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3
中秋无疑是很热闹,但那是属于普天同庆的热闹,跟朝局虽略有牵连,只不过却也算不得甚重要之事,然则中秋方才刚过,一桩大事便闹得满朝不宁了起来贞观十八年八月十二日,新罗使节朴正男抵京,并送来求救函,言及高句丽联合百济夹击新罗,新罗力战已渐不能支,恳求天可汗兵已解新罗之危云云,适逢中秋将至,帝无暇理会之,并未置一词,而中秋刚过,风声便已从内廷传出帝欲再征高句丽,此消息一出,满朝文武哗然一片,战与不战之争大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上主流思潮以战为主,却强烈反对帝驾再次亲征高局丽,为此而上书者众,然,皆不见帝有何旨意下达,所有奏章一律留中不,众臣皆不知圣意何在,纷争大起焉。
俗话说得好,皇帝不急,急死太监,这会儿李世民不表态,也不接见朝臣,一派稳坐钓鱼台的架势,他老人家不着急,可身为太子的李贞却是急了,不急不行啊,见不到老爷子面的朝臣们可是一拨接着一拨地往东宫跑,无论是主战的还是反战的,都要求李贞这个东宫太子出面去找老爷子分说一、二,来人之多搅得李贞头晕脑胀,别说好生休息了,便是用膳都是将就着扒拉几口便算是了了事,整整三天下来,可怜的李贞险些都成了大熊猫了,那两眼眶黑得深邃无比,用不着化妆都能上台去扮演一下丑角的了,如此这般,李贞又岂能不着急上火的?
学老爷子那一套,躲起来不见客?好主意!李贞倒是真想这么干,只可惜他不能,不为别的,光是有着头顶上那顶金光闪闪的太子名号在,李贞就不能给人一种傲慢无礼的感觉,更何况群臣们能找上门来,最起码说明他李贞在朝臣们的心目中还是很有地位的,与其因傲慢之名,而将可能投向自己的朝臣们推到兄弟们那儿去,倒不如累一些,力争给群臣们留个好印象,从而拉拢上一拨中立的朝臣,于是乎,尽管有着满腹的烦躁在,李贞还是耐下了性子,跟上门来的朝臣们周旋一、二,当然了,李贞也没憨直到当众表明自己态度的地步,充其量也就是打哈哈罢了,饶是如此,却已令李贞很有种苦不堪言的感受了。
普通朝臣们来东宫倒也好应付,打打哈哈,温言安慰一下,也就算是能交代得过去了,见了主战的,道声好,见了反战的,道声不错,左右都是瞎掰一番,反正李贞是绝不会轻易表态的,不过么,那等亲和与礼贤下士的姿态却是摆得十足十了的,任是谁都没得话说,尽自累了些,却尚算是能小有所得,李贞虽心烦不已,却也尚能将就着应付、应付,可令李贞头疼的是才刚送走一拨前来拜访的朝臣,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王秉和便急匆匆地来报房玄龄、长孙无忌会同诸遂良联袂来访。
得,这回是躲不过去了!李贞一听三位大佬齐刷刷地到了,便已猜出这三宰相之来意,十有**就是奉旨前来问话的,问的一准就是关于老爷子亲征的事儿,这是要李贞表态了的。咋办?凉拌呗,尽管李贞事先就料到可能会有这么一幕,也跟两大谋士就此事商议过了数次,算是心里头有了些底,可能不能过得了关,却尚在两可之间,算不得太有把握,然则人都到了宫门口,不管成是不成,也容不得李贞逃避了的。
老臣等见过太子殿下。房玄龄等人由东宫主事宦官王秉和陪同着,刚走上显德殿宫门前的台阶,就见太子李贞正含笑立在殿门口,忙各自整襟上前,以君臣之礼参见不迭。
三位老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本宫迎接来迟,海涵,海涵。李贞笑容满面地虚虚一抬手,口中很是客气地说了一句,已有了身为半君的气度,却又不失尊崇三位宰相的礼节李贞如今是半君,能亲自到大殿门口迎接,本身就说明了对三位宰相联袂来访的重视,很显然,若是李贞跑宫门口去相迎的话,看起来似乎更为谦逊,其实过犹不及,反倒会给三位宰相留下个虚伪的印象,唯有大殿门口恰恰合适,如此做法,既不显得矫情,又充分体现了李贞对三位宰相的尊崇,其中分寸的拿捏着实高明得很,令三位宰相心里头都暗自钦佩不已。
