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扬立刻把这个方案搬了出来,让百官一起讨论。
发展商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来解决那些人的用武之地,帮他们寻找一块,心仪的归属地。
百官对于商业,懵懵懂懂,不了解,于是就问:“商业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工作?”
王扬表示:“很多啊,你们各部不都有精于计算之人吗?计算损耗,计算产量,计算工作效率,商业也可以。”
“就好比布十四他们,他们如果有一个专门管账的,就不用操劳此事,效率会高很多,他们也能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扩大产业上面。”
这个例子大家都能明白,就像他们部门中的情况一样,一部分文官,就进了其他部门,负责笔墨计算之类的事情,官名叫主事。
有了这些人,就可以让主事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己则避免短处,如此一来,工作也轻松了,时间也有了,精力也省了,一举多得。
“似乎,可以这么做。”众官点点头。
王扬又道:“还可以让那些退休的老师们,在某个商户,也安排类似文官作用的人,但讨论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帮助雇主赚取更多的物资。”
百官一听,又觉得很神奇,文官集团,一直是智囊般的角色,许多很好的治国方案和政策,就是出自他们之手。
虽然最后王扬总会拿出更好的办法,但不可否认他们的能力。
如果普通商户也有这么一种角色,就又多了一种职业。
王扬继续道:“还可以有一种人。这种人我,一种方案提出来。由那个人思考是不是可以实行。”
百官听了喜上眉梢,原来商业还有这么多的空缺。可以填补那些退休老师们的工作需求啊。
这时候,受到了启发的百官们不等王扬继续写,自己先站出来表示了:“是不是还要有一个专门选拔人才的家伙?”
王扬点了点头:“不错。”
“是不是还要有任用职务的家伙?”
王扬点了点头:“不错。”
百官无言:“这不就是一个朝廷吗?”
王扬哈哈大笑:“正是,但是却不是治理国家的朝廷,而是商业上的朝廷,只要创造出的朝廷够多,还怕他们没事儿干,一天到晚惹事吗?”
百官听了是又欣又喜,如此一来。不就把那群爱惹事的家伙解决了吗?天下不就太平了吗?貌似不怎么难啊。
到了此时,就连之前一直很反对商业的官员,如张三驱赶者之流,也忍不住赞同。
这时候李四却疑惑着某件事,站了出来:“我有个问题,确实,这些岗位很多,但有一个问题,他们不能白白做这些事儿啊。得有‘收获’啊,收获由谁来出?”
王扬笑着反问:“你们的物资谁出?”
百官恍然大悟,他们这个朝廷的官员物资,是由国库出。国库是谁的?名义上是国家的,实际上是王扬的,由王扬出。
那么那些个“朝廷”。自然由他们的“国库”,老板出。
谁是老板?那就看谁想打造一个商业帝国了。
但同时。这又暴露出来另一个问题,李四再次上前询问:“可是。他们这样,就不是帮国家做贡献,而是帮那些商户们做贡献,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王扬忍不住眉头一扬:“很简单嘛,收个人所得税,他们赚得越多,缴的税就越多,对国家不就有贡献了?”
谈到这里,百官意动了,满脸均是震撼,对于这种只在课外书上记载的东西,见所未见,而且就算是记载,王扬也没记载得很详细,只是一个简单概念。
猛然听到这么一个东西,震撼莫名,但这东西他们又不陌生,只要按照一个朝廷的框架去想像,就能想像出,什么是“公司”。
但他们能想像出框架,却是想像不出前景,不知道商业的兴起,会造成什么局面。
目前来看,是便利居多,而且看另外一个文明的发展,貌似有商业,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我这就去制定收税方案。”李四立即表态,要把这件事揽下来。
其他文官更是立刻跟上,他们可看出来了,现在这个想法,和大致上的方针,被王扬定下。
只要跟着这个想法完善下去,就是一个完美的计划,而且还是参照的朝廷框架,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面对这么一件大功,绝不能让王扬再说下去,必须得抢在手里!
