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二,出门大吉,利于祭祀征伐。
榆林镇副总兵张应昌在出兵之前,让延安府玉皇庙观主真阳道长好好算了一卦,定下了出兵的吉日。
等一切准备就绪,张应昌擂鼓聚将,将麾下的千总、把总、守备全部聚集。他指了指延川县的方向开口说道:“刘秃子祸害地方、糜烂乡里、戕害士绅,早已经人神共愤。今日我天兵一到,刘秃子乌合之众必成齑粉。等打开了延川县,大军劫掠三天,将罪名全部丢给刘秃子,让麾下的儿郎好好发一笔横财,快活一段时间。”
听了张副将如此直白的动员,其麾下的将校刹那间热血沸腾,仿佛延川县就像一个没穿衣服的小娘,任凭他们为所欲为。
张应昌麾下的爱将张芳一拍胸脯说道:“总兵大人但且放心,流贼都是乌合之众,只要卑职麾下的一千军马,必能荡平流贼,安定地方。”
张芳是张应昌家奴出身,他之所以能爬上了守备之位,并不是自己有什么过人的能力,而是全靠张应昌提携。此人在张应昌军中,虽然算是位高权重,但是却不被众将敬服。
听了张芳这种大话,其中一人嗤笑了一声说道:“张守备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如此着急抢功想发一笔横财,却小心平白无故丢了自己的脑袋。”
此人随意朝着张应昌拱了拱手说道:“延长守备顾世虎与我相识,还参加过惨烈的萨尔浒之战。为人治军严谨,英武能战,麾下的延长守备军只吃两成空饷,尚且连续兵败。”
“在座的诸位都是老于行伍之人,不知道你们的麾下,到底吃几成空饷,又有多少实际的战力。连顾世虎这种老将都兵败身死,你一个凭借侥幸上来的家奴,还敢说什么大话。”
此人姓刘名勇,官职为延安卫指挥使,是正三品武官。早年算是延绥镇有数的大将,与张应昌多有龌龊,最后政争失败之后才进入卫所军中养老,顾世虎当年,就在刘勇的麾下,算是他的亲信将领。
作为一个三品武官,除了张应昌之外地位最高之人,再加上在一个养老的位置上,所以此人也没有给张应昌留什么面子,很是说了一番实话。
刘勇讲了这番心里话,随便对张应昌拱了拱手说道:“张副将,本将已经年老,身上早已经杂病丛生。在也不能为朝廷尽忠、征战四方了,此次进军,还请张副将小心谨慎,免得一不小心吃了大亏。”
说完这番话,刘勇闭目养神,一言不发的坐在椅子上面,让节堂上的张应昌满脸气闷。
刘勇三十多岁,作为一个武将,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他之所以这样说,就是为了讽刺张应昌。
刘勇当年战功赫赫,张应昌为了打到刘勇这个大敌,勾结阉党巡抚朱童蒙,以刘勇患背疾为名将刘勇排挤出边军,抽调为名存实亡的卫所官员。
朱蒙童虽然出身阉党,但是却是一个合格的官僚,在治理延绥几年,平定了许多民乱,在延绥这个火药桶稳如泰山。
反倒是清流名臣岳和声,因为能力上的不足,再加上运气不好,恰巧遇上了固原兵变,没有第一时间剿灭农民军,才让各路义军愈演愈烈。
张应昌此人颇为迷信,在出兵之前只想听一些吉利的话,如今被刘勇这么一打搅,张应昌本人也无可奈何。
毕竟刘勇地位很高,也算是朝廷的一方大员,根本不可能被他能轻易处置,所以尽管他心中恨极了刘勇,对于这个资格很老的老对手也是无可奈何。
就这样,张应昌仿佛吃下了苍蝇却不能痛快的发泄一番,他阴沉着脸,再也不想多看刘勇一眼,快速处理完手中的军务,然后全军拔营起兵,向延川县城奔去。
