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有可能面临前后夹击的情况之下,内山英太郎不着急那就真的怪了。尽管他清楚重庆方面与自己当前的对手,在战场上恐怕不会有任何的配合。但重庆这个时候,准备反攻豫东对于他来说,的确有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但应付冀中战场已经是精疲力竭,实在无力抽调兵力增加豫东地区防务的他。眼下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讲一封封的要求增援电报,像是雪片一样发往东京南京以及济南。无论是整个冀中战场眼下危急的局面,还是背后一战区频频搞出的小动作,都让内山英太郎心急如焚。
曾经在日本陆军第一次领会到什么叫做现代化陆军作战,什么叫做成百上千的坦克集群冲锋,什么叫做炮弹如雨,比子弹还不值钱的诺门罕战役期间。担任关东军炮兵司令的内山英太郎,真真正正被当时作战能力并不强,纯粹是以钢铁数量取胜的苏军给了一顿老拳。
曾经指挥,东军几乎全部重炮部队家底,参战的关东军前炮兵。当年面对苏军铺天盖地炮火,日军曾经在中国战场引以自豪的炮兵,却几乎无任何还手经历,让这位前关东军炮兵司令刻骨铭心。而当年苏军出动的同样铺天盖地,将日军投入的步兵,直接淹没在钢铁洪流之内的坦克部队,更是让他记忆深刻。
虽说对当时苏军表现出来低劣的战术素养,并不是太以为然。但是当年苏军的坦克洪流,与拿炮弹当子弹使用的火力密度,让这位当年的关东军炮兵司令,也曾经高高翘起的尾巴,快速的收敛起来。与他目空一切的同僚相比,这位有过刻骨铭心之痛的老兄稳重的多。
那场战役使得这位前关东军炮兵司令,成为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少数有过现代化对手交手的经历。而同时也是那场战役之中日军所有高级指挥官中,唯一还留在军队中的内山英太郎中将,对于现代化装备很是看重。
实际上作为当年的关东军炮兵司令,他并不同意大本营要求的二十三师团长小松原切腹谢罪的决定。他认为这场战役不管结局如何,但是小松≮◇style_txt;原中将是整个日本陆军之中,为数不多的与苏军这种现代化,一向讲究火力陆军交过手的将军。
当然当时的苏军,表现的并不尽如人意。战术素养普遍相当的低劣,多兵种配合能力与战术通讯能力极差。尤其是步坦协同战术,几乎可以说差到了极点。坦克出击的时候,几乎无步兵配合。但毕竟至少在重装备的数量上,已经算是日军当时所遭遇的最强对手。
与这种火力之上,一次可以出动数百辆坦克参战,武器装备远不是中**队可以相比的对手作战。也算的上日本陆军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一次与西方装备最强大的对手作战。不管成败如何,取得的经验都是极其宝贵的。
为了承担罪责,你可以让他退出现役。但是自己人将他逼死,却自己将一位日本陆军仅有的具备现代化作战经验的师团长,送上了绝路的同时。也彻底的切断了帝国陆军,总结与装甲集群对抗的经验。那可是帝国陆军在诺门罕战场上,用数万人伤亡换来的经验。
现在可倒是好,原来看不起的对手,身子骨彻底的强壮起来。投入的坦克数量与性能,远远的超过当年诺门罕的苏军。战术素养与多兵种配合能力,也远远的超过了当年的苏军。可帝国陆军却亲手断送了当年诺门罕战役,用血肉取得的对抗苏军装甲集群的经验。
在加上用了酒井康这个庸才,这种几乎毫无反坦克作战经验,以及指挥坦克集群作战经验的超级败家子。将帝国陆军本就不多的装甲部队,一下子断送了这么多。造成了眼下冀中战场,对敌军的装甲攻势,几乎无任何的还手之力。如果那位小松原中将没有切腹,换了他来指挥,恐怕绝对不会是这个结果。
