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年三月初六,太子李贞纳杜氏女十娘为良娣,纳江宁陆氏女、江都林氏女、太原王氏女为良媛,一日间同时娶四女,右仆射长孙无忌亲为主持婚礼,东都洛阳为之轰动,帝大悦之,下令大赦天下,举国为之欢庆。
贞观二十年四月二十一日,帝驾西返长安,太子并诸臣工一道返京,仪驾延绵近十里,长安百姓黄土填道、撒花焚香夹道而迎之;贞观二十年四月二十八日,帝下诏于骊山之巅修翠微宫以为避暑之用,所耗甚巨,群臣谏止,帝固持己见,群臣无奈,只得遂之。
贞观二十年五月初一,帝下诏曰:薛延陀份属大唐,今因汗位之争陷于祸乱,以致民生凋敝,生灵涂炭,实为**之惨剧,圣天子不忍百姓受此劫难,特出兵十八万以平之。此诏一下,早已在薛延陀周边集结待命之唐军即兵分三路杀进了茫茫大草原之中——西路由北庭都督张士贵率五万大军出乌拉斯台隘口,中路由李绩任主将、薛仁贵任副将率军八万出夏州,东路由营州都督张俭率军五万出朔州,三路大军由兵部尚书李绩统一调遣,是时,拔灼与大度设各自率部正在包克图草原展开激战,双方征战正酣间忽闻知唐军杀至,大惊之下,各自勒兵后退,以图后策。
感知到唐军来意不善之后,拔灼兄弟俩在拜德拉格河边临时结盟,成犄角之势安营,试图联手对抗唐军,然则为时已晚,不待拔灼兄弟俩有所行动,进军度极快的唐军便已杀进了薛延陀的腹地之中,原依附于拔灼兄弟之各草原部落闻知唐军已到,无心应战,纷纷溃散而去,仆固、回纥等数个大部落更是全族投了唐军,拔灼所部右军都督赛那刺趁势动兵变,设酒筵以伏兵斩杀拔灼,拔灼手下第一战将左军都督阿鲁台于乱中自刎,赛那刺率残部两万余骑投唐。
闻知拔灼已亡,大度设不敢再战,率残军三万余骑向焉支山转进,试图避开唐军之兵锋,怎奈张士贵所部之北庭军来得极快,于贞观二十年五月二十八日在乌尔嘎马勒山追上了大度设所部,双方在此大战一场,兵无战心的大度设所部大败亏输之下,全军溃散,大度设率残部千余投南奔荒谷,于途中被董千里率三千游骑军追上,一场血战之后,全军败亡,大度设自刎身死,至此,薛延陀遂平,帝纳礼部尚宗所谏,分薛延陀故地为十三州,仿安西旧例以治之,并设燕然都护府于单于台(今蒙古呼和浩特西)以统各州,任命大将萧嗣业为任都督,调原北庭楚河州镇守使刘旋风为之副。
说起来薛延陀也算是大国了,就地域面积来说比之大唐如今的地盘也小不了多少,纵横近万里之遥,然则大唐仅仅出兵一个月,便轻松将其灭国,此等大胜着实喜人得紧,消息一传回京师,朝野为之翻腾,一扫去年征高句丽不胜之阴霾,上表歌功颂德者不计其数,就在这一派喜气洋洋中,太子李贞却陷入了烦恼之中。
大胜一场固然是好事,可在李贞看来,那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着实没啥难度的,毕竟这场战役的布局完全就是李贞一手操持出来的结果,早在李贞刚到安西那会儿便已布下了薛延陀灭亡的局,若不是老爷子坚持要征伐高句丽的话,薛延陀去年就该灭亡了的,这等举手之劳的大胜又岂有甚含金量可言,当然了,胜利终归是胜利,总是值得庆贺一番的,可这一庆贺之下,麻烦便出来了——贞观二十年六月初八,兵部侍郎张亮上本为各军表功,对北庭军诸将更是推崇备至,言及诸将大才堪用,拘于一地殊为不妥,恳请圣上调董千里、刘旋风、沙飞驼等将军入朝听用,并言及北庭镇抚使秦文华总揽后勤有功,理当论功行赏,可调京畿为官云云。
