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开山指了指指挥部外边的群山摇了摇头,没有管身边叶超有些不敢相信的脸色,继续道:日军炮兵阵地部署的很巧妙,我军的炮兵无法压制住他们的炮群。,但是控制着制高点的日军炮兵,却可以轻易的将炮弹砸在棱线,以及已经变成正斜面的反斜面阵地上。
在正斜面阵地失守之后,使用制高点上的山榴炮,纵深隐蔽工事群内的野炮。封锁棱线附近的我军,切断我军一二线攻击部队之间的联系。在动用步兵炮群和迫击炮群,压制控制了正斜面的我军。逼迫我军发起攻击的部队,只能的尽快进入反斜面。
而其部署在反斜面后方,日军主阵地上的交叉机枪火力,以及步兵炮迫击炮,甚至小口径直瞄火力却正好覆盖到我进攻部队。也就是说我军攻击部队,一旦进入其反斜面阵地,就等于自己主动跳进他们的火网之中。
这个时候我军的炮火却够不到反斜面上的敌军,最多也就能压制二道防御的日军。最关键的是小鬼子下了死力气,将炮兵都搬上了山不说。在周边制高点上炮兵,又都部署在半地下工事或是我军炮火死角之内,我们的炮群根本就无法压制他们。
妈的,这种正反斜面结合的战术,是我军在山地防御战之中,一种惯用防御战术。小鬼子现在学会了这一手,现在拿过来对付我们了。而且从现在已经发现的工事修建情况来看,他们也是有意识的采取这种战术,主动放弃了在各个正斜阵地与我军争夺的想法。
他们的九二步兵炮,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当迫击炮使用。在加上数量众多的迫击炮,与部署在纵深的山炮榴弹炮形成火力网,让我军即便占领正斜面阵地也很难站住脚。无法使用迫击炮,来打掉他们的反斜面工事群。
同时一线攻击部队自身携带的六零炮威力又有限,对他们大部分的反斜面工事群,都很难起到作用。这帮小鬼子修建工事的重点,都放在了反斜面阵地上。正斜面的工事,反倒是以战壕为主。
一旦正斜面失守,守备部队全军退入反斜面阵地。在我军攻击部队,被敌炮火截断后,则采取以小队建制轮番冲击的办法。这么一搞,我军即便是抢占了正斜面和棱线,也很难在敌军阵地上站住脚。
其炮兵将整个战场都已经设定了标尺,多种火炮根据性能不同,组成的炮群分别压制正斜面与反斜。我们的迫击炮群上不去,上去了也站不住脚。其对棱线火力的封锁,使得我们直瞄火力,也很难打掉他们苦心修建的反斜面工事群。
这个本乡义夫这一手,是让我们的兵力消耗在这山地之中,逼着我们提前动用预备队,以便给他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展开,创造一个有利条件。因为我们的预备队是有限的,不可能填补周围所有战场的空缺。
攻击作战与防御作战不同,因为要保证进攻的部队有足够的攻击力。攻击作战的部队伤亡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必须要撤下来休整。如果伤亡过大,我们就是不想动用预备队,都不太可能。他本乡义夫还在这里死打硬拼,估计等的就是我们动用预备队。
杜开山的话音落下,叶超微微一愣,便随即反应过来道:您的判断是眼下小鬼子采取这种战术,就是想把我们拖垮拖疲,逼着我们提前动用预备队,造成我们身后在兵力部署上的空虚,然后给他们创造突围的机会?
您的意思是本乡义夫,早在撤到中固至柴河堡一线的时候,他们就准备寻找机会撤退?杜司令,这不太可能吧。如果本乡义夫这么做,他不是把左翼的清水规矩的侧翼,全部都给暴露出来了吗?
