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十日之内,必取洛阳-三国之吕布是我爹txt下载
第1179章 十日之内,必取洛阳-三国之吕布是我爹txt下载-最后的三国-一本书
最后的三国
作者:风之清扬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骞的眼中闪过一抹异色,道:“大司马的意思是……”
陆抗沉声地道:“刘胤抄我军后路,断我军粮草,目的只有一个,逼我们退兵,他既然用兵在外,那么洛阳防守必然空虚,何况我们已经兵临城下,又岂有退兵之理,破釜沉舟,拿下洛阳,看他刘胤又能如何?”
陈骞有些忧虑地道:“荥阳失守,粮草俱毁,现在我军所携之粮,尚不足十日之需,十天之内若拿不下洛阳,一旦粮尽,何以为继?”
陆抗斩钉截铁地道:“十日之内,必克洛阳!”
这次刘胤放弃虎牢关,拉长了吴军的战线,趁虚偷袭了吴军的屯粮之所荥阳并焚毁了吴军的全部粮草,目的显而易见,就是逼迫陆抗退兵,因为粮草是一支军队的支柱,没有了粮草,军队何以为战?
但就这么退兵的话,陆抗是颇为不甘心的,已经攻到了洛阳城下,再灰溜溜地退走,这无疑将成为陆抗一生的耻辱。
这次攻打洛阳,也完全是因为蜀国内乱才有这样的机会,如果退兵的话,再等这样的机会也不知道猴年马月了,也许退兵之后,吴国将再也没有机会重临洛阳了,依现在蜀国的兵力和气势,一旦让它缓过元气来,以后的岁月,等待吴国的,或许只有噩梦般的日子了。
所以陆抗不能退,越是这个关键的时候,他越得咬牙坚持下去,虽然陆抗也认为现在的局面对吴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粮草匮乏,军心不稳,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对陆抗而言,确实是困难重重。
但越是这个时候,陆抗就越不能退缩,这次进攻洛阳,陆抗其实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的,朝廷方面一直不看好陆抗的计划,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如果此次无功而返的话,那么朝中弹劾陆抗的声音必然会高涨起来,陆抗自已都觉得很难再呆在大都督大司马这个位置上了。
现在陆抗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选择,只有毕其功于一役,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只有拿下洛阳,所有一切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古来称其为名将者,大凡都可以置之于死地而后生,项羽巨鹿破章邯,韩信井陉克陈余,皆是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死一战。现在陆抗便是面临着与当年项羽、韩信同样的艰难局面,项羽和韩信皆可以一战而胜之,改变了天下的格局,那么陆抗又怎能舍弃这样的机会,畏缩后退呢?
十日之内,必克洛阳!陆抗说出这句豪言的时候,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着,信心、勇气、魄力缺一不可。
陈骞也不禁为陆抗坚定的信念而感动,陆抗看来病恹恹的,孱弱不堪,但他骨子里的那种豪迈决绝,却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现在的处境困难,陈骞当然明白,可一旦退兵之后,他们的这一次志有必得的行动便化为了泡影,再想进攻洛阳那便是一种奢望了。
更何况,错失了这个机会之后,蜀军的反扑他们也是难以承受的,今后的战局,也将变得越来越艰难了。
或许陆抗的决定才是最正确的决定,毕其功于一役,胜则生,败则死,凭着勇气和毅力,可以杀出一条血路来,只有拿下洛阳,才能真正地改变天下的格局。如果此番退兵回去,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温水煮青蛙,缓慢死亡而已。
陈骞不禁感叹自己老了,听到荥阳失守的消息之后,他第一时间考虑到的是如何退兵,而陆抗想的却和他恰恰相反,如果再年轻上二十岁,陈骞或许也会有陆抗那般的锐意进取,睿智明达。
陈骞不禁起到了比陆抗更为年轻的刘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天底下还有比刘胤更可怕的对手吗?如果说世上有奇迹的话,这些年来,刘胤所创造的奇迹还少吗?