陕北的三月,已经进入了暖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是在陕北的春季,人们却没有任何生产秩序。经过常年的干旱,哪怕是一些殷实之家,也再也维持不下去,只能抛家弃口,沦为流民。
从去年冬天以来,还没见一滴雨水,就连延河两岸,水位也大大的降低。因为缺少雨水,整个春耕就不能进行,善良的百姓也因为没有粮食,只能沦为饥民盗匪苟全性命。
张应昌骑上了自己的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走出了延安城。看了看城外荒凉的景象,张应昌心中也升起了几分不详之意。所以这一路上,张应昌更是加倍小心,一点也没有榆林镇勇将的雷厉风行。
这一路上,他每日行军三十里,沿路放出许多探马哨兵,直到进入甘谷驿之后,第一次遇上了刘宣派出的探哨。两军前锋的哨探刚一交手,张应昌的夜不收就吃了大亏,居然连续损伤了二十余人,而刘宣一方的探马,居然连毫毛也没有伤到一根。
之所以出现如此惊人的伤亡比例,第一是因为榆林镇的官军轻敌大意,张应昌的夜不收中了埋伏,第二就是因为刘宣麾下这支骑兵实在是精锐,尽管他们人数较少,但是人人身上都有铁甲。
张应昌察觉了不对,马上严令麾下的探哨保持警惕,而他自己也加派探马,将每一队探马的人数从十人增加到二十人,但是这样一来,刘宣麾下的骑兵仿佛凭空消失,彻底失去了踪影。因为携带了足够的军粮,张应昌也不慌不忙,稳扎稳打的继续行军。
―――――――――――――――――――――――。
延川县衙,在刘宣进入延川县之后,早已经成了中军节堂,现在整个中军节堂之内,尽管众将校已经全部到齐,但是却非常肃静,即便一根细针落到地上,也能清晰的听到声音。
刘宣见众将都不说话,于是率先打破了沉默说道:“刚才马武兄弟的探报大家都看过了,从探报上来看,所谓的九边精锐榆林官军也不过如此。马武兄弟不是打了胜仗吗!大家也不要过分害怕担忧。”
“旭升,依你看来,这仗该怎么打?”
李旭升张了张嘴,见刘宣的双眼中充满了鼓励,于是壮了壮胆子,将心中的想法直言道来:“刘将军,现在官军占据优势,如果死打硬拼,我们也未必能打败官军。”
“在我看来,不如将老弱留在延川县城,留下一部分精兵择一大将坚守,然后尽遣主力,流动作战,跳到官军后方去四面开花,到时候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在我想来,官军后方混乱,四面受敌,肯定不能长时间围攻延川县城,等过一段时间,到时候定会退去。”
刘宣欣慰的点了点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磨练,最有天赋的李旭升终于有了一丝大将风采,李旭升这个策略,与后来红朝毛太祖守卫井冈山几乎如出一辙,也算是比较可行的一个好办法。
但是刘宣熟知后世的历史,毛太祖率领主力离开井冈山,尽管开创出一大片天地,但是却再也没有回到故地。而留守的彭大将军,所部也损失惨重,不得不率军突围,没能保住这个最早的根据地。
况且刘宣的麾下,纪律性远不如后世那支令人敬仰的铁军,如果抛弃他们的妻儿老小,哪怕刘宣再有威望,也根本不可能弹压得住。
这一个因素不仅刘宣预料得到,就连张虎成也熟记于心,他眉头一皱说道:“小李营官之策虽然不错,奈何军中的将校的妻子家人都在延川县城。让他们将家小丢在延川县,这是大违军心的举动,如果强硬行事,只怕马上就会引发士兵的鼓噪反弹。”
“恰逢官军进剿,如果士卒到时候军心浮动,万一发生了投敌、兵变、营啸等恶事,那该如何是好?”