杜开山拿起红蓝铅笔,在地图上几笔画出一个三角形后道:你小子就是死脑筋,你怎么就认为日军只会死打硬拼,不会见势不妙开溜?现在已经不是几年前,日军占尽绝对优势的时候了。打的疼了,自然也就接受教训了。
过去我们无论是打了日军任何一部,都像是捅了蚂蜂窝一样,周边的日军会拼命的增援。但时过境迁,小鬼子早就没有那个底气了。现在是咱们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一点他们很清楚。
的确本乡义夫如果一撤,整个中长铁路以西清水规矩的侧后方全部暴露,但那要看什么时候。如果我们还没有切断这个四十四军,与其所谓的三十军之间的联系,他自然不敢轻易的就撤退。
但眼下我们已经切断了中长铁路沿线,关东军这两个军之间的联系,他自然不会在这里继续死守下去。因为对于关东军来说,如果眼下四十四军还有救的话,那么三十军已经没有任何救援的价值了。
无论是关东军,还是他本乡义夫中将这个道理都很清楚。我估计这个时候,恐怕关东军已经给这两个军下达了突围命令。三十军他们是尽人事,但眼下元气还在的四十四军,恐怕关东军还是想要救出来。
而且我们面前的这个本乡义夫,我感觉这个家伙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死守一线。他的最初打算,应该还是看战局而定。如果一线能够拖住我们攻势,那是最好不过的。如果拖不住我们的攻势,就顺势撤到二线阵地。
利用这里的地形以及修建的工事群,迟滞并消耗我们一定的实力,然后或是西撤抚顺,或是南下退守沈阳以西地域。却没有想到我军攻击开始,短时间之内便打开了中长铁路两翼的日军防区。
最关键的是,这个家伙没有预料到三十军会垮的这么快。尽管他收缩兵力的速度并不慢,但是我军通过两翼穿插合围,抢先封死了其南撤的路线,并抢占了沈阳切断了他们最后的撤退路线。
同时这个家伙也没有想到,我们的动作比较快,将其围困在了其二线防御体系内。但形势在变,这个家伙调整的也不慢。他知道只要中长铁路以西的三十军还在坚持,我军就不可能集中所有的精力对付他。
所以他才一边利用其二线防御体系,修建的特殊种类的工事群,与我军尽可能的打一场消耗战,尽量的削弱我们的兵力突击力,逼迫我们提前动用预备队,为他们突围创造一个合适的机会。
这个本乡义夫很狡猾,他知道一仗不打就撤退,别说关东军那里交待不过去,就是日军大本营也饶不了他。所以他在中固至柴河堡一线,与我军打一场消耗战,也算是对日军大本营和关东军一个交待。
而且这个家伙应变的能力很强,发现后路全部被我军切断后,便耐下性子一边利用地形削弱我军的兵力,一边调整计划重新寻找突围的机会。因为他很清楚,不将我军削弱到一定程度,他们即便是突出我们的合围圈也是跑不掉的。
原因很简单,在这缺乏公路的山区地形之中,他们的撤退行动不可能抱成一团。一旦分散撤退,在我军追击以及两翼包抄之下,他们能撤出去多少,那就恐怕天知道了。不把我们消耗到一定程度,被我们追击上他们就死的更快。
如果不是考虑到这些东西,那么战前他也不会将工事的重点,全部修建在反斜面阵地上。并在战斗打响到现在,与我军争夺的重点,都放在了反斜面的阵地上。这么违背常理,甚至可以说反其道行之的战术。
正反斜面相互配合依托的作战体系,是我军在山地防御作战之中惯用的战术。这个家伙不仅照搬了我们的战术,甚至还剑走极端。就连棱线部位都放弃了,利用正反斜面与纵深正斜面火力体系结合的战术,一点点的消耗我们的有生力量。
只要我军动用预备队,他们肯定会选择一个方向突围。搞不好,在中长铁路以西战局已经糜烂,其侧翼已经受到严重威胁,并有些吃紧的情况之下,他们现在就已经在准备突围了。
看来这个本乡义夫,对咱们的战术研究的很透彻。我说他们怎么会只丢掉了几个据点的情况之下,轻易的放弃了整个一线防御。原来这个四十四军的整个防线最核心的部位,就在盛家屯郭家沟靠山村的三角形地域。
而这个三角形核心地域,外面的松山堡英城子张家堡子金场,只不过是其外围的几个支撑点而已。至于西面以马家寨周边山地为核心的中固至陈家屯一线,只不过这个核心区向西展开一条屏障,或是说分散我军兵力的一个筑垒地域。
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他们整个防御线上,另外一个三角形防御体系。这两个防御体系,左右相互配合。其主要炮兵居中策应,争夺重点放在他们二道火力可以控制的反斜面阵地上。