论功行赏是好事,可问题是不合时宜,至少对此时的李贞来说,这是在赤/裸/裸地挖自己的根基,真要是按张亮所言的办了,且不说北庭军将有脱离李贞掌控的可能,更糟糕的是北庭之民的唐化以及相关的经济布局都将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这是李贞绝对无法忍受的结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亮此举是在触李贞的逆鳞,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贞从来都不是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面对这等挑衅,反击是必然的选择,只不过该如何反击,却是件麻烦事儿,至少在没摸清张亮此举的背后究竟有何文章之前,李贞并没有盲动,而是冷眼旁观着,该做的事情依旧做着,该处理的公文也没有因此而拉下,然则“旭日”体系却全面动了起来,全力挖掘着事情背后的真相。“旭日”之强不愧是李贞手下最犀利的武器,连续三日的挖掘之后,一些若隐若现的线索终于浮出了水面,一得到相关消息,李贞即刻将两大谋士召到了书房,紧急商议相关之对策。
“臣等见过殿下。”莫、纳二人一走进书房,见李贞气色不对,再一看雁大一脸子凝重地站在李贞身边,自是知晓事情之重大,哪敢怠慢,各自疾步走上前去恭敬地给李贞见礼。
“嗯,都坐下罢。”李贞明显心情不好,只是点了下头,并未起身相迎,待得两大谋士落了座之后,李贞侧头扫了雁大一眼,缓缓地开口道:“雁大,尔且将所知消息再说一遍好了。”
“是,属下遵命。”雁大从旁闪了出来,恭敬地行了个礼道:“启禀殿下,二位先生,前日张侍郎上书一事据属下调查结果如下:自四月起,监察御史姚启胜分别于四月二十八,五月初一,初三、初九前往张府拜访,据了解,二人原本私交一般,并未曾有过从甚密之状,虑及二人分属阵营不同,属下以为其中必然有蹊跷,另,据查,姚启胜每次拜访张亮之后,必到蜀王府一行,而蜀王即日或是隔日也必到吴王府与吴王私下会晤,所谈情况不详,据吴王府内‘钉子’回报,吴、蜀二人每次会面均无旁人在场,其行甚是可疑,再,据雁二回报,陛下这数日里虽未曾对张亮所奏之事表态,然,每日里必翻看其奏折,似有意动之向,昨日长孙司徒、房相二人与陛下在书房也曾有过密议,详情待查,已知情况便是如此”
“议议罢。”待得雁大说完之后,诸人皆沉默了下来,各自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李贞面色阴沉地出言说了一句。
事情已经是明摆着的了,形势毫无疑问是严峻的,在场的诸人都是当今智者,如何会看不出眼下这个局面是是如何形成的,左右不过是诸皇子顺着老爷子削李贞军权的势,在背后可着劲地推上了一把,目的么,也明显得很,那就是要造出一个势来——面对此局,李贞若是无动于衷,而老爷子又下定了决心的话,只怕李贞好不容易整出来的军权就将彻底丧失,一旦大势有变,李贞便是想要反抗都无能为力了,可若是李贞在此时奋起反击的话,父子俩指不定就得对上了,事情一闹大,朝局必乱,在这等状况下,原本被李贞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的诸皇子势必能浑水摸鱼一回,闹不好李贞的圣眷便要跌到谷底,太子的宝座能不能保住可就难说了,很显然,这是个左右为难的选择,进也不好,退又不甘,站着不动又得挨打,不得不说诸皇子把握住了时机,给李贞来了下狠的,着实令李贞很有种痛彻心肺之感。
“殿下有何打算?”事态严峻,两大谋士都不敢轻易出言,对视了一眼之后,由纳隆率先开口问了一句。
有何打算?说实话,李贞这会儿也正处于茫然间——要他丧失兵权已是难忍至极,更罔论精心打造的北庭之民唐化事宜有可能就此烟消云散,几年的努力即将付之流水,这等结果绝对出了李贞所能承受的底限,可要跟老爷子来硬的,却又甚是为难,除了考虑到老爷子的身体已江河日下,实难再经波澜之外,更主要的是李贞不想给那帮子兄弟们有抬头的机会,一旦事情闹得大了,别说目下正在操持的《移民疏》难以为继,便是自己这个东宫之位都得有摇摇欲坠之可能性,可若是任由老爷子圣裁,却又不是李贞所能接受的,正是这等矛盾的心理在,才令李贞有种进退维谷之头疼,早在两大谋士来前,李贞便已反复盘算过其中的利弊了,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此时听得纳隆问起,李贞有些子无奈地皱了下眉头,缓缓地开口道:“本宫断不能由宵小欺辱,只是,唔,只是父皇……”