其他人也看出来了,也想争功,不过王扬一直在说,自己只管做好自己的事,不要老插手其他部门的事务,也就不好争什么。
王扬微微一笑,他更不可能争这功劳,没有意义:“那具体的细节,就由你们敲定吧。”
“呜!”文官们精神一振,大声应下。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初步缓解退休老师们的‘就业压力’,还得有其他的举措。”
见百官精神百倍的瞩目看过来,王扬无言了,每次这些官员们想不出主意,就会瞪着一双大眼睛看自己,就靠自己想办法。
想了一下,王扬继续道:“扶植商业的政策一下,肯定会缓解许多退休老师们的压力,让他们不会只把目光盯住官位。”
“但肯定还有一批退休老师不死心,这就要减少他们的视线,要落实的一点,就是将老师的数量,固定下来。”
“那些学生就算被当成精英,留在学校,也不能转变成老师的身份,不是老师,他们的目光就不会盯住官位。”
“想发牢骚,他们就首先得当上老师,所以到时候,他们的目光,就会锁定在老师们的身上,矛盾,就指向老师们。”
这个想法的目的在于,转移矛盾,以前那些学生们,只要被留下来,就会自动成为老师,直接面对的,是朝廷,目光也在朝廷这里,有事没事就想挑刺儿,觉得官场黑暗,很不得志。
但是把老师们的数量固定下来,那么朝廷面对的,就是固定数量的教师,而且不会随意增多。
那么大部分留校的学生,他们的目光就不会集中在朝廷身上,只能在那帮老师们身上,想着怎么把老师拉下一两个,让自己顶上去。
所以到时候,面对众多压力的,就是那群数量固定的老师们了,而他们面对诸多精英学子的猛攻,肯定浪费大量的精力,没精力盯着朝廷了。
如此一来,在精力旺盛的学生和朝廷中间,就隔了一群老师,这群老师,就是天然的屏障。
“我这就去制定老师数量的计划!”李四立刻又揽了下来,这个方案的重点,就是把目前的老师数量固定下来,加以限制,又是一个很轻松的活儿。
百官怒了,又被抢走一件功劳,吏部的驱兽马上站了出来:“由我来制定选拔老师的计划。”
王扬哈哈一笑:“好说,好说,就交给你们二人去办。”
其他官员眼红了,这两件事完全就是送功劳,说被抢就被抢,太痛苦了。
但这时候,守仓却站出来,皱着眉头写道:“我有一点不明白,从学生转为老师,是那批学生已经拥有的权力,这个计划,等于把他们的权力收了,他们会接受吗?”
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对于那群学生们而言,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当老师,虽然不是长久的职业,但好歹当上老师以后,能拿物资。
而计划却是要他们“下岗”,他们会接受吗?
不会,不接受,但拗不过朝廷,那就得闹事,就得散播反动言论,就得见缝就钻,鸡蛋里挑骨头。
这下,百官们也觉得需要好好讨论了。
守仓继续写道:“上一次,我们动了那些老师们做官的权益,结果他们闹出了这些大动静,现在我们再动那些学生做老师的权益,他们会怎么样?肯定也要闹出巨大的动静。”
王扬听了以后却是不太在意,在想一个计划之前,他首先想的是坏处,然后才想好处。
这次,同样不例外。
王扬举了个例子:“之前老师们闹,确实闹得很凶,非常凶,朝廷孤立无援,因为什么?因为他们是被损害的一方,谁是获利的一方?”
王扬指了指文官那一队:“是你们文官,你们的竞争对手少了,表现的机会多了,所以每次其他人闹事,你们反抗得最激烈,因为你们不想回到过去的制度,过去的制度对你们没有危害。”
那些文官们点点头,坦然承认,但还是补充了一点:“对国家也有危害,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官。”
王扬道:“这就对了,这一次,损害的是那些精英学子们的利益,但获利的,却是老师。”
“我们控制了老师的数量,就让一个不稳定职业,变成了一个稳定职业,可以安稳的过一辈子,而且还教书,温习了知识,每一年参加科举都有优势。”
“那些精英学子们肯定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最好的办法,就是恢复以前的,升到二年纪,当一年纪的老师。”
“可是这样一来,就损害的老师们的权益,他们好不容易变成了固定职业,如果回到以前,教完几年就得淘汰,他们能眼睁睁的看着事情闹大吗?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权益受损吗?”(未完待续。。)
发展商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来解决那些人的用武之地,帮他们寻找一块,心仪的归属地。
百官对于商业,懵懵懂懂,不了解,于是就问:“商业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工作?”
