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城没有理他,转头对小云道:“他叫清风,是十二弟荣锐的弟子。眼下‘戒得居’的日常事务由他具体负责,师弟以后有事尽管吩咐他!”回头对清风道:“这位就是我时常对你提起的本教掌教,也是‘戒得居’的新主人,紫微真人云归鹤!你小心侍候,如果偷懒懈怠,小心我打你屁股!”说完微微一笑。
清风嘻嘻一笑,躬身道:“弟子遵命!二师伯尽管放心!弟子肯定不会让您逮到可以打我屁股的机会!”荣城笑骂道:“小猴崽子尽会油嘴滑舌,还不赶快见过掌教真人!”清风扮个鬼脸,跪倒叩头,道:“弟子清风,拜见掌教真人。”抬头打量小云几眼,眼珠一转,又道:“您年龄并不算太大,弟子方才虽是在叫您‘掌教真人’,其实心里面却是在喊您‘大哥’,您不会介意吧?”
话音一落,荣城喝斥道:“清风,你胡说八道什么?掌教真人地位尊崇,岂能容你胡乱称呼?还不乖乖认错!”小云见清风生得眉目清秀,年龄幼小,人又机伶活泼,不禁心中喜爱。闻言后,为之莞尔,将清风扶起,道:“以后咱俩朝夕相处。不用过于拘礼!为了便于称呼,你就叫我师叔吧!”
清风极为滑头,方才的一番话,只是为了探试小云的反应,借此观察这位新任掌教的脾性。见小云和颜悦色,并不发火,他十分高兴,心想“我运气不错,看来这位新任掌教并不是太难侍侯!”想罢,欢欢喜喜的叫了声:“师叔!”荣城不以为然,小云如此纵容清风,时间一久,难免将他惯坏。长此下去,掌教的权威何在?摇了摇头,却没有吱声。小云和荣城拱手告别,然后随清风走入作为道门历任掌教起居之所的“戒得居”。
一进门是一间极大的客厅,中间一张圆桌,四周配有十几把带靠背的座椅。大厅左侧有一立柜,用以搁置杂物。靠窗的位置有一张木榻,清风晚间就睡在这里。床头放着一卷翻开的经书,一个树叉做成的弹弓,随意丢在床角。见此刻窗户敝开,小云微微一笑,心知清风方才正在窗前玩弹弓。听到荣城的击掌声,将弹弓随手一扔,跑去开门。
想到这里,小云心中涌起一股暖意。数年前,值此时节,自己也会像清风一样,自制一个小弹弓。然后叫上景略,拿着竹杆,兴高采烈前去戴天山打飞鸟、粘知了。直到日落黄昏,方才尽兴而归。如今这一切恍如昨日一梦,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已成追忆,不可复得!想至此,轻叹一声,走到木榻前。拿起经书只瞥一眼,已知这是一本《庄子a;#8226;内篇》。清风正在看的,正是以行文汪洋恣肆著称于世的《逍遥游》。
小云转身对清风道:“你今年多大?入教几年了?”清风道:“弟子今年十二岁,入教也有五年多了!”小云微感心酸,五年前清风还不到七岁,他不是一个孤儿,就是家中十分穷困,才会入了道教。以父母爱子之心,不是万不得已,又怎忍心让如此年幼的孩子出家?想到这里,不再追问,转个话题,一晃手中的《庄子a;#8226;内篇》,道:“《南华经》中的《逍遥游》一篇,主要讲了些什么?你是否清楚?”
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自问世以来,一向被道门奉为圭臬。文辞晦涩,义理艰深,以清风的年龄又怎能理解?小云一进门就考问功课,清风始料未及,闻言十分紧张。好在他为人伶俐,反应极快,眼珠一转,随即引用《逍遥游》中的原话予以作答,道:“弟子个人以为《逍遥游》的主旨,就是‘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和‘圣人无名’。”说完,有些沾沾自喜。
如此作答,如果被木荣春听到,肯定会面色一沉。然后他会以十分沉重的语气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知也!不懂装懂,又有何益?”。同样的回答,如果被一向严肃的荣城听到,他八成会立刻大声喝斥:“你在那儿胡说什么?还不赶快闭嘴!趁早回去再读两年经书,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给我滚吧!”