李贞话说没说完,可内里的意思却表达了出来,那就是李贞希望两大谋士能找出一条既能保住军权,又不过分刺激老爷子的路来,很显然,这么个要求着实太高了些,饶是两大谋士都是才高八斗之辈,一时间却又哪能办得到,各自的眉头登时便皱得更深了几分。
“陛下许久不曾决断,只怕也是担心着殿下的感受罢,未必就没瞧清诸皇子的谋算,既如此,殿下何不稳将下来,一切皆由圣裁好了。”纳隆皱着眉头沉吟了好一阵子,试探地出言建议道。
“不妥。”纳隆话音刚落,莫离便即接口道:“陛下乃一代雄主,或许看到了可能之乱局,却未必会放在心上,若是某料得不差,陛下想必与长孙司徒、房相已达成了共识,削殿下之军权恐难更易矣。”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声如雷,自古以来莫不如是,哪怕父子之亲也不例外,越是有为之君主,越是不能容忍身边有威胁的存在,这一条李贞又岂会不清楚,当然了,李贞也知道到目前为止,老爷子对自己这个储君还是满意的,若是老爷子还有个二、三十年的寿命,李贞倒也不会计较一时之得失,问题是老爷子那身体只怕未必能再支撑多久了,万一大事临头,手中没有力量的话,哪可能压制得住一起子野心勃勃的兄弟们,从这一点上来说,李贞断不可能受老爷子的摆布,此时一听莫离所言,自是愤然变色,冷冷地哼了一声道:“本宫岂是坐以待毙之辈!”
李贞这话的意思已是表达得极为清楚了,那就是李贞决意反击了,两大谋士一听之下,脸色立马更加凝重了几分,可却都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各自皱着眉头再次沉思了起来,良久之后,纳隆叹了口气道:“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此事既然由张侍郎所起,破局之事只怕还得落在其身上方可。”
“哦?说说看。”李贞扬了下眉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目光炯然地看着纳隆。
一听李贞这话,纳隆拱了下手道:“殿下明鉴,那张侍郎乃是朝廷重臣,名列凌烟阁之上,诸皇子找他出头,着实是步好棋,更何况其如今身为兵部侍郎,正管着叙功之事,上本章言事推功,本属分内之事耳,即便旁人知晓其用心不善,却也没个说处,此为阳中带阴之策也,破之虽难,却也不是无策,只消其本人有误,则其奏本自然无从言起,此乃釜底抽薪之计也,虽是能解眼下之厄,却有后患无穷之可能,殿下当慎之。”
李贞乃是灵醒之辈,一听纳隆之言,便已知晓根底之所在——值此微妙之时机,扳倒张亮固然能暂时解脱四面受敌之局,可却未必能瞒得过老爷子,即便能脱得身来,老爷子的猜忌却是不免之事,父子间原本渐薄的隔阂只怕就此要再次厚了起来,日积月累之下,难保老爷子那头不生变化,换而言之,其实并没有真的解开此局,而是将变局推移到将来罢了。
若是可能,李贞实不想与老爷子有任何的冲突的,不管是从父子的角度,还是从朝局的稳定来说,都是如此,可考虑到老爷子或许时日不多的情况下,李贞实是没有旁的选择,无奈之下,只能强自压抑住心头的烦躁,长出了口气道:“将来之事将来再议好了,眼下之事为先。”
李贞既然已下定了决心,两大谋士自是不会出言再劝,对视了一眼之后,由纳隆开口道:“殿下,据某所知,张侍郎其人好巫,每与术士善,殿下若是欲毁其,自可从此处着手,或有奇效。”
“哦?”李贞轻吟了一声,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看向了默默不语的莫离,飞快地皱了下眉头道:“莫先生以为如何?”
