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历经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称昆仑山)的石洞中,是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二个阶段。此时,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并且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山海经》中,她是一个穴居善啸、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怪物。在《穆天子传》中,变成了一个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熟谙世情的妇人。在《汉武帝故事》中,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对西王母的描绘,称她是“瑶池金母”,开种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开寿宴,诸仙前来为她上寿,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有精彩描写。
【王母娘娘的职责】
住在瑶池,所以又叫瑶池娘娘。她在瑶池中开蟠桃胜会,宴请各路神仙,不料被齐天大圣孙悟空搅乱了蟠桃胜会。她种的蟠桃最为神奇,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寿。她是天宫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是何关系】
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并非夫妻关系,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而所有男仙之首为先天阳气凝聚而成的东王公,其掌管蓬莱仙岛。而玉皇而群仙之首,众神之主。西王母的出现比玉皇要早,所以其不是夫妻。
【泰山民俗——王母娘娘的信仰】
明清以降,王母娘娘在民间善男信女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影响遍及整个中国。清代北京竹枝词《都门杂咏》中有一首《蟠桃宫》曰:“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飏。”北京的蟠桃宫本叫太平宫,在东便门内,宫内主祀王母娘娘,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著名的蟠桃会,届会时百戏竞陈,热闹非凡。泰山王母池道观也是如此,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由240多名香客签名刻勒的《合山会碑》(现存王母池院内)载:“泰邑城东石碑庄有祭泰山之会,由来已久,饮和食德,咸获神庥,靡有缺遗矣。……会中人恐世远年湮之后,善事或有不继者,故于道光十五年挂匾王母之上,……今又立石以志,以永建此会云。”近年港台同胞也不断向泰山王母池捐款维修、粉饰金身或刻碑送匾。王母娘娘之所以如此受到民间的信仰崇拜,当然不是因为她曾是“豹尾、虎齿、蓬发、戴胜”和“司天之厉及五残”的丑陋凶神,而是因为她操有不死之药,能使人长生不死。
王母娘娘(西王母)能使人长生不死之说甚早,据《穆天子传》记载,西王母曾为周天子谣曰“将子无死”;《淮南子》讲:“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汉晋时期成书的《汉武帝故事》和《汉武帝内传》中,明知这个不死之药为“仙桃”(蟠桃)。此桃“大如鸭卵,形圆色青”,“桃味甘美,口有盈味”,“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此仙桃因与西王母有关,故有称之为“王母桃”者,如《洛阳伽蓝记》卷一载:“(华林园中)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亦出昆仑山。一曰王母桃。”吃王母仙桃可长生不死,不仅影响帝王(如汉武帝)、民间,就是古代较为严肃的科学家也这样认为,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十称:“仙玉桃,服之长生不死”。另外民间不仅认为王母娘娘操有不死之药,而且还赐福、赐子、化险消灾。如汉焦延寿的《易林》卷一载:“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引船牵头,虽物无忧。王母善祷,祸不成灾。”
最后谈谈王母娘娘(西王母)与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关系问题。
王母娘娘(西王母)操有不死之药、赐福、赐子及化险消灾与泰山娘娘送生、保育、治病等有异途同归之意暂且不讲,道教仙话中的黄帝七女说显然既与王母娘娘有关也与泰山娘娘有关。李谔的《瑶池记》载:
“黄帝尝建岱岳观,遣女七,云冠羽衣,焚修以迓西昆真人。玉女盖七女之一,其修而得道者。”岱岳观位于王母池(古称“瑶池”或“群玉庵”)之西邻(李谔或许将岱岳观与王母池混了),李谔的《瑶池记》之瑶池,无疑是指王母池,而王母池供养的是王母娘娘,那么这个玉女显然就是王母娘娘了。一般说来,玉女是指泰山玉女(泰山娘娘),泰山娘娘也是黄帝七女之一。如谢肇淛《登岱记》云:“元君者,黄帝七女之一也。”王思任《泰山记》载:“考元君之始,黄帝封岱,遣七女云冠羽衣,迎昆仑真人。元君其一也。”文翔凤《登泰山记》亦有相同的看法:“至碧霞之宫。相传为黄帝时遣七女云冠羽衣,于岱岳之上以迓西昆真人,而玉女其一有道术者。”从以上文献记载不难看出,王母娘娘为黄帝七女之一者,也即泰山玉女娘娘。
