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岁月如飞,寒暑交替,眨眼间已是“元鼎”十七年,距在“帝辇谷”举行的道魔决战已有足足六十年。浣花镇外的草木历经枯荣,依旧生机勃勃;日月经天,历经千万次的东升西沉,绝无丝毫的苍老和疲惫,依旧光辉不减,但人呢?一甲子的岁月,足以使很多原本十分鲜活的记忆变成了尘封往事,足以使一个垂髫童子变成一个鸡皮鹤发的老叟,也足以使一场生死攸关的大战变成一个充满瑰丽奇幻色彩的神话。当年有幸目睹“帝辇谷”之战的人大多已经作古,活着的人也已记不得大战的详情,岁月无情,人生短促,原本如是!
被后人尊称为“中兴之祖”的“中华帝国”首代君主柳诚志,已于“太平兴国”二十八年七月初三在“宁静致远斋”驾崩,皇位传于“皇太子”柳肇基。仅仅当了四年皇帝,柳肇基就因身患重病死亡,由年仅七岁的长子柳霸先继位,改元“元鼎”。皇帝年幼,皇太后临朝摄政,外戚专权,任人唯亲,吏治崩坏,加上已经太平了几十年,饱暖思淫欲,各级官员沉醉于声色犬马,再无丝毫励精图治之心,朝廷上下一片文恬武嬉。
各级官员开始贪污纳贿,擅自提高租赋,再次启用“徭役”和“征兵”制度,大肆盘剥百姓。短短几年,华夏军备废弛,十之七八的学堂已经关闭,百姓难以承受苛捐杂税的压榨,很多人离家出走,沦为难民和盗匪。啸聚山林,杀官造反,揭竿而起的也不在少数,局势一片糜烂,“中华帝国”已不复往日之盛。
眼见华夏国力大不如前,“元鼎”十七年,“猃狁”皇帝赫连燎原悍然背弃和华夏缔结的和平条约,亲自统帅四十五万大军开赴两国边界,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侵略战争。华夏已太平了六十年之久,所有的统兵将帅毫无临敌和战斗经验,日常又沉醉于歌舞酒宴,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使他们早已失去了和敌人誓死一拼的决心和勇气。士卒更是缺乏训练,军饷不足,装备老旧,毫无战斗力,犹如一盘散沙。战斗一经打响,仅仅用了三天,猃狁大军就攻克了号称华夏“北门锁钥”的“游魂关”,猃狁大军长驱直入,兵锋所指,势如破竹,攻城拔寨,犹如探囊取物,旬日之间大军向前推进七百余里,距京师已不足三百里路程。
华夏朝野震动,人心惶惶,皇太后见形势不妙,担心承担亡国之责,宣布此后不再临朝摄政,由二十四岁的“元鼎”皇帝柳霸先亲自执掌朝政。柳霸先并无处理危机的能力,面对猃狁大军的节节进逼,也是束手无策。已经致仕多年的“内阁大学士”大学士李涤非得知此事后,上书朝廷,推荐曾被封为“折冲将军”的前朝名将独孤景略担任三军统帅,保卫京师,抗衡猃狁大军的入侵。
参与六十年前平乱战争的几百名将帅,眼下唯有景略硕果仅存,柳霸先明知他和自己的祖父之间曾结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但国难当头,也顾不得许多了,随即下旨加封景略为“右武卫大将军”,假节钺,限十日之内赴京上任。年近八旬,已经务农六十年的景略,不顾年龄老大和家人亲属的反对,毅然走马上任。几天后,他手持“四夷宾服枪”,亲自披甲上阵,指挥十五万大军向猃狁的先锋部队发起了反击。
太和山“真武太和宫”的“戒得居”里,紫微真人的首徒,眼下已是道门掌教的木绪春,得知此事后,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前往后山“死心庵”,询问已经不问世事的父亲荣浩,说道:“父亲,在六十年前的平乱战役中独孤景略曾立有大功,但朝廷只是听信了他人的诬告,就褫夺了他的所有官职,将他贬为了寻常百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堂堂的一代名将此后竟只能以务农为生,前后一晃已有六十年,独孤景略的人生可谓悲惨之极!眼下国家有难,朝廷眼见无人可用,方才想起启用他抗衡如狼似虎的猃狁大军,虽说大丈夫不记前仇乃是美德,独孤景略明知是昏庸的朝廷扼杀了他一生的幸福,而皇帝也只是在利用他,但他仍以年近八旬的高龄奉旨出征,是不是有点太傻?”
荣浩眼下已有一百多岁,却仍是精神矍铄,不减当年,闻言微微一笑,说道:“你并不了解独孤景略,加上以我们‘道家’的思想去衡量他,所以才会产生如此想法。独孤景略乃是前朝大儒孔居易的门徒,一向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只要有机会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和个人价值,他决不会有丝毫怨言,也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年近八旬奉旨出征,对他而言绝不是犯傻!一个人只要心里存有理想,不论他的理想是所谓的‘正义’也好,还是‘邪恶’也罢,也不论他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只要他坚持理想,只要他为了理想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就是幸福的!眼下独孤景略终于有机会为国效力,我断言他心里肯定会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幸福!他是一个伟大而简单的人,终生为了理想而坚持不懈,他的人生绝不悲惨,要比常人幸福很多!”