多谢殿下,老臣们此来多有冒昧,还请殿下恕罪则个。见李贞如此风度,身为三宰相之的房玄龄大病初愈的脸上掠过一丝笑意,很是客气地拱手回了一句。
哪里,哪里,三位老大人能来,本宫欢迎之至,请!李贞风度翩翩地侧了下身子,一摆手,做出了个请的姿势,领先一步走进了殿中,却并没有走向大殿正中的宝座,而是缓步行入了后殿,直奔书房而去。待得进了书房,李贞很是客气地吩咐赐坐,自有一拨子小宦官送上蒙了锦缎的圆椅、几子等物,并依次奉上了新沏好的香茶,而后默不作声地全都退出了书房,只留下君臣四人相对而坐。
三位老丞相都是心计深沉之辈,此来更是别有用意,各自斟酌着如何开口言事,而李贞自也不想将自己揣测出来的心思过早地暴露出来,一时间君臣四人都不开口,这书房里登时就是一派诡异之寂静。
殿下明鉴,老臣久闻殿下战阵之威所向披靡,却始终缘铿一面,待得见中秋马球赛上殿下之英姿勃,令人叹为观止,老臣拜服,始知传言万万不及也,殿下神威,当今之世,几无敌手矣!一片缄默之中,到了底儿,还是诸遂良最先沉不住气,一脸子媚笑地率先开了口。
嗯哼,有古怪!李贞一听诸遂良这么一开口,便将话题往战事上带,心头暗凛之余,笑着谦逊道:诸侍中过誉了,本宫能得寸功,皆出自父皇之恩荫、三军将士用命之所致,本宫实不敢自居其功矣。
呵呵,殿下过谦了,以殿下之大材,实我朝之栋梁矣,如今西北安靖,皆殿下之手笔,世人莫不赞叹之,而今北面小寇喧嚣,殿下以为当何如哉?诸遂良自是知晓李贞滑不留手,要想从李贞口中套出话来,简直比登天还难,索性便将话题直接了当地挑了开来,他这么一开口,原本低眉垂而坐的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立时都来了精神,全都目光炯然地看着李贞,就等着看李贞如何应对了。
嘿,这个老诸同志的脸皮子还真是有够厚的,这么敏感的问题居然就这么明目张胆地问了出来,算你狠!一听诸遂良问出此言,李贞心里头登时便是一阵烦乱这些天来,这个问题李贞已经不知回答了多少次了,每次都是含含糊糊地带了过去,可那是对一般的朝臣,李贞怎么说怎么是,谁也没胆子揪着李贞问个水落石出的,然则这会儿面对的可是三个老家伙,原本就不是能随意糊弄的,更何况这三巨头还极有可能是奉了老爷子的旨意前来的,这就令李贞不得不小心应付了,万一不小心踢到了铁板上,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
对于高句丽这么个屁豆点大的王朝,李贞多少算是有些了解李贞手下的燕记商号虽行商满天下,可主要的对外通商路线却大多是顺着丝绸之路蔓延,至于朝鲜半岛那一块却因着利润空间不大的缘故,并没有太多的涉及,每年也就是一、两支商队的规模罢了,至于旭日也因着李贞对西域的重视之故,并没有在北方投入过多的精力,仅仅只是有一个不成规模的情报站罢了,所能收集来的情报自是有限得很,只能是勉强知道个大概罢了。在李贞看来,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么些小国家闹腾来,闹腾去,其实都不过是癣疥之患罢了,压根儿就算不上甚了不得的大事,只可惜老爷子却不会这么看而今四海咸服,唯有高句丽敢出头来搅事,这令一向以天可汗自居的李世民势必无法容忍,再者,李世民心中始终有个念头在,那就是一雪前隋征高句丽的失败之耻,用老爷子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为中国报子弟之仇,再算上李世民老骥伏枥,尤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这几个方面一相加,就注定了老爷子征伐高句丽乃必然之举,唯一的问题便是这战究竟该如何打罢了,可问题是这战事李贞却做不得主,甚至该如何打都未必能轮到李贞置啄一,二的。