面对着李贞探询的目光,莫离并没有急着答话,而是皱着眉头沉吟了好一阵子,反复计较了一下个中的利弊,良久之后,这才长出了口气道:“此险棋耳,可一不可再,殿下既已意决,某等自当效命行事。”
“嗯。”李贞见莫离也无异议,点了下头道:“此事张亮虽是犯,自当裁处之,姚启胜也难逃罪责,本宫不想再见到此二人,此事便交由‘旭日’去安排好了,本宫不看过程,只要结果,尔等商量着办好了。”李贞话说到这儿,便即站起了身来,一拂大袖子,大步行出了书房的大门,转入后宫去了,两大谋士连同雁大见状,忙各自起身相送,而后埋头商议了起来……
尽管已经下定决心抗争一回,也有了与老爷子正面冲突的觉悟,可李贞的心不但没因此而轻松起来,反倒更阴郁上了几分,当然了,倒不是担心“旭日”没有相应的手段,更不是担心莫、纳两大谋士会没有个好策略,仅仅只是感慨生在天家的不易罢了,心中一有事,走起路来便没了谱,一路逛荡着,不知不觉间便已走到了杜十娘的寝宫前,直到杜十娘率领着的一大帮子宫女太监们的请安声响了起来,李贞这才醒过了神来。
“免了。”李贞向来不会将政务之烦恼带回后宫,此际尽管心情烦闷得很,可一见到杜十娘的面,立马就露出了笑脸,淡笑着挥了下手,随意地吩咐了一句,便即走上前去,牵起杜十娘的小手,缓步行入了宫中。
“殿下,您请坐。”杜十娘乃是极机灵之人,自是知晓李贞心中必有难决之事,不过她却恪守着后宫不得干政的训示,并没有出言询问事由,而是极尽温柔地服侍着李贞坐到了榻上,伸出一声素手,轻轻地拿捏着李贞的肩头,帮着李贞舒散身骨。
杜十娘拿捏的手法很是到位,李贞原本紧绷着的身子很快便放松了下来,心里的烦闷也因此而减轻了不老少,人一舒服,某些兴致也就来了,一把将跪坐在身后的杜十娘抱入了怀中,大手一伸,已熟门熟路地攀上了高峰,惊得杜十娘轻呼了一声道:“殿下别,别……”
“嗯?”杜十娘自打嫁给了李贞之后,虽谈不上三千宠爱在一身,可绝对是东宫诸嫔妃中最受宠的一个,向来对李贞百依百顺,此时竟然推托了起来,倒叫李贞很是不解,这便轻哼了一下。
“殿下,贱妾,贱妾……有了……”杜十娘声音越说越小,到了末了已是如同蚊呐一般细不可闻,唯有俏脸却是越来越红。
“哦?哈哈哈……”李贞听力好得紧,自是听清了杜十娘的话语,再一见杜十娘如此羞状,登时便被逗得哈哈大笑了起来,先前的郁闷竟自一扫而空……
贞观二十年四月二十一日,帝驾西返长安,太子并诸臣工一道返京,仪驾延绵近十里,长安百姓黄土填道、撒花焚香夹道而迎之;贞观二十年四月二十八日,帝下诏于骊山之巅修翠微宫以为避暑之用,所耗甚巨,群臣谏止,帝固持己见,群臣无奈,只得遂之。
贞观二十年五月初一,帝下诏曰:薛延陀份属大唐,今因汗位之争陷于祸乱,以致民生凋敝,生灵涂炭,实为**之惨剧,圣天子不忍百姓受此劫难,特出兵十八万以平之。此诏一下,早已在薛延陀周边集结待命之唐军即兵分三路杀进了茫茫大草原之中——西路由北庭都督张士贵率五万大军出乌拉斯台隘口,中路由李绩任主将、薛仁贵任副将率军八万出夏州,东路由营州都督张俭率军五万出朔州,三路大军由兵部尚书李绩统一调遣,是时,拔灼与大度设各自率部正在包克图草原展开激战,双方征战正酣间忽闻知唐军杀至,大惊之下,各自勒兵后退,以图后策。
感知到唐军来意不善之后,拔灼兄弟俩在拜德拉格河边临时结盟,成犄角之势安营,试图联手对抗唐军,然则为时已晚,不待拔灼兄弟俩有所行动,进军度极快的唐军便已杀进了薛延陀的腹地之中,原依附于拔灼兄弟之各草原部落闻知唐军已到,无心应战,纷纷溃散而去,仆固、回纥等数个大部落更是全族投了唐军,拔灼所部右军都督赛那刺趁势动兵变,设酒筵以伏兵斩杀拔灼,拔灼手下第一战将左军都督阿鲁台于乱中自刎,赛那刺率残部两万余骑投唐。