【与王母娘娘有关的传说】
在野三坡龙门天关小溪河东侧,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石头,叫立儿石。石面上方有长二尺,高一尺,深一寸的石坑。离立儿石十五丈以外的崖壁上是一座石刻的如来佛像。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在宫中虽过得很舒服,却整天闷闷不乐。为什么呢?常言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她有件事儿一直不顺心。相当初她生了第一个孩子是闺女,曾高兴的了不得,生了第二个是闺女,也是娘的心头肉。等再看到第三个、第四个都是女孩时,王母娘娘可就不高兴了——盼儿子啦。没有儿子谁来继皇位呀!为了要儿子,王母娘娘一憋气一连生了七个,可七个都是丫头,还是难得一子。为这事愁的她饭水不思,彻夜不眠,整天唉声叹气。玉皇大帝也为这发愁。
一天,玉皇大帝陪着王母娘娘下凡到人间散心,来到龙门峡万仞天关之上,站在山顶向下眺望,那真是“两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行白练飞”。玉皇赞到:“好一个人间仙境啊!”王母娘娘哪里有心思赏景,撅着嘴站在一边只是闷闷不语。玉皇大帝知道她的心事,忽然想起何不让她去找如来佛传授生儿子之道呢。他把这个想法对王母娘娘一说,王母娘娘也很同意,于是立刻架起祥云跑到西天,找到如来,说道:“我屡生闺女,难得一子,还望大仙传授生子之道。”如来想:你已生七个女孩,还想要儿子,岂不乱了天规。他灵机一动:我何不略施小计,让她用投石法碰碰运气,于是便对王母娘娘说:“龙门天关小溪流东侧一百步开外,有一块立儿石,生男生女须向石孔掷三块石子讨问。如果三块石子全都投中即时有男有女;如果有两块落入,就是只生男不生女;若是只有一块投中,那就只生女不生男;如果一块也不能投中,便是无男无女,为‘绝户之命’。”王母娘娘求子心切,听了这话便极步返回。这时如来佛用手指一点,在野三坡的龙门天关景区的小溪河东侧,就立刻突出了一块几千斤重的大石头,在石上方凹下一个很浅很浅的长方形石坑。王母娘娘踮着脚后跟,按着如来佛的话向石坑投石。第一快石子没投中,第二块石子连石坑边也没有碰着,幸好第三块石子落入石坑。王母娘娘心情沉闷,站在龙门天关最高处的望儿领上,仰天哀叹:“我求儿不得,只好寄予女儿们身上了!”
后来,野三坡一带的人们每到正月十五,新婚夫妇便成双结队的来到立儿石前,投上三颗石子,求儿盼女,就这样形成了一种风习,一只传到现在。
【王母娘娘在家的地位及解释】
王:玉皇大帝;
王母:长一辈儿——玉皇大帝的妈妈;
王母娘:又长一辈儿——玉皇大帝的姥姥;
王母娘娘:跌三辈儿——玉皇大帝的妈妈的媳妇——玉皇大帝的老婆。
娘娘——儿媳妇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二个阶段。此时,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并且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山海经》中,她是一个穴居善啸、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怪物。在《穆天子传》中,变成了一个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熟谙世情的妇人。在《汉武帝故事》中,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对西王母的描绘,称她是“瑶池金母”,开种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开寿宴,诸仙前来为她上寿,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有精彩描写。
【王母娘娘的职责】
住在瑶池,所以又叫瑶池娘娘。她在瑶池中开蟠桃胜会,宴请各路神仙,不料被齐天大圣孙悟空搅乱了蟠桃胜会。她种的蟠桃最为神奇,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寿。她是天宫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是何关系】
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并非夫妻关系,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而所有男仙之首为先天阳气凝聚而成的东王公,其掌管蓬莱仙岛。而玉皇而群仙之首,众神之主。西王母的出现比玉皇要早,所以其不是夫妻。
【泰山民俗——王母娘娘的信仰】
明清以降,王母娘娘在民间善男信女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影响遍及整个中国。清代北京竹枝词《都门杂咏》中有一首《蟠桃宫》曰:“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飏。”北京的蟠桃宫本叫太平宫,在东便门内,宫内主祀王母娘娘,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著名的蟠桃会,届会时百戏竞陈,热闹非凡。泰山王母池道观也是如此,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由240多名香客签名刻勒的《合山会碑》(现存王母池院内)载:“泰邑城东石碑庄有祭泰山之会,由来已久,饮和食德,咸获神庥,靡有缺遗矣。……会中人恐世远年湮之后,善事或有不继者,故于道光十五年挂匾王母之上,……今又立石以志,以永建此会云。”近年港台同胞也不断向泰山王母池捐款维修、粉饰金身或刻碑送匾。王母娘娘之所以如此受到民间的信仰崇拜,当然不是因为她曾是“豹尾、虎齿、蓬发、戴胜”和“司天之厉及五残”的丑陋凶神,而是因为她操有不死之药,能使人长生不死。