内山英太郎相信,只要遏制住敌军的坦克集群攻势,他在冀中战场上的部队,还是有能力守住现有的阵地。但现实却是恰恰对敌军的坦克集群冲击,前线各个参战部队,除了并不太有效的肉弹手段之外,几乎无任何的应对方法。
敌军则以坦克为先导,想要向自己的纵深那个方向穿插就穿插,想要往哪里包抄就包抄。打的可以说是遂心应手,甚至比在自己家里炕头上过日子还要舒坦。
而在一马平川的冀中大平原上,因为冬季就连可供隐身的青纱帐,都没有的情况之下。前线各个部队唯一还有点效果的肉弹攻击,效果也远不是那么的好。敌军的步坦协同战术,太过于熟练了。付出那么大代价组织的肉弹攻势,往往还未来及展开,便被敌军的步兵直接给消灭掉。效果虽说不是一点没有,但却根本无力改变全局的被动。
面对着抗联铺天盖地的装甲攻势,以及远比当初的苏军,更为默契以及熟练的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对丢掉了华北方面军大部分坦克的酒井康中将,内山英太郎中将不恨得咬牙切齿就怪了。不管他的原因是什么,但是这个后果却无疑是异常严重的。
如果不是那个家伙是中将,自己也是中将。自己这个军司令官,就连撤掉那个家伙的职务权利都没有的话。恐怕内山英太郎中将,会直接一刀劈了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天之内丢掉了整个华北方面军,绝大部分坦克的家伙。
帝国国力有限,无法同时支撑陆海军两个钢铁大户的消耗。这些坦克是大本营下了苦心,才给华北方面军凑出来的。结果短短的时间之内,被他这么浪费的七七八八。搞的现在自己对于敌军的坦克攻势,几乎无任何的办法。
难道他不知道,这些坦克消耗掉容易,再生产出来就困难了吗?他浪费掉容易,可帝国补充起来就不容易了。现在整个中国派遣军别说坦克,就连反坦克炮都没有剩下几门。而大本营的补充,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够抵达。
在这一马平川,可以说是坦克最好的天然战场的华北大平原之上。在缺少有效反坦克炮的情况之下,拿着步兵去撞坦克,这战役能打赢就他妈的怪了。就算帝**人在悍不畏死,可这人怎么也是拼不过钢铁的。人要是能拼过钢铁,那么当初帝国何必这么大的代价,制造这么多的坦克和重炮?
又一次咒骂了一万遍那个愚蠢的,丢掉了几乎大本营为华北方面军调遣的,帝国陆军极其宝贵战车资源百分之八十。造成自己现在只能用步兵,去与敌军的坦克集群硬碰硬窘迫局面的酒井康中将。
以及启用这个庸才的家伙,担任冀中守备任务。并且在自己抵达石门之后,一直将自己架空,死抱着老观点不放,不肯后撤至整个战场最好,也是整个冀中最大一条河流,几乎为阻击敌军坦克集群天然屏障的滹沱河一线,固守的冈村宁次大将之后。
在新的援军抵达之前,内山英太郎中将,只能拼命的催促前线各个师团协同作战,全力向滹沱河南岸撤退。这位内山英太郎甚至罕见的,给前线各个师团下达了一道密令。告诉他们只要能将主力,安全的突出来,其余什么都可以不要。
无论是火炮还是弹药物资,以及各种短时间之内无法携带的装备。如果能够成建制的突出来,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丢掉。包括已经无法携带的伤员在内,一切都可以丢掉。至于剩下的事情,就是向一切可以求援方面,不断的发出求援电报。
好在大本营也不会坐视保定,以及河间量大战场,参战的日军全军覆灭。同时其他方向局势日益恶化情况,继续持续下去。虽说已经无力抽调太多的兵力,但也在不断的想方设法给予增援。
已经在连云港登陆的,大本营从东南亚调来的一个师团,正在沿着眼下保定战场上的日军,当初抵达保定的增援路线。经陇海铁路抵开封渡过黄河之后,在向冀南增援。而从本土增援的一个师团,也已经全建制的抵达浦口。