现在的天下,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了,他们这一辈老人也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或许陆抗现在还有资格勉强成为刘胤的对手,但不久的将来,陆抗也行将老去,刘胤必将纵横无敌于天下,无人可挡。
这次洛阳一战,必将是天下格局变迁的分水岭,如果吴军侥幸获胜的话,那么天下之势还有一争的机会,如果吴军退兵或兵败,则大势去矣,再无翻盘的机会。
陈骞在感叹陆抗魄力的同时,也就同意了陆抗强攻洛阳的主张,现在他们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只能是共同进退,别无他路。
陆抗道:“现在蜀军兵分三处,一处在洛阳,一处在荥阳,一处在洛阳东南的轘辕关、大谷关、广成关一带,三路人马合计有三十余万,对我们形成了合围之势。如果我们全力攻打洛阳,就必须要防备荥阳和洛南的蜀军。我拟令夏口督前将军孙秀从荆州出兵,绕过襄阳,攻略鲁阳、襄城等地,牵制洛南之蜀军。至于荥阳之敌,陆某计无所出,只能仰仗颖川王和淮南王、泰山王了。”
现在的局势很是微妙,吴军虽然大举攻击洛阳,但隐然已于了汉军的包围圈之中,如果汉军进一步地收紧这个包围圈,吴军三面受敌,形势危急。所以陆抗现在所要做的,首先就是要牵制荥阳和洛南的蜀军,让他们无瑕救援洛阳。
洛南的这一支蜀军,陆抗早已想好了对策,那就是派前将军夏口督孙秀从荆州出兵,绕过襄阳,攻打临近洛南的鲁阳、襄城等地。虽然襄阳还未能攻克,但钟会北进之后,汉军在襄阳的兵力有限,只能是固守一些重要的城池关隘,吴军北上,势必不会遭到太大的阻力。
早在陆抗出征之前,他就已经安排好了孙秀在荆州方面的策应,孙秀早已率兵五万抵达宜城一带,随时可以北上增援,否则千里迢迢的,再调兵也是极为困难的事。
至于荥阳的蜀军,才是令陆抗头疼的事,吴军这边已经是无能为力了,陆抗只能是仰仗关东三王了。
陆抗沉声地道:“刘胤抄我军后路,断我军粮草,目的只有一个,逼我们退兵,他既然用兵在外,那么洛阳防守必然空虚,何况我们已经兵临城下,又岂有退兵之理,破釜沉舟,拿下洛阳,看他刘胤又能如何?”
陈骞有些忧虑地道:“荥阳失守,粮草俱毁,现在我军所携之粮,尚不足十日之需,十天之内若拿不下洛阳,一旦粮尽,何以为继?”
陆抗斩钉截铁地道:“十日之内,必克洛阳!”
这次刘胤放弃虎牢关,拉长了吴军的战线,趁虚偷袭了吴军的屯粮之所荥阳并焚毁了吴军的全部粮草,目的显而易见,就是逼迫陆抗退兵,因为粮草是一支军队的支柱,没有了粮草,军队何以为战?
但就这么退兵的话,陆抗是颇为不甘心的,已经攻到了洛阳城下,再灰溜溜地退走,这无疑将成为陆抗一生的耻辱。
这次攻打洛阳,也完全是因为蜀国内乱才有这样的机会,如果退兵的话,再等这样的机会也不知道猴年马月了,也许退兵之后,吴国将再也没有机会重临洛阳了,依现在蜀国的兵力和气势,一旦让它缓过元气来,以后的岁月,等待吴国的,或许只有噩梦般的日子了。
所以陆抗不能退,越是这个关键的时候,他越得咬牙坚持下去,虽然陆抗也认为现在的局面对吴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粮草匮乏,军心不稳,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对陆抗而言,确实是困难重重。
但越是这个时候,陆抗就越不能退缩,这次进攻洛阳,陆抗其实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的,朝廷方面一直不看好陆抗的计划,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如果此次无功而返的话,那么朝中弹劾陆抗的声音必然会高涨起来,陆抗自已都觉得很难再呆在大都督大司马这个位置上了。
现在陆抗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选择,只有毕其功于一役,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只有拿下洛阳,所有一切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古来称其为名将者,大凡都可以置之于死地而后生,项羽巨鹿破章邯,韩信井陉克陈余,皆是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死一战。现在陆抗便是面临着与当年项羽、韩信同样的艰难局面,项羽和韩信皆可以一战而胜之,改变了天下的格局,那么陆抗又怎能舍弃这样的机会,畏缩后退呢?