王扬表示:“很多啊,你们各部不都有精于计算之人吗?计算损耗,计算产量,计算工作效率,商业也可以。”
“就好比布十四他们,他们如果有一个专门管账的,就不用操劳此事,效率会高很多,他们也能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扩大产业上面。”
这个例子大家都能明白,就像他们部门中的情况一样,一部分文官,就进了其他部门,负责笔墨计算之类的事情,官名叫主事。
有了这些人,就可以让主事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己则避免短处,如此一来,工作也轻松了,时间也有了,精力也省了,一举多得。
“似乎,可以这么做。”众官点点头。
王扬又道:“还可以让那些退休的老师们,在某个商户,也安排类似文官作用的人,但讨论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帮助雇主赚取更多的物资。”
百官一听,又觉得很神奇,文官集团,一直是智囊般的角色,许多很好的治国方案和政策,就是出自他们之手。
虽然最后王扬总会拿出更好的办法,但不可否认他们的能力。
如果普通商户也有这么一种角色,就又多了一种职业。
王扬继续道:“还可以有一种人。这种人我,一种方案提出来。由那个人思考是不是可以实行。”
百官听了喜上眉梢,原来商业还有这么多的空缺。可以填补那些退休老师们的工作需求啊。
这时候,受到了启发的百官们不等王扬继续写,自己先站出来表示了:“是不是还要有一个专门选拔人才的家伙?”
王扬点了点头:“不错。”
“是不是还要有任用职务的家伙?”
王扬点了点头:“不错。”
百官无言:“这不就是一个朝廷吗?”
王扬哈哈大笑:“正是,但是却不是治理国家的朝廷,而是商业上的朝廷,只要创造出的朝廷够多,还怕他们没事儿干,一天到晚惹事吗?”
百官听了是又欣又喜,如此一来。不就把那群爱惹事的家伙解决了吗?天下不就太平了吗?貌似不怎么难啊。
到了此时,就连之前一直很反对商业的官员,如张三驱赶者之流,也忍不住赞同。
这时候李四却疑惑着某件事,站了出来:“我有个问题,确实,这些岗位很多,但有一个问题,他们不能白白做这些事儿啊。得有‘收获’啊,收获由谁来出?”
王扬笑着反问:“你们的物资谁出?”
百官恍然大悟,他们这个朝廷的官员物资,是由国库出。国库是谁的?名义上是国家的,实际上是王扬的,由王扬出。
那么那些个“朝廷”。自然由他们的“国库”,老板出。
谁是老板?那就看谁想打造一个商业帝国了。
但同时。这又暴露出来另一个问题,李四再次上前询问:“可是。他们这样,就不是帮国家做贡献,而是帮那些商户们做贡献,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王扬忍不住眉头一扬:“很简单嘛,收个人所得税,他们赚得越多,缴的税就越多,对国家不就有贡献了?”
谈到这里,百官意动了,满脸均是震撼,对于这种只在课外书上记载的东西,见所未见,而且就算是记载,王扬也没记载得很详细,只是一个简单概念。
猛然听到这么一个东西,震撼莫名,但这东西他们又不陌生,只要按照一个朝廷的框架去想像,就能想像出,什么是“公司”。
但他们能想像出框架,却是想像不出前景,不知道商业的兴起,会造成什么局面。
目前来看,是便利居多,而且看另外一个文明的发展,貌似有商业,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我这就去制定收税方案。”李四立即表态,要把这件事揽下来。
其他文官更是立刻跟上,他们可看出来了,现在这个想法,和大致上的方针,被王扬定下。
只要跟着这个想法完善下去,就是一个完美的计划,而且还是参照的朝廷框架,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面对这么一件大功,绝不能让王扬再说下去,必须得抢在手里!
