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乱成一团,完颜离一时也没了决断,下意识的看向站在前排的刘旭。
刘旭自然感受到圣上目光,身为宰相,协调阴阳是他的职责,而且他心中也有自己的的判断。
以他之见,大金的铁骑确实算得上天下无敌。
特别是攻破辽国上京,从辽国国库中获得的甲胄再次武装起来,人马具甲,全身披着铁甲,只漏出黑洞洞眼睛的铁浮屠大军。
金国国教是佛教,浮屠在佛家用语中是塔的意思,铁浮屠就是铁塔,将士们对他们样子的贴切形容,每次铁浮屠冲锋陷阵,必然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
如果以前,刘旭有信心大金国的铁骑能冲散任何阵型,能踩碎任何军队。
但自李星洲出现之后,情况有了变化,景军有了一种叫大炮的东西,能发出火光青烟,声音震天,能打出好几斤的铁球,威力非常大,摧枯拉朽。
大炮也有弱点,威力大,但缓慢而沉重。
刘旭并不知道如果铁浮屠大军的冲锋遇上景国大炮会什么样,所以他心里很不安,战事又多了一个非常大的变数。
如果是以前,他也会毫不犹豫支持南出山海关,与景国大军正面决战,太祖皇帝带出来的百战精锐,从辽东一路杀到上京,杀到山海关,他们所向披靡,无人可当。
可如今有了变化......
具体的战术、方略、部署如何都不考虑,如果大金国所向无敌的铁浮屠顶不住景国的大炮,那南出山海关就太过危险。
山海关的险要对于景军来说很危险,可对于他们来说也很危险。
如果大量军队出了山海关,又抵不住景军大炮而退败,那么险要的山海关也会将他们撤退的路卡死,山海关不同别处,一面是山,一面是海,城墙厚实,中间可走的路太窄,大军通过很慢,他们的撤退也会缓慢。
所以他不希望大金国的大军出山海关,风险太大。
心里有了定论,刘旭站出来道:“诸位,请听我一言。”
他开口,朝堂安静下来。
“乌林大人所言确实有道理,先帝留下的百战雄师所向披靡锐不可当,不过山海关附近地势狭窄,我大军难以展开,加之景国有大炮,说不定会吃亏。
臣认为蒲察大人想要稳扎稳打,乌林大人想要锐意进取都没有错,我们可以先用蒲察大人之计,将上京,辽阳方向精兵尽数在辽西走廊一带布防,先试试景军深浅。
若景军精锐,无必胜把握,则死守山海关、宁远、锦州、白狼山一带重镇,遏其进军,景军人多势众,天长日久必定补给不济,自然会撤兵。
如果景军不堪战,则集结我大金国精锐铁骑,南出山海关关击之,大概率还能一举夺下燕山府。”
刘旭条理思路清晰,说得井井有条,对大略把握十分到位,以他的思路部署,金国无论如何都是稳坐钓鱼台的,就算战事不利,也能拖到景国撤兵,如果战事顺利,则能南下图谋燕山府。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无论乌林晃还是蒲察翼都没意见。
“刘公说得对,正是朕想说的!”完颜离大喜。
刘旭接着提醒:“不过大同府一带也需要加强防范,大同府固若金汤,可那一带辽人汉人居多,加之当初攻下大同府时曾纵兵烧杀抢掠,民心不稳,要防哗变之险。”
这一说,完颜离脸色顿时不太好看了,因为当初屠戮大同府他也有份,如今说来好像是他不对了。
“这事朕自会操心。”完颜离有些不悦道。
刘旭便不多说了。
......
完颜离扫视众人,“既然大略已经定下,大军总要有人统帅,诸位说说谁适合挂帅,节制三军。”
他一开口朝堂又七嘴八舌吵起来,大家的意见无非两种:
蒲察翼百战老将,乌林晃,后起之秀,皇上心腹,兵部侍郎。
吵来吵去没有结果,最终大家的目光又落在刘旭身上。
见众人和皇上目光汇聚过来,刘旭也明白怎么回事,他心中其实有人选,那就是十有**被皇上秘密软禁的辽王完颜宗弼。
辽王完颜宗弼,大金国一半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作战经验丰富,虽然有些冲动,但身经百战,有大将之风,如果他能够坐镇前线,统帅三军,那刘旭一万个放心。
他见识过李星洲的厉害,但他不相信李星洲能与一个打下大半金国的人抗衡。
可惜皇上是不可能让辽王挂帅的,如今辽王威望已经让皇上如坐针毡六神不宁,若他在挂帅出师统帅三军,威望更上一层楼,那皇上岂不是要夜不能寐寝食不安.......