闻知拔灼已亡,大度设不敢再战,率残军三万余骑向焉支山转进,试图避开唐军之兵锋,怎奈张士贵所部之北庭军来得极快,于贞观二十年五月二十八日在乌尔嘎马勒山追上了大度设所部,双方在此大战一场,兵无战心的大度设所部大败亏输之下,全军溃散,大度设率残部千余投南奔荒谷,于途中被董千里率三千游骑军追上,一场血战之后,全军败亡,大度设自刎身死,至此,薛延陀遂平,帝纳礼部尚宗所谏,分薛延陀故地为十三州,仿安西旧例以治之,并设燕然都护府于单于台(今蒙古呼和浩特西)以统各州,任命大将萧嗣业为任都督,调原北庭楚河州镇守使刘旋风为之副。
说起来薛延陀也算是大国了,就地域面积来说比之大唐如今的地盘也小不了多少,纵横近万里之遥,然则大唐仅仅出兵一个月,便轻松将其灭国,此等大胜着实喜人得紧,消息一传回京师,朝野为之翻腾,一扫去年征高句丽不胜之阴霾,上表歌功颂德者不计其数,就在这一派喜气洋洋中,太子李贞却陷入了烦恼之中。
大胜一场固然是好事,可在李贞看来,那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着实没啥难度的,毕竟这场战役的布局完全就是李贞一手操持出来的结果,早在李贞刚到安西那会儿便已布下了薛延陀灭亡的局,若不是老爷子坚持要征伐高句丽的话,薛延陀去年就该灭亡了的,这等举手之劳的大胜又岂有甚含金量可言,当然了,胜利终归是胜利,总是值得庆贺一番的,可这一庆贺之下,麻烦便出来了——贞观二十年六月初八,兵部侍郎张亮上本为各军表功,对北庭军诸将更是推崇备至,言及诸将大才堪用,拘于一地殊为不妥,恳请圣上调董千里、刘旋风、沙飞驼等将军入朝听用,并言及北庭镇抚使秦文华总揽后勤有功,理当论功行赏,可调京畿为官云云。
论功行赏是好事,可问题是不合时宜,至少对此时的李贞来说,这是在赤/裸/裸地挖自己的根基,真要是按张亮所言的办了,且不说北庭军将有脱离李贞掌控的可能,更糟糕的是北庭之民的唐化以及相关的经济布局都将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这是李贞绝对无法忍受的结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亮此举是在触李贞的逆鳞,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贞从来都不是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面对这等挑衅,反击是必然的选择,只不过该如何反击,却是件麻烦事儿,至少在没摸清张亮此举的背后究竟有何文章之前,李贞并没有盲动,而是冷眼旁观着,该做的事情依旧做着,该处理的公文也没有因此而拉下,然则“旭日”体系却全面动了起来,全力挖掘着事情背后的真相。“旭日”之强不愧是李贞手下最犀利的武器,连续三日的挖掘之后,一些若隐若现的线索终于浮出了水面,一得到相关消息,李贞即刻将两大谋士召到了书房,紧急商议相关之对策。
“臣等见过殿下。”莫、纳二人一走进书房,见李贞气色不对,再一看雁大一脸子凝重地站在李贞身边,自是知晓事情之重大,哪敢怠慢,各自疾步走上前去恭敬地给李贞见礼。
“嗯,都坐下罢。”李贞明显心情不好,只是点了下头,并未起身相迎,待得两大谋士落了座之后,李贞侧头扫了雁大一眼,缓缓地开口道:“雁大,尔且将所知消息再说一遍好了。”
“是,属下遵命。”雁大从旁闪了出来,恭敬地行了个礼道:“启禀殿下,二位先生,前日张侍郎上书一事据属下调查结果如下:自四月起,监察御史姚启胜分别于四月二十八,五月初一,初三、初九前往张府拜访,据了解,二人原本私交一般,并未曾有过从甚密之状,虑及二人分属阵营不同,属下以为其中必然有蹊跷,另,据查,姚启胜每次拜访张亮之后,必到蜀王府一行,而蜀王即日或是隔日也必到吴王府与吴王私下会晤,所谈情况不详,据吴王府内‘钉子’回报,吴、蜀二人每次会面均无旁人在场,其行甚是可疑,再,据雁二回报,陛下这数日里虽未曾对张亮所奏之事表态,然,每日里必翻看其奏折,似有意动之向,昨日长孙司徒、房相二人与陛下在书房也曾有过密议,详情待查,已知情况便是如此”