木绪春沉思半晌,说道:“六十年前大师伯木荣春,二师伯荣城,五师伯荣煌,包括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为了终结乱世付出了生命,实现了自身的人生理想,按您的话说他们是幸福的!但眼下战火再起,华夏又沦为了乱世,既然世界不论太平多久,终归是要沦为乱世,他们的死究竟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荣浩无法作答,眼望浩渺苍穹,神思纷乱,良久,方才喟然长叹道:“繁华之后有凋零,喧嚣之后有沉寂,欢聚之后有别离,世事轮回无有穷尽!眼下新一轮的轮回开始了”屋外寒风咆哮,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短短一个时辰,“太和山”已是银装素裹,碎玉琼瑶,不论人们愿不愿意,肃杀的冬天再次光临苦难深重的人间。
被后人尊称为“中兴之祖”的“中华帝国”首代君主柳诚志,已于“太平兴国”二十八年七月初三在“宁静致远斋”驾崩,皇位传于“皇太子”柳肇基。仅仅当了四年皇帝,柳肇基就因身患重病死亡,由年仅七岁的长子柳霸先继位,改元“元鼎”。皇帝年幼,皇太后临朝摄政,外戚专权,任人唯亲,吏治崩坏,加上已经太平了几十年,饱暖思淫欲,各级官员沉醉于声色犬马,再无丝毫励精图治之心,朝廷上下一片文恬武嬉。
各级官员开始贪污纳贿,擅自提高租赋,再次启用“徭役”和“征兵”制度,大肆盘剥百姓。短短几年,华夏军备废弛,十之七八的学堂已经关闭,百姓难以承受苛捐杂税的压榨,很多人离家出走,沦为难民和盗匪。啸聚山林,杀官造反,揭竿而起的也不在少数,局势一片糜烂,“中华帝国”已不复往日之盛。
眼见华夏国力大不如前,“元鼎”十七年,“猃狁”皇帝赫连燎原悍然背弃和华夏缔结的和平条约,亲自统帅四十五万大军开赴两国边界,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侵略战争。华夏已太平了六十年之久,所有的统兵将帅毫无临敌和战斗经验,日常又沉醉于歌舞酒宴,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使他们早已失去了和敌人誓死一拼的决心和勇气。士卒更是缺乏训练,军饷不足,装备老旧,毫无战斗力,犹如一盘散沙。战斗一经打响,仅仅用了三天,猃狁大军就攻克了号称华夏“北门锁钥”的“游魂关”,猃狁大军长驱直入,兵锋所指,势如破竹,攻城拔寨,犹如探囊取物,旬日之间大军向前推进七百余里,距京师已不足三百里路程。
华夏朝野震动,人心惶惶,皇太后见形势不妙,担心承担亡国之责,宣布此后不再临朝摄政,由二十四岁的“元鼎”皇帝柳霸先亲自执掌朝政。柳霸先并无处理危机的能力,面对猃狁大军的节节进逼,也是束手无策。已经致仕多年的“内阁大学士”大学士李涤非得知此事后,上书朝廷,推荐曾被封为“折冲将军”的前朝名将独孤景略担任三军统帅,保卫京师,抗衡猃狁大军的入侵。
参与六十年前平乱战争的几百名将帅,眼下唯有景略硕果仅存,柳霸先明知他和自己的祖父之间曾结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但国难当头,也顾不得许多了,随即下旨加封景略为“右武卫大将军”,假节钺,限十日之内赴京上任。年近八旬,已经务农六十年的景略,不顾年龄老大和家人亲属的反对,毅然走马上任。几天后,他手持“四夷宾服枪”,亲自披甲上阵,指挥十五万大军向猃狁的先锋部队发起了反击。
太和山“真武太和宫”的“戒得居”里,紫微真人的首徒,眼下已是道门掌教的木绪春,得知此事后,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前往后山“死心庵”,询问已经不问世事的父亲荣浩,说道:“父亲,在六十年前的平乱战役中独孤景略曾立有大功,但朝廷只是听信了他人的诬告,就褫夺了他的所有官职,将他贬为了寻常百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堂堂的一代名将此后竟只能以务农为生,前后一晃已有六十年,独孤景略的人生可谓悲惨之极!眼下国家有难,朝廷眼见无人可用,方才想起启用他抗衡如狼似虎的猃狁大军,虽说大丈夫不记前仇乃是美德,独孤景略明知是昏庸的朝廷扼杀了他一生的幸福,而皇帝也只是在利用他,但他仍以年近八旬的高龄奉旨出征,是不是有点太傻?”
荣浩眼下已有一百多岁,却仍是精神矍铄,不减当年,闻言微微一笑,说道:“你并不了解独孤景略,加上以我们‘道家’的思想去衡量他,所以才会产生如此想法。独孤景略乃是前朝大儒孔居易的门徒,一向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只要有机会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和个人价值,他决不会有丝毫怨言,也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年近八旬奉旨出征,对他而言绝不是犯傻!一个人只要心里存有理想,不论他的理想是所谓的‘正义’也好,还是‘邪恶’也罢,也不论他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只要他坚持理想,只要他为了理想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就是幸福的!眼下独孤景略终于有机会为国效力,我断言他心里肯定会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幸福!他是一个伟大而简单的人,终生为了理想而坚持不懈,他的人生绝不悲惨,要比常人幸福很多!”
木绪春沉思半晌,说道:“六十年前大师伯木荣春,二师伯荣城,五师伯荣煌,包括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为了终结乱世付出了生命,实现了自身的人生理想,按您的话说他们是幸福的!但眼下战火再起,华夏又沦为了乱世,既然世界不论太平多久,终归是要沦为乱世,他们的死究竟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荣浩无法作答,眼望浩渺苍穹,神思纷乱,良久,方才喟然长叹道:“繁华之后有凋零,喧嚣之后有沉寂,欢聚之后有别离,世事轮回无有穷尽!眼下新一轮的轮回开始了”屋外寒风咆哮,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短短一个时辰,“太和山”已是银装素裹,碎玉琼瑶,不论人们愿不愿意,肃杀的冬天再次光临苦难深重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