同时日军大本营在天津港,已经被抗联航空兵封锁成一座死港的情况之下。也在不断的想法设法从朝鲜本土,经南满唐山秦皇岛向冀东地区增兵。在试图重新打通北宁铁路的同时,想要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以减轻华北日军的压力。
只是正在处于寒冬腊月,一年之中最冷一段时间的华北,除了天津港被抗联的航空兵死死的封锁住之外。处于维度更高的秦皇岛港,已经冻的严严实实。日军已经无法实施海运,只能选择效率不是很高的陆路增援。
之所以日军新增援的兵力,没有直接在青岛港登陆。而是选择了较远的连云港,甚至是浦口上岸。倒不是东京大本营不着急,放着距离冀中战场最近的青岛港,以及胶济和津浦铁路不用。而是从青岛登陆,谁也不敢保证增援的部队,能够在冀中战场落幕之前抵达。
眼下除了青岛港,时不时的被抗联远程轰炸机光临之下,已经不安全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眼下的整个胶济铁路,在山东军区大规模的破袭战之下,与津浦铁路山东段一样,几乎已经全线瘫痪。而整个山东战场,眼下也打成了一团。
除非短时间之内,彻底的摧毁华北共产军所谓的山东军区,否则日军在青岛登陆,已经无法再使用胶济铁路。至于津浦铁路山东段与苏北段,眼下的情况也未比胶济铁路好到哪里去。
可在短时间之内击败,如跗骨之蛆一般的山东共产军,日军去哪里找那么多的兵力去?如果有足够的兵力,日军又何苦从本土调集援军?同时石德铁路在抗联的飞机空袭之下,已经彻底的瘫痪,无法通行的情况之下。
从从陇海线最东端,眼下还没有被抗联轰炸机骚扰过的连云港登陆,走相对安全一点的陇海线,也就成了日军在最短时间之内增援冀中的唯一选择。不过远不如青岛的连云港,吞吐能力太差。没有办法的日军,只能让第二波增援部队从浦口登陆。
...
但应付冀中战场已经是精疲力竭,实在无力抽调兵力增加豫东地区防务的他。眼下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讲一封封的要求增援电报,像是雪片一样发往东京南京以及济南。无论是整个冀中战场眼下危急的局面,还是背后一战区频频搞出的小动作,都让内山英太郎心急如焚。
曾经在日本陆军第一次领会到什么叫做现代化陆军作战,什么叫做成百上千的坦克集群冲锋,什么叫做炮弹如雨,比子弹还不值钱的诺门罕战役期间。担任关东军炮兵司令的内山英太郎,真真正正被当时作战能力并不强,纯粹是以钢铁数量取胜的苏军给了一顿老拳。
曾经指挥,东军几乎全部重炮部队家底,参战的关东军前炮兵。当年面对苏军铺天盖地炮火,日军曾经在中国战场引以自豪的炮兵,却几乎无任何还手经历,让这位前关东军炮兵司令刻骨铭心。而当年苏军出动的同样铺天盖地,将日军投入的步兵,直接淹没在钢铁洪流之内的坦克部队,更是让他记忆深刻。
虽说对当时苏军表现出来低劣的战术素养,并不是太以为然。但是当年苏军的坦克洪流,与拿炮弹当子弹使用的火力密度,让这位当年的关东军炮兵司令,也曾经高高翘起的尾巴,快速的收敛起来。与他目空一切的同僚相比,这位有过刻骨铭心之痛的老兄稳重的多。
那场战役使得这位前关东军炮兵司令,成为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少数有过现代化对手交手的经历。而同时也是那场战役之中日军所有高级指挥官中,唯一还留在军队中的内山英太郎中将,对于现代化装备很是看重。
实际上作为当年的关东军炮兵司令,他并不同意大本营要求的二十三师团长小松原切腹谢罪的决定。他认为这场战役不管结局如何,但是小松≮◇style_txt;原中将是整个日本陆军之中,为数不多的与苏军这种现代化,一向讲究火力陆军交过手的将军。