“议议罢。”待得雁大说完之后,诸人皆沉默了下来,各自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李贞面色阴沉地出言说了一句。
事情已经是明摆着的了,形势毫无疑问是严峻的,在场的诸人都是当今智者,如何会看不出眼下这个局面是是如何形成的,左右不过是诸皇子顺着老爷子削李贞军权的势,在背后可着劲地推上了一把,目的么,也明显得很,那就是要造出一个势来——面对此局,李贞若是无动于衷,而老爷子又下定了决心的话,只怕李贞好不容易整出来的军权就将彻底丧失,一旦大势有变,李贞便是想要反抗都无能为力了,可若是李贞在此时奋起反击的话,父子俩指不定就得对上了,事情一闹大,朝局必乱,在这等状况下,原本被李贞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的诸皇子势必能浑水摸鱼一回,闹不好李贞的圣眷便要跌到谷底,太子的宝座能不能保住可就难说了,很显然,这是个左右为难的选择,进也不好,退又不甘,站着不动又得挨打,不得不说诸皇子把握住了时机,给李贞来了下狠的,着实令李贞很有种痛彻心肺之感。
“殿下有何打算?”事态严峻,两大谋士都不敢轻易出言,对视了一眼之后,由纳隆率先开口问了一句。
有何打算?说实话,李贞这会儿也正处于茫然间——要他丧失兵权已是难忍至极,更罔论精心打造的北庭之民唐化事宜有可能就此烟消云散,几年的努力即将付之流水,这等结果绝对出了李贞所能承受的底限,可要跟老爷子来硬的,却又甚是为难,除了考虑到老爷子的身体已江河日下,实难再经波澜之外,更主要的是李贞不想给那帮子兄弟们有抬头的机会,一旦事情闹得大了,别说目下正在操持的《移民疏》难以为继,便是自己这个东宫之位都得有摇摇欲坠之可能性,可若是任由老爷子圣裁,却又不是李贞所能接受的,正是这等矛盾的心理在,才令李贞有种进退维谷之头疼,早在两大谋士来前,李贞便已反复盘算过其中的利弊了,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此时听得纳隆问起,李贞有些子无奈地皱了下眉头,缓缓地开口道:“本宫断不能由宵小欺辱,只是,唔,只是父皇……”
李贞话说没说完,可内里的意思却表达了出来,那就是李贞希望两大谋士能找出一条既能保住军权,又不过分刺激老爷子的路来,很显然,这么个要求着实太高了些,饶是两大谋士都是才高八斗之辈,一时间却又哪能办得到,各自的眉头登时便皱得更深了几分。
“陛下许久不曾决断,只怕也是担心着殿下的感受罢,未必就没瞧清诸皇子的谋算,既如此,殿下何不稳将下来,一切皆由圣裁好了。”纳隆皱着眉头沉吟了好一阵子,试探地出言建议道。
“不妥。”纳隆话音刚落,莫离便即接口道:“陛下乃一代雄主,或许看到了可能之乱局,却未必会放在心上,若是某料得不差,陛下想必与长孙司徒、房相已达成了共识,削殿下之军权恐难更易矣。”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声如雷,自古以来莫不如是,哪怕父子之亲也不例外,越是有为之君主,越是不能容忍身边有威胁的存在,这一条李贞又岂会不清楚,当然了,李贞也知道到目前为止,老爷子对自己这个储君还是满意的,若是老爷子还有个二、三十年的寿命,李贞倒也不会计较一时之得失,问题是老爷子那身体只怕未必能再支撑多久了,万一大事临头,手中没有力量的话,哪可能压制得住一起子野心勃勃的兄弟们,从这一点上来说,李贞断不可能受老爷子的摆布,此时一听莫离所言,自是愤然变色,冷冷地哼了一声道:“本宫岂是坐以待毙之辈!”
