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兵败西陵在洛阳朝廷之中引的的震动是不言而喻的,这十几年来,季汉在军事上的取得的胜利可以说是无比的辉煌,在习惯了胜利的同时,人们似乎都忘记了那曾经的一次次失败滋味,所以这次西陵之战的失利,似乎很难让季汉的人接受。
尽管胡济为自己的失败找了许多的客观理由,但做为主帅,他依然是难辞其咎,不过刘谌倒是法外开恩,仅仅是将其降职一等,以为惩罚,胡济辅国大将军的那个大字被取消了,降职为辅国将军,罚俸一年。
傅佥也受到了牵连,由于他进攻江陵不利,受到了罚俸半年的处罚,不过他的衔职倒是没降,仍然是骠骑将军兼平南大都督。
对此,诸葛尚是忿忿不平:“这个胡济也太无耻了,居然推诿责任称大都督您没能拿下江陵,未对周处起到牵制作用,所以才导致的西陵兵败。他也不想想,如果不是大都督派我去救他,他现在恐怕都死无葬身之地了,如此忘恩负义,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傅佥却是淡然一笑,他和胡济共事多年,对胡济也算是知之甚详,此人最擅长的就是推诿责任,当年姜维北伐之时,与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姜维率先赶到,却迟迟等不来胡济,结果在段谷为邓艾所败。事后追究责任,姜维因兵败降职,胡济却因未损一兵而晋升为右骠骑将军,而他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因为是山洪爆发冲毁了道路所以才爽的约,姜维未等他的人马到就孤军而进,打了败仗就毫不奇怪了。
胡济最擅长的就是让别人的来背锅,当年权倾天下的姜维尚且如此,今日将责任推卸给傅佥以及恶劣的天气,那就一点也不令人奇怪了。
还好刘谌是一个明君,是谁的责任还是分得清的,胡济被降职罚俸,罪有应得,傅佥受到少许的牵连,倒也在常理之中,以傅佥今时今日的地位,如何还在乎区区半年的俸禄。
不过傅佥还是深感忧虑的,本来这几年以来,汉军一直对吴军的长江防线保持着足够的压力,在气势上占据着上风,但这次被胡济这么一搞,吴人的气势大涨,傅佥这几年来的努力眼看就要化烟了泡影。
如何继续地压制吴国,保持军事的压力,傅佥暂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将西陵这边发生的状况以及双方态势因此而产生的变化,详细地奏报给了刘胤。
而朝廷这边,也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一派认为季汉须立即出兵,讨伐东吴,以报西陵之仇,另一派则认为该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两派则是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吵得刘谌都有些头痛了。
是战是和,刘谌也拿不定主意了,这时光禄大夫羊祜提议还是征询一下刘胤的意见,毕竟在军事方面,刘胤是最有发言权的。
刘谌也甚是苦恼,这么多年来,军事的事他是完全地依靠刘胤,现在国中除了刘胤之外,别人似乎都无法挑起大梁了,这次胡济刚露个头,就被打回原形了,这朝堂之上,还真没有什么可用之人了。而现在刘胤又不在朝中,关于伐吴方略别人也提供不了什么太好意见,刘谌只能是派信使前往d,去征询刘胤的意见。
此次的西陵之战,刘胤虽然没有参与,但从头至尾他还是密切地关注着,胡济兵败西陵,也确实让刘胤很是痛心,五万汉军子弟兵,白白地折损在了西陵,这样惨得的损失,已经是很久没有再发生过了,大概最远可以追溯到夷陵之战,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惨败,成了汉人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痛。
这次西陵兵败,原因也是很复杂的,但胡济至少得负九成责任,出征之初,他没有调用战力卓越的中军团或左军团,而是调动了一帮郡国兵,这纯粹是胡济的私心在作崇,郡国兵大多是被淘汰下来的的原晋国军队和招募的新兵,战斗力不高,完全无法胜任西陵大战的要求。
其次是胡济急功近利,求功心切,只是一味进攻,忽视了对敌的防御,其实周处采用水攻,要提前设坝拦水,只要胡济用心侦察,完全可以识破周处的诡计,避免这样的惨败。
当然,刘胤更关注的是西陵之战后的局势,其实严格地来讲,此次西陵之战对吴军的军事实力并没有什么提高,要知道,起初的西陵之战,仅仅只是吴国内部的一次叛乱行动而已,吴国在这一次的内耗之中,兵力上的损失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后来尽管重创汉军,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这次西陵之战,吴国的损失其实也不小。
但这种大胜,对整个吴国来说,是极为提气的,勿庸置疑的是,此次东吴获胜之后,对军心对士气都是一个极大的提升。原本陆抗在中原吃了败仗之后,吴国尽丧淮河以北的地盘,在整个气势上都受制于季汉,可现在却因为西陵大胜,整个吴国的气势都被提了起来。
这也正是刘胤最为担心的,吴国换上了新皇帝,而周处、陆机、陆云又是一代俊才,这样的人的执掌的东吴,如果任其发展的话,不出几年,将会成为了一个可怕的对手,到时候吴国依托长江天险,必然会拥有与季汉划江而治的本钱。
所以刘胤决定提前动手,发起伐吴之战,一统天下。
这个时候,刘谌派来的特使到达了d,向刘胤征询对时局的意见。刘胤便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章,在奏章之中,刘胤陈述利害,剖析因果,表明了自己的支持出兵用武力消灭吴国完全成天下一统的态度,言辞恳切,态度坚决,刘胤表示,现在兵甲已足,万事齐备,伐吴之事已如在弦在箭,不得不发,若拖延不行,将来必遗恨无穷。