所以他只有在乌林晃和蒲察翼两人之中选。
刘旭心里自然偏向打过仗的蒲察翼。
不过刘旭看得更高更远,事到如今这个统帅已经不单单是个军事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他自然可以发表意见,然后靠着威望定下谁是统帅,可若如此造成朝廷内部不合,就得不偿失,如果那样如何面对来势汹汹的景国。
于是他拱拱手,走上前道:“皇上,诸位同僚,景国大军已在路上,六月初就能到山海关,此役胜败事关我大金国国运,事关子孙后代之前程。”
他说着转身面向众多皇亲国戚和官员:“老夫今日在这,若说乌林大人为统帅则支持蒲察大人的人必然心里不服;
如果说蒲察大人为帅,那么支持乌林大人的诸位又回不服,不管怎么说,大家都会心生嫌隙,不能通力合作,共抗景国。
因此,在此生死攸关之际,老夫提议诸位大人都用一天的时间仔细回去想想,然后将心中统帅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明日上朝时,老夫收取诸位纸条,得数多者为三军统帅。
如此,三军统帅就是诸位大人选出的,到时无论是谁,大家都要通力合作共抗景军,不得有二心,如何?”
他说完转向上方的皇上完颜离。
完颜离点头表示首肯,随后他又转身,众多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也都同意下来。
刘旭松了口气,此时朝堂内部精诚合作比什么都重要,大金国拧成一股绳比什么都重要,远重要过谁是统帅。
这也是他身为宰相的职责,下朝之后,大家对他更为敬重,刘旭却没有太多变化,他只是在报答太祖恩情,在他心中,大金国的江山社稷,国祚存亡比什么都重要,如此才能不负太祖恩情。
.......
第二天上朝之后,诸位大臣都交出自己的选择。
最终大概是因为昨天乌林晃的一番话让人们对蒲察翼产生了嫌隙,一百多票中,乌林晃得了七十多票的支持。
于是兵部侍郎乌林晃当场被皇上封为三军统帅,加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随后赐兵符,使其集结上京、辽阳、锦州、宁远、山海关等各路军队统一归他调度,在辽西走廊一带各个重镇设防阻击景军北上。
刘旭自然感受到圣上目光,身为宰相,协调阴阳是他的职责,而且他心中也有自己的的判断。
以他之见,大金的铁骑确实算得上天下无敌。
特别是攻破辽国上京,从辽国国库中获得的甲胄再次武装起来,人马具甲,全身披着铁甲,只漏出黑洞洞眼睛的铁浮屠大军。
金国国教是佛教,浮屠在佛家用语中是塔的意思,铁浮屠就是铁塔,将士们对他们样子的贴切形容,每次铁浮屠冲锋陷阵,必然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
如果以前,刘旭有信心大金国的铁骑能冲散任何阵型,能踩碎任何军队。
但自李星洲出现之后,情况有了变化,景军有了一种叫大炮的东西,能发出火光青烟,声音震天,能打出好几斤的铁球,威力非常大,摧枯拉朽。
大炮也有弱点,威力大,但缓慢而沉重。
刘旭并不知道如果铁浮屠大军的冲锋遇上景国大炮会什么样,所以他心里很不安,战事又多了一个非常大的变数。
如果是以前,他也会毫不犹豫支持南出山海关,与景国大军正面决战,太祖皇帝带出来的百战精锐,从辽东一路杀到上京,杀到山海关,他们所向披靡,无人可当。
可如今有了变化......