张虎成喝了一大口茶水,润了润干哑的喉咙,接着说道:“依末将看来,一动不如一静,我们攻破延川县后,马上加固了城防,不仅在城外修筑了营寨,与城墙成掎角之势,而且有五千大军守城,粮饷不缺、又有别的义军策应,如果决心坚守,张应昌也拿我们没什么办法。”
“况且我在榆林镇为官之时,对张应昌也有所耳闻,此人虽然骁勇,但却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并不是很难对付。尽管官军兵甲犀利,占据上风,但是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坚守半年时间应该是毫无问题的。”
见麾下最重要两员将校都已经发言,其中李旭升激进,张虎成稳重,这二人的话已经代表大多数将校的意见。
刘宣见张应金欲言又止,开玩笑的说道:“混天王与张应昌都是延安卫老乡,看名字还以为是同胞的兄弟,混天王是本地的英雄豪杰,不知道有什么好的计策。”
混天王张应金与延绥副总兵张应昌尽管名字相似,但是却没有一丝一毫关系,现在正是官军大军压境的紧张时刻,张应金也以为刘宣对他有所怀疑,故意用言语试探。
对于这种常见的误会,张应金马上出面澄清道:“回禀刘将军,末将与张应昌毫无瓜葛,还请将军明察。”
刘宣摆手笑道:“混天王与在下接触时间较短,还不了解在下的为人。刚才只是开一个玩笑罢了,无伤大雅,混天王也不要介怀。如果刚才有所误会得罪,在下就算是为混天王赔礼了。”
刘宣话一说完,严肃的站起身来,对着混天王张应金躬身施礼,正襟危坐的说道:“我刚才见混天王欲言又止,不知有何良策,但请直言相告。”
张应金见刘宣如此礼贤下士,也不敢接受刘宣的大礼,他侧身让开了位置,凝重的说道:“小人是本地人士,对于附近的道路非常熟悉,张应昌兵进延川县,必定会在四十里之外的文安驿扎营。”
“小人恰好知道一条密道,正是位于文安驿附近的乡绅孙应龙家中,孙家老小也早已经被在下斩尽杀绝,这条密道应该还没有暴露,只要我们利用密道突入,夜袭张应昌大营,定能威震张应昌,解延川县之围。”
今天上网,发现明末之鱼龙变已经太监。起点所有的历史新书,这是作者唯一收藏的一本。
作为一个看书十多年的老白,现在几乎长时间书荒,大部分时间都无书可看,如今又养死了一本。只能希望随风大神马上开新书,毕竟起点几百历史文写手中,只有随风大神的书还能看看,这也是一个合理党书友的无奈。
榆林镇副总兵张应昌在出兵之前,让延安府玉皇庙观主真阳道长好好算了一卦,定下了出兵的吉日。
等一切准备就绪,张应昌擂鼓聚将,将麾下的千总、把总、守备全部聚集。他指了指延川县的方向开口说道:“刘秃子祸害地方、糜烂乡里、戕害士绅,早已经人神共愤。今日我天兵一到,刘秃子乌合之众必成齑粉。等打开了延川县,大军劫掠三天,将罪名全部丢给刘秃子,让麾下的儿郎好好发一笔横财,快活一段时间。”
听了张副将如此直白的动员,其麾下的将校刹那间热血沸腾,仿佛延川县就像一个没穿衣服的小娘,任凭他们为所欲为。
张应昌麾下的爱将张芳一拍胸脯说道:“总兵大人但且放心,流贼都是乌合之众,只要卑职麾下的一千军马,必能荡平流贼,安定地方。”
张芳是张应昌家奴出身,他之所以能爬上了守备之位,并不是自己有什么过人的能力,而是全靠张应昌提携。此人在张应昌军中,虽然算是位高权重,但是却不被众将敬服。
听了张芳这种大话,其中一人嗤笑了一声说道:“张守备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如此着急抢功想发一笔横财,却小心平白无故丢了自己的脑袋。”
此人随意朝着张应昌拱了拱手说道:“延长守备顾世虎与我相识,还参加过惨烈的萨尔浒之战。为人治军严谨,英武能战,麾下的延长守备军只吃两成空饷,尚且连续兵败。”