这仗是无可避免的了,这一条李贞心里头有数就老爷子那个老辣的个性,甭管朝臣们怎么反对,他都一准会用兵无疑,只不过对于李贞来说,如今关键的问题是要不要设法劝阻老爷子亲征的事儿罢了老爷子一出,按其战略定式去打这场仗,最终的结果一准是徒耗军力,却一无所得,如此一来,大唐之国力有损还是小事,老爷子一旦挫败而归,闹不好整个人都会因此而垮了下来,这一点从李贞前世的历史便能看得出来,李贞身为人子,自是不想看着自己的父亲因为此仗而有所郁结,只不过一来李贞却对自己能否说服得了老爷子心存疑虑,再者,一帮子兄弟们都在盼着老爷子亲征,从而寻找机会给李贞来个致命一击,而李贞也有着同样的想法在,自也打算借着老爷子不在京师的当口,彻底打垮一帮子野心勃勃的兄弟们,正是因着有这么个矛盾的心理在,李贞始终也没下定决心该如此处置此事,此时听得诸遂良如此直接了当地问出了征高句丽的事情,还真令李贞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才好的,皱着眉头沉思了良久,这才面色凝重地开口道:此事本宫略有所闻,却不甚明了,恳请诸侍中为本宫详加分析一番可成?
诸遂良显然没想到李贞深思熟虑了如此长的时间,竟然就冒出了这么句话来,脸上的笑容登时就僵住了,瞠目结舌地看着李贞,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李贞这些天接见了如此多的朝臣,所议的事情不就是征伐高句丽的事儿罢了,这一点满朝文武谁人不晓,谁人不知,可李贞此时竟然说自己不甚明了,这话叫诸遂良如何能信?
殿下,高句丽无端生事,藐视我大唐之天威,依殿下看来,此等蛮荒小国,当伐否?眼瞅着诸遂良吃了憋,长孙无忌眼中精光一闪,沉稳地开口问了一句,算是为诸遂良解了围。
嘿,长孙老儿还真是会说话,您老都说高句丽藐视我朝天威了,那还不是明摆着要开战么,既如此,那还问咱干啥?李贞心里头叽叽歪歪着,可脸上却依旧不动声色,正容看向长孙无忌,略一欠身道:长孙大人所言甚是,本宫受教了,只是此事重大,须得父皇圣裁,本宫一切听从父皇之旨意便是。
见李贞回答来回答去,貌似诚恳,却始终滴水不漏,房玄龄的眉头登时便皱了起来,长叹了口气道:太子殿下,高句丽小寇猖獗无端,自当加以惩戒,然则我大军方回,若是骤然再次动,一旦战事迁延,恐于战不利,而今圣上力主亲征,老臣等力劝不能,特来请殿下出马,若是殿下能出面自荐,老臣等当死保殿下为帅。
啥?啥?啥?您老这是要将咱往火坑里推啊!李贞一听房玄龄是这么个说法,登时就大吃了一惊,手一颤,险险些将茶碗打翻在地,这才明白这三位朝中大佬敢情不是奉了圣旨前来问话的,而是试图推出李贞去跟李世民争夺出征高句丽的领兵之权,这令李贞心里头很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李贞对于如何征伐高句丽自然是有着绝对的信心,也有着绝对的取胜之把握,当然了,除非李贞打算将火药武器提前公开,否则的话,要想胜几无可能,而火药武器乃是李贞保命的底牌,轻易泄露不得东宫如今的防卫力量除了李贞从西域带回来的百余名亲信之外,余者全都是中看不中用的垃圾兵,而李贞又绝无可能去训练这帮子垃圾兵,否则的话,必然会引起老爷子的猜忌之心,这就导致李贞手下兵力空虚至极,而反观诸兄弟手中全都握有两千精兵,一旦这帮家伙也玩上一把玄武门之变,李贞若是没个底牌在,拿啥去抵挡?再者,若是李贞领兵在外征战,这么一来二去地打将下去,时间拖延过久,万一京师里出现甚变故,那乐子可就大了,从这个意义来说,李贞是绝对不可能去争夺这个帅位的,更何况就李世民那个性子,一旦决定了要亲征,谁也无法劝服得了他,三位宰相不能,李贞也一样办不到。
若是旁人说出此等话来,李贞顶多是哈哈一笑,随便胡言两句便可将这话题搪塞了过去,可面对着这三名朝中大佬,李贞却是无法瞎扯一通的,眼瞅着三人六只老眼都死盯着自己不放,李贞实是无奈至极,沉吟了一下道:身为人子,为父皇分忧乃是天经地义之事,本宫不才,承蒙诸位大人看重,自该依言行事才是,只是此事重大,本宫一时间尚难定夺,且容本宫思虑一番,再行进言父皇可成?