当然当时的苏军,表现的并不尽如人意。战术素养普遍相当的低劣,多兵种配合能力与战术通讯能力极差。尤其是步坦协同战术,几乎可以说差到了极点。坦克出击的时候,几乎无步兵配合。但毕竟至少在重装备的数量上,已经算是日军当时所遭遇的最强对手。
与这种火力之上,一次可以出动数百辆坦克参战,武器装备远不是中**队可以相比的对手作战。也算的上日本陆军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一次与西方装备最强大的对手作战。不管成败如何,取得的经验都是极其宝贵的。
为了承担罪责,你可以让他退出现役。但是自己人将他逼死,却自己将一位日本陆军仅有的具备现代化作战经验的师团长,送上了绝路的同时。也彻底的切断了帝国陆军,总结与装甲集群对抗的经验。那可是帝国陆军在诺门罕战场上,用数万人伤亡换来的经验。
现在可倒是好,原来看不起的对手,身子骨彻底的强壮起来。投入的坦克数量与性能,远远的超过当年诺门罕的苏军。战术素养与多兵种配合能力,也远远的超过了当年的苏军。可帝国陆军却亲手断送了当年诺门罕战役,用血肉取得的对抗苏军装甲集群的经验。
在加上用了酒井康这个庸才,这种几乎毫无反坦克作战经验,以及指挥坦克集群作战经验的超级败家子。将帝国陆军本就不多的装甲部队,一下子断送了这么多。造成了眼下冀中战场,对敌军的装甲攻势,几乎无任何的还手之力。如果那位小松原中将没有切腹,换了他来指挥,恐怕绝对不会是这个结果。
内山英太郎相信,只要遏制住敌军的坦克集群攻势,他在冀中战场上的部队,还是有能力守住现有的阵地。但现实却是恰恰对敌军的坦克集群冲击,前线各个参战部队,除了并不太有效的肉弹手段之外,几乎无任何的应对方法。
敌军则以坦克为先导,想要向自己的纵深那个方向穿插就穿插,想要往哪里包抄就包抄。打的可以说是遂心应手,甚至比在自己家里炕头上过日子还要舒坦。
而在一马平川的冀中大平原上,因为冬季就连可供隐身的青纱帐,都没有的情况之下。前线各个部队唯一还有点效果的肉弹攻击,效果也远不是那么的好。敌军的步坦协同战术,太过于熟练了。付出那么大代价组织的肉弹攻势,往往还未来及展开,便被敌军的步兵直接给消灭掉。效果虽说不是一点没有,但却根本无力改变全局的被动。
面对着抗联铺天盖地的装甲攻势,以及远比当初的苏军,更为默契以及熟练的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对丢掉了华北方面军大部分坦克的酒井康中将,内山英太郎中将不恨得咬牙切齿就怪了。不管他的原因是什么,但是这个后果却无疑是异常严重的。
如果不是那个家伙是中将,自己也是中将。自己这个军司令官,就连撤掉那个家伙的职务权利都没有的话。恐怕内山英太郎中将,会直接一刀劈了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天之内丢掉了整个华北方面军,绝大部分坦克的家伙。
帝国国力有限,无法同时支撑陆海军两个钢铁大户的消耗。这些坦克是大本营下了苦心,才给华北方面军凑出来的。结果短短的时间之内,被他这么浪费的七七八八。搞的现在自己对于敌军的坦克攻势,几乎无任何的办法。
难道他不知道,这些坦克消耗掉容易,再生产出来就困难了吗?他浪费掉容易,可帝国补充起来就不容易了。现在整个中国派遣军别说坦克,就连反坦克炮都没有剩下几门。而大本营的补充,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够抵达。
在这一马平川,可以说是坦克最好的天然战场的华北大平原之上。在缺少有效反坦克炮的情况之下,拿着步兵去撞坦克,这战役能打赢就他妈的怪了。就算帝**人在悍不畏死,可这人怎么也是拼不过钢铁的。人要是能拼过钢铁,那么当初帝国何必这么大的代价,制造这么多的坦克和重炮?
