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生命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小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凄风苦雨后,竟然又奇迹般地慢慢又有了些生机。人们擦净身上的血迹,忍住伤心的泪水,掩埋好亲人的尸体,在一片废墟之中,学校又开课了,一些商铺也重新营业了。毕竟,活着的人还将继续活下去。

    凉面的病好是好了,但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了。他也顾不了许多,还得撑起身子讨生活。所以,病刚一好,他就又着开始了他的营生。

    市面萧条,凉面已经无力继续承担两个孩子的读书费用了,和阿珍一商量,只好让红云辍学了。毕竟家里只有红广一个男孩子,家里还寄希望于红广。特别是凉面,总觉得女孩家,长大总是要嫁人的,现在供她读书,一是觉得没有多少意义,另外,更重要的是家里实在负担不起了。

    凉面一辈子吃没文化的苦,再苦再难,也要让红广识几个字,毕竟男孩子才是以后家里的顶梁柱。

    小城人口锐减,很多人家破人亡,就算勉强劫后余生,也已口无余粮。凉面全力支撑着着生意,好在小城已经成了滇西抗战的桥头堡,对外来人口和从缅甸等沦陷区逃进来的难民而言,凉面的凉面,还是他们最实惠的选择。

    红云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洒扫清洗,喂猪喂鸡,家里所有的事基本都归她了。因为市场已经很萧条,集市不一会就散了,凉面和阿珍早上也没时间到集市上买东西,后来干脆连采买备料,阿珍都全交给红云了。总之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也不负阿珍对她的信任,总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做的妥妥帖帖,省了阿珍和凉面不少心。有时候,她甚至会指挥起他们来,他们居然也能听从红云的调派。红广就更别说了,因为红云掌着财政大权,不时克扣下点剩余的零钱来,买吃的给他,他对红云可谓言听计从。

    常在集市做生意的人也已经对红云很熟悉了,她人小鬼大,长得又水灵,大家都喜欢她,见她来了,都以最低的价卖给她,所以,她买的东西比阿珍买的要便宜。日子久了,她竟然攒下了一小笔私房钱。她甚至背着阿珍给比她大的孩子借钱,人家见什么好吃的了,或要买什么喜欢的了,暂时没钱,就会偷偷地找她借钱,讲好了利息,到时候和父母要到了钱,再连本带利还她。不多久,她在那些孩子中间,就成了个小有名气的小财主了。凉面和阿珍都蒙在鼓里,什么也不知道。因为红云把她该做的事做的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这天一早,那些摊主见红云来了,就像往常一样逗着她玩。一个卖小葱的说:“红云,给我家做媳妇,以后就你当家,我叫我儿子都听你的。”

    红云一听,笑着对她说:“大娘,你说的可真啊?不过你要等我两年,等我长大些。”另外那些人听了就看着那卖葱的笑。

    红云就走过去,从框里拿一大把葱:“大娘,反正我以后都是你媳妇了,这把葱就算给我的见面礼了。天天要我也不好意思,打明儿起,我还和你买,只是既是媳妇,你得卖便宜点给我。”

    其他人听了更乐了,看着红云拿着葱得意地笑着走了,摊主也并不生气,和着大伙一起笑,边笑还边说:“这孩子,古灵精怪的!”

    红云走到卖肉的张大爷肉案前:“大爷,我还要两斤,照昨天的价。”

    张大爷说:“没说的,闺女,我给你的可都是最好的。我还巴望着你给我家做媳妇呢。”

    红云嘻嘻笑着:“大爷,卖肉的肯定比卖菜的有钱,只是我已经答应大娘了,要不,到我长大了,你们比比谁对我更好,我就到谁家做媳妇。”

    张大爷说:“看你,肯定我家好啊!你以后跟着她卖小葱能卖几个钱啊?”

    红云就说:“那我就又卖小葱又卖肉,谁家的媳妇我也不做了。”

    大家一听,都觉得陈家这小丫头不简单。

    说话间,红云也把东西采买够了,虽然人能干,但力气小,拎着满满一菜篮子东西,她还是很吃力。这时候,身后有人叫她了一声:“红云!”

    她回头一看,原来是她读书时候的同学朱家敏。红云停步等着他,他赶前两步说:“我帮你!”就接过了红云提着的菜篮子,红云笑笑,就跟在他身后。

    朱家敏家隔红云家不远,祖上好像是做了个什么县官的,后来犯了什么事,就被发配到小城里来了。现在他爹靠做私塾教了几个学生,日子也还说得过去。后来新学堂一办起来,也没人再读私塾了,他爹就只能靠着帮人写写家书、状纸,逢年过节给人写写对联什么的过日子。他娘家倒是大户人家,只是乱世之间,又远隔小城,也帮不上他们什么忙。他娘也不原求人,平时也做点绣品拿出去换点钱贴补家用,虽不富裕,但也算三餐无忧。

    朱家敏走着,转头对红云说:“好好的,怎么不读书了?”