李贞说得慎重无比,语气也诚恳得很,三位朝中大佬自是听得出来,眼见李贞没有出言推托,也没有立刻应承下来,虽略有些子失望,可也知晓此事之利害关系重大,自也不好多加逼问,互视了一番,齐齐地起了身,各自躬身行礼道:既如此,殿下请善自斟酌,老臣们告退。
诸位大人走好,本宫不送了。李贞也没有心情矫情,起了身,抬了下手,示意诸人不必多礼,而后让王秉和送三位大佬出了东宫,自己却在书房里来回踱着步,苦苦地沉思了起来。
代父出征?呵,好个名正言顺的理由,问题是老爷子一心要证明自己尚未老去,这理由一出口,只怕立马会招来一番训斥,为老爷子出谋划策?先不说老爷子能不能听得进去,就算老爷子能耐着性子听,只怕也不会当一回事儿,就老爷子那戎马一生的赫赫战功,还轮不到咱这个做儿子的来指点,那岂不是说老爷子不如咱了么?没地讨打不是?装聋作哑?也不成,这几日朝臣们纷来迭至,老爷子那头又岂会不知,更何况三位宰相都露面了,老爷子那头岂会没有想法,不说出个道道来,这一关怕是过不去了的,只不过该如何说,还真是件烦人的事儿!李贞来回踱着步,却越想越乱,额头上布满了汗水都顾不得去擦上一下,寻思了良久,却始终一无所得,无奈地摇了摇头,突地提高了声调道:来人,去请莫、纳二位先生到书房一行!
中秋无疑是很热闹,但那是属于普天同庆的热闹,跟朝局虽略有牵连,只不过却也算不得甚重要之事,然则中秋方才刚过,一桩大事便闹得满朝不宁了起来贞观十八年八月十二日,新罗使节朴正男抵京,并送来求救函,言及高句丽联合百济夹击新罗,新罗力战已渐不能支,恳求天可汗兵已解新罗之危云云,适逢中秋将至,帝无暇理会之,并未置一词,而中秋刚过,风声便已从内廷传出帝欲再征高句丽,此消息一出,满朝文武哗然一片,战与不战之争大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上主流思潮以战为主,却强烈反对帝驾再次亲征高局丽,为此而上书者众,然,皆不见帝有何旨意下达,所有奏章一律留中不,众臣皆不知圣意何在,纷争大起焉。
俗话说得好,皇帝不急,急死太监,这会儿李世民不表态,也不接见朝臣,一派稳坐钓鱼台的架势,他老人家不着急,可身为太子的李贞却是急了,不急不行啊,见不到老爷子面的朝臣们可是一拨接着一拨地往东宫跑,无论是主战的还是反战的,都要求李贞这个东宫太子出面去找老爷子分说一、二,来人之多搅得李贞头晕脑胀,别说好生休息了,便是用膳都是将就着扒拉几口便算是了了事,整整三天下来,可怜的李贞险些都成了大熊猫了,那两眼眶黑得深邃无比,用不着化妆都能上台去扮演一下丑角的了,如此这般,李贞又岂能不着急上火的?