十日之内,必克洛阳!陆抗说出这句豪言的时候,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着,信心、勇气、魄力缺一不可。
陈骞也不禁为陆抗坚定的信念而感动,陆抗看来病恹恹的,孱弱不堪,但他骨子里的那种豪迈决绝,却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现在的处境困难,陈骞当然明白,可一旦退兵之后,他们的这一次志有必得的行动便化为了泡影,再想进攻洛阳那便是一种奢望了。
更何况,错失了这个机会之后,蜀军的反扑他们也是难以承受的,今后的战局,也将变得越来越艰难了。
或许陆抗的决定才是最正确的决定,毕其功于一役,胜则生,败则死,凭着勇气和毅力,可以杀出一条血路来,只有拿下洛阳,才能真正地改变天下的格局。如果此番退兵回去,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温水煮青蛙,缓慢死亡而已。
陈骞不禁感叹自己老了,听到荥阳失守的消息之后,他第一时间考虑到的是如何退兵,而陆抗想的却和他恰恰相反,如果再年轻上二十岁,陈骞或许也会有陆抗那般的锐意进取,睿智明达。
陈骞不禁起到了比陆抗更为年轻的刘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天底下还有比刘胤更可怕的对手吗?如果说世上有奇迹的话,这些年来,刘胤所创造的奇迹还少吗?
现在的天下,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了,他们这一辈老人也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或许陆抗现在还有资格勉强成为刘胤的对手,但不久的将来,陆抗也行将老去,刘胤必将纵横无敌于天下,无人可挡。
这次洛阳一战,必将是天下格局变迁的分水岭,如果吴军侥幸获胜的话,那么天下之势还有一争的机会,如果吴军退兵或兵败,则大势去矣,再无翻盘的机会。
陈骞在感叹陆抗魄力的同时,也就同意了陆抗强攻洛阳的主张,现在他们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只能是共同进退,别无他路。
陆抗道:“现在蜀军兵分三处,一处在洛阳,一处在荥阳,一处在洛阳东南的轘辕关、大谷关、广成关一带,三路人马合计有三十余万,对我们形成了合围之势。如果我们全力攻打洛阳,就必须要防备荥阳和洛南的蜀军。我拟令夏口督前将军孙秀从荆州出兵,绕过襄阳,攻略鲁阳、襄城等地,牵制洛南之蜀军。至于荥阳之敌,陆某计无所出,只能仰仗颖川王和淮南王、泰山王了。”
现在的局势很是微妙,吴军虽然大举攻击洛阳,但隐然已于了汉军的包围圈之中,如果汉军进一步地收紧这个包围圈,吴军三面受敌,形势危急。所以陆抗现在所要做的,首先就是要牵制荥阳和洛南的蜀军,让他们无瑕救援洛阳。
洛南的这一支蜀军,陆抗早已想好了对策,那就是派前将军夏口督孙秀从荆州出兵,绕过襄阳,攻打临近洛南的鲁阳、襄城等地。虽然襄阳还未能攻克,但钟会北进之后,汉军在襄阳的兵力有限,只能是固守一些重要的城池关隘,吴军北上,势必不会遭到太大的阻力。
早在陆抗出征之前,他就已经安排好了孙秀在荆州方面的策应,孙秀早已率兵五万抵达宜城一带,随时可以北上增援,否则千里迢迢的,再调兵也是极为困难的事。
至于荥阳的蜀军,才是令陆抗头疼的事,吴军这边已经是无能为力了,陆抗只能是仰仗关东三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