其他人也看出来了,也想争功,不过王扬一直在说,自己只管做好自己的事,不要老插手其他部门的事务,也就不好争什么。
王扬微微一笑,他更不可能争这功劳,没有意义:“那具体的细节,就由你们敲定吧。”
“呜!”文官们精神一振,大声应下。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初步缓解退休老师们的‘就业压力’,还得有其他的举措。”
见百官精神百倍的瞩目看过来,王扬无言了,每次这些官员们想不出主意,就会瞪着一双大眼睛看自己,就靠自己想办法。
想了一下,王扬继续道:“扶植商业的政策一下,肯定会缓解许多退休老师们的压力,让他们不会只把目光盯住官位。”
“但肯定还有一批退休老师不死心,这就要减少他们的视线,要落实的一点,就是将老师的数量,固定下来。”
“那些学生就算被当成精英,留在学校,也不能转变成老师的身份,不是老师,他们的目光就不会盯住官位。”
“想发牢骚,他们就首先得当上老师,所以到时候,他们的目光,就会锁定在老师们的身上,矛盾,就指向老师们。”
这个想法的目的在于,转移矛盾,以前那些学生们,只要被留下来,就会自动成为老师,直接面对的,是朝廷,目光也在朝廷这里,有事没事就想挑刺儿,觉得官场黑暗,很不得志。
但是把老师们的数量固定下来,那么朝廷面对的,就是固定数量的教师,而且不会随意增多。
那么大部分留校的学生,他们的目光就不会集中在朝廷身上,只能在那帮老师们身上,想着怎么把老师拉下一两个,让自己顶上去。
所以到时候,面对众多压力的,就是那群数量固定的老师们了,而他们面对诸多精英学子的猛攻,肯定浪费大量的精力,没精力盯着朝廷了。
如此一来,在精力旺盛的学生和朝廷中间,就隔了一群老师,这群老师,就是天然的屏障。
“我这就去制定老师数量的计划!”李四立刻又揽了下来,这个方案的重点,就是把目前的老师数量固定下来,加以限制,又是一个很轻松的活儿。
百官怒了,又被抢走一件功劳,吏部的驱兽马上站了出来:“由我来制定选拔老师的计划。”
王扬哈哈一笑:“好说,好说,就交给你们二人去办。”
其他官员眼红了,这两件事完全就是送功劳,说被抢就被抢,太痛苦了。
但这时候,守仓却站出来,皱着眉头写道:“我有一点不明白,从学生转为老师,是那批学生已经拥有的权力,这个计划,等于把他们的权力收了,他们会接受吗?”
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对于那群学生们而言,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当老师,虽然不是长久的职业,但好歹当上老师以后,能拿物资。
而计划却是要他们“下岗”,他们会接受吗?
不会,不接受,但拗不过朝廷,那就得闹事,就得散播反动言论,就得见缝就钻,鸡蛋里挑骨头。
这下,百官们也觉得需要好好讨论了。
守仓继续写道:“上一次,我们动了那些老师们做官的权益,结果他们闹出了这些大动静,现在我们再动那些学生做老师的权益,他们会怎么样?肯定也要闹出巨大的动静。”
王扬听了以后却是不太在意,在想一个计划之前,他首先想的是坏处,然后才想好处。
这次,同样不例外。
王扬举了个例子:“之前老师们闹,确实闹得很凶,非常凶,朝廷孤立无援,因为什么?因为他们是被损害的一方,谁是获利的一方?”
王扬指了指文官那一队:“是你们文官,你们的竞争对手少了,表现的机会多了,所以每次其他人闹事,你们反抗得最激烈,因为你们不想回到过去的制度,过去的制度对你们没有危害。”
那些文官们点点头,坦然承认,但还是补充了一点:“对国家也有危害,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官。”
王扬道:“这就对了,这一次,损害的是那些精英学子们的利益,但获利的,却是老师。”
“我们控制了老师的数量,就让一个不稳定职业,变成了一个稳定职业,可以安稳的过一辈子,而且还教书,温习了知识,每一年参加科举都有优势。”
“那些精英学子们肯定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最好的办法,就是恢复以前的,升到二年纪,当一年纪的老师。”
“可是这样一来,就损害的老师们的权益,他们好不容易变成了固定职业,如果回到以前,教完几年就得淘汰,他们能眼睁睁的看着事情闹大吗?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权益受损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