学老爷子那一套,躲起来不见客?好主意!李贞倒是真想这么干,只可惜他不能,不为别的,光是有着头顶上那顶金光闪闪的太子名号在,李贞就不能给人一种傲慢无礼的感觉,更何况群臣们能找上门来,最起码说明他李贞在朝臣们的心目中还是很有地位的,与其因傲慢之名,而将可能投向自己的朝臣们推到兄弟们那儿去,倒不如累一些,力争给群臣们留个好印象,从而拉拢上一拨中立的朝臣,于是乎,尽管有着满腹的烦躁在,李贞还是耐下了性子,跟上门来的朝臣们周旋一、二,当然了,李贞也没憨直到当众表明自己态度的地步,充其量也就是打哈哈罢了,饶是如此,却已令李贞很有种苦不堪言的感受了。
普通朝臣们来东宫倒也好应付,打打哈哈,温言安慰一下,也就算是能交代得过去了,见了主战的,道声好,见了反战的,道声不错,左右都是瞎掰一番,反正李贞是绝不会轻易表态的,不过么,那等亲和与礼贤下士的姿态却是摆得十足十了的,任是谁都没得话说,尽自累了些,却尚算是能小有所得,李贞虽心烦不已,却也尚能将就着应付、应付,可令李贞头疼的是才刚送走一拨前来拜访的朝臣,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王秉和便急匆匆地来报房玄龄、长孙无忌会同诸遂良联袂来访。
得,这回是躲不过去了!李贞一听三位大佬齐刷刷地到了,便已猜出这三宰相之来意,十有**就是奉旨前来问话的,问的一准就是关于老爷子亲征的事儿,这是要李贞表态了的。咋办?凉拌呗,尽管李贞事先就料到可能会有这么一幕,也跟两大谋士就此事商议过了数次,算是心里头有了些底,可能不能过得了关,却尚在两可之间,算不得太有把握,然则人都到了宫门口,不管成是不成,也容不得李贞逃避了的。
老臣等见过太子殿下。房玄龄等人由东宫主事宦官王秉和陪同着,刚走上显德殿宫门前的台阶,就见太子李贞正含笑立在殿门口,忙各自整襟上前,以君臣之礼参见不迭。
三位老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本宫迎接来迟,海涵,海涵。李贞笑容满面地虚虚一抬手,口中很是客气地说了一句,已有了身为半君的气度,却又不失尊崇三位宰相的礼节李贞如今是半君,能亲自到大殿门口迎接,本身就说明了对三位宰相联袂来访的重视,很显然,若是李贞跑宫门口去相迎的话,看起来似乎更为谦逊,其实过犹不及,反倒会给三位宰相留下个虚伪的印象,唯有大殿门口恰恰合适,如此做法,既不显得矫情,又充分体现了李贞对三位宰相的尊崇,其中分寸的拿捏着实高明得很,令三位宰相心里头都暗自钦佩不已。
多谢殿下,老臣们此来多有冒昧,还请殿下恕罪则个。见李贞如此风度,身为三宰相之的房玄龄大病初愈的脸上掠过一丝笑意,很是客气地拱手回了一句。
哪里,哪里,三位老大人能来,本宫欢迎之至,请!李贞风度翩翩地侧了下身子,一摆手,做出了个请的姿势,领先一步走进了殿中,却并没有走向大殿正中的宝座,而是缓步行入了后殿,直奔书房而去。待得进了书房,李贞很是客气地吩咐赐坐,自有一拨子小宦官送上蒙了锦缎的圆椅、几子等物,并依次奉上了新沏好的香茶,而后默不作声地全都退出了书房,只留下君臣四人相对而坐。
三位老丞相都是心计深沉之辈,此来更是别有用意,各自斟酌着如何开口言事,而李贞自也不想将自己揣测出来的心思过早地暴露出来,一时间君臣四人都不开口,这书房里登时就是一派诡异之寂静。
殿下明鉴,老臣久闻殿下战阵之威所向披靡,却始终缘铿一面,待得见中秋马球赛上殿下之英姿勃,令人叹为观止,老臣拜服,始知传言万万不及也,殿下神威,当今之世,几无敌手矣!一片缄默之中,到了底儿,还是诸遂良最先沉不住气,一脸子媚笑地率先开了口。
嗯哼,有古怪!李贞一听诸遂良这么一开口,便将话题往战事上带,心头暗凛之余,笑着谦逊道:诸侍中过誉了,本宫能得寸功,皆出自父皇之恩荫、三军将士用命之所致,本宫实不敢自居其功矣。