“在座的诸位都是老于行伍之人,不知道你们的麾下,到底吃几成空饷,又有多少实际的战力。连顾世虎这种老将都兵败身死,你一个凭借侥幸上来的家奴,还敢说什么大话。”
此人姓刘名勇,官职为延安卫指挥使,是正三品武官。早年算是延绥镇有数的大将,与张应昌多有龌龊,最后政争失败之后才进入卫所军中养老,顾世虎当年,就在刘勇的麾下,算是他的亲信将领。
作为一个三品武官,除了张应昌之外地位最高之人,再加上在一个养老的位置上,所以此人也没有给张应昌留什么面子,很是说了一番实话。
刘勇讲了这番心里话,随便对张应昌拱了拱手说道:“张副将,本将已经年老,身上早已经杂病丛生。在也不能为朝廷尽忠、征战四方了,此次进军,还请张副将小心谨慎,免得一不小心吃了大亏。”
说完这番话,刘勇闭目养神,一言不发的坐在椅子上面,让节堂上的张应昌满脸气闷。
刘勇三十多岁,作为一个武将,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他之所以这样说,就是为了讽刺张应昌。
刘勇当年战功赫赫,张应昌为了打到刘勇这个大敌,勾结阉党巡抚朱童蒙,以刘勇患背疾为名将刘勇排挤出边军,抽调为名存实亡的卫所官员。
朱蒙童虽然出身阉党,但是却是一个合格的官僚,在治理延绥几年,平定了许多民乱,在延绥这个火药桶稳如泰山。
反倒是清流名臣岳和声,因为能力上的不足,再加上运气不好,恰巧遇上了固原兵变,没有第一时间剿灭农民军,才让各路义军愈演愈烈。
张应昌此人颇为迷信,在出兵之前只想听一些吉利的话,如今被刘勇这么一打搅,张应昌本人也无可奈何。
毕竟刘勇地位很高,也算是朝廷的一方大员,根本不可能被他能轻易处置,所以尽管他心中恨极了刘勇,对于这个资格很老的老对手也是无可奈何。
就这样,张应昌仿佛吃下了苍蝇却不能痛快的发泄一番,他阴沉着脸,再也不想多看刘勇一眼,快速处理完手中的军务,然后全军拔营起兵,向延川县城奔去。
陕北的三月,已经进入了暖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是在陕北的春季,人们却没有任何生产秩序。经过常年的干旱,哪怕是一些殷实之家,也再也维持不下去,只能抛家弃口,沦为流民。
从去年冬天以来,还没见一滴雨水,就连延河两岸,水位也大大的降低。因为缺少雨水,整个春耕就不能进行,善良的百姓也因为没有粮食,只能沦为饥民盗匪苟全性命。
张应昌骑上了自己的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走出了延安城。看了看城外荒凉的景象,张应昌心中也升起了几分不详之意。所以这一路上,张应昌更是加倍小心,一点也没有榆林镇勇将的雷厉风行。
这一路上,他每日行军三十里,沿路放出许多探马哨兵,直到进入甘谷驿之后,第一次遇上了刘宣派出的探哨。两军前锋的哨探刚一交手,张应昌的夜不收就吃了大亏,居然连续损伤了二十余人,而刘宣一方的探马,居然连毫毛也没有伤到一根。
之所以出现如此惊人的伤亡比例,第一是因为榆林镇的官军轻敌大意,张应昌的夜不收中了埋伏,第二就是因为刘宣麾下这支骑兵实在是精锐,尽管他们人数较少,但是人人身上都有铁甲。
张应昌察觉了不对,马上严令麾下的探哨保持警惕,而他自己也加派探马,将每一队探马的人数从十人增加到二十人,但是这样一来,刘宣麾下的骑兵仿佛凭空消失,彻底失去了踪影。因为携带了足够的军粮,张应昌也不慌不忙,稳扎稳打的继续行军。
―――――――――――――――――――――――。
延川县衙,在刘宣进入延川县之后,早已经成了中军节堂,现在整个中军节堂之内,尽管众将校已经全部到齐,但是却非常肃静,即便一根细针落到地上,也能清晰的听到声音。
刘宣见众将都不说话,于是率先打破了沉默说道:“刚才马武兄弟的探报大家都看过了,从探报上来看,所谓的九边精锐榆林官军也不过如此。马武兄弟不是打了胜仗吗!大家也不要过分害怕担忧。”
“旭升,依你看来,这仗该怎么打?”
