大罪,又如黄杰千里迢迢护卫太上皇后来京,还阵斩了耿南仲收复十万禁军的大功,自然都是要拿出来讨论的。
此外,还有河北方面得了消息,已经确认了七位年幼的亲王、十一位帝姬和四位驸马罹难的消息,棺椁如何发还如何下葬以及这些亲王、帝姬的生母后妃们如何安抚,还有四位驸马的家中如何交代的问题自然也要好好谈论。
待到日头快近了中午,便也有人按照顺序,提出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上皇后速立储君的建议,这个憋了一早上的大招至于使了出来,自然也就立即得到了群臣的附和,就听得众多大臣都是如打鸡血般一脸亢奋出来夸夸其谈这册立储君的重要性后,郑太后却是百般推拒,实在逼不得已,郑太后竟道:“如今二帝北狩未还,国事艰难,诸卿不思为国尽忠,却是如此百般逼迫哀家。也罢!既说国无储不稳,不若就将我儿赵福金册立为储便是了,毕竟我儿也是道君皇帝骨血!”
这话一说出来,顿时就叫群臣跌了一地,瞠目结舌,不知所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