李贞这话的意思已是表达得极为清楚了,那就是李贞决意反击了,两大谋士一听之下,脸色立马更加凝重了几分,可却都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各自皱着眉头再次沉思了起来,良久之后,纳隆叹了口气道:“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此事既然由张侍郎所起,破局之事只怕还得落在其身上方可。”
“哦?说说看。”李贞扬了下眉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目光炯然地看着纳隆。
一听李贞这话,纳隆拱了下手道:“殿下明鉴,那张侍郎乃是朝廷重臣,名列凌烟阁之上,诸皇子找他出头,着实是步好棋,更何况其如今身为兵部侍郎,正管着叙功之事,上本章言事推功,本属分内之事耳,即便旁人知晓其用心不善,却也没个说处,此为阳中带阴之策也,破之虽难,却也不是无策,只消其本人有误,则其奏本自然无从言起,此乃釜底抽薪之计也,虽是能解眼下之厄,却有后患无穷之可能,殿下当慎之。”
李贞乃是灵醒之辈,一听纳隆之言,便已知晓根底之所在——值此微妙之时机,扳倒张亮固然能暂时解脱四面受敌之局,可却未必能瞒得过老爷子,即便能脱得身来,老爷子的猜忌却是不免之事,父子间原本渐薄的隔阂只怕就此要再次厚了起来,日积月累之下,难保老爷子那头不生变化,换而言之,其实并没有真的解开此局,而是将变局推移到将来罢了。
若是可能,李贞实不想与老爷子有任何的冲突的,不管是从父子的角度,还是从朝局的稳定来说,都是如此,可考虑到老爷子或许时日不多的情况下,李贞实是没有旁的选择,无奈之下,只能强自压抑住心头的烦躁,长出了口气道:“将来之事将来再议好了,眼下之事为先。”
李贞既然已下定了决心,两大谋士自是不会出言再劝,对视了一眼之后,由纳隆开口道:“殿下,据某所知,张侍郎其人好巫,每与术士善,殿下若是欲毁其,自可从此处着手,或有奇效。”
“哦?”李贞轻吟了一声,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看向了默默不语的莫离,飞快地皱了下眉头道:“莫先生以为如何?”
面对着李贞探询的目光,莫离并没有急着答话,而是皱着眉头沉吟了好一阵子,反复计较了一下个中的利弊,良久之后,这才长出了口气道:“此险棋耳,可一不可再,殿下既已意决,某等自当效命行事。”
“嗯。”李贞见莫离也无异议,点了下头道:“此事张亮虽是犯,自当裁处之,姚启胜也难逃罪责,本宫不想再见到此二人,此事便交由‘旭日’去安排好了,本宫不看过程,只要结果,尔等商量着办好了。”李贞话说到这儿,便即站起了身来,一拂大袖子,大步行出了书房的大门,转入后宫去了,两大谋士连同雁大见状,忙各自起身相送,而后埋头商议了起来……
尽管已经下定决心抗争一回,也有了与老爷子正面冲突的觉悟,可李贞的心不但没因此而轻松起来,反倒更阴郁上了几分,当然了,倒不是担心“旭日”没有相应的手段,更不是担心莫、纳两大谋士会没有个好策略,仅仅只是感慨生在天家的不易罢了,心中一有事,走起路来便没了谱,一路逛荡着,不知不觉间便已走到了杜十娘的寝宫前,直到杜十娘率领着的一大帮子宫女太监们的请安声响了起来,李贞这才醒过了神来。
“免了。”李贞向来不会将政务之烦恼带回后宫,此际尽管心情烦闷得很,可一见到杜十娘的面,立马就露出了笑脸,淡笑着挥了下手,随意地吩咐了一句,便即走上前去,牵起杜十娘的小手,缓步行入了宫中。
“殿下,您请坐。”杜十娘乃是极机灵之人,自是知晓李贞心中必有难决之事,不过她却恪守着后宫不得干政的训示,并没有出言询问事由,而是极尽温柔地服侍着李贞坐到了榻上,伸出一声素手,轻轻地拿捏着李贞的肩头,帮着李贞舒散身骨。
杜十娘拿捏的手法很是到位,李贞原本紧绷着的身子很快便放松了下来,心里的烦闷也因此而减轻了不老少,人一舒服,某些兴致也就来了,一把将跪坐在身后的杜十娘抱入了怀中,大手一伸,已熟门熟路地攀上了高峰,惊得杜十娘轻呼了一声道:“殿下别,别……”
“嗯?”杜十娘自打嫁给了李贞之后,虽谈不上三千宠爱在一身,可绝对是东宫诸嫔妃中最受宠的一个,向来对李贞百依百顺,此时竟然推托了起来,倒叫李贞很是不解,这便轻哼了一下。
“殿下,贱妾,贱妾……有了……”杜十娘声音越说越小,到了末了已是如同蚊呐一般细不可闻,唯有俏脸却是越来越红。
“哦?哈哈哈……”李贞听力好得紧,自是听清了杜十娘的话语,再一见杜十娘如此羞状,登时便被逗得哈哈大笑了起来,先前的郁闷竟自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