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腹内冷笑,柳诚志想凭一面之词,借刀杀人,鼓动“正统”皇帝加罪于景略,他自己却在一旁装好人,借此收买人心。自己纵使不能证明他有罪,但也不能让他的诡计再次得逞!宴会结束后,和景略返回军营,马上提笔给“正统”皇帝轩辕翊国写了一道奏章。首先表明,雍王轩辕佑国擅自外出狩猎,触犯军纪在先,他的死实属咎由自取,景略并无罪责;其次,景略负责看守全军的粮草辎重,责任重大,不能擅离职守,纵使没有发兵解救雍王,最多是没有功劳,但并无明显过错;其三,景略素有功绩,骁勇善战,并且一心为国,毫无私心,值此用人之际,如因雍王之死,背负罪责,不免使三军将士寒心,于士气有损,于光复统一之战不利。
最后写道:“臣素闻‘养虎贻害’,眼下雍王崩殂,如陛下加罪独孤景略,军权势必沦于一人之手,日久,必出跋扈之臣,必出拥兵自重之辈,必出不听宣调之徒,竟成尾大不掉之势。如此,非陛下所愿见也!雍王已死,后事宜谨,希望陛下三思后行。臣,紫微敬启。”写完后,就近找了一所宫观,用飞剑传书寄往京师。
柳诚志想来一个恶人先告状,但未能如愿,他的奏章虽是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投寄,也只是和小云的奏章同一天抵达京师,并未抢先一步。两道奏章的内容正好完全相反,一个认为景略有罪,主张依法重处;一个认为景略无罪,并也言之确凿,“正统”皇帝在观看之后,一时颇感无所适从。
柳诚志认为景略有罪的几条,小云必认为无罪,并针锋相对,一一予以驳斥,就像是早知道柳诚志要这么写,驳斥十分有力,针对性极强,又使“正统”皇帝颇感好奇。不管怎么说,小云在奏章最后所写的一番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统”皇帝在反复阅读之后,心想“紫微所言极是,眼下如重处独孤景略,军权必归于柳诚志一人,一旦他就此生出不臣之心,岂非大事不妙?”
五天后,齐公公如期赶到朝廷军队的大营,召集诸将,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雍王陵崩,诚属意外,但‘龙骧将军’作为三军统帅,有失察怠慢之责;‘折冲将军’作为左右扈从,有保护不周之罪;今,柳诚志力克青州,扬我军威,有功于国,功过相抵,无赏无罚;‘大夏智勇亲王’紫微,上书力言独孤景略忠心为国,坚守粮草辎重不谓无功。朕躬并非昏愦之主,甚以为是,察纳雅言,独孤景略虽有罪责,暂不予以重处,希其戴罪图功,以观后效。如不建功,数罪并罚。雍王既薨,军权由‘龙骧将军’和‘折冲将军’共掌,希望将帅同心,早日敉平战乱,光复河山,不负朕望。钦此。”
柳诚志原以为此番必能独掌军权,景略也绝难免于律法的制裁,但不知小云在奏章里写了什么,竟使他的一番谋划尽化泡影。听完圣旨后,他大感失望,嘴里高呼“陛下圣明!”,心里委实已将小云恨之入骨。
景略此次幸免于难,全仗小云之功,但他心里并无多少感激之意,自己是好是坏,是忠是奸,竟需要别人来做出评述,岂不可悲?听完圣旨后,他也不和众人告别,自行返回军营。小云微微苦笑,心想“除了我,谁能理解景略?他虽是一个无私的人,但丝毫不理会人情世故,就算没有得罪谁,也难免引起小人的敌视和嫉恨!”景略暂时已无危险,他决定次日启程,返回“太和山”。
当晚,他在景略的营房里行功,午夜前后,齐中祭酒荣英亲自赶到军营,向他转交了一封荣浩所写的书信。信中言道,三天前,魔教副教主月无双统帅一千五百名魔教徒,彭武率领“六十元辰”,分别向道教的“仙人观”和“万福宫”发起攻击。“仙人观”观主清琮和“万福宫”观主清弼,协同一千二百名门徒誓死保卫宫观,虽是伤亡惨重,但并未让敌人得逞。当日“真武观”已得知此事,荣浩认为此事有诈,但其他堂主并不认同,之后荣锋和荣锐为一组,荣沛和荣鑫为一组,各自引领一千名弟子前往支援两所宫观。见四人不肯听劝,荣浩也是毫无办法,只得写信告知小云。
小云看完此信后,竟自出了一身冷汗,心里暗暗叫苦:“太和山危矣!以月无双之能,外加一千五百名魔教徒,又怎会攻不下一所宫观?此事明摆着是一个调虎离山之计,敌人的真实用意是要攻打‘真武观’!”转念一想,自己此番前来齐郡,莫非也是中了柳诚志的调虎离山之计?一时间,心神大乱,来不及和景略告别,骑上乘黄,直奔“太和山”。
小云猜得半点不错,柳诚志此番设下的乃是一个连环毒计。先由周铁宏写信给周铁农,宣称他要加害景略,诱使小云前往齐郡。再由两名侍妾撺掇雍王外出狩猎,之后暗中告知尚自强,将雍王劫往山寨。如果小云见信后,并不上当,或是小云未曾看见书信,他仍会命令尚自强杀死雍王,一来可以加害景略,二来雍王死后,他可以独掌军权,此谓一箭双雕。如果小云见信后赶来齐郡,“真武观”的防守力量将大不如前,他再设法暗中告知秦秀元,利用“无稽山庄”和魔教的力量将道教一举荡平,之后再命尚自强杀死雍王,如此一来,既可加害景略和小云,又可独掌军权,是谓一石三鸟。此计十分毒辣,并且环环相扣,绝少破绽,但如果没有高手主持,也是绝难成功。半个月前,他在无意中先后结识了尚自强和秦秀元后,方才开始实施自己的罪恶计划。
小云自担任掌教后,论功力,只输给了帝独天和月无双的联手合击;论智力,只输给了柳诚志的连环计;但唯一的一次失败,也足以使他痛悔终生。
最后写道:“臣素闻‘养虎贻害’,眼下雍王崩殂,如陛下加罪独孤景略,军权势必沦于一人之手,日久,必出跋扈之臣,必出拥兵自重之辈,必出不听宣调之徒,竟成尾大不掉之势。如此,非陛下所愿见也!雍王已死,后事宜谨,希望陛下三思后行。臣,紫微敬启。”写完后,就近找了一所宫观,用飞剑传书寄往京师。
柳诚志想来一个恶人先告状,但未能如愿,他的奏章虽是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投寄,也只是和小云的奏章同一天抵达京师,并未抢先一步。两道奏章的内容正好完全相反,一个认为景略有罪,主张依法重处;一个认为景略无罪,并也言之确凿,“正统”皇帝在观看之后,一时颇感无所适从。
柳诚志认为景略有罪的几条,小云必认为无罪,并针锋相对,一一予以驳斥,就像是早知道柳诚志要这么写,驳斥十分有力,针对性极强,又使“正统”皇帝颇感好奇。不管怎么说,小云在奏章最后所写的一番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统”皇帝在反复阅读之后,心想“紫微所言极是,眼下如重处独孤景略,军权必归于柳诚志一人,一旦他就此生出不臣之心,岂非大事不妙?”