在这么打下去,我们的伤亡会越来越大。马家寨是陈家屯以西,日军整体防御的核心地带。而双台岭则是日军防御体系的最核心部位,左翼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拿下这两个点,就等于在陈家屯东西两线,日军核心部位上各打进了一个钉子。
到时候我们可以这两个点为一个支撑点,撬动日军整体防御体系。我就不信这个小鬼子的防御体系,就是一个砸不开嚼不烂的铁核桃。要是总部的那个苏制一百六十毫米重迫击炮团在我手,我早就砸开他们的乌龟壳了。
那玩意虽说比德制榴弹炮还重,可在这山地之中攻坚战的威力也真大。最关键的是,那玩意的弹道好,打这种反斜面阵地,绝对是攻击利器。咱们手中的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还是有些威力不足。
用兵力防御重点在反斜面阵地,这种我们自己的战术来阴我,也真亏他们想的出来。奶奶的,这个本乡义夫倒是比他的同僚,中长铁路以西的清水规矩可是聪明的多了。这个看似两全的招数,也亏的他想的出来。
在正斜面阵地失守之后,使用制高点上的山榴炮,纵深隐蔽工事群内的野炮。封锁棱线附近的我军,切断我军一二线攻击部队之间的联系。在动用步兵炮群和迫击炮群,压制控制了正斜面的我军。逼迫我军发起攻击的部队,只能的尽快进入反斜面。
而其部署在反斜面后方,日军主阵地上的交叉机枪火力,以及步兵炮迫击炮,甚至小口径直瞄火力却正好覆盖到我进攻部队。也就是说我军攻击部队,一旦进入其反斜面阵地,就等于自己主动跳进他们的火网之中。
这个时候我军的炮火却够不到反斜面上的敌军,最多也就能压制二道防御的日军。最关键的是小鬼子下了死力气,将炮兵都搬上了山不说。在周边制高点上炮兵,又都部署在半地下工事或是我军炮火死角之内,我们的炮群根本就无法压制他们。
妈的,这种正反斜面结合的战术,是我军在山地防御战之中,一种惯用防御战术。小鬼子现在学会了这一手,现在拿过来对付我们了。而且从现在已经发现的工事修建情况来看,他们也是有意识的采取这种战术,主动放弃了在各个正斜阵地与我军争夺的想法。
他们的九二步兵炮,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当迫击炮使用。在加上数量众多的迫击炮,与部署在纵深的山炮榴弹炮形成火力网,让我军即便占领正斜面阵地也很难站住脚。无法使用迫击炮,来打掉他们的反斜面工事群。
同时一线攻击部队自身携带的六零炮威力又有限,对他们大部分的反斜面工事群,都很难起到作用。这帮小鬼子修建工事的重点,都放在了反斜面阵地上。正斜面的工事,反倒是以战壕为主。
一旦正斜面失守,守备部队全军退入反斜面阵地。在我军攻击部队,被敌炮火截断后,则采取以小队建制轮番冲击的办法。这么一搞,我军即便是抢占了正斜面和棱线,也很难在敌军阵地上站住脚。
其炮兵将整个战场都已经设定了标尺,多种火炮根据性能不同,组成的炮群分别压制正斜面与反斜。我们的迫击炮群上不去,上去了也站不住脚。其对棱线火力的封锁,使得我们直瞄火力,也很难打掉他们苦心修建的反斜面工事群。
这个本乡义夫这一手,是让我们的兵力消耗在这山地之中,逼着我们提前动用预备队,以便给他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展开,创造一个有利条件。因为我们的预备队是有限的,不可能填补周围所有战场的空缺。
攻击作战与防御作战不同,因为要保证进攻的部队有足够的攻击力。攻击作战的部队伤亡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必须要撤下来休整。如果伤亡过大,我们就是不想动用预备队,都不太可能。他本乡义夫还在这里死打硬拼,估计等的就是我们动用预备队。
杜开山的话音落下,叶超微微一愣,便随即反应过来道:您的判断是眼下小鬼子采取这种战术,就是想把我们拖垮拖疲,逼着我们提前动用预备队,造成我们身后在兵力部署上的空虚,然后给他们创造突围的机会?
您的意思是本乡义夫,早在撤到中固至柴河堡一线的时候,他们就准备寻找机会撤退?杜司令,这不太可能吧。如果本乡义夫这么做,他不是把左翼的清水规矩的侧翼,全部都给暴露出来了吗?
