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以技术实力、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谈判,从一开始就进行的相当艰难。美欧日汽车制造厂都打着收好根据地,伺机反击的注意。谁都不像在陆空两栖汽车还没有正式在市场普及之前,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先机。

    在市场分享的问题上,银河实业也有自己的考量,不管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不进入美欧日的汽车消费市场,肯定是不现实的。

    从短期来看,去年,银河重工对外销售的一百辆所谓的力瞅限量版陆空两栖汽车,其中有三四十辆就是欧美日人士购买的,如果让银河实业放弃欧美日市场,岂不是意味着要放弃非常大一块蛋糕吗?

    而从长期来看,当陆空两栖汽车普及下来,价格从高位回落之后,陆空两栖汽车的利润将变得比较薄,那时想赚取更多的利润,就需要大的销售量做支撑,而美欧日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银河实业如果放弃,失去的将会更多。

    双方互不相让,美欧日汽车制造厂商被逼无奈,做出让步。他们不让步也是不可能的,毕竟现在银河实业掌握着陆空两栖汽车最先进的技术,是这个新行业的领跑者、领先者,如果他们不开放本国市场,银河实业完全可以不跟他们达成协议,绕开他们,直接把陆空两栖汽车卖到他们国家。到时候,他们想把银河实业制造的陆空两栖汽车阻挡在国门之外,就相当困难了。

    相应的,银河实业在市场分享的问题上,也做出了一定让步。做为商品,银河实业制造的汽车想进入美国、欧洲和日本。有一个环节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海关。像丰田、通用等公司。在本国都拥有着比较大的政治影响力,如果他们对本国政府进行游说公关,促使本国政府立法,对银河实业制造的陆空两栖汽车可以重税,甚至是禁止进口,禁止银河实业到本国设厂,无疑也相当于实现了他们的目标,将银河实业制造的陆空两栖汽车阻挡在了国门之外。如果生了这种情况。对银河实业来讲,自然也是相当不利的,所以做出让步,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最后银河实业和美欧日汽车制造厂商在如何分享市场的问题上,达成了各方都能够接受的协议。主要内容有两条:

    第一、在华夏、美国、日本、英国等汽车市场上,各方都承诺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从纯商业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分享全世界各地的陆空两栖汽车市场。

    第二,在各个参与谈判的汽车制造厂所在的母国,本土企业享有合资权力,其他各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如果想进入母国设厂,必须要和本土企业进行合资,合资比例可以进行谈判,本土企业最多可以享有百分之五十的股权,具体股权比例靠谈判来确认。如果不设厂的话,单纯的向母国出口陆空两栖汽车,由本土企业进行代理销售,代理销售公司由出口企业和本土企业进行合资组建。此时,本土企业所占股权,最多不能够过百分之三十。

    为了达成这个协议,参与谈料的各方,足足花费了一个多月快两咋,月的时间,从元旦左右开始谈,一直谈到了二月底,才积极艰难的有了一个各方勉强能够接受的成果。

    之后,与会各方又开始谈第二个问题,就是专利使用权的问题。陆空两栖汽车涉及到的各项只有银河实业掌握的技术,足有一百多,将近两百项。这里面的有些进行了专利注册,有一些干脆就没有注册属于银河实业独自掌控的商业秘密。

    美欧日汽车制造厂商在研究以氢气做为动力的陆空两栖汽车的过程中,同时也在研究以油动力、气动力和油气混合动力为基础的陆空两栖汽车,此外,也在偷偷的拆解着银河实业制造的陆空两栖汽车,试图通过逆推的方式,来破解银河陆空两栖汽车的制造机密。别看美欧日在当今世界,是对知识产权保护比较得力的国家,但是他们真要是有需要的话,侵犯其知识产权来,也不在话下。要不然的话,就没有华夏多家百年老店的招牌和知名企业的商标被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抢注的事情了。另外,日本人偷窃华夏的景泰蓝、宣纸的制造机密,也是世所共知的事情。当然,这里面也不能全怪日本人,我们自己保密意识不强也有很大的关系,就像有人自己家中放着金银财宝,明知道贼从自己的家门口路过,还大门洞开,甚至笑着把贼往家”贼要是不下年,那就不是贼“施※