听到清风的回答,小云只是微微一笑,道:“如此作答,也不能说你不对!但你是否想过,以鲲之巨、鹏之大,并具变化神通,如想徙于南海,犹要借助海运大风之力,方可成行!像你、我凡人,就算修为再高,论能力仍远逊于鲲鹏。于苍茫浊世,若想做成一事,阻碍、困挠更数倍于鲲鹏徙往南海。可见,无论对化身鲲鹏的海神禺强,还是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天地之间从来没有绝对的逍遥和无所限制的自由!”
稍作停顿,又道:“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无所依凭的真正逍遥和自由呢?首先,需要做到浑然忘我,以万物之心为心,乃至物我同心。达到此种境界,就是所谓的‘至人无已’。其次,需要做到超然物外,体悟‘无用’之‘用’。不以世俗人眼中的成功和失败,衡量一己得失。达到不以功成而喜、不以失败而悲的境界,就可称为‘神人无功’最后,在完全摆脱物欲的束缚后,彻底拋弃求名图利之心,就可谓之‘圣人无名’。”
说到这里,见清风一脸茫然,微微一笑,继续道:“人生天地间,此身决不可能获得绝对的自由与逍遥,但只要能够做到以上所说的三点,心灵则可以获得无所拘束的绝对逍遥。就算身陷囹圄,也可甘之如饴,不以为苦;即使身负劳役,也可安之若素,不以为悲;纵然穷居陋巷,也可泰然自得,令富者汗颜;纵然卑微不显,也自淡定从容,令权贵折腰。不以生而喜,不以死而悲,不以富而骄,不以穷而沮;乃至不以贵而狂,不以卑而鄙,不以全而满,不以亏而损,才可逍遥纵横、任意为之!以大道为心,可至无极!这才是逍遥游的真实含意!”
见清风若有所悟,道:“你眼下年龄尚小,此中道理未必能够全部领悟。但随年龄渐长,所学日深,希望你能仔细体悟,本教历代祖师浩如烟海的博大智慧,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道、德无双之士。而不是成为一个只会卖弄小聪明的工巧之徒!”一番长篇大论至此结束。自跨入“真武观”山门,小云就已失去自由之身。即任掌教后,他更是身负重大使命,再想做逍遥之游,已经绝不可能。此番言论,小云实属有感而发,并非只是单单为了开导清风,其中也含有借此自我宽解的用意。
清风嘻嘻一笑,躬身道:“弟子遵命!二师伯尽管放心!弟子肯定不会让您逮到可以打我屁股的机会!”荣城笑骂道:“小猴崽子尽会油嘴滑舌,还不赶快见过掌教真人!”清风扮个鬼脸,跪倒叩头,道:“弟子清风,拜见掌教真人。”抬头打量小云几眼,眼珠一转,又道:“您年龄并不算太大,弟子方才虽是在叫您‘掌教真人’,其实心里面却是在喊您‘大哥’,您不会介意吧?”
话音一落,荣城喝斥道:“清风,你胡说八道什么?掌教真人地位尊崇,岂能容你胡乱称呼?还不乖乖认错!”小云见清风生得眉目清秀,年龄幼小,人又机伶活泼,不禁心中喜爱。闻言后,为之莞尔,将清风扶起,道:“以后咱俩朝夕相处。不用过于拘礼!为了便于称呼,你就叫我师叔吧!”