杜开山拿起红蓝铅笔,在地图上几笔画出一个三角形后道:你小子就是死脑筋,你怎么就认为日军只会死打硬拼,不会见势不妙开溜?现在已经不是几年前,日军占尽绝对优势的时候了。打的疼了,自然也就接受教训了。
过去我们无论是打了日军任何一部,都像是捅了蚂蜂窝一样,周边的日军会拼命的增援。但时过境迁,小鬼子早就没有那个底气了。现在是咱们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一点他们很清楚。
的确本乡义夫如果一撤,整个中长铁路以西清水规矩的侧后方全部暴露,但那要看什么时候。如果我们还没有切断这个四十四军,与其所谓的三十军之间的联系,他自然不敢轻易的就撤退。
但眼下我们已经切断了中长铁路沿线,关东军这两个军之间的联系,他自然不会在这里继续死守下去。因为对于关东军来说,如果眼下四十四军还有救的话,那么三十军已经没有任何救援的价值了。
无论是关东军,还是他本乡义夫中将这个道理都很清楚。我估计这个时候,恐怕关东军已经给这两个军下达了突围命令。三十军他们是尽人事,但眼下元气还在的四十四军,恐怕关东军还是想要救出来。
而且我们面前的这个本乡义夫,我感觉这个家伙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死守一线。他的最初打算,应该还是看战局而定。如果一线能够拖住我们攻势,那是最好不过的。如果拖不住我们的攻势,就顺势撤到二线阵地。
利用这里的地形以及修建的工事群,迟滞并消耗我们一定的实力,然后或是西撤抚顺,或是南下退守沈阳以西地域。却没有想到我军攻击开始,短时间之内便打开了中长铁路两翼的日军防区。
最关键的是,这个家伙没有预料到三十军会垮的这么快。尽管他收缩兵力的速度并不慢,但是我军通过两翼穿插合围,抢先封死了其南撤的路线,并抢占了沈阳切断了他们最后的撤退路线。
同时这个家伙也没有想到,我们的动作比较快,将其围困在了其二线防御体系内。但形势在变,这个家伙调整的也不慢。他知道只要中长铁路以西的三十军还在坚持,我军就不可能集中所有的精力对付他。
所以他才一边利用其二线防御体系,修建的特殊种类的工事群,与我军尽可能的打一场消耗战,尽量的削弱我们的兵力突击力,逼迫我们提前动用预备队,为他们突围创造一个合适的机会。
这个本乡义夫很狡猾,他知道一仗不打就撤退,别说关东军那里交待不过去,就是日军大本营也饶不了他。所以他在中固至柴河堡一线,与我军打一场消耗战,也算是对日军大本营和关东军一个交待。
而且这个家伙应变的能力很强,发现后路全部被我军切断后,便耐下性子一边利用地形削弱我军的兵力,一边调整计划重新寻找突围的机会。因为他很清楚,不将我军削弱到一定程度,他们即便是突出我们的合围圈也是跑不掉的。
原因很简单,在这缺乏公路的山区地形之中,他们的撤退行动不可能抱成一团。一旦分散撤退,在我军追击以及两翼包抄之下,他们能撤出去多少,那就恐怕天知道了。不把我们消耗到一定程度,被我们追击上他们就死的更快。
如果不是考虑到这些东西,那么战前他也不会将工事的重点,全部修建在反斜面阵地上。并在战斗打响到现在,与我军争夺的重点,都放在了反斜面的阵地上。这么违背常理,甚至可以说反其道行之的战术。
正反斜面相互配合依托的作战体系,是我军在山地防御作战之中惯用的战术。这个家伙不仅照搬了我们的战术,甚至还剑走极端。就连棱线部位都放弃了,利用正反斜面与纵深正斜面火力体系结合的战术,一点点的消耗我们的有生力量。
只要我军动用预备队,他们肯定会选择一个方向突围。搞不好,在中长铁路以西战局已经糜烂,其侧翼已经受到严重威胁,并有些吃紧的情况之下,他们现在就已经在准备突围了。
看来这个本乡义夫,对咱们的战术研究的很透彻。我说他们怎么会只丢掉了几个据点的情况之下,轻易的放弃了整个一线防御。原来这个四十四军的整个防线最核心的部位,就在盛家屯郭家沟靠山村的三角形地域。
而这个三角形核心地域,外面的松山堡英城子张家堡子金场,只不过是其外围的几个支撑点而已。至于西面以马家寨周边山地为核心的中固至陈家屯一线,只不过这个核心区向西展开一条屏障,或是说分散我军兵力的一个筑垒地域。
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他们整个防御线上,另外一个三角形防御体系。这两个防御体系,左右相互配合。其主要炮兵居中策应,争夺重点放在他们二道火力可以控制的反斜面阵地上。
在这么打下去,我们的伤亡会越来越大。马家寨是陈家屯以西,日军整体防御的核心地带。而双台岭则是日军防御体系的最核心部位,左翼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拿下这两个点,就等于在陈家屯东西两线,日军核心部位上各打进了一个钉子。
到时候我们可以这两个点为一个支撑点,撬动日军整体防御体系。我就不信这个小鬼子的防御体系,就是一个砸不开嚼不烂的铁核桃。要是总部的那个苏制一百六十毫米重迫击炮团在我手,我早就砸开他们的乌龟壳了。
那玩意虽说比德制榴弹炮还重,可在这山地之中攻坚战的威力也真大。最关键的是,那玩意的弹道好,打这种反斜面阵地,绝对是攻击利器。咱们手中的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还是有些威力不足。
用兵力防御重点在反斜面阵地,这种我们自己的战术来阴我,也真亏他们想的出来。奶奶的,这个本乡义夫倒是比他的同僚,中长铁路以西的清水规矩可是聪明的多了。这个看似两全的招数,也亏的他想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