    红云说:“再读书,饭都没有吃的了。爹娘这么不容易,家里又出那么多事,我要读书,我弟肯定就读不了了。”她顽皮地笑笑,又说:“再说,我也不想读了,算术那么难学,老被老师打手心,被你们看笑话。”

    朱家敏说:“我可以帮你啊,不难的!”

    红云说:“帮也不读了,我不喜欢读书,整天坐着,死难受。”

    朱家敏说:“但你国文学那么好,全班没人能和你比。”

    红云听了,脸上有些自豪的感觉,但她也并没有因为不能读书而难受,对朱家敏说:“那学好国文也当不了饭吃,我不在家做事,我们就没法吃饭了,哪能和你们家比啊?”

    朱家敏说:“你不知道,我家也难着呢!这国破家亡的,谁家还不都一样,没好日子的。可惜人家不要我,嫌我小,要不我也不读书,当兵打日本去。”

    红云说:“也不知道我姐夫怎么样了,一点消息都没有。等我姐生了孩子怎么办?他不会回不来了吧?”

    朱家敏说:“别瞎说,回不去的是那些小日本,你姐夫一定会回来的。”

    说话间,他们已经到红云家了。阿珍见了朱家敏,热情地说:“阿敏,你又帮红云啊,没耽搁你读书吧?”

    朱家敏说:“今天考试,回来的早,路上遇见红云了,就和她一起回来了。阿姨,没事。”

    阿珍就说:“红云,看你,老麻烦人家阿敏,快,给阿敏拌碗凉面,进家吃去。”

    阿敏没吃,只是跟着红云进家里,一起坐在小凳上,帮着红云拣菜。红云让他坐着别动,就跑出去端了碗凉面来,递给他,他还是不吃。

    红云就哄他说:“你看,我也好久没吃过我们家的凉面了,你吃了我才能要你一点尝尝,你不吃,我也什么味都不知道了。”

    阿敏看这样,就只好端起碗来吃,红云看着他吃着,高兴地笑了。阿敏看着她直流口水的样子,就挑起一柱凉面要喂给她,她笑着把头偏了不吃,阿敏只好一个人把面吃了。

    红云问他:“好吃吗?”

    阿敏笑着说:“当然好吃了,你家是最好的。”

    红云脸上现出一种自豪的神情,不过,她真的已经好久没吃过自家的凉面了。原来家里做的多,有时候卖剩下了,就自己家当饭吃了。现在粮食紧张,成本很高,凉面宁可少买点,也不敢有少许的浪费,红云他们也就不能吃了。家里早上一般都吃稀饭,晚饭才加点菜,做成菜泡饭,逢年过节才能好好吃一顿。要不然,日子也难以为继了。

    阿敏和红云从小就一起玩,读书又在一个班上,现在红云突然不读书了,阿敏总觉得哪儿少了点什么,没事就跑家里来找红云,看红云老忙,就帮着她做事,一来二去,阿敏都知道红云要做些什么了。

    阿珍也喜欢阿敏,他虽是读书人家的孩子,却憨实好心。阿敏的妈妈也喜欢红云,看着她清秀,又有礼貌,常常为不能说下这个媳妇后悔呢。

    红云送着阿敏出来的时候,阿珍说:“红云,你给阿敏妈妈也端碗凉面去,顺便问声好,她也不太出门,我们也没时间去看她,趁阿敏今天来,你事做完了也去陪阿敏妈玩一会儿,她可喜欢你呢!”

    阿敏又推辞了好半天,但不起作用,就只好等着红云一起回家。

    阿敏的爸爸刚好被人请去写家书去了,只有妈妈在屋里绣花。阿敏刚走进家门,就高兴地说:“妈,你吃饭了吗?看谁来看你了?”

    阿敏妈就放下手里的针线走出来了。她很干净,神态娴静,见红云来了,就笑了:“你事忙完了?你妈生你这么个闺女,真是有福气。”

    红云害羞地笑笑,把凉面递给她说:“阿姨,我妈让我送过来的,不是什么好的,好久没来看你,让你尝尝。”

    阿敏妈拉着红云的手说:“看这小嘴,真会说话。街坊邻居的,你妈还客气。”

    红云说:“我妈一直在说要记着你的好,要不然,我们就无法度过难关了,我妈心里谢您是真心的,不是客气。”

    阿敏妈笑笑说:“大家就是要相互帮助,才能度过难关呀,要不然怎么说远亲不如近邻呢。”

    原来那次红广生病,正是阿敏妈妈借给了阿珍看病的钱,所以阿珍才一直心存感念。

    <e<e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e</e

章节目录

滇西往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秋叶一点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一二-滇西往事,滇西往事,一本书并收藏滇西往事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