清风极为滑头,方才的一番话,只是为了探试小云的反应,借此观察这位新任掌教的脾性。见小云和颜悦色,并不发火,他十分高兴,心想“我运气不错,看来这位新任掌教并不是太难侍侯!”想罢,欢欢喜喜的叫了声:“师叔!”荣城不以为然,小云如此纵容清风,时间一久,难免将他惯坏。长此下去,掌教的权威何在?摇了摇头,却没有吱声。小云和荣城拱手告别,然后随清风走入作为道门历任掌教起居之所的“戒得居”。
一进门是一间极大的客厅,中间一张圆桌,四周配有十几把带靠背的座椅。大厅左侧有一立柜,用以搁置杂物。靠窗的位置有一张木榻,清风晚间就睡在这里。床头放着一卷翻开的经书,一个树叉做成的弹弓,随意丢在床角。见此刻窗户敝开,小云微微一笑,心知清风方才正在窗前玩弹弓。听到荣城的击掌声,将弹弓随手一扔,跑去开门。
想到这里,小云心中涌起一股暖意。数年前,值此时节,自己也会像清风一样,自制一个小弹弓。然后叫上景略,拿着竹杆,兴高采烈前去戴天山打飞鸟、粘知了。直到日落黄昏,方才尽兴而归。如今这一切恍如昨日一梦,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已成追忆,不可复得!想至此,轻叹一声,走到木榻前。拿起经书只瞥一眼,已知这是一本《庄子a;#8226;内篇》。清风正在看的,正是以行文汪洋恣肆著称于世的《逍遥游》。
小云转身对清风道:“你今年多大?入教几年了?”清风道:“弟子今年十二岁,入教也有五年多了!”小云微感心酸,五年前清风还不到七岁,他不是一个孤儿,就是家中十分穷困,才会入了道教。以父母爱子之心,不是万不得已,又怎忍心让如此年幼的孩子出家?想到这里,不再追问,转个话题,一晃手中的《庄子a;#8226;内篇》,道:“《南华经》中的《逍遥游》一篇,主要讲了些什么?你是否清楚?”
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自问世以来,一向被道门奉为圭臬。文辞晦涩,义理艰深,以清风的年龄又怎能理解?小云一进门就考问功课,清风始料未及,闻言十分紧张。好在他为人伶俐,反应极快,眼珠一转,随即引用《逍遥游》中的原话予以作答,道:“弟子个人以为《逍遥游》的主旨,就是‘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和‘圣人无名’。”说完,有些沾沾自喜。
如此作答,如果被木荣春听到,肯定会面色一沉。然后他会以十分沉重的语气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知也!不懂装懂,又有何益?”。同样的回答,如果被一向严肃的荣城听到,他八成会立刻大声喝斥:“你在那儿胡说什么?还不赶快闭嘴!趁早回去再读两年经书,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给我滚吧!”
听到清风的回答,小云只是微微一笑,道:“如此作答,也不能说你不对!但你是否想过,以鲲之巨、鹏之大,并具变化神通,如想徙于南海,犹要借助海运大风之力,方可成行!像你、我凡人,就算修为再高,论能力仍远逊于鲲鹏。于苍茫浊世,若想做成一事,阻碍、困挠更数倍于鲲鹏徙往南海。可见,无论对化身鲲鹏的海神禺强,还是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天地之间从来没有绝对的逍遥和无所限制的自由!”
稍作停顿,又道:“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无所依凭的真正逍遥和自由呢?首先,需要做到浑然忘我,以万物之心为心,乃至物我同心。达到此种境界,就是所谓的‘至人无已’。其次,需要做到超然物外,体悟‘无用’之‘用’。不以世俗人眼中的成功和失败,衡量一己得失。达到不以功成而喜、不以失败而悲的境界,就可称为‘神人无功’最后,在完全摆脱物欲的束缚后,彻底拋弃求名图利之心,就可谓之‘圣人无名’。”
说到这里,见清风一脸茫然,微微一笑,继续道:“人生天地间,此身决不可能获得绝对的自由与逍遥,但只要能够做到以上所说的三点,心灵则可以获得无所拘束的绝对逍遥。就算身陷囹圄,也可甘之如饴,不以为苦;即使身负劳役,也可安之若素,不以为悲;纵然穷居陋巷,也可泰然自得,令富者汗颜;纵然卑微不显,也自淡定从容,令权贵折腰。不以生而喜,不以死而悲,不以富而骄,不以穷而沮;乃至不以贵而狂,不以卑而鄙,不以全而满,不以亏而损,才可逍遥纵横、任意为之!以大道为心,可至无极!这才是逍遥游的真实含意!”
见清风若有所悟,道:“你眼下年龄尚小,此中道理未必能够全部领悟。但随年龄渐长,所学日深,希望你能仔细体悟,本教历代祖师浩如烟海的博大智慧,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道、德无双之士。而不是成为一个只会卖弄小聪明的工巧之徒!”一番长篇大论至此结束。自跨入“真武观”山门,小云就已失去自由之身。即任掌教后,他更是身负重大使命,再想做逍遥之游,已经绝不可能。此番言论,小云实属有感而发,并非只是单单为了开导清风,其中也含有借此自我宽解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