又一次咒骂了一万遍那个愚蠢的,丢掉了几乎大本营为华北方面军调遣的,帝国陆军极其宝贵战车资源百分之八十。造成自己现在只能用步兵,去与敌军的坦克集群硬碰硬窘迫局面的酒井康中将。
以及启用这个庸才的家伙,担任冀中守备任务。并且在自己抵达石门之后,一直将自己架空,死抱着老观点不放,不肯后撤至整个战场最好,也是整个冀中最大一条河流,几乎为阻击敌军坦克集群天然屏障的滹沱河一线,固守的冈村宁次大将之后。
在新的援军抵达之前,内山英太郎中将,只能拼命的催促前线各个师团协同作战,全力向滹沱河南岸撤退。这位内山英太郎甚至罕见的,给前线各个师团下达了一道密令。告诉他们只要能将主力,安全的突出来,其余什么都可以不要。
无论是火炮还是弹药物资,以及各种短时间之内无法携带的装备。如果能够成建制的突出来,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丢掉。包括已经无法携带的伤员在内,一切都可以丢掉。至于剩下的事情,就是向一切可以求援方面,不断的发出求援电报。
好在大本营也不会坐视保定,以及河间量大战场,参战的日军全军覆灭。同时其他方向局势日益恶化情况,继续持续下去。虽说已经无力抽调太多的兵力,但也在不断的想方设法给予增援。
已经在连云港登陆的,大本营从东南亚调来的一个师团,正在沿着眼下保定战场上的日军,当初抵达保定的增援路线。经陇海铁路抵开封渡过黄河之后,在向冀南增援。而从本土增援的一个师团,也已经全建制的抵达浦口。
同时日军大本营在天津港,已经被抗联航空兵封锁成一座死港的情况之下。也在不断的想法设法从朝鲜本土,经南满唐山秦皇岛向冀东地区增兵。在试图重新打通北宁铁路的同时,想要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以减轻华北日军的压力。
只是正在处于寒冬腊月,一年之中最冷一段时间的华北,除了天津港被抗联的航空兵死死的封锁住之外。处于维度更高的秦皇岛港,已经冻的严严实实。日军已经无法实施海运,只能选择效率不是很高的陆路增援。
之所以日军新增援的兵力,没有直接在青岛港登陆。而是选择了较远的连云港,甚至是浦口上岸。倒不是东京大本营不着急,放着距离冀中战场最近的青岛港,以及胶济和津浦铁路不用。而是从青岛登陆,谁也不敢保证增援的部队,能够在冀中战场落幕之前抵达。
眼下除了青岛港,时不时的被抗联远程轰炸机光临之下,已经不安全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眼下的整个胶济铁路,在山东军区大规模的破袭战之下,与津浦铁路山东段一样,几乎已经全线瘫痪。而整个山东战场,眼下也打成了一团。
除非短时间之内,彻底的摧毁华北共产军所谓的山东军区,否则日军在青岛登陆,已经无法再使用胶济铁路。至于津浦铁路山东段与苏北段,眼下的情况也未比胶济铁路好到哪里去。
可在短时间之内击败,如跗骨之蛆一般的山东共产军,日军去哪里找那么多的兵力去?如果有足够的兵力,日军又何苦从本土调集援军?同时石德铁路在抗联的飞机空袭之下,已经彻底的瘫痪,无法通行的情况之下。
从从陇海线最东端,眼下还没有被抗联轰炸机骚扰过的连云港登陆,走相对安全一点的陇海线,也就成了日军在最短时间之内增援冀中的唯一选择。不过远不如青岛的连云港,吞吐能力太差。没有办法的日军,只能让第二波增援部队从浦口登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