李旭升张了张嘴,见刘宣的双眼中充满了鼓励,于是壮了壮胆子,将心中的想法直言道来:“刘将军,现在官军占据优势,如果死打硬拼,我们也未必能打败官军。”
“在我看来,不如将老弱留在延川县城,留下一部分精兵择一大将坚守,然后尽遣主力,流动作战,跳到官军后方去四面开花,到时候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在我想来,官军后方混乱,四面受敌,肯定不能长时间围攻延川县城,等过一段时间,到时候定会退去。”
刘宣欣慰的点了点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磨练,最有天赋的李旭升终于有了一丝大将风采,李旭升这个策略,与后来红朝毛太祖守卫井冈山几乎如出一辙,也算是比较可行的一个好办法。
但是刘宣熟知后世的历史,毛太祖率领主力离开井冈山,尽管开创出一大片天地,但是却再也没有回到故地。而留守的彭大将军,所部也损失惨重,不得不率军突围,没能保住这个最早的根据地。
况且刘宣的麾下,纪律性远不如后世那支令人敬仰的铁军,如果抛弃他们的妻儿老小,哪怕刘宣再有威望,也根本不可能弹压得住。
这一个因素不仅刘宣预料得到,就连张虎成也熟记于心,他眉头一皱说道:“小李营官之策虽然不错,奈何军中的将校的妻子家人都在延川县城。让他们将家小丢在延川县,这是大违军心的举动,如果强硬行事,只怕马上就会引发士兵的鼓噪反弹。”
“恰逢官军进剿,如果士卒到时候军心浮动,万一发生了投敌、兵变、营啸等恶事,那该如何是好?”
张虎成喝了一大口茶水,润了润干哑的喉咙,接着说道:“依末将看来,一动不如一静,我们攻破延川县后,马上加固了城防,不仅在城外修筑了营寨,与城墙成掎角之势,而且有五千大军守城,粮饷不缺、又有别的义军策应,如果决心坚守,张应昌也拿我们没什么办法。”
“况且我在榆林镇为官之时,对张应昌也有所耳闻,此人虽然骁勇,但却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并不是很难对付。尽管官军兵甲犀利,占据上风,但是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坚守半年时间应该是毫无问题的。”
见麾下最重要两员将校都已经发言,其中李旭升激进,张虎成稳重,这二人的话已经代表大多数将校的意见。
刘宣见张应金欲言又止,开玩笑的说道:“混天王与张应昌都是延安卫老乡,看名字还以为是同胞的兄弟,混天王是本地的英雄豪杰,不知道有什么好的计策。”
混天王张应金与延绥副总兵张应昌尽管名字相似,但是却没有一丝一毫关系,现在正是官军大军压境的紧张时刻,张应金也以为刘宣对他有所怀疑,故意用言语试探。
对于这种常见的误会,张应金马上出面澄清道:“回禀刘将军,末将与张应昌毫无瓜葛,还请将军明察。”
刘宣摆手笑道:“混天王与在下接触时间较短,还不了解在下的为人。刚才只是开一个玩笑罢了,无伤大雅,混天王也不要介怀。如果刚才有所误会得罪,在下就算是为混天王赔礼了。”
刘宣话一说完,严肃的站起身来,对着混天王张应金躬身施礼,正襟危坐的说道:“我刚才见混天王欲言又止,不知有何良策,但请直言相告。”
张应金见刘宣如此礼贤下士,也不敢接受刘宣的大礼,他侧身让开了位置,凝重的说道:“小人是本地人士,对于附近的道路非常熟悉,张应昌兵进延川县,必定会在四十里之外的文安驿扎营。”
“小人恰好知道一条密道,正是位于文安驿附近的乡绅孙应龙家中,孙家老小也早已经被在下斩尽杀绝,这条密道应该还没有暴露,只要我们利用密道突入,夜袭张应昌大营,定能威震张应昌,解延川县之围。”
今天上网,发现明末之鱼龙变已经太监。起点所有的历史新书,这是作者唯一收藏的一本。
作为一个看书十多年的老白,现在几乎长时间书荒,大部分时间都无书可看,如今又养死了一本。只能希望随风大神马上开新书,毕竟起点几百历史文写手中,只有随风大神的书还能看看,这也是一个合理党书友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