五天后,齐公公如期赶到朝廷军队的大营,召集诸将,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雍王陵崩,诚属意外,但‘龙骧将军’作为三军统帅,有失察怠慢之责;‘折冲将军’作为左右扈从,有保护不周之罪;今,柳诚志力克青州,扬我军威,有功于国,功过相抵,无赏无罚;‘大夏智勇亲王’紫微,上书力言独孤景略忠心为国,坚守粮草辎重不谓无功。朕躬并非昏愦之主,甚以为是,察纳雅言,独孤景略虽有罪责,暂不予以重处,希其戴罪图功,以观后效。如不建功,数罪并罚。雍王既薨,军权由‘龙骧将军’和‘折冲将军’共掌,希望将帅同心,早日敉平战乱,光复河山,不负朕望。钦此。”
柳诚志原以为此番必能独掌军权,景略也绝难免于律法的制裁,但不知小云在奏章里写了什么,竟使他的一番谋划尽化泡影。听完圣旨后,他大感失望,嘴里高呼“陛下圣明!”,心里委实已将小云恨之入骨。
景略此次幸免于难,全仗小云之功,但他心里并无多少感激之意,自己是好是坏,是忠是奸,竟需要别人来做出评述,岂不可悲?听完圣旨后,他也不和众人告别,自行返回军营。小云微微苦笑,心想“除了我,谁能理解景略?他虽是一个无私的人,但丝毫不理会人情世故,就算没有得罪谁,也难免引起小人的敌视和嫉恨!”景略暂时已无危险,他决定次日启程,返回“太和山”。
当晚,他在景略的营房里行功,午夜前后,齐中祭酒荣英亲自赶到军营,向他转交了一封荣浩所写的书信。信中言道,三天前,魔教副教主月无双统帅一千五百名魔教徒,彭武率领“六十元辰”,分别向道教的“仙人观”和“万福宫”发起攻击。“仙人观”观主清琮和“万福宫”观主清弼,协同一千二百名门徒誓死保卫宫观,虽是伤亡惨重,但并未让敌人得逞。当日“真武观”已得知此事,荣浩认为此事有诈,但其他堂主并不认同,之后荣锋和荣锐为一组,荣沛和荣鑫为一组,各自引领一千名弟子前往支援两所宫观。见四人不肯听劝,荣浩也是毫无办法,只得写信告知小云。
小云看完此信后,竟自出了一身冷汗,心里暗暗叫苦:“太和山危矣!以月无双之能,外加一千五百名魔教徒,又怎会攻不下一所宫观?此事明摆着是一个调虎离山之计,敌人的真实用意是要攻打‘真武观’!”转念一想,自己此番前来齐郡,莫非也是中了柳诚志的调虎离山之计?一时间,心神大乱,来不及和景略告别,骑上乘黄,直奔“太和山”。
小云猜得半点不错,柳诚志此番设下的乃是一个连环毒计。先由周铁宏写信给周铁农,宣称他要加害景略,诱使小云前往齐郡。再由两名侍妾撺掇雍王外出狩猎,之后暗中告知尚自强,将雍王劫往山寨。如果小云见信后,并不上当,或是小云未曾看见书信,他仍会命令尚自强杀死雍王,一来可以加害景略,二来雍王死后,他可以独掌军权,此谓一箭双雕。如果小云见信后赶来齐郡,“真武观”的防守力量将大不如前,他再设法暗中告知秦秀元,利用“无稽山庄”和魔教的力量将道教一举荡平,之后再命尚自强杀死雍王,如此一来,既可加害景略和小云,又可独掌军权,是谓一石三鸟。此计十分毒辣,并且环环相扣,绝少破绽,但如果没有高手主持,也是绝难成功。半个月前,他在无意中先后结识了尚自强和秦秀元后,方才开始实施自己的罪恶计划。
小云自担任掌教后,论功力,只输给了帝独天和月无双的联手合击;论智力,只输给了柳诚志的连环计;但唯一的一次失败,也足以使他痛悔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