呵呵,殿下过谦了,以殿下之大材,实我朝之栋梁矣,如今西北安靖,皆殿下之手笔,世人莫不赞叹之,而今北面小寇喧嚣,殿下以为当何如哉?诸遂良自是知晓李贞滑不留手,要想从李贞口中套出话来,简直比登天还难,索性便将话题直接了当地挑了开来,他这么一开口,原本低眉垂而坐的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立时都来了精神,全都目光炯然地看着李贞,就等着看李贞如何应对了。
嘿,这个老诸同志的脸皮子还真是有够厚的,这么敏感的问题居然就这么明目张胆地问了出来,算你狠!一听诸遂良问出此言,李贞心里头登时便是一阵烦乱这些天来,这个问题李贞已经不知回答了多少次了,每次都是含含糊糊地带了过去,可那是对一般的朝臣,李贞怎么说怎么是,谁也没胆子揪着李贞问个水落石出的,然则这会儿面对的可是三个老家伙,原本就不是能随意糊弄的,更何况这三巨头还极有可能是奉了老爷子的旨意前来的,这就令李贞不得不小心应付了,万一不小心踢到了铁板上,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
对于高句丽这么个屁豆点大的王朝,李贞多少算是有些了解李贞手下的燕记商号虽行商满天下,可主要的对外通商路线却大多是顺着丝绸之路蔓延,至于朝鲜半岛那一块却因着利润空间不大的缘故,并没有太多的涉及,每年也就是一、两支商队的规模罢了,至于旭日也因着李贞对西域的重视之故,并没有在北方投入过多的精力,仅仅只是有一个不成规模的情报站罢了,所能收集来的情报自是有限得很,只能是勉强知道个大概罢了。在李贞看来,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么些小国家闹腾来,闹腾去,其实都不过是癣疥之患罢了,压根儿就算不上甚了不得的大事,只可惜老爷子却不会这么看而今四海咸服,唯有高句丽敢出头来搅事,这令一向以天可汗自居的李世民势必无法容忍,再者,李世民心中始终有个念头在,那就是一雪前隋征高句丽的失败之耻,用老爷子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为中国报子弟之仇,再算上李世民老骥伏枥,尤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这几个方面一相加,就注定了老爷子征伐高句丽乃必然之举,唯一的问题便是这战究竟该如何打罢了,可问题是这战事李贞却做不得主,甚至该如何打都未必能轮到李贞置啄一,二的。
这仗是无可避免的了,这一条李贞心里头有数就老爷子那个老辣的个性,甭管朝臣们怎么反对,他都一准会用兵无疑,只不过对于李贞来说,如今关键的问题是要不要设法劝阻老爷子亲征的事儿罢了老爷子一出,按其战略定式去打这场仗,最终的结果一准是徒耗军力,却一无所得,如此一来,大唐之国力有损还是小事,老爷子一旦挫败而归,闹不好整个人都会因此而垮了下来,这一点从李贞前世的历史便能看得出来,李贞身为人子,自是不想看着自己的父亲因为此仗而有所郁结,只不过一来李贞却对自己能否说服得了老爷子心存疑虑,再者,一帮子兄弟们都在盼着老爷子亲征,从而寻找机会给李贞来个致命一击,而李贞也有着同样的想法在,自也打算借着老爷子不在京师的当口,彻底打垮一帮子野心勃勃的兄弟们,正是因着有这么个矛盾的心理在,李贞始终也没下定决心该如此处置此事,此时听得诸遂良如此直接了当地问出了征高句丽的事情,还真令李贞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才好的,皱着眉头沉思了良久,这才面色凝重地开口道:此事本宫略有所闻,却不甚明了,恳请诸侍中为本宫详加分析一番可成?
诸遂良显然没想到李贞深思熟虑了如此长的时间,竟然就冒出了这么句话来,脸上的笑容登时就僵住了,瞠目结舌地看着李贞,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李贞这些天接见了如此多的朝臣,所议的事情不就是征伐高句丽的事儿罢了,这一点满朝文武谁人不晓,谁人不知,可李贞此时竟然说自己不甚明了,这话叫诸遂良如何能信?