刘谌接到刘胤的奏章之后,也不再犹豫,给刘胤下旨,夺情起复,官复原职,总揽天下兵马大权,起兵伐吴。
尽管胡济为自己的失败找了许多的客观理由,但做为主帅,他依然是难辞其咎,不过刘谌倒是法外开恩,仅仅是将其降职一等,以为惩罚,胡济辅国大将军的那个大字被取消了,降职为辅国将军,罚俸一年。
傅佥也受到了牵连,由于他进攻江陵不利,受到了罚俸半年的处罚,不过他的衔职倒是没降,仍然是骠骑将军兼平南大都督。
对此,诸葛尚是忿忿不平:“这个胡济也太无耻了,居然推诿责任称大都督您没能拿下江陵,未对周处起到牵制作用,所以才导致的西陵兵败。他也不想想,如果不是大都督派我去救他,他现在恐怕都死无葬身之地了,如此忘恩负义,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傅佥却是淡然一笑,他和胡济共事多年,对胡济也算是知之甚详,此人最擅长的就是推诿责任,当年姜维北伐之时,与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姜维率先赶到,却迟迟等不来胡济,结果在段谷为邓艾所败。事后追究责任,姜维因兵败降职,胡济却因未损一兵而晋升为右骠骑将军,而他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因为是山洪爆发冲毁了道路所以才爽的约,姜维未等他的人马到就孤军而进,打了败仗就毫不奇怪了。
胡济最擅长的就是让别人的来背锅,当年权倾天下的姜维尚且如此,今日将责任推卸给傅佥以及恶劣的天气,那就一点也不令人奇怪了。
还好刘谌是一个明君,是谁的责任还是分得清的,胡济被降职罚俸,罪有应得,傅佥受到少许的牵连,倒也在常理之中,以傅佥今时今日的地位,如何还在乎区区半年的俸禄。
不过傅佥还是深感忧虑的,本来这几年以来,汉军一直对吴军的长江防线保持着足够的压力,在气势上占据着上风,但这次被胡济这么一搞,吴人的气势大涨,傅佥这几年来的努力眼看就要化烟了泡影。
如何继续地压制吴国,保持军事的压力,傅佥暂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将西陵这边发生的状况以及双方态势因此而产生的变化,详细地奏报给了刘胤。
而朝廷这边,也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一派认为季汉须立即出兵,讨伐东吴,以报西陵之仇,另一派则认为该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两派则是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吵得刘谌都有些头痛了。
是战是和,刘谌也拿不定主意了,这时光禄大夫羊祜提议还是征询一下刘胤的意见,毕竟在军事方面,刘胤是最有发言权的。
刘谌也甚是苦恼,这么多年来,军事的事他是完全地依靠刘胤,现在国中除了刘胤之外,别人似乎都无法挑起大梁了,这次胡济刚露个头,就被打回原形了,这朝堂之上,还真没有什么可用之人了。而现在刘胤又不在朝中,关于伐吴方略别人也提供不了什么太好意见,刘谌只能是派信使前往d,去征询刘胤的意见。
此次的西陵之战,刘胤虽然没有参与,但从头至尾他还是密切地关注着,胡济兵败西陵,也确实让刘胤很是痛心,五万汉军子弟兵,白白地折损在了西陵,这样惨得的损失,已经是很久没有再发生过了,大概最远可以追溯到夷陵之战,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惨败,成了汉人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痛。
这次西陵兵败,原因也是很复杂的,但胡济至少得负九成责任,出征之初,他没有调用战力卓越的中军团或左军团,而是调动了一帮郡国兵,这纯粹是胡济的私心在作崇,郡国兵大多是被淘汰下来的的原晋国军队和招募的新兵,战斗力不高,完全无法胜任西陵大战的要求。
其次是胡济急功近利,求功心切,只是一味进攻,忽视了对敌的防御,其实周处采用水攻,要提前设坝拦水,只要胡济用心侦察,完全可以识破周处的诡计,避免这样的惨败。
当然,刘胤更关注的是西陵之战后的局势,其实严格地来讲,此次西陵之战对吴军的军事实力并没有什么提高,要知道,起初的西陵之战,仅仅只是吴国内部的一次叛乱行动而已,吴国在这一次的内耗之中,兵力上的损失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后来尽管重创汉军,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这次西陵之战,吴国的损失其实也不小。
但这种大胜,对整个吴国来说,是极为提气的,勿庸置疑的是,此次东吴获胜之后,对军心对士气都是一个极大的提升。原本陆抗在中原吃了败仗之后,吴国尽丧淮河以北的地盘,在整个气势上都受制于季汉,可现在却因为西陵大胜,整个吴国的气势都被提了起来。
这也正是刘胤最为担心的,吴国换上了新皇帝,而周处、陆机、陆云又是一代俊才,这样的人的执掌的东吴,如果任其发展的话,不出几年,将会成为了一个可怕的对手,到时候吴国依托长江天险,必然会拥有与季汉划江而治的本钱。
所以刘胤决定提前动手,发起伐吴之战,一统天下。
这个时候,刘谌派来的特使到达了d,向刘胤征询对时局的意见。刘胤便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章,在奏章之中,刘胤陈述利害,剖析因果,表明了自己的支持出兵用武力消灭吴国完全成天下一统的态度,言辞恳切,态度坚决,刘胤表示,现在兵甲已足,万事齐备,伐吴之事已如在弦在箭,不得不发,若拖延不行,将来必遗恨无穷。
刘谌接到刘胤的奏章之后,也不再犹豫,给刘胤下旨,夺情起复,官复原职,总揽天下兵马大权,起兵伐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