王母娘娘(西王母)能使人长生不死之说甚早,据《穆天子传》记载,西王母曾为周天子谣曰“将子无死”;《淮南子》讲:“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汉晋时期成书的《汉武帝故事》和《汉武帝内传》中,明知这个不死之药为“仙桃”(蟠桃)。此桃“大如鸭卵,形圆色青”,“桃味甘美,口有盈味”,“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此仙桃因与西王母有关,故有称之为“王母桃”者,如《洛阳伽蓝记》卷一载:“(华林园中)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亦出昆仑山。一曰王母桃。”吃王母仙桃可长生不死,不仅影响帝王(如汉武帝)、民间,就是古代较为严肃的科学家也这样认为,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十称:“仙玉桃,服之长生不死”。另外民间不仅认为王母娘娘操有不死之药,而且还赐福、赐子、化险消灾。如汉焦延寿的《易林》卷一载:“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引船牵头,虽物无忧。王母善祷,祸不成灾。”
最后谈谈王母娘娘(西王母)与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关系问题。
王母娘娘(西王母)操有不死之药、赐福、赐子及化险消灾与泰山娘娘送生、保育、治病等有异途同归之意暂且不讲,道教仙话中的黄帝七女说显然既与王母娘娘有关也与泰山娘娘有关。李谔的《瑶池记》载:
“黄帝尝建岱岳观,遣女七,云冠羽衣,焚修以迓西昆真人。玉女盖七女之一,其修而得道者。”岱岳观位于王母池(古称“瑶池”或“群玉庵”)之西邻(李谔或许将岱岳观与王母池混了),李谔的《瑶池记》之瑶池,无疑是指王母池,而王母池供养的是王母娘娘,那么这个玉女显然就是王母娘娘了。一般说来,玉女是指泰山玉女(泰山娘娘),泰山娘娘也是黄帝七女之一。如谢肇淛《登岱记》云:“元君者,黄帝七女之一也。”王思任《泰山记》载:“考元君之始,黄帝封岱,遣七女云冠羽衣,迎昆仑真人。元君其一也。”文翔凤《登泰山记》亦有相同的看法:“至碧霞之宫。相传为黄帝时遣七女云冠羽衣,于岱岳之上以迓西昆真人,而玉女其一有道术者。”从以上文献记载不难看出,王母娘娘为黄帝七女之一者,也即泰山玉女娘娘。
【与王母娘娘有关的传说】
在野三坡龙门天关小溪河东侧,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石头,叫立儿石。石面上方有长二尺,高一尺,深一寸的石坑。离立儿石十五丈以外的崖壁上是一座石刻的如来佛像。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在宫中虽过得很舒服,却整天闷闷不乐。为什么呢?常言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她有件事儿一直不顺心。相当初她生了第一个孩子是闺女,曾高兴的了不得,生了第二个是闺女,也是娘的心头肉。等再看到第三个、第四个都是女孩时,王母娘娘可就不高兴了——盼儿子啦。没有儿子谁来继皇位呀!为了要儿子,王母娘娘一憋气一连生了七个,可七个都是丫头,还是难得一子。为这事愁的她饭水不思,彻夜不眠,整天唉声叹气。玉皇大帝也为这发愁。
一天,玉皇大帝陪着王母娘娘下凡到人间散心,来到龙门峡万仞天关之上,站在山顶向下眺望,那真是“两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行白练飞”。玉皇赞到:“好一个人间仙境啊!”王母娘娘哪里有心思赏景,撅着嘴站在一边只是闷闷不语。玉皇大帝知道她的心事,忽然想起何不让她去找如来佛传授生儿子之道呢。他把这个想法对王母娘娘一说,王母娘娘也很同意,于是立刻架起祥云跑到西天,找到如来,说道:“我屡生闺女,难得一子,还望大仙传授生子之道。”如来想:你已生七个女孩,还想要儿子,岂不乱了天规。他灵机一动:我何不略施小计,让她用投石法碰碰运气,于是便对王母娘娘说:“龙门天关小溪流东侧一百步开外,有一块立儿石,生男生女须向石孔掷三块石子讨问。如果三块石子全都投中即时有男有女;如果有两块落入,就是只生男不生女;若是只有一块投中,那就只生女不生男;如果一块也不能投中,便是无男无女,为‘绝户之命’。”王母娘娘求子心切,听了这话便极步返回。这时如来佛用手指一点,在野三坡的龙门天关景区的小溪河东侧,就立刻突出了一块几千斤重的大石头,在石上方凹下一个很浅很浅的长方形石坑。王母娘娘踮着脚后跟,按着如来佛的话向石坑投石。第一快石子没投中,第二块石子连石坑边也没有碰着,幸好第三块石子落入石坑。王母娘娘心情沉闷,站在龙门天关最高处的望儿领上,仰天哀叹:“我求儿不得,只好寄予女儿们身上了!”
后来,野三坡一带的人们每到正月十五,新婚夫妇便成双结队的来到立儿石前,投上三颗石子,求儿盼女,就这样形成了一种风习,一只传到现在。
【王母娘娘在家的地位及解释】
王:玉皇大帝;
王母:长一辈儿——玉皇大帝的妈妈;
王母娘:又长一辈儿——玉皇大帝的姥姥;
王母娘娘:跌三辈儿——玉皇大帝的妈妈的媳妇——玉皇大帝的老婆。
娘娘——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