    当初在设计陆空两栖汽车的时候,刘士卿就考虑到了保密性的需要,为此制订了周密的设计方案。

    在采用模块坏的前提下,对几个最主要的模块,进行防破拆设计。也就是组装之后,除非是使用特殊设计的工具和拆分方法,否则的话,一拆就坏。美欧日汽车制造厂商联合起来,一连拆了好几台高价购买回去的陆空两栖汽车,全都拆坏了,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摸清楚几个比较主要的陆空两栖汽车制造难点。当然,更主要的就是银河实业制造的陆空两栖汽车是采用的电动力,核心动力来源是汽车内的蓄电池。

    这种陆空两栖汽车专用的蓄电池,银河实业只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并没有申请制造专利和配方专利,但是美欧日汽车制造厂商在拆解这些蓄电池的时候,才现,这些蓄电池的防拆技术特别的损,也不知道银河实业往里面添加了什么物质,在空气中进行拆分的话,只要蓄电池里面的溶液稍有泄漏,马上就会自燃,现有的已知的各种灭火技术,都没有办法阻止这种溶液的燃烧,除非是在真空环境中,操纵机械手进行拆分,才不会引起燃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非常注意才行,只要这种溶液接触到了空气、氧气或者二氧化碳等气体,都会燃烧。

    然而即便是在真空环境下提取出来了蓄电池里面的电解液,当对电解液进行分析的时候,现里面有数十种离子,这些离子那些可以进行化学能、电能相互转化的,也是相当相当不容易研究出来的,几十种离子放在一起,相互组合的话,可能出现的化合物实在是太多了。

    即便是用级计算机进行排列组合,很有可能也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才有可能把所有的化合物全都列举出来,而要把这些化合物全都制造出来,并且进行实验,没有个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工夫,也不可能选择出来正确的,除非运气好到了极点,一开始就从那数以亿计的化合物中,寻找到了最正确的哪一个。可是这种可能性,必买了一组彩票,就中了级大**的特等奖还要困难得多。

    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等他们把正确的化合物和化学方程式寻找出来了,那时候,银河实业制造的陆空两栖汽车的造就满世界跑了。

    在技术上,美欧日汽车制造厂商的氢气动力陆空两栖汽车,以及其他几种陆空两栖汽车并没有什么技术优势,本来最有竞争优势的氢气动力,也因为氢气来源不容易,存储不方便,危险性相对比较大等缺点,而严重的阻碍了氢气动力陆空两栖汽车的竞争力。

    美欧日汽车制造厂商都很清楚目前最成熟、最具有竞争力的还是银河实业的陆空两栖汽车。他们联合起来,向银河实业施压,银河实业能够开放包括蓄电池在内的陆空两栖汽车的所有技术专利。

    蓄电池的技术当然不能够公开了,这可是能够引起重大技术变革的高新技术,银河实业在没有用这项技术赚够钱之前,是不可能将其的电解液配方公布于众的。当然,不公布技术,并不代表着不可以把这种蓄电池用于出口。

    银河实业开出了一个极高的价格。根据款型的不同,蓄电池容量的不同,出口价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最便宜的一块蓄电池七百万华夏币,两块就是一千四百万华夏币,折合美元大概是两百一十五万多一点。一辆陆空两栖汽车至少需要两块这种蓄电池,也就是说美欧日汽车制造厂商他们。如果用最贵的,一块蓄电池高达八千万华夏币一块,两块就是一亿六千万华夏币。

    这还仅仅是蓄电池的价格,另外每辆陆空两栖汽车所包含的专利和技术,银河实业要进行打包销售,一辆车要收取六百万华夏币的专利许可使用费。

    换句话说,光购买专利和蓄电池,按照最便宜的价钱进行叠加,就需要整整两千四百万华夏币,差不多就是三百七十万美元。当然,这个价格比银河实业推出的限量版陆空两栖汽车便宜多了,但是和银河实业推出的廉价版陆空两栖汽车相比,就没有什么价格优势了。如果再加上什么制造成本,美欧日汽车制造厂商根本就没有办法跟银河实业进行竞争。

    感谢“我是一片云、稻草人”的打赏,谢谢,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山叭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章节目录

未来接收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大秦骑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845章 根本没有办法竞争-未来接收器,未来接收器,一本书并收藏未来接收器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