具体的战术、方略、部署如何都不考虑,如果大金国所向无敌的铁浮屠顶不住景国的大炮,那南出山海关就太过危险。
山海关的险要对于景军来说很危险,可对于他们来说也很危险。
如果大量军队出了山海关,又抵不住景军大炮而退败,那么险要的山海关也会将他们撤退的路卡死,山海关不同别处,一面是山,一面是海,城墙厚实,中间可走的路太窄,大军通过很慢,他们的撤退也会缓慢。
所以他不希望大金国的大军出山海关,风险太大。
心里有了定论,刘旭站出来道:“诸位,请听我一言。”
他开口,朝堂安静下来。
“乌林大人所言确实有道理,先帝留下的百战雄师所向披靡锐不可当,不过山海关附近地势狭窄,我大军难以展开,加之景国有大炮,说不定会吃亏。
臣认为蒲察大人想要稳扎稳打,乌林大人想要锐意进取都没有错,我们可以先用蒲察大人之计,将上京,辽阳方向精兵尽数在辽西走廊一带布防,先试试景军深浅。
若景军精锐,无必胜把握,则死守山海关、宁远、锦州、白狼山一带重镇,遏其进军,景军人多势众,天长日久必定补给不济,自然会撤兵。
如果景军不堪战,则集结我大金国精锐铁骑,南出山海关关击之,大概率还能一举夺下燕山府。”
刘旭条理思路清晰,说得井井有条,对大略把握十分到位,以他的思路部署,金国无论如何都是稳坐钓鱼台的,就算战事不利,也能拖到景国撤兵,如果战事顺利,则能南下图谋燕山府。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无论乌林晃还是蒲察翼都没意见。
“刘公说得对,正是朕想说的!”完颜离大喜。
刘旭接着提醒:“不过大同府一带也需要加强防范,大同府固若金汤,可那一带辽人汉人居多,加之当初攻下大同府时曾纵兵烧杀抢掠,民心不稳,要防哗变之险。”
这一说,完颜离脸色顿时不太好看了,因为当初屠戮大同府他也有份,如今说来好像是他不对了。
“这事朕自会操心。”完颜离有些不悦道。
刘旭便不多说了。
......
完颜离扫视众人,“既然大略已经定下,大军总要有人统帅,诸位说说谁适合挂帅,节制三军。”
他一开口朝堂又七嘴八舌吵起来,大家的意见无非两种:
蒲察翼百战老将,乌林晃,后起之秀,皇上心腹,兵部侍郎。
吵来吵去没有结果,最终大家的目光又落在刘旭身上。
见众人和皇上目光汇聚过来,刘旭也明白怎么回事,他心中其实有人选,那就是十有**被皇上秘密软禁的辽王完颜宗弼。
辽王完颜宗弼,大金国一半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作战经验丰富,虽然有些冲动,但身经百战,有大将之风,如果他能够坐镇前线,统帅三军,那刘旭一万个放心。
他见识过李星洲的厉害,但他不相信李星洲能与一个打下大半金国的人抗衡。
可惜皇上是不可能让辽王挂帅的,如今辽王威望已经让皇上如坐针毡六神不宁,若他在挂帅出师统帅三军,威望更上一层楼,那皇上岂不是要夜不能寐寝食不安.......
所以他只有在乌林晃和蒲察翼两人之中选。
刘旭心里自然偏向打过仗的蒲察翼。
不过刘旭看得更高更远,事到如今这个统帅已经不单单是个军事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他自然可以发表意见,然后靠着威望定下谁是统帅,可若如此造成朝廷内部不合,就得不偿失,如果那样如何面对来势汹汹的景国。
于是他拱拱手,走上前道:“皇上,诸位同僚,景国大军已在路上,六月初就能到山海关,此役胜败事关我大金国国运,事关子孙后代之前程。”
他说着转身面向众多皇亲国戚和官员:“老夫今日在这,若说乌林大人为统帅则支持蒲察大人的人必然心里不服;
如果说蒲察大人为帅,那么支持乌林大人的诸位又回不服,不管怎么说,大家都会心生嫌隙,不能通力合作,共抗景国。
因此,在此生死攸关之际,老夫提议诸位大人都用一天的时间仔细回去想想,然后将心中统帅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明日上朝时,老夫收取诸位纸条,得数多者为三军统帅。
如此,三军统帅就是诸位大人选出的,到时无论是谁,大家都要通力合作共抗景军,不得有二心,如何?”
他说完转向上方的皇上完颜离。
完颜离点头表示首肯,随后他又转身,众多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也都同意下来。
刘旭松了口气,此时朝堂内部精诚合作比什么都重要,大金国拧成一股绳比什么都重要,远重要过谁是统帅。
这也是他身为宰相的职责,下朝之后,大家对他更为敬重,刘旭却没有太多变化,他只是在报答太祖恩情,在他心中,大金国的江山社稷,国祚存亡比什么都重要,如此才能不负太祖恩情。
.......
第二天上朝之后,诸位大臣都交出自己的选择。
最终大概是因为昨天乌林晃的一番话让人们对蒲察翼产生了嫌隙,一百多票中,乌林晃得了七十多票的支持。
于是兵部侍郎乌林晃当场被皇上封为三军统帅,加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随后赐兵符,使其集结上京、辽阳、锦州、宁远、山海关等各路军队统一归他调度,在辽西走廊一带各个重镇设防阻击景军北上。