殿下,高句丽无端生事,藐视我大唐之天威,依殿下看来,此等蛮荒小国,当伐否?眼瞅着诸遂良吃了憋,长孙无忌眼中精光一闪,沉稳地开口问了一句,算是为诸遂良解了围。
嘿,长孙老儿还真是会说话,您老都说高句丽藐视我朝天威了,那还不是明摆着要开战么,既如此,那还问咱干啥?李贞心里头叽叽歪歪着,可脸上却依旧不动声色,正容看向长孙无忌,略一欠身道:长孙大人所言甚是,本宫受教了,只是此事重大,须得父皇圣裁,本宫一切听从父皇之旨意便是。
见李贞回答来回答去,貌似诚恳,却始终滴水不漏,房玄龄的眉头登时便皱了起来,长叹了口气道:太子殿下,高句丽小寇猖獗无端,自当加以惩戒,然则我大军方回,若是骤然再次动,一旦战事迁延,恐于战不利,而今圣上力主亲征,老臣等力劝不能,特来请殿下出马,若是殿下能出面自荐,老臣等当死保殿下为帅。
啥?啥?啥?您老这是要将咱往火坑里推啊!李贞一听房玄龄是这么个说法,登时就大吃了一惊,手一颤,险险些将茶碗打翻在地,这才明白这三位朝中大佬敢情不是奉了圣旨前来问话的,而是试图推出李贞去跟李世民争夺出征高句丽的领兵之权,这令李贞心里头很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李贞对于如何征伐高句丽自然是有着绝对的信心,也有着绝对的取胜之把握,当然了,除非李贞打算将火药武器提前公开,否则的话,要想胜几无可能,而火药武器乃是李贞保命的底牌,轻易泄露不得东宫如今的防卫力量除了李贞从西域带回来的百余名亲信之外,余者全都是中看不中用的垃圾兵,而李贞又绝无可能去训练这帮子垃圾兵,否则的话,必然会引起老爷子的猜忌之心,这就导致李贞手下兵力空虚至极,而反观诸兄弟手中全都握有两千精兵,一旦这帮家伙也玩上一把玄武门之变,李贞若是没个底牌在,拿啥去抵挡?再者,若是李贞领兵在外征战,这么一来二去地打将下去,时间拖延过久,万一京师里出现甚变故,那乐子可就大了,从这个意义来说,李贞是绝对不可能去争夺这个帅位的,更何况就李世民那个性子,一旦决定了要亲征,谁也无法劝服得了他,三位宰相不能,李贞也一样办不到。
若是旁人说出此等话来,李贞顶多是哈哈一笑,随便胡言两句便可将这话题搪塞了过去,可面对着这三名朝中大佬,李贞却是无法瞎扯一通的,眼瞅着三人六只老眼都死盯着自己不放,李贞实是无奈至极,沉吟了一下道:身为人子,为父皇分忧乃是天经地义之事,本宫不才,承蒙诸位大人看重,自该依言行事才是,只是此事重大,本宫一时间尚难定夺,且容本宫思虑一番,再行进言父皇可成?
李贞说得慎重无比,语气也诚恳得很,三位朝中大佬自是听得出来,眼见李贞没有出言推托,也没有立刻应承下来,虽略有些子失望,可也知晓此事之利害关系重大,自也不好多加逼问,互视了一番,齐齐地起了身,各自躬身行礼道:既如此,殿下请善自斟酌,老臣们告退。
诸位大人走好,本宫不送了。李贞也没有心情矫情,起了身,抬了下手,示意诸人不必多礼,而后让王秉和送三位大佬出了东宫,自己却在书房里来回踱着步,苦苦地沉思了起来。
代父出征?呵,好个名正言顺的理由,问题是老爷子一心要证明自己尚未老去,这理由一出口,只怕立马会招来一番训斥,为老爷子出谋划策?先不说老爷子能不能听得进去,就算老爷子能耐着性子听,只怕也不会当一回事儿,就老爷子那戎马一生的赫赫战功,还轮不到咱这个做儿子的来指点,那岂不是说老爷子不如咱了么?没地讨打不是?装聋作哑?也不成,这几日朝臣们纷来迭至,老爷子那头又岂会不知,更何况三位宰相都露面了,老爷子那头岂会没有想法,不说出个道道来,这一关怕是过不去了的,只不过该如何说,还真是件烦人的事儿!李贞来回踱着步,却越想越乱,额头上布满了汗水都顾不得去擦上一下,寻思了良久,却始终一无所得,无奈地摇了摇头,突地提高了声调道:来人,去